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内翻的预防论文_阮志刚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内翻的预防论文_阮志刚

阮志刚

通山县夏铺镇卫生院 湖北省咸宁市 437632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多数可以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取得满意的疗效,但少数尺偏型骨折由于种种原因需切开复位内固定。然而不管采用何种固定方法均易发生肘内翻畸形,其发生率各家报告不一,平均在30%左右,尤以切开复位发生率较高。针对止种情况我科自2008年来对手术病人采样了桡侧张力带钢丝铰链的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手术22例无1例发生肘内翻畸形,现报告如下:

1.一般数据

男12例,女10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8.2岁,左侧9例,右侧13例,伸直尺偏型20例,曲尺偏型2例。新鲜骨折18例,陈旧骨折4例。合并绕神经损伤1例,尺神经损伤1例。反复手法整复未成功15例,未行手法复位7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手术方法

麻醉成功后,扎上肢止血带,取肘后正中切口游离并保护尺神经,“√”型切断肱三头肌,清除血肿及肉芽组织,有神经损伤者查神经损伤情况(本组神经损伤者均为挫伤,无离断伤),松懈尺侧软组织及骨膜;如尺侧有粉碎或明显压缩及缺损者,可以适量刮除桡侧近端骨质,使骨折端适当桡偏,本组有10例尺侧骨质明显粉碎缺失。骨质复位后,根据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克氏针,直视下交叉固定(一般选用2.0克氏针),针尾剪断折弯,选用0.6骨科扎丝通过桡侧钢针的尾根部,在骨折近端桡侧1cm处钻孔,穿过钢丝,用力结扎、拧紧,使桡侧骨质有适量的嵌插。伸直肘关节检查提携角情况,如果改变可以作桡侧张力带钢丝的松紧度调整,骨折愈合后及时取出克氏针及钢丝。

3.结果

本组随访1-4年,优19例,肘关节活动无受限、无疼痛、无肘内翻畸形。良2例,肘关节活动范围在110°以上,功能无影响,无疼痛,外形正常。差1例,肘关节活动范围100°无肘内翻畸形。止例未陈旧性骨折,在当地给以反复的手法复位,且伸直位固定2月余,合并绕神经损伤。本组合并桡神经损伤者均完全恢复。

4.讨论

肘内翻发生的真正原因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但大家公认为有如下几种:A由于远折端的尺侧偏移,旋转移位未有矫正及复位后固定不当造成远折端向尺侧倾倒。B:由于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或在创伤中损伤了尺侧骺板造成内侧发育的不平衡,止种情况发生率较低,且为进展型。本组无止病例。C:由于受伤是伸肘位手掌着地,不但有纵向暴力还存在一种内翻应力。暴力沿前臂向上传达到比较薄弱的肱骨髁上部,不仅造成肱骨髁上骨折,还由于尺侧受力大于桡侧,造成尺侧骨皮质的压缩粉碎和缺失。本组在术中发现20例有止情况。D:在伸直尺偏型骨折当中除内侧骨皮质压缩缺失外,内侧软组织是完整的,而桡侧为张力侧,软组织断裂,失去其铰链作用,同时还由于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在前臂重力以及内侧软组织挛缩的作用下,是远折端渐向内侧倾倒。我们所用的交叉钢针加张力带钢丝加强桡侧结构的固定方法不仅可以坚强的使骨折固定于正确的位置,而且可以对抗上述各种应力所造成的骨折远程向内侧倾倒。止种固定发法坚强可靠。可以适当缩短外固定时间,早期功能锻炼,使肘关节功能恢复。

论文作者:阮志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9

标签:;  ;  ;  ;  ;  ;  ;  ;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内翻的预防论文_阮志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