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上肢关节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郑宝平

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上肢关节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郑宝平

郑宝平

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164000

【摘 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上肢关节手法复位中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上肢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5例。给予对照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实验组则施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及效果,以及诱导前、诱导后1分钟患者的心率、血压与血氧饱和度等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更短,麻醉效果更为显著,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施行上肢关节手法复位手术中,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具有确切的效果,且起效时间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上肢关节手法复位

上肢关节脱位为一项常见的骨科病症,临床大多采用手法复位的治疗方法,且具有确切效果。然而此类手术长期以来在非麻醉状态下进行,患者由于肌肉痉挛以及剧烈的疼痛,给手法复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施行上肢关节手法复位时,采用合理有效的麻醉镇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70例上肢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就上肢关节手法复位中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具有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0例上肢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5例。男52例,女18例;年龄18-62岁,体重51-68Kg。其中46例为单纯肩关节脱位,15例为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9例肘关节脱位。所有患者ASA为Ⅰ级或Ⅱ级,排除严重心血管疾病及有药物过敏史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麻醉方法

在手术室中对患者施行麻醉及复位操作。术前半小时向患者肌肉注射100mg苯巴比妥钠与0.5mg阿托品。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开放静脉通道,并密切监测其呼吸、心理、血氧饱和度以及无创血压等生命体征,给予面罩给氧。

对照组接受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穿刺成功后,将15至20ml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或0.5%罗哌卡因注入体内,麻醉完全起效时间约为10至15分钟,有时由于肌松效果不够理想,难以一次成功复位。实验组则施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无需插管,首先向患者静脉注射30至50mg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接着再缓慢静注0.05mg芬太尼,最后再缓慢静注1至2mg/Kg的丙泊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待患者完全入睡,且睫毛反射消失后,便可在骨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法复位。

1.3效果判定标准

根据医学制定的相关标注,可将上肢关节脱位患者的麻醉效果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优:患者未感受到任何痛苦,且肌肉松弛,复位容易;

良:患者稍有体动,肌肉较为松弛,比较容易复位;

差:患者的表情痛苦,肌松比较差,复位困难。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涉及到的计量数据均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及效果

实验组35例患者在静脉麻醉下,均一次复位成功;对照组中,有6例麻醉起效后,但由于肌松欠佳,多次复位失败,最后辅助应用50至85mg丙泊酚后,顺利完成复位。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更短,麻醉效果更为显著,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HR、DBP、SBP及SPO2情况

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1分钟的HR、DBP、SBP及SPO2结果显示麻醉过程较为平稳,血压波动不大,同麻醉诱导前相比,诱导后患者的血压发生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作为一项常见的骨科疾病,上肢关节脱位以往常在非麻醉状态下进行复位,由于疼痛过于剧烈,患者会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使得肌肉紧张,给复位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甚至造成失败。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尽管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但是起效时间慢,有时还会因为缺乏足够的阻滞范围使得镇痛肌松不完全。此外,在应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时,需要等待凝血系列及血常规化验结果,术前准备时间较长;且麻醉结束后,部分使用了罗哌卡因的患者由于受到局麻药参与作用的影响,麻醉效果的持续时间高达6小时以上,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适[2]。

目前,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已在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等手术治疗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此种麻醉方法操作简便,起效迅速,患者苏醒快,已得到了广大医生及患者的青睐。其中,丙泊酚为一种短效且快速的静脉麻醉药,具有平稳的诱导过程,对患者中枢可产生镇静、催眠、遗忘等作用,停止用药后,患者可迅速完全苏醒;而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的镇痛药,不但起效迅速,且作用消失也非常快。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药物对患者的循环呼吸系统均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增加其呼吸暂停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的风险,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进行严密监测,及时做好辅助呼吸工作,并将各种插管用具准备好,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施行上肢关节手法复位手术中,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具有确切的效果,且起效时间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永芬.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时的初步探讨[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10,2(03):115-116.

[2]唐进辉.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关节脱位后手法复位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08):967-968.

论文作者:郑宝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3

标签:;  ;  ;  ;  ;  ;  ;  ;  

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上肢关节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郑宝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