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采血方式对血液分析检验质量控制影响研究论文_陈雪,李俊峰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130000

摘要:目的:对采血方式对血液分析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用以提高血液分析检验准确度。方法:以某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期间的住院患者为血液标本采集对象,对先采血后输液与边输血边输液两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找出影响血液分析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影响血液分析检验质量的因素有护士操作方法、采血部位、输液时间、标本溶血、采血时间等。针对上述因素提出降低检测质量影响的应对方案。结论:提高护士专业水平能力,加强对采血样本控制,能有效提高血液检测质量准确度。

关键词:采血方式;样本检测;影响因素;对策

临床医学的研究离不开准确的检测数据,随着我国医疗设备的飞速发展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要求检测数据的精准度越来越高,而精准度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分析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方法,是做到提高检测数据准确性的措施。而血液分析检验质量有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过程,最基本的就是保证分析前的检测质量,也就是要降低作为检测依据的样本受到的影响,影响因素有很多,如患者是否在采血前服用药物,是否饮酒抽烟,医护人员是否操作准确,采血器材是否清理干净无杂质存留。其中最重要的是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静脉采血时,如何正确地采集血液样本,以保证将样本所受影响降低,尽量提高检测结果准确度。以下将对静脉采血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可能因素作出分析,提出具体应对方案,以提高血液检测结果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象某医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男19例,女52例;年龄23-69岁。一组先采集血分析和生化,然后输液时再从输液管中采集相同项目;另一组为检验科通知病房生化标本溶血后,再为同一患者重新采集一份相同的标本。1.2仪器与试剂血球计数仪为希森美康XN-2000,全自动生化仪为东芝TBA2000,试剂为中生北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

2 结 果

从表 1~3 可以看出,先采血后输液和边输液边采血,血分析和生化项目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溶血标本对 AST,CK,CK-MB,LDH,K+,结果影响显著,差异有显著性,其他则无显著性差异。

注:P<0.001 差异有显著性。其中 AST,LDH,CK,CK-MB,K+,结果显著升高 t<0.001,差异有显著性,葡萄糖结果虽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

3 结果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检验技术不断提高和进步,临床对检验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因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疾病的诊疗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标本的采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血液标本的采集大部分是靠护士完成的,因此,血液采集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如核对医嘱,核对患者姓名,贴标签、采血时间、采血部位、采血量、是否溶血、采血后放置时间等,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1 采血部位

在临床工作中为减少患者的痛苦,护士有时会从同一侧肢体或者输液通路中采集血液,这样稀释了血液,而且输液的成分会严重干扰检验结果,结果显示,输液同侧采集血液标本结果显示 GLU、Na+、K+显著升高(P<0.01),而 TP 则显著减低(P<0.01);Cl-、CREA、UA 等较输液前明显偏低(P<0.05),这一结果与鲍依稀等报道的一致。可见输液同侧采集血液标本对生化检测影响较大,输液治疗中正常的采血要在输液前,紧急情况下可在输液的对侧肢体,不可收集输液的针头处的血液。

3.2 溶血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非常大,溶血常见原因较为复杂,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机械性损伤,如静脉抽血时止血带过紧,抽血不顺利,抽血注射器或者试管存在杂质,离心过程中转速过快;理化因素如药物反应以及化学低渗液体的作用造成溶血;人为原因造成溶血等。AST、CK、CK-MB、LDH 等 心肌酶均属于细胞内酶,胞内浓度远高于胞外浓度,其中 AST 在红细胞中的活性是血浆的 38 倍,LDH 胞内浓度为胞外3000 倍,轻度溶血即带来显著影响,因此溶血标本不适用于心肌酶检测。K+胞内外浓度差约 30 倍,溶血对 K+影响也较明显,电解质其他项目如 Na+、Cl-因细胞外浓度远大于胞内浓度,影响甚微。蛋白类,三酰甘油,尿素,尿酸,肌酐影响则不明显。另外,因溶血导致 LDH 血清浓度升高,直接影响糖酵解,进而使血糖浓度偏低。

4采取措施

(1)药物因素。患者在血液标本采集前,往往会因身体不适服用一些药物,而导致被检者身体正常指标受到药物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到血液成分;最终,也会使得血液检验结果失去应有的精准度,并导致临床医师出现误诊、误判。因此,在进行采血前,医护人员应主动询问被检者近期用药情况;若被检者有服药情况发生,则应建议其在停药一定时间后再进行采血,以进一步保障血液标本质量。

(2)采集时间因素。人体的血液成分会受到进食、运动、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血液采集时,需及时与被检者进行沟通,指导其在采血时尽量确保生理条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以进一步保障血液标本质量。

(3)采血部位因素。目前,血液标本采集多为静脉血和末梢血,临床研究发现,静脉血样较末梢血样的质量更为可靠;虽然,人体末梢血中的中手指血、耳垂血的血样与静脉血样相对更接近,但受末梢采血时的穿刺因素、环境因素、温度因素的影响,血液标本成分也会产生较大变化。因此,为进一步控制采血标本质量,应尽量采用静脉采血方式。

5结论

对血液分析检验质量产生影响的原因有在输液通路一侧采血、因止血带过紧、容器内存在杂质等原因出现溶血等。以上原因都与采血医护人员有直接联系,因此可以加强对医护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护士的静脉采血操作能力,对患者富有亲和力,帮助患者客服输血恐惧。为防止溶血现象产生,不宜将止血带捆绑过紧,在采血前对患者血液抽取部位进行清理,避开有皮肤损伤的地方。规范的操作行为能够有效避免检测数据不准确,因此医护工作者有制定采血流程操作表的必要,需要自觉遵守操作规范,与检测室加强交流沟通,相互协调配合,为血液检测结果提高准确度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贾春生.生化标本临床检验异常的原因及检验前质量控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06)

[2] 徐明鑫,罗鑫,连一霏,富宏然,李荣辉,姜蕾,金红.浅析医学检验分析后质量控制[J].实验室科学.2016(02)

[3] 边礼.血站检验中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FAME的质量控制[J].中国实用医药.2014(32)

论文作者:陈雪,李俊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  ;  ;  ;  ;  ;  ;  ;  

对采血方式对血液分析检验质量控制影响研究论文_陈雪,李俊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