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模式在原发性帕金森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唐云云

唐云云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河南卫辉453100)

【摘要】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模式在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18例原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平均为59例,进一步对比2组患者的HAMD评分、MBI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1)护理前,两组HAMD评分、B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92%、77.9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实行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良好,能明显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模式;原发性帕金森;应用效果

帕金森病(英文简称P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该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其临床症状包括姿势均衡障碍、运动迟缓、肌肉强直及静止性震颤等,具有致残率高及治疗难度大等鲜明特点,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大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引发心理障碍及情感障碍等[1]。目前临床治疗帕金森病尚未出现特异性药物,而如何做好其护理工作,是相关医务人员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鉴于此,本课题重点探究康复护理模式在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将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18例原发性帕金森病病人作为研究的对象,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不愿配合此次实验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59例中,男、女分别为37例、22例,年龄分布在48-76岁,平均年龄为(61.3±1.1)岁;病程为6个月-11年,平均病程为(6.2±1.0)年。观察组59例中,男、女分别为39例、20例,年龄分布在49-75岁,平均年龄为(61.2±1.0)岁;病程为6个月-11年,平均病程为(6.1±1.1)年。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代表后续数据有可比的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开展常规护理操作及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实行康复护理,包括:

(1)医院挑选工作经验丰富且专业水平过硬的护理人员组建专业康复护理团队,提前组织康复护理知识培训,于患者入院当日全面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其基本自理能力及心理状况,制定个体化康复护理方案,充分发挥医院、患者及家属三者间共同参与的作用。

(2)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保留足够时间鼓励患者表达自身需求,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利用大声朗读及交流版等手段督促患者多说话多交流,突出语言功能康复训练的作用,有助于延缓疾病演变发展。

(3)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即右手放在腹部左手放在胸部缓慢吸气最大限度扩张腹部再缓慢呼气最大限度向内收缩腹部,并且结合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开展肢体功能训练,例如:散步、气功、慢跑及太极拳等,严格控制锻炼时间及锻炼强度。

(4)针对疾病晚期患者则侧重于开展被动运动训练,提前按摩放松肌肉活动关节,遵循由远端自近端由小关节至大关节的原则,纠正患者原有的行走步态,特别是住院期间生活尚可自理的患者实行康复室集中训练,每日训练2次交由专业康复训练师负责。

1.3判定标准

以HAMD(汉密顿抑郁评分量表)、BI(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为参照,评估2组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程度;其中,HAMD分数越高说明抑郁情况越严重;BI分数越高说明独立生活能力越强[2-3]。同时,向2组患者分别发放我院自行研发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为前两项满意度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并用χ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P<0.05,代表2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的价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评分及MBI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HAMD评分、B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97%,该组不满意13例、基本满意22例及满意24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92%,该组不满意3例、基本满意26例及满意30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

3.讨论

帕金森病作为临床常见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及致残率高等鲜明特点。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约超过200万帕金森病患者且患病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预计至2030年其患病总人数递增至2倍多,全球范围内帕金森病患者人数突破900万大关[4]。即便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不存在特异性治疗药物,但是历经康复训练能有效减缓功能障碍及失用综合征的演变发生进度,对于避免出现继发性损害及增强日常活动能力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受疾病反复发作的影响,帕金森病康复护理是一项长期性及专业性的过程。除掌握康复护理知识及训练方法外,护理人员有目标有针对性向患者介绍康复锻炼的必要性开展延续性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出院后各项基本情况,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坚持训练,预防患者疾病加重及复发。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纳入2组原发性帕金森患者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及康复护理(观察组),其结果显示:经积极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4.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97%;各项数据充分说明康复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相似[5]。

综上所述: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实行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良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红梅.运动指导护理对帕金森病康复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03):306-307.

[2]牛咏玲.优质护理缓解老年帕金森病病人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9,33(10):1796-1798.

[3]唐珊,李俐,郝彬.康复护理模式在原发性帕金森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9,33(10):1798-1800.

[4]林媚.探究综合护理对老年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0):265.

[5]江玉意.Orem自理护理模式对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0):38.

论文作者:唐云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康复护理模式在原发性帕金森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唐云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