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分析论文_屈海燕

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300

摘要: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肢体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给予试验组患者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肌力,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肌力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治疗中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肢体;康复训练

脑梗塞是指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而出现坏死或软化的情况,其在45~70岁的中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1]。患者一般起病较急,并且无明显前驱症状,在发病后短时间内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脑缺血症状,严重时导致患者死亡。肢体偏瘫是脑梗塞患者发病后常见症状,其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丧失,导致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本研究对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及其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5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肢体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所有患者均经过CT检查和MRI检查确诊,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症状。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患者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9.69±6.25)岁,病程在1~5d,平均病程(2.37±0.26)d。试验组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9.72±6.18)岁,病程在1~4d,平均病程(2.19±0.24)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符合对比研究的要求。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其中主要是在患者入院后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并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查看和判定,及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措施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复训练护理,具体发方法如下。

1.2.1卧床被动训练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训练,其中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要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被动训练,其中主要是对患者的患肢进行被动屈伸训练,从患者的上肢开始对其为其进行关节的屈伸,然后对患者的下肢关节进行被动屈伸,每次的训练时间控制在10~15min。并为给予患者按摩护理,缓解患者四肢肌肉僵硬的情况,让患者的四肢血流得到促进,促使肢体功能更快地恢复。

1.2.2卧床主动训练

在患者患肢肌力有所恢复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卧床主动运动,其中主要是对患肢进行主动运动,让患者通过自身的努力缓慢移动患肢,并根据自身耐受情况对患肢进行缓慢的屈伸运动,同时指导患者用手抓住床边护栏,缓慢地开展抓握训练。由于患者的患肢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因此护理人员要在患者训练过程中给予其相应的指导,并协助患者开展患肢的主动运动。同时,在患者卧床期间还要指导其开展坐卧训练,协助患者开展肢体协调训练,其中主要是在患者的病床中央系一根绳子,让患者抓住绳子缓慢地坐起并躺下,然后根据护理人员的指令完成同侧肢体的同步运动训练。

1.2.3下床活动

在患者病情好转并且肢体功能恢复较好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要指导并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其中首先是对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在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尽量让患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确定站立时间。站立训练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能够站立的时间和站立时的稳定程度判断其恢复情况,之后护理人员要搀扶患者进行行走训练,其中先让患者缓慢行走,根据其自身恢复情况逐渐加快步速,但要严格限制患者行走的时间,避免患者过度劳累。在患者能够正常行走后,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开展大幅度关节屈伸训练,其中主要是让患者大幅度摆动四肢,并指导患者进行下蹲训练以掌握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以让患者的关节功能能够更好地恢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肢体肌力评级,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其中肌力评级主要分为0-Ⅴ级,等级越高表示肌力越好。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百分制量表完成,90分以上视为非常满意,60~89分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视为不满意。

1.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其中分别采用百分率和( )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完成统计学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肌力评级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后肌力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脑梗塞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脑部动脉狭窄,导致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导致动脉被堵塞而出现脑血栓,或是因为血流中被称为栓子的物质导致动脉被阻塞而引起脑栓塞所致[2]。根据临床上对脑梗塞患者的观察,其在发病后临床症状十分复杂,其中常见的症状主要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及感觉性或运动性失语等,并且会出现脑神经症状和躯体症状,其中躯体症状中就包含偏瘫[3]。

根据临床上对脑梗塞肢体偏瘫患者的治疗情况,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时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主要是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主要分为卧床被动训练、卧床主动训练与下床活动等环节。在患者入院后病情趋于稳定时,由护理为人员为患者进行肢体被动训练,促使肢体血液流动和感觉恢复[4]。在患者肢体肌力有所恢复后,护理人员要指导并协助患者开展卧床主动训练,其中主要是进行一些简单的肢体屈伸和抬高训练。在患者肌力恢复较好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协助其进行下床活动训练,并通过对患者实际情况的观察逐渐加强训练强度,促使患者更快地恢复[5]。

本研究对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肌力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说明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娟.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及效果探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6):242.

[2]张艳.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7):243-244.

[3]李会鸽.探讨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09):151+153.

[4]国凤梅.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对策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8):186-187.

[5]刘行香.30例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分析[J].首都医药,2014,(16):63.

论文作者:屈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4

标签:;  ;  ;  ;  ;  ;  ;  ;  

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分析论文_屈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