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该重视全面资源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管理论文,重视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国际国内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必须进行全面资源管理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间乃至国家间竞争的出发点和结局都是为了占有和利用资源。可以说,企业或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他们的资源优势。所谓资源就是指具有价值、可以利用的一切要素。全面资源管理就是对各类资源的充分认识,全面开发,认真维护与合理使用。国家应该进行全面资源管理,企业和个人也应该进行全面资源管理。企业全面资源管理是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在竞争中取胜,实现企业宗旨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最重要的尺度。建立全面资源管理的观念对深化企业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和建立竞争优势具有现实意义。
一、企业的资产与资源
对企业所拥有的一切,人们习惯于称其为企业资产,很少称为企业资源。这是因为资产在法律上可以明确其归属,而资源似乎并无同样强的法律归属含义。一提到资源,人们往往首先想到自然资源和有形资源。人们也一般认为资源为国家所有或公众所有,只有那些经购置为我所有的资源才成为自己的资产。人们也习惯于这样一种看法:认为资源首先是自然资源,带有很多原始成分,而多数类型的资产是对已占有的资源的货币化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很多人认为资源的管理是国家和社会的职责,与企业和个人关系相对较远。企业要做的是资产的管理,尤其是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对资产进行的管理。笔者认为把资产和资源这样分开是一种不正确的观点,而且这种观点给很多企业和组织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1.法律和会计意义上资产并不能代表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的全部。迄今为止,会计制度对资产的定义忽略了企业实际拥有的财富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们发现很多成功的大企业——例如微软公司,人力人才和其他无形资产在其总资产中所占比例多达3/4以上,而这些资产都没有在会计报表上反映出来。这是很不合理的。这种对资产的片面定义和相关制度的实行导致在很多企业里,许多重要资产或资源被忽视、闲置和流失。
2.一个企业的资产和资源并无绝对的界限。每个企业做为一个系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各类资源,它是企业法定资产的延伸和拓展。资源是企业的广义资产。由于对某些资源尤其对无形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一些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浪费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在很多企业里人才资源遭到浪费。
3.企业的资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有合理的结构并保持平衡。可是,不少企业里资源失衡:虽然它们有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但是由于缺乏有效市场开拓系统,或者缺乏有力的领导群体和良好的企业文化,因而已有资源不能完全实现其价值。这种资源不平衡在相当多的企业里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4.一个企业的资源与社会的资源也没有绝对的界限。只要企业的资源战略正确、运用得当,原不属于这个企业的社会资源或其他企业的资源也可为我所用。成功的企业无不充分的利用社会的包括他人的资源。相反,如果对资源不爱惜或管理不善,本来属于自己的资源就可能变成他人的资源。在这层意义上说,资源比法定的资产更呈现出动态的性质。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全面资源管理。
二、企业需要全面资源管理
毫无疑问,为了生存和竞争,企业迫切需要增加资源。然而,现实环境中,相当多的企业对自己已有资源的管理很差,资源在它们手中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企业更需要全面资源管理。数不清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一些企业往往将其长期亏损的原因归咎于缺乏资金。但实际上,增加贷款,甚至享受优惠政策对这些企业都于事无补。然而,一旦引进新的企业机制和竞争机制,企业就发生了变化。不少企业有成百上千的技术与管理人员、数亿数十亿的物质资产,曾有过艰苦创业和为新中国的成长建立功勋的光荣历史。今天,它们中的一些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资源优势并开发新的资源而再度辉煌;而另外一些则没能利用这些资源而陷入困境。由此可见,是否进行全面资源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1.资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企业的资源是多种类多层次的,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虽然某些资源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对独立性,但是绝大多数资源都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对集成性有极高的要求。认识资源的集成性对全面资源管理来说至关重要,这是因为资源的价值总是在整体上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中的某些资源贫乏,就会出现不协调甚至病态,它的运营就会受到影响。有的企业抓住时机,靠一个产品红火起来,但是由于没有预见市场变化,或缺乏研究开发力量,又很快销声匿迹。有的企业在资金运作、市场营销等方面很有成效,但由于缺乏明确的企业理念和支持发展的企业文化,因而无法齐心协力取得更大的成功。
2.企业领导人和管理者的短期行为是全面资源管理的大敌。只看见眼前利益必然使企业管理者牺牲长远目标而强化短期目标,从而使企业忽视实现长远目标所必需的基础建设。这种基础建设的关键是全面资源管理的意识。短期行为必然培育急功近利的企业文化。在急功近利的企业文化里,资源仅仅是制作眼前产品的材料,“杀鸡取卵”的现象不可避免。在这种环境下,资源不可能得到全面开发、认真维护与合理使用。在他们那里,一部分人力人才资源不可避免地受到伤害以致流失;无形资源和“软资源”要么遭到滥用,要么更被看成“远水解不了近渴”而被弃之不用。短期行为不是取胜之道,而是一个企业的自杀。实行全面资源管理必须纠正企业的短期行为。
3.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全面资源管理。竞争要求充分利用资源以实现其价值,而资源只有在得到合理配置和全面管理时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竞争的另一个作用是促进资源的流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资源在流动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人们也在竞争中逐步认识了各种资源的价值,把闲置的资源激活,并展开对资源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中外企业对人才的竞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大批原来被埋没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被“发掘”出来,成为争夺的对象。而外商投资企业又把他们的人才价码提到空前的高度。人们也看到了无形资源的价值,看到“软资源”确实并不“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转化成硬资源。在资源的管理和使用上,大量成功和失败的事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们开拓了眼界,加深了对各类资源价值、作用和属性的认识,提高了全面资源管理的自觉性。
三、企业资源的分类及其若干性
1.企业资源的大体分类。对资源进行严格的分类并不容易。笔者大胆尝试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分类。企业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资本形态资源、组织形态资源、文化精神形态资源和信息资源四种。资本形态资源包括称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物质资产资源、金融资产资源和知识产权资源。组织形态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制度资源和社会网络资源。文化精神形态资源包括企业的价值体系资源和文化体系资源。有些资源的范畴很广,横跨若干不同类别。例如技术作为一种资源可以体现在专利之中、或物化的设备之中、或掌握它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之中。
2.企业资源的若干属性。企业的资源有很多重要的属性。资源具有共性也有特殊性。所有的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瞬时性和损耗性,绝大多数资源都有流动性和可转移性。资源具有层次性和集成性,一些资源没有再生性,而另一些资源则具有重复利用性和传播性。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属性,才可能有效开发、维护和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全面资源管理。
无形资源具有与有形资源截然不同的特性。它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首先,无形资源具有重复利用性和传播性。与人们的一般常识相反,资源并不都是用一点儿就少一点儿。物质和金融资源越用越少,可是无形资源却能重复利用,并且越用价值越高。无形资源得不到利用其价值就会越来越萎缩。属于无形资源的组织形态资源和文化精神形态资源都遵循“用进废退”的规律。其次,无形资源与有形资源间不能用加法和减法运算,用乘法法则更合理。一个有效的管理者的价值和可以掌握的资金与员工多少之间就是相乘的关系。“兵一个,将一窝。”就是这个道理。
人力人才资源的特殊性。人力人才是企业和任何其他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是绝大多数无形资源、特别是的文化价值资源的载体,并掌握管理各类其他资源。企业是多种多样的,因而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存在多样性。现代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依赖是相互的。如果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目标是一致的,员工就会为企业奋斗;而如果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目标之间存在着太大的差距,企业就不能指望员工对它忠诚。在一个有良好企业文化和优秀领管理者的企业里,员工就会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企业就会逐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在困难中经得起考验。企业的人力人才资源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群体是企业的统帅和灵魂,在无形资源的形成过程中,在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企业领导人起着关键的作用;管理人员指挥操纵各种运营系统,贯彻落实企业的战略和计划;员工按时、按质、按量地提供产品和服务。所有成功企业的共同点在于其企业文化能够高度重视人的因素,这样的企业才能够人才济济。领导群体有远见卓识,又关心员工的利益,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的领导群体的素质决定企业的命运。企业和军队一样,常常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国际上,企业间对优秀管理人才一直进行着激烈争夺,这种竞争会愈演愈烈。
所有成功的企业,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是在全面资源管理方面卓有成效的企业。当前我国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要强化全面资源管理的观念。我们有理由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深化改革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会充分认识已有资源的价值,从而着手开发紧缺资源,达到资源平衡,实行全面资源管理,进而建立企业的资源优势。
标签:企业资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