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气候变化日趋严重,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亟需我们改变传统的城市建设发展模式,追求生态、环保、和谐的低碳城市模式。本文基于低碳排放的城市发展观及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探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低碳城市规划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结合实例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设计思路,并在城市交通与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模和土地利用方面提出改进规划编制的建议。
关键词:低碳理念;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1.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义
低碳城市规划,是在严格遵循生态系统发展规律以生态学指导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的技术分析以及理念创新这一系统的科学城市规划,规划以实现减少碳的排放量为目标,进而实现现有城市资源的优化整合。
2.进行低碳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2.1由快速发展的工业化要求决定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化发展规模与范围不断扩大,工生产需要消耗越来越多的资源,城市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城市居民的生活与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为了促进城市工业化的持续稳健发展,低碳城市规划是一项成效的重要措施,对城市进行低碳规划既必要又紧迫。
2.2由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要求决定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兴建热潮,越来越多的建筑设备以及原材料得到使用,一些不易降解的建筑原材料严重污染了环境,一些耗能巨大的建筑设备,也对环境产生了污染,因此,迫切需要依托低碳城市规划推进城市化的有序发展,运用低碳易降解的环保建筑原材料以及低能耗污染低的建筑设备,对城市建筑空间格局进行全面规划,打造优质的城市空间环境,使人们工作与生活更便利。
3.低碳城市规划的主要特征
3.1综合性
低碳城市规划包括多方面的综合性内容。为了控制环境污染,它倡导碳元素减排,能源降耗,提升能源经济效益和使用率等,且对生产与消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调配,采取适合发展城市经济的模式,使城市居民的理念与其生活行为得到最佳匹配,有效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切实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构建出更科学合理的最优化的城市空间格局。
3.2独特性
低碳城市规划可以彰显其独一无二的城市特质,使城市具备本身区域特色的政治经济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特点。它革新了传统城市的规划模式,以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经济规模以及人文特点等为侧重点,营造出一个区域特色鲜明、生态特点自然、人文时代气息浓郁的低碳式城市格局。
3.3和谐性
低碳城市规划的本质是为了促进人、环境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应重点关注优化居民的生活环境,坚决抵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应结合独特的城市地理景观,通过城市特有的优势,创建出既适合人们居住又促进稳健发展的新时代城市空间格局,实现人类、自然、社会三者的和谐共生。
4.进行城市低碳规划的主要设计原则
4.1严格遵循生态发展规律
在进行低碳城市规划时,生态发展是一项需要优先遵循的自然规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应对规划区域内的实际地理环境,例如水源、气候、土质等进行实地考察;其次,实地考察规划区域内的生物类群,并按照类群功能进行分类汇总;最后,根据规划区域的主要经济状况,确立有特色且不影响生态环境的经济项目。
4.2坚持持续发展的规律
在进行低碳城市规划时,持续发展也是一项需要坚持和执行的规律。首先,应结合城市规划区域的地理环境实情进行建筑物的规划设计,选择建筑原材料时应以绿色环保为主,使用尽可能低能耗的建筑设备,尽可能减少生态环境等问题;其次,科学选择经济发展项目,并且该项目能极大地促进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确保建设项目具有较好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极大地推动城市的稳健发展。
5.低碳城市规划的主要设计策略
5.1合理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城市建设在城市空间格局的指导下,直接决定着城市的整体发展前景,而城市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城市空间布局是否合理有直接关系,因此,城市低碳规划的重点是合理优化城市空间格局。首先,城市空间格局应该要与城市所处地域的地理环境相互适应,最大限度利用地理环境优势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把市民出行难的问题摆在首位,切实提高城市交通的环保效能,把交通与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将城市交通设计秩序好、能耗低、效率高的网络系统,有效缓解城市面临的各种压力,促进城市的稳健发展,建立
一个合理科学的城市空间布局体系。
5.2有效规划城市低碳产业
(1)有效升级城市产业结构。低碳城市规划首先需要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进行积极革新,对其节能减排事项与效果进行严格监管,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先进的设备以及技术,使资源与能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其次,为了把城市发展成为环保、高效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各级地方政府仍需要继续提供经费扶助和政策引导,协助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资源和能源的优势发展城市产业,重视新材料和新能源的研发,积极创新,发展新环保能源产业。
(2)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园区。根据低碳环保的生态发展规律,构建一个与周边生态环境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园区企业,建设更加合理的并且符合居民利益的园区交通设施以及公共建筑设施等布局,制定并落实有效的方案防治园区受到污染,确保园区废弃物得到循环再利用。
5.3科学运筹城市交通系统
(1)努力构建一个高效完善的城市交通体系。为便利城市居民的生活与出行,实现城市节能减排的目标,应构建一个良好的城市交通体系。在进行城市交通系统规划过程中,要重视规划的实效性,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完善城区道路网结构,严格控制城区道路红线宽度,提高城区次干道和支路网密度(城区总体路网密度不低于8千米/平方公里)。要增强城市内部交通及对外交通的联系,集合城市的发展方向,对城市远期的交通路线进行合理预测与规划,进而构建出一个高效全面、具有前瞻性的综合城市交通体系。
(2)大力运用智能化交通技术,充分发挥城市交通的运转效果。智能化交通具有多样性、高效性、全面性等特点,它是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来进行交通服务的一种新型系统,使用智能化交通技术是实现低碳城市规划的重要推手,它能极大地提高交通管理效果,也能促进人们更多地使用交通工具。
6.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人们对低碳生态的城市格局的需求,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应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低碳理念的精髓,规划设计出宜居、科学、生态的城市格局,实现城市规划环保低碳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凤祥.低碳型城市规划问题研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0(05):35-36.
[2]仇保兴.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J].城市发展研究,2013(07):48-50.
论文作者:郑世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城市论文; 低碳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交通论文; 格局论文; 生态论文; 地理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