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药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类型及特点与用药管理对策论文_李文涛

(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 山东 淄博 2552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类型及特点与用药管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药学部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自愿接受中药制剂治疗且存在不良反应的82例患者资料,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特点,分析其用药管理对策。结果:女性患者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率略高于男性,不良反应症状维持时间1h内高于其他类型,经静脉滴注者高于其他非要类型,消化系统(42.6%)及皮肤黏膜(29.2%)累及情况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结论:导致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客观因素较为复杂,其中以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等因素相关,能够有效提升用药安全性,提升其中药应用效果,值得推荐。

【关键词】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用药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048-02

Analysis of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d the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medications. Methods The data of 82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d had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17 to August 1818 in our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Clinical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type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management strategies were analyzed. . Results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in female patients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in males. The duration of adverse reaction symptoms was higher than other types within 1 hour. The intravenous infusion was higher than other types, digestive system (42.6%) and skin mucosa (29.2%). The involve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types, P < 0.05. Conclusion The objectiv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re more complicat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can be formulated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medication and improve the safety. Among them,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drug is worth recommending.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Adverse reactions; Medica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加强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控,是保障药品安全,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的重要途径[1]。在此背景下,本次研究选择82例接受中医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一般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相关内容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药学部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自愿接受中药制剂治疗且存在不良反应的82例患者资料,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特点,其中女性42例,男性40例,年龄10~60岁,平均年龄(35.5±12.5)岁;42例给予静脉滴注给药,20例给予口服,15例给予肌肉注射,5例为外部(局部用药);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分析,排除其他先天性疾病及相关传染性疾病,其基础资料对比之下未见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本次研究抽选的82例患者资料,按照年龄、性别、给药方式、?ADR 影响器官或系统等差异将其进行对比分析,按照《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制度中的相关标准,针对其主要因素给予相应的用药管理对策。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不同年龄、性别、不良症状持续时间、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及系统等因素之间的分布情况。

1.4 统计学方式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分布情况

82例患者中,10~20与51~60岁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概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其可能与儿童、老年身体机能相对较差有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分布情况[n,%]

 

2.2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时间对比

82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中,不良反应症状维持时间1h内者56例,1~24h者12例,24h以上者14例;不良反应维持时间在1h内者显著高于其他反应时间,P<0.05,详见表2。

表2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时间对比[n,%]

 

3.讨论

中药制剂在我国临床用药中具有较为悠久的应用历史,随着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中药药理不断完善,同时应用现代医疗技术进行成分提取的需求不断提升,

其中包括片剂、膏剂、丸剂、气雾剂、胶囊、注射剂等类型,因此加强对中医制剂不良反应的研究分析,是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中药药理复杂,种类众多,在临床用药中,素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而中医能“补偏救弊”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受到不同加工、炮制、配伍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某些药物的毒性,从而造成一定的临床不良反应。现代医疗研究发现,中医治病精于辨证,若辨证失误,药不对证,会使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更趋加重,即所谓“虚虚实实之弊”[2]。本次研究发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中,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其可能与男女之间生理状况差异有明显关联;同时,10~20与51~60岁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概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10~20岁患者均为儿童,51~60岁为老年患者,因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发展完善,且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因此其抵御疾病的能力较低,因此在面对药物的选择时需注意谨慎,合理选择药物剂型与给药方式[3]。同时,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给药类型;同时,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症状维持时间1h内属于高发时间段,累及器官及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与皮肤黏膜系统;因此,临床用药过程中,除了注意患者自身条件差异外,还需结合药品剂型、给药方式、维持时间及累及区域等方面的差异,制订相关的药品管理措施,严把药品采购标准,避免与西药的同时使用,强化用药监控质量。

综上所述,导致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客观因素较为复杂,其中以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等因素相关,同时针对其症状维持时间及累及器官、系统,制定相应的对策,能够有效提升用药安全性,提升其中药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邢佳振.探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分析结果和用药管理对策[J].世界中医药,2016,11(5):913-916.

[2]卢运超.我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安全用药研究[J].海峡药学,2017(12):276-278.

[3]贾振祥.23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J].世界中医药,2016,11(7):1348-1350.

论文作者:李文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  ;  ;  ;  ;  ;  ;  ;  

分析中药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类型及特点与用药管理对策论文_李文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