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参与。为了切实发挥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必须树立一种全新观念,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教育网,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如何建立起学校与家庭间的桥梁?家访是让教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可以通过电话、QQ、微信等电子通信技术来进行家访,这样也可以起到沟通、了解的作用,但不如面对面交谈那样深入。
关键词:家访;电访;教育
如今电话家访已成为家校沟通的主要方式。70%以上的家访是通过电话完成的。电话家访有其特点,方便、快捷、经常能及时让教师家长双方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行为表现的动态,双方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教育孩子的办法。但是电话家访因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因而有其局限性。实际上,许多传统的教育形式,仍然是学生所渴望的。“电访”可以有,但只应作为家访的补充,而不能完全取代家访。教育需要创新,但出发点应该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一些教师以“电访”取代家访,很大程度上恐怕是偷懒或者浮躁。教师应当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开展家访,从根本上说是着力于提升师德,其重要性不只是家访这种教育形式的回归。上门家访,曾是一个很熟悉、很亲切的字眼。很多中老年人会有这样的记忆:暮色中,教师走进家门,衣襟、袖口还沾着些许粉笔末,和父母亲切地交谈,讲述孩子在学校里的每一点进步,分析他们的不足。上门家访是教育学生的一种传统方式,应该保持和发扬,不应该丢掉。教师亲自到学生的家里,可以拉近教师与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从而取得家长的信任并赢得家长的支持配合,教师通过家访,也会对家长和孩子有更深入的了解,这对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大有裨益。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如果仅仅用短信等单一形式沟通是相当可怕的,只有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内心深处,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让优秀生更优秀,让问题生更上进。教师登门造访,与学生和家长之间架起了联系与沟通的桥梁,织成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的纽带,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家访是“电访”取代不了的。只有家访回归,电访助力才能合力共赢。
一、明确家访的主要任务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家访不可盲目为之,要明确其任务。
1.了解所访学生家庭状况。进行家访前,教师首先应当对所访学生家庭状况进行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因为,家庭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教师只有对学生家庭的具体状况作全面了解,才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多报喜,少报忧。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的主要教育活动,在学校与家庭间构成有效沟通。
3.与家长共同研究,明确要求,统一思想,找出学生内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未来的教育中有的放矢。
4.向家长提出推荐,为其实施家庭教育给出帮忙指导,必要时还要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并共同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把握家访成效
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教师要抓住家访的成效,把“桥梁”搭建好,把握好,相信会事半功倍。
1.透过家访,全面了解了受访学生及其家庭,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透过家访,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渠道,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想法,打消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顾虑。
3.以家访为平台,以学生和家长为渠道,教师对学校进行全面宣传,扩大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4.透过家访,广泛地听取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
三、家访应注意的问题
家访能让教师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教师的工作就能得到心应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家访的对象是后进生,笔者觉得“后进生”因为一些不突出的优点而受到教师的称赞时会很高兴,教师能够和家长一起从点滴的进步谈起,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身上的优缺点,用优点去克服缺点。所以在家访时要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简单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教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但家访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不宜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去家访。比如在这学期的家访中,其中大部分家长在我一踏入其家门就问我“是否其子女在学校犯了什么错误”。长期以来,班主任的家访工作有所失误——要不就是不进行家访,要不就是等学生犯错误时才匆匆忙忙向家长“汇报”。这样在家长心目中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知——小孩犯了错误时才来家访。笔者认为,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应该贯彻在每个学期的教育过程中。在家访时宜采取闲聊的方式进行,在日常交谈中取得应有的效果。不宜过于严肃,更不宜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去家访。
2.班主任宜个人进行家访,不宜多人集体家访。班主任在家访时,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取得家长的支持,如果班主任个人单独去进行家访的话更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若集体家访会给家长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并且会给家长不良的感觉——这只不过是学校工作的一种形式。因此得不到应有的效果。班主任单独的家访,能够与家长建立私人感情,从而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3.家访时宜树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在家访中班主任宜与家长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不宜过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而削弱家长对子女的信心。
四、电访助力家访
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协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必须长期不言放弃才能有所收获。家访费时好力,效率不是最高的,那就需要电访助力。电访扩大了访问的量;访问的学生数添增,访问的次数倍增,访问的内容剧增。但电访要注意几点:
1.时间的安排与间隔
平时对家长进行电话访问,事先必须考虑到时间问题。若主动电话访问,则避免在家长上班最忙的时间,或用餐、就寝、下厨等时间进行访问。每次电访的间隔最好在一周左右,绝对不能超过一个月都毫无联系,因为这样无法与家长维持亲和、相互了解的关系。另外在每次的通话若无特殊的状况最好在10至15分钟结束。
2.以关心学生为切入主题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是家长所关心的,当教师在电话中转述学生的表现与成长、学习状况等,家长都会仔细聆听,并且会开始注意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予以应证,并且反应热烈,在气氛良好的情况下,再带入询问或关心的主题,会带来事半功倍之效。
3.掌握访问主题
每一通访问电话都必须要有主题,例如刚开学时向家长电话问候,孩子的家居表现、学习状况,学校活动通知、家长意见调查等,当开场的关系良好,就必须紧接着切入主题,以在10至15分钟之内,完成每次电话访问最为恰当。
4.站在对方的立场想
很多时候如果只表达自己的立场,忘了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事情,往往会失之偏颇,这样不仅无法达到有效的沟通,更可能使误会加深。但如果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思考,往往也较能说服对方。当家长对学校有任何抱怨时,也必须先体谅对方,在针对抱怨的问题做出澄清与处理。
5.保持平常心
每次电访一定要表现出教师的专业度,并且掌握自己的情绪,不管在打电话之前遇到任何不愉快的事情,都不要让它影响到电访工作的进行。保持轻松的心情和家长联络,也会让对方觉得愉快!
6.尽量维持联系畅通
在通话即将结束时,可以提醒家长有关孩子的种种;或告知对方如果对于学校的要求,可以随时打电话联系。
7.保持关心学生的态度始终如一
当家长愿意将孩子在家的情形、教养态度、家庭状况与背景告诉教师,表示已经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因此教师应将这种信赖感建立在关心孩子的态度上。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合作伙伴关系;家长是现代学校家校合作的推手;家长有专业资源;家长有人际资源;家长有言论优势。通过家访、电访促进家校合作,达到合力共赢。
(作者单位:广东省四会市贞山街道中心小学 526299)
论文作者:罗雪容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家访论文; 家长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学校论文; 家庭论文; 孩子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4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