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 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培酮强化治疗双相抑郁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双相抑郁发作患者共104例,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利培酮强化治疗,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83.0%),组间对比具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评分对比中,MADRS、YMRS评分于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ADRS、YMRS评分差异明显(P<0.05),而SAS指标评分均较低且并无显著差异;结论:临床治疗发作采用小剂量利培酮强化治疗可有效改善双相抑郁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双相抑郁;利培酮;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4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2-0134-02
双相情感障碍是临床常见精神类疾病类型之一,临床多表现为双相抑郁发作及躁狂发作,具多发性及反复性。双相抑郁发作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案欠妥均会导致患者机体快速循环躁狂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精神健康。故本文主要选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双相抑郁发作患者共104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小剂量利培酮强化治疗双相抑郁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双相抑郁发作患者共10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21~63岁,均龄(33.1±1.8)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病程(1.8±0.9)年;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20~65岁,均龄(34.3±2.0)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2.1±1.1)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双相抑郁发作诊断标准;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8分;③杨氏躁狂量表评分≤12分;④1月内未采用任何抗抑郁剂治疗;⑤签署知情同意书;⑥检查结果及随访记录完整。
排除标准:①1年内4次或以上情感障碍发作史;②合并严重肝、肾疾病;③存在自杀或暴力倾向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丙戊酸钠抗抑郁剂治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562)口服,初始剂量10mg/d,,随服药时间可逐量增加,最大剂量60mg;丙戊酸钠(湖南迪诺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61)口服,摄入剂量以体重计算,600~1200mg/d,分3次服用。
观察组:于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利培酮(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160)口服,初始剂量1mg/次,1次/d,后可逐增,最大剂量为3mg/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于治疗后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观测蒙哥马利抑郁量表评分(MADRS)、杨氏躁狂量表评分(YMRS)以及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SAS)。
1.5 评价指标
有效:MADRS评分减少≥50%;一般:MADRS评分减少25~50%;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MADRS评分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有效率+一般率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表示,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取χ2/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临床疗效对比[n(%)]
注:观察组组内治疗前后指标对比:①MADRS:t=15.5742,P<0.05;②YMRS:t=19.2497,P<0.05;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指标对比:①MADRS:t=5.6255,P<0.05;②YMRS:t=3.7272,P<0.05。
3.讨论
双相障碍是临床心理常见精神类疾病,临床多表现为双相抑郁发作及躁狂发作,具多发性及反复性。目前现代临床医学对于双相障碍其病发机制及病理知识并未实现完善性认知,但就目前研究表明[1],双相障碍发病多与患者心理、社会以及生物等因素密切相关,心理及社会因素多指社会生活中多现应激性生活事件,生物因素则多包含遗传、神经内分泌、神经生化等多方面内容,此上三类因素均可参与双相障碍疾病发展且相互之间可产生交互作用,导致疾病病发,临床多现抑郁发作及躁狂发作,据相关研究表明[2],患者于躁狂发作前多伴有轻微、短暂抑郁发作,双相抑郁发作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案欠妥均会导致患者机体快速循环、躁狂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精神健康,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目前,医学临床于双相障碍病发期多采用常规联合药物治疗方案予以病情控制。其中心境稳定剂联合抗抑郁剂是双相障碍治疗常用联合药物治疗方案,但此类药物作用于疾病治疗中其加速躁狂抑郁、诱发转相循环发作等风险仍存在[3]。目前临床已明确表明具心境稳定功效药物主要包含丙戊酸盐、碳酸锂等药物,丙戊酸盐于急性躁狂发作治疗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疾病治疗优势性确切,但在抑郁发作治疗方面效果并不理想。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是目前临床常用抑郁症治疗药物之一,属新型SSRIs,可有效抑制5-HT再摄取,对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影响较小,不影响患者心脏传导系统[4],不损害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及精神运动,对多类型精神障碍疾病具良好治疗效果,适用于长期疾病治疗。此上两种药物联用虽可对双相抑郁发作起治疗作用,但其起效较慢,抗抑郁效果仍不满意。
利培酮属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多巴胺受体与5-羟色胺受体的平衡拮抗剂,具潜在抗抑郁作用,若应用剂量小则其受体表现为5-羟色胺受体,有研究表明[6],利培酮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联用可有效提升细胞外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故可知其具有一定的抗抑郁功效。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丙戊酸钠抗抑郁剂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83.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评分对比中,MADRS、YMRS评分于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治疗后两组MADRS、YMRS评分差异明显,(P<0.05),其差异产生原因可能与起效时间相关,小剂量利培酮强化后药效起效时间加快,故导致患者临床症状也有效改善[6]。而SAS指标评分均较低且并无显著差异,故可知两组用药其不良反应均较少,用药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双向抑郁发作症采用小剂量利培酮强化抗抑郁剂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健,王刚,马辛.小剂量利培酮强化抗抑郁剂治疗双相抑郁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4(2):205-209.
[2]顾天嘉.小剂量利培酮强化抗抑郁剂治疗双相抑郁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海峡药学,2015(8):170-171.
[3]林壮国,宋珈莹,许佩娜.小剂量利培酮强化抗抑剂治疗双相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3885-3886.
[4]杨学智,陆冰,蒙建清等.丙戊酸钠与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方案治疗双相抑郁发作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15(1):34-36.
[5]林卫红.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障碍的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2011, 18(2):52-53.
[6]宋红丽,李乐华.利培酮联合文拉法辛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社会功能恢复的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2, 29(9):1642-1644.
论文作者:陆金进,陈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4
标签:抑郁论文; 患者论文; 普兰论文; 躁狂论文; 疗效论文; 戊酸论文; 评分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