新形势下企业改革的思路——国家经贸委副主席陈清泰一席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副主席论文,新形势下论文,企业改革论文,国家经贸委论文,思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改革是今年全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企业改革有什么新思路?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就此对记者发表谈话。
陈清泰说,国家五大宏观改革实施之前,我国企业改革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针对企业的不同所有制,轮番调整政策;二是以单个企业为对象实行特殊政策。比如国有企业面临困境,就对其减税让利,简政放权;乡镇企业需要发展,又给其特殊政策;需要引进外资,发展三资企业,又对它们实行优惠,城镇集体企业有它独特作用,也要予以政策支持,如此这般轮番调整。对单个企业的政策,基本上是一厂一制,最典型的是承包。这一套政策方法——在当时财税体制下是现实有效的选择,对增强企业活力起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
1994年,五大宏观改革顺利推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上述做法的基础动摇了,新形势下企业改革思路是什么?
首先,要把搞好单个企业与搞好国有经济统筹考虑,改变过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把单个企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全局中去定位,发现比较优势,根据整个经济发展趋势,寻找企业发展的机会,决定某个企业是需要扩大规模,还是需要限制淘汰。这就是结构调整。结构调整,首先是产业结构,其次是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在国有资产存量分布的结构优化中确定各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这样,就可以在一个新的基础上搞好、搞活国有企业,提高整个国有资产的运行效益。
其次,要把企业自身改革与外部环境改善结合起来。深化企业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政企分开,没有外部配套,企业自身怎么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如果政府部门把住的权不放,企业就不可能有经营自主权;企业办社会的事项政府不接,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就分离不去。在政企分开上,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政府。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今年要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这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基础工程,是深化企业改革的一项最重要的配套条件。当然,反过来说,企业自身改革不到位,配套改革也很难推动。比如金融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但一些企业赖帐机制不解决,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状况不改变,金融就不能真正走向市场化。
第三,国有企业要自强自立,投身于市场竞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势不可逆转,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法则将公平地适用于各个企业。个别国有企业运行留在“生产等(国家)计划,盈利靠财政,发展求政府”的状况,这已远远落后于形势。乞求国家特殊保护,等待政府特别照顾只能错过时机。在新的形势下,国有企业要转变观念,丢掉幻想,投身于市场竞争,将几十年积蓄技术优势,变成适销对路产品的优势;将生产管理的优势,变成质优价廉的优势;将人才优势,变成现代管理者和企业家优势。
第四,合理处理企业历史包袱。当前,与企业转机建制同步调整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此,一方面企业要千方百计补充自有资金,提高还贷能力,同时要采取多种渠道充实企业资本金,消化历史债务;另一方面,对那些资不抵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要依法破产,同时国家要给予挂帐等政策,鼓励优强企业兼并劣势企业。但是这一切绝不意味着企业的债务可以一风吹,否则对企业转机建制有百害而无一益。
第五,搞好国有企业,必须把企业改组、改制、改造结合起来。改组就是结构调整;改制就是转机建制,逐渐用现代企业制进行规范;改造,就是择优扶强,加大技改投资力度。技改不能走“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路。技改本应是企业改变困难处境的契机,但搞不好,反而会背上一个永世还不清的债务包袱。
第六,要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我国有几百万户企业中国有工业企业七万多户,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只有1.47万户,这些大中型企业数量虽少,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却很大。据摸底了解,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资产占国有工业企业总资产37%,销售收入占46%,实现利润占63%。可以说这是关键的少数。以有限的物力财力抓住、抓好国家和地区的“关键少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就不成问题。其他企业可以进一步放开。实际上,一个优强企业可以带动十几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的发展,单个企业的优势会变成整体经济优势,优强企业的效益也会带动整体经济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