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培下乡”与乡村社会教育体系构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基点论文

“送培下乡”与乡村社会教育体系构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基点论文

“送培下乡”与乡村社会教育体系构建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基点

王 芸 王 琴 刘 倩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80)

[摘 要] 乡村社会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 “送培下乡”计划针对乡村基层干部、新农民、乡村教师、乡村中老年人、乡村青少年等群体,依托覆盖城乡的办学组织体系,搭建教育信息化平台,汇聚社会优质教育资源,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教育模式,开展职业技能提升、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课外教育等。“送培下乡”计划的实施有助于全面构建乡村社会教育体系,激活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探索开放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 “送培下乡” 乡村社会教育 乡村振兴战略 扶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围绕乡村振兴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系统、全面的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乡村改革发展理论的新飞跃[1]。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有着扎实的理论根基,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集中体现,提出五大目标,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面对这些目标,只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采取超常规振兴措施,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汇聚社会相关力量,推动要素配置、资源条件、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向农业农村倾斜,才能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减少城乡差距[2],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最后,“百家宴”已成为泰顺一年一度的旅游盛事,每年都吸引众多外地游客,这十分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并且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前进,从而改善民众的现实生活。

乡村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外的所有有组织性的乡村教育活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乡村社会教育主要以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青少年社会教育三种形式组织开展[3];肩负着提供学历继续教育机会、改善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普及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技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提升农耕文明、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等重责[4];对激活基层治理活力、推动产业新发展、打造乡村新风貌、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起到重要作用。

“送培下乡”计划是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于2017年底提出并实施的,是针对乡村基层干部、新农民、乡村教师、乡村中老年人、乡村青少年等群体,依托覆盖城乡的办学组织体系,搭建教育信息化平台,汇聚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学历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课外教育等,全面构建乡村社会教育体系,激活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是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建设河北开放大学的进程中,拓展社会服务范围,探索开放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尝试。

一、“送培下乡”计划的教育受众群体

(一)乡村基层干部

坚持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书。”[5]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人,基层一线干部尤为重要,他们在扶贫开发中是沟通联系群众、了解群众、向群众宣传的重要桥梁;是落实各项政策,将群众组织动员起来,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奋斗的重要力量[6]。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要重视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使基层组织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让他们对扶贫开发、精准扶贫、基层组织建设、驻村帮扶、项目扶贫等政策有更完善深入的理解,提升他们的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

抓好做实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如何灵活应用适当的方法,对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至关重要。毛泽东曾以“过河”是用“桥”或“船”的问题作过生动比喻,深刻地说明了工作方式方法的重要性。

(二)新型职业农民

另一方面,健全各级干部网络教育培训体系。加强与各地市组织部门合作,依托电大系统组织、资源优势,各级干部网络学院分院线下管理员配合网络管理员,结合线上专题网班教学,开展针对基层干部的各类线下主题教育活动。积极邀请知名专家教授,采用双向视频会议室等媒介为基层干部开设直播课堂,以讲学团的形式到基层授课,现场指导和解决基层干部遇到的问题。依托我省红色革命教育培训基地、党建示范区、尚未脱贫地区等,拓展现场场景式、体验式主题教育和素质提升培训等,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的党性修养、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利用干部网络教育平台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河北干部网络学院是河北省唯一覆盖全省党员干部的网络教育平台,为全省11个设区市、定州、辛集及雄安新区设置了分平台,自2016年8月上线以来,已注册32万人,访问量达1.1亿人次。全面开通PC端和移动端,实现了课程学习进度记录无缝衔接,方便了干部学习,真正达到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目标;采用指定必修课与自主选修课程相结合,既满足了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有关要求,又满足了干部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学习需求;采用线上开设专题网班与线下集中面授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既满足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实际学习需要,又能充分调动各级网络管理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干部网络学院的课程资源[11]。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学习积极性高涨,2018年人均获得90学时。形成了成熟的“互联网+教育”干部培训模式,该模式成功入选“教育部2018年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三)乡村教师

游手好闲、等靠要、大操大办、沉溺于宗教迷信以及保守自私等乡村陋习既是致贫的重要原因又是脱贫的重要障碍[9],如果贫困者缺乏自信,安于现状,即使再多的物质帮扶也只能解一时之困。因此,要倡导人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促使贫困者自信、自立、自强,提高贫困者的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的机遇和能力的精神扶贫[10]。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型,也要铸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四)广大村民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7]。乡村教师是农村教育“活的灵魂”,是农村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是乡村“价值的引导者、规范的守护者、文明的引领者、文化的弘扬者、生活的帮助者”[8]。他们的任务不是维持乡村低端的义务教育,而是给所有乡村学生和城市一样的教育。因此,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非常重要。

(五)乡村青少年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学校大量撤并,对未成年人来说,乡校的撤并使他们可以享受到与城镇孩子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但也意味着传播现代文明、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阵地和精神堡垒的减少。如今农村未成年人与城镇孩子所接受教育差别大的可能不是在教室,不是老师,而是教室和老师离他们太远,是在校外,他们缺少成年人积极的陪伴和引导,乡村教育振兴可能更需要的是乡村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振兴[4]

二、“送培下乡”计划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基层干部网络教育培训体系,激活基层治理活力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解决新时代社会矛盾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这一战略的提出,既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陌生”,留守农业人群呈现出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乡村教育内容重在为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普转专”专业性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7年“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从而更新传统生产模式,推进农业新技术进入农村,使农村地区同样享受到农业生产新成果和新技术带来的改善;同时起到很好地示范作用,引领更多人创业实践,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二)实行农业实用技能提升,推动乡村产业新发展

一方面,继续实施学历继续教育。2004年,教育部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来(以下简称“一村一”),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负责省域具体组织实施。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旨在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将高等教育送到农村,开设农业技术、林业技术、畜牧兽医、农林管理、轻纺食品等科类的课程,就地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

另一方面,开展农业技能培训。推进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建乡村振兴学院,搭建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服务平台,开展我省乡村振兴智库建设。了解产业和学员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制作课程资源,开展适合农民学员特点,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技能培训课程,进行技术人才培训,并对专业咨询、项目实施等提供专业服务。与企业合作建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创业项目孵化、农民就业等社会服务,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助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通过试点产生带动作用和辐射效应,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应用的新型农民培养模式。

图4a表明,当磨料的质量浓度为40%时,材料去除效果不明显,观察到表面有很多零散分布的黑色斑点,说明其中的氧化皮和锈层去除的很少。当磨料质量百分浓度为50%时,图4b中的黑色斑点明显减少,能观察到氧化皮和锈层除去和未除去的部分,说明线材的表面去除效率增高。当磨料质量百分浓度为60%时,图4c的黑色阴影几乎消失,此时线材表面的去除效果特别明显,基本能达到完全去除氧化皮和锈层的效果。当磨料质量百分浓度为70%时,可以从图4d中观察到又出现少量的黑色斑点,这说明又有少部分的氧化皮和锈层没有去除。

(三)在信息化引领下创新送教下乡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液体冷却介质由质量分数为5%的NaCl、7%的乙醇、35%的甘油、2%的蔗糖、0.5%的菲律宾蛤仔凝集素(MCL-T)和1%的壳寡糖组成。

红肿渐渐地消除了,可那种痒痒并没有消失,相反有加剧的感觉。毛辣子似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蚂蚁,成群结队的蚂蚁,从脖子上到整个身子就像有无数蚂蚁爬一样,又痒又痛,难受死了。那时候,他还真的去掏过蚂蚁窝,把一泡热辣辣的尿撒到蚂蚁窝里面,那尿液带着咸味够它们受的,他还拿根树枝一阵乱搅,搅成水泥浆那种样子,那些蚂蚁几乎被他折磨死了,现在想起来,真的造了不少的杀孽,罪过!罪过!

另一方面,组建送教专家团队,探索指导性培训。针对送教下乡出现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专家重理论轻实践不接地气等问题,创新培训模式,认真做好前期调研,充分了解乡村教师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组建相关的专家团队,采用诊断、示范、研讨等方式开展精准培训,发现并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建设专家团队与乡村教师的长期沟通机制,开展在线的视频交流和观课议课等活动,加强专家团队与乡村教师的合作科研,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方面,利用河北教育网开展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河北教育网于2015年12月上线运行,是面向河北教育系统及社会公众,依托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提供信息服务、管理服务、资源服务、培训服务、社会服务的综合性平台。根据《河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设计开发河北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分平台,注重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课程资源分为技术素养课程、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课程、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课程三大类,帮助乡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四)开展农村社区和老年教育,树立乡村新风尚

一方面,结合终身学习在线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在选择乡村有价值的文化、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并结合乡村社区实际创造文化,以塑造乡村之灵魂发挥着重要作用。我省社区教育经过7年的推展,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143个县(市、区)、481个乡镇(街道)、3378个村(社区)建立起社区教育办学机构,覆盖全省城乡的五级社区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探索出符合河北城乡特点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在乡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农技推广站等机构,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百姓普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农民技术培训、健康养生、环境保护等主题,面向农村社区开展宣讲、咨询、培训服务和体验活动。河北终身学习在线平台是满足各类人群、各个年龄层次的不同学习者需求的免费向全民开放的网上学习家园,视频资源4万余个,涵盖农林园艺、职业规划、技能培训、家庭保健、科学素养、休闲文化、幼儿教育、老年教育、党性教育等众多方面,为村民提供终身学习的资源超市。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乡村老年教育发展模式。据统计,石家庄市175万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135万老年人生活在农村,超过70%,但绝大部分老年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地区,如何解决乡村老年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迅速扩大老年教育的覆盖面,可以建立河北老年开放大学,依靠已经成熟的社区教育体系,打破办学壁垒,盘活现有公共资源,建立和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老年教育体系,推动“老年开放大学”延伸至乡镇和农村社区,建立老年教育网点,与社区数字化学习紧密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和便捷化的优质远程教育服务。

(五)拓展乡村青少年课外教育,创造乡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良好环境

乡村社区教育对于乡村未成年人而言,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外的重要形式。有效的社区教育可以破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面临的困境,为家庭和学校分忧[12]。探索出适合乡村青少年课余时间健康成长的新途径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利用社区教育体系,拓展乡村青少年课外教育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科学技术等为内容,开展好书诵读、数字化阅读、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制作、小书画家作品展览、歌舞比赛、乐器制作、参观古民居、戏剧表演、摄影比赛、机器人演示、小导游介绍美丽家乡等活动,或开设相关的网上开放性课程,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乡村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提升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拓展视野、开发潜能、增强自信,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课外教育积极引导,让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

实施“送培下乡”计划是在精准扶贫脱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以省电大覆盖城乡的办学组织体系为轴心,加强与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以河北干部网络学院、终身学习在线、河北教育网等现有的网络学习平台为依托,针对乡村基层干部、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教师、广大村民、乡村青少年等群体的教育需求,汇聚社会上相关优质教育资源,调动社会各界优秀师资力量,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会教育模式,开展职业技能提升、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课外教育等社会教育活动,全面构建乡村社会教育体系,激活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

实施“送培下乡”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力量协力推进。第一,需要依靠电大的办学组织体系,充分调动电大系统的资源、师资,投入“送培下乡”计划,要充分开发现有的网络学习平台,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第二,需要各级政府、相关事业单位给予政策支持,以不断健全相关机制,创造全民积极向学、随时随地可学的制度环境;第三,需要各高校、科研院所、教育机构、行业、企业、产业创业园区等的广泛加入和支持,建设全省乡村振兴智库及各类体验基地;第四,需要乡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社区、农家书屋、农技推广站、养老院、图书馆、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社会公共服务场所的支持和参与,提供学习和活动场所。多方协作,把乡村地区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家园。

[参考文献]

[1]徐宏潇.习近平乡村振兴论述的理论逻辑与实施机制[EB/OL].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doi.org/10.13766/j.bhsk.1008-2204.2018.0294.

[2]丁忠兵.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性[J].重庆社会科学,2018,(4):25-31.

[3]陈丽等.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终身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方拥军,陈乃林.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成人(社区)教育发展创新前瞻[J].继续教育,2018,(4):109-114.

[5]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97.

[6]何得桂,徐 榕.贫困治理进程中的基层组织建设维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为基点[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9,(3):5-10.

[7]国务院办公厅.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EB/OL].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5-06/08/content_9833.htm

[8]李长吉.农村教师: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兼论农村教师的知识分子身份[J].教师教育研究,2011,(1):29-32,28.

[9]胡丽美.“精准扶贫”视域下培育乡村文明风尚的实质和路径[J].农业经济,2018,(2):80-82.

[10]程肇基,精神扶贫:一个亟待关注的精准扶贫新领域[J].江西社会科学, 2016,(11):210-216.

[11]王 芸,李文娟. “互联网+干部教育”的模式创新及学习行为分析——以河北干部网络学院为例[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7,(5):104-108, 131.

[12] 邓丽芳.完善乡村未成年人教育需求的社区教育路径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 2017,(1):14-17.

[收稿日期] 2019-10-18

[基金项目]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面向新型干部培训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课题编号:HB17JY030;河北省教育厅 “教育精准扶贫中广播电视大学的功能研究” ,课题编号:SZ19043 。

[作者简介] 王 芸(1980- ),女,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王 琴(1965-),女,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教授;刘 倩(1985-),女,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中图分类号] G 72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473( 2019) 06-0105-04

DOI: 10.16162/ j.issn.1672-3473.2019.06.027

[责任编辑:张建荣]

标签:;  ;  ;  ;  ;  

“送培下乡”与乡村社会教育体系构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基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