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文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摘要】目的:分析完壁式乳突根治与夹层鼓膜显微修复联合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并行完壁式乳突根治联合夹层鼓膜显微修复治疗的31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接收并行常规开放式鼓室修复术联合夹层法鼓膜修复的31例为常规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鼓膜一期愈合、胆脂瘤复发率、继发感染率与常规组比较(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纯音听阈改变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完壁式乳突根治与夹层鼓膜显微修复联合治疗慢性中耳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完壁式乳突根治;夹层鼓膜显微修复;慢性中耳炎
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对其的治疗若不及时,极易导致病情的进展,最终发展为慢性中耳炎。当前,临床上对于慢性中耳炎的治疗多采用的是传统开放式的鼓室修复术,但该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高。本文主要分析完壁式乳突根治与夹层鼓膜显微修复联合治疗慢性中耳炎的效果,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耳鼻喉科接收并行完壁式乳突根治与夹层鼓膜显微修复联合治疗的31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组,男17例,女14例;最小年龄13岁,最大年龄49岁,平均年龄(30±2.54)岁。另取同期接收并行常规开放式鼓室修复术联合夹层法鼓膜修复的31例为常规组,男18例,女13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48岁,平均年龄(31±2.09)岁。两组性别和年龄等临床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用完壁式乳突根治联合夹层鼓膜显微修复治疗,全麻成功后再在患者患耳后行一个切口,并采用显微镜电刀、双极电刀切开皮下组织,直至外耳道后壁皮肤;将制作好的帯蒂肌骨膜瓣、颞肌筋膜瓣,再制作袖状外耳道瓣。采用显微剥离器分离外耳道皮肤,并行环形分离,并分离鼓膜上皮,使其能够和外耳道合为一体,进而产生袖状外耳道、鼓膜上皮瓣,并用黏膜刀剥离锤骨柄上皮至鼓室外侧壁,使其产生完整且帯蒂外耳道。对于外耳道鼓壁的处理,可采用电钻磨去外耳道鼓壁隆起处,使鼓膜能够充分暴露在显微镜下,再在行乳突、上鼓室轮廓化,磨除神经隐窝四周的骨质后显露锥隆起和圆窗、卵圆窗,并清除病变。根据听骨链的情况行砧骨搭桥术,锤骨头塑形后重建听骨链。最后再在对鼓膜应用夹层法纤维修复,将明胶海绵置入股室,并将帯蒂筋膜放置在残存的鼓膜纤维层,复位袖状外耳道、上皮瓣,并采用碘仿砂条填塞外耳道。
常规组行常规开放式鼓室修复术联合夹层法鼓膜修复治疗,于术前1日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给予成人患者神经阻滞局麻、患儿行全麻,麻醉成功后取患者仰卧位,并确保患耳朝上,再在取患者患耳内或耳后入路,磨开鼓窦、乳突、上鼓室,完成一个和外耳道相通的乳突根治腔,具体的步骤与“乳突根治术”相同;对于须提升听力者,面神经嵴内侧段不宜磨太低,并尽量保持中耳正常的结构;对于鼓膜与鼓室内壁粘连者,可利用乳突皮质骨垫在面神经鼓管上缘上鼓室内壁;在此基础上,采用夹层法显微修复鼓膜,将明胶海绵置入鼓室,同时取帯蒂筋膜置于残存的鼓膜纤维层,“袖状”外耳道及上皮瓣复位,碘仿砂条填塞外耳道。
1.3效果评定
对两组进行为期6个月、12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记录两组患者鼓膜一期愈合情况、胆脂瘤复发情况及继发感染情况。并于术前5日、术后12个月对两组进行纯音测听,并比较术前患侧、健侧耳听阈,其中,术前听阈提高阳性:0.25-4 kHz等≥两个频率增加值≥10dB;术后听阈提高阳性:术后12个月和手术前比较,听阈0.25-4kHz≥两个频率减少值≥10dB[1]。
1.4数据统计处理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组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表示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随访结果对比
对两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研究组鼓膜一期愈合28例(90.32%)、胆脂瘤复发1例(3.23%)、继发感染1例(3.23%);常规组鼓膜一期愈合23例(74.19%)、胆脂瘤复发6例(19.35%)、继发感染6例(19.3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治疗后纯音听阈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术后听阈下降阳性、骨气导差闭合、听阈达到(或维持)应用水平、听阈无变化等均优于常规组(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慢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疾病,该病多采用的是手术治疗,而常规开放式鼓室修复术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在恢复患者听力方面的效果欠佳。因此,应选择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同时,尽可能保证患者中耳、外耳道的生理结构,提升患者的听力功能[2]。近年来,随着医疗模式的发展和完善,完壁式乳突根治术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中耳炎的治疗中,与开放式鼓室修复术相比,完壁式乳突根治术具备以下优点:(1)保持了外耳道的生理功能,比如外耳道的自洁作用、外耳道对2000Hz-4000Hz听力的增益作用;(2)保持外耳道的外形而避免行耳甲腔成形术;(3)避免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半规管因表浅受冷刺激而引发眩晕。本次研究中,采用完壁式乳突根治术治疗的研究组,其治疗后术后听阈下降阳性、骨气导差闭合、听阈达到(或维持)应用水平、听阈无变化等均优于常规组(P<0.05),与阿依恒·曲库尔汗[3]等研究结果相符;表明,完壁式乳突根治术在全部清除病灶、保护患者正常听骨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除此之外,有临床研究显示,采用联合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效果较好;近年来,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在完壁式乳突根治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基础上,联合夹层鼓膜显微修复能够大大提升手术的成功率,进而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了,研究组鼓膜一期愈合、胆脂瘤复发率、继发感染率等均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完壁式乳突根治联合夹层鼓膜显微修复治疗慢性中耳炎的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听力功能,进而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丰,张盛金,尹娜,等.耳内镜下双人操作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J].吉林医学,2015,(6):1058-1060.
[2]白艳霞,王林古,陈阳静,等.中耳乳突根治手术后鼓室病灶清理治疗方法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45(4):318-320.
[3]阿依恒·曲库尔汗,王远强,木拉提·阿地力,等.慢性中耳乳突炎性疾病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8):726-728.
探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抢救治疗
论文作者:唐建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9
标签:鼓膜论文; 外耳道论文; 鼓室论文; 听阈论文; 中耳炎论文; 夹层论文; 患者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