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的“体验式学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理教学论文,体验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呈现出全新的教育理念、课程结构、课程模式,由原来的被动学习(接受—理解—巩固—解题)转变为主动学习(参与—体验—内化—外延)。如果我们沿用旧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去工作,势必无法完成实施新课程方案的任务。新一轮课程改革绝不是换一套教科书,也不是一个新方案的认证,而是一场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体验学习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训中就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说。“体验式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已有的实际操作经验出发,亲自经历实际问题的操作、解释与应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获得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不同的知识经验,发展学生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体验式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中有反复的过程。它在体现体验式学习计划的同时,也体现及时调整体验的作用。体验活动是一个随时变化、因人而异、因景调整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其基本模式为“具体体验—反思解释—提炼总结—应用检验—及时调整”五个阶段,具体教学模式如下页图1示:
图1 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三、物理课堂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几种教学形式
体验式学习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常被采用的有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查阅资料、演讲辩论、问卷调查等。同时它还可以表现出其它特色鲜明的教学形式,如幻想假设、游戏比赛、模拟操作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形式,可以使所有参与者对待所讨论事物的态度、感情都充分表现出来,形成活跃的交流气氛,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下面结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物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体验式学习的教学形式。
1课堂讨论中的体验式学习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值得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的问题,只要时间充分、环境自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也会在多观点的碰撞、交流中逐步丰富、完善自己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过早给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各抒己见,互相探讨,充分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如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一节时,为使学生充分了解=ma中的一定是合外力,我让一名女同学到教室前面用力推讲台,结果讲台不动,我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有加速度,但实际上讲台不动a=0,所以“牛顿第二定律”错了。下面的学生大呼没错,于是讨论起来,最后大家对牛顿第二定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也就很少出错了。
2.模拟操作中的体验式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许多知识都来自于观察和实验,如果教师能带着学生一起寻找科学家探索的足迹,体验科学家成功的欢乐,将使课堂效率倍增。“模拟操作”是向学生提供一部分真实或想象世界的高度简化的复制品,它可以是环境的模拟、事件的复原、也可以是人物的模仿,学生从中可以获得新的信息、新的认知,并结合过去的体验及已有的经验获得新的见解和新的发现,而这些新的体验又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如在讲机械波的产生及特点时,我让学生每人带一支红花,每12人一排并每两排相对,学生手举红花依次上下飞舞,模拟横波的形成。让学生观察对面一列“花波”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通过认真观察,学生们轻松总结出波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在后来遇到要运用机械波的特点来解答习题时就会回忆起当时模拟的情形,且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答题。再如,在大气压强这一节教学中,在做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我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发给每位学生一个皮碗,把皮碗用力压在桌面上,皮碗很难与桌面分开,这样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再把皮碗用同样的方法压在课桌竖直的挡板上,然后在皮碗的蒂上挂各种重物,如雨伞、衬衣、书包等,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其力学道理,使他们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了“大气压强”的有关知识。
3.实验操作中的体验式学习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生是否动手做试验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学生听老师讲能记住10%-20%的内容,如果又听又看老师演示便能记住70%,而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则能记住90%。这说明学生动手做实验,对所学的知识能领会得更深、记得更牢。比如做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要求人人动手、动脑,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己设计出有别于书本上介绍过的新实验,这时学生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通过思考与讨论设计出:单摆周期公式法、重锤拖纸带法、水滴法、自由落体法、天平弹簧秤法、斜面法等六种方法来测量。有的平时成绩比较差的同学都能设计出很多的方法,这时老师加以鼓励,由此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4.课堂辩论中的体验式学习
“课堂辩论”模式较好地处理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与客体(包括知识能力、思维和心理品质)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同时,这种模式又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课堂教学也更具有开放性。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初学者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往往存在错误的认识: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运动,力停止作用,运动物体就会停下来,所以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以前教学中笔者都采用正面讲解,虽然在课堂上学生能接受正确的观点,但课后遇到有关运动和力的实际问题时,又不知不觉成了亚里士多德的“信徒”。后来我改用课堂辩论的方式教学,由老师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概括出“力是产生运动并维持运动的原因”,引出论题“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同意或否定教师的观点,并举例说明理由。老师“坚持”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并且用演示实验加以支持这一观点。学生则进一步用实例或设计实验进行反驳。教师承认被学生“驳倒”了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即运动无需力来维持,外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教师同时指出,要观察分析事物的本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指出科学的观察方法是科学实验加上科学的分析。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从而深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本质。
四、物理课堂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教学的策略探讨
体验式学习的内容很丰富,教学形式也千变万化,我们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进行精心设计。在实施体验式学习教学时,应把握好重点,讲究教学策略。下面结合教学中的体验谈谈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体验式学习教学策略。
1.创设体验情景,激发学习体验
新课程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等的能力。“知能的积累,关键在于主动。”然而如若没有了良好的情感和愉快的心境,也就没有主动可言;学习过程中不愿参与和思考,也就无法实现自主了。可见,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体验情景是体验的开端,也是引发学生积极体验的动力。除了营造体验氛围之外,其情景问题一般由学生或教师根据教材中的要求提出体验的目标。设计问题情景要力求体现四性:挑战性,引起冲突产生不平衡提出能力挑战;趣味性,富有趣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开放性,解题思路灵活多样,问题的答案不一定唯一;差异性,关注个体差异适合各层次学生由浅入深作出回答。
2.不断自主探究,加深学习体验
教师提供有结构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发现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尝试,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从而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的体验和认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逐步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积极引导和探究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不定期地进行“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训练;不定期地进行“方案设计—方案优化—方案评价”问题探讨;恰当地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
3.及时反馈和完善,巩固学习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设疑问、组织问题讨论等方法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纠正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错误,尽量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错误有些是隐含的、不易发现的。教师需要动脑筋,想一些方法,进行一些调研才能知道其错误所在。
4.构建平台和氛围,鼓励学习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一些学习基础差、在学习上有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搭建学习体验的平台和营造良好的学习体验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消除自卑心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当个别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讲解,并给他们以鼓励,让学生鼓起克服困难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