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技术论文_尹子涵,张嘉真

探析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技术论文_尹子涵,张嘉真

1.东北农业大学 哈尔滨;2.哈尔滨学院工学院 哈尔滨

摘要:在进行建筑施工前,必须保证结构设计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这就要求了必须在进行抗震计算的时候,要保证较高的精确性,保证地震发生的情况下,带给人们的损失和伤害具有最小性。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作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抗震技术;抗震加固;抗震稳定性

前言

土木工程项目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项目工程,有着极其关键的地位。在土木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抗震研究的实施对建筑结构能力提升和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所以相应的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而更好地表现出抗震的理念并对其应用性能进行实际应用,促进以及发展当今我国建筑项目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提升建筑结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的能力。

1 土木工程中抗震技术需要的条件

抗震概念设计的几个基本点1.在自然灾害中震感强烈的地震破坏性相当大。近年来,频繁的地震自然灾害导致了巨大损失,抗震概念的设计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所拥有的比重也是越来越大,研究水平也相应的大大提升,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们更加精确细致的实施研究设计。因此,应当针对地震的形态,确定结构抗震的概念设计原则,并确保能够灵活运用,使建筑物具备可靠稳定的抗震性能。

1.1安全性需要。国内外的地震震害经验表明,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因素是建筑物破坏或倒塌。在人类对地震的认识有限、无法预报地震的时代。我们惟有把房屋建得坚固抗震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1.2经济性需要。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还是个穷国,经济条件要求我们量力而行。相对于新建建筑,加固充分利用了既有建筑的基本框架,在满足结构可靠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和挖掘原有资源,以较小的投入达到使用功能要求的目的。因而抗震加固是一项以较低投入获取较高生产、使用、社会效益的重要行业。

1.3社会性需要已有房屋中正在使用的建筑物许多不能中断或不能长时间中断使用,有的还具有纪念意义,因此不允许予以拆除重建只能走加固之路,减少损失对现有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为抗震加固或减灾对策提供依据使现有建筑的抗震加固做到安全、经济、合理、有效的要求。

2 土木工程中抗震加固的要求

2.1抗震鉴定按现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通过图纸资料分析规场调查核实、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逐级筛选对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做出评定并拟定抗震鉴定报告经鉴定不合格的工程提出抗震加固计划报主管部门核准。

2.2抗震加固设计针对抗震鉴定报告指出的问题,通过详细的计算分析进行加固设计文件应包括技术说明书、施工图、计算书和工程概算等。

2.3设计审批抗震加固设计方案和工程概算,一般要经加固单位的主管单位组织审批。审批的内容是:是否符合鉴定标准和工程实际,加固方案是否合理和便于施工,设计数据是否准确,构造措施是否恰当设计文件是否齐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工程验收抗震加固工程的验收通常分两阶段进行:一是,隐蔽结构工程的验收。通常在建筑装修以前,对结构工程特别是建筑装修后难以检查的部位加设于顶棚内的加固措施。抹灰后难以辨认的做法和地下工程等进行检查验收。二是,竣工验收方面对建筑结构进行系统的检查验收。

2.5工程存档抗震鉴定对原有建筑结构作了系统的检查、验算、鉴定,找出原有建筑的缺陷与问题。在施工过程可能有所变动。在加固后使用过程可能出现情况,例如地基的沉陷经过加固可能稳定也可能继续开展。原有的裂缝也可能再度发展。因此必须将抗震鉴定书,加固图纸,施工档案进行工程存档。多年来的经验实践证明,要保证抗震加固质量,除了要求抗震鉴定准确,加固方案合理,确保加固的施工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抗震加固施工与新建工程施工的操作要求,虽然基本相同但由于抗震加固是对原有结构进行补强,在使新加构建与原有构件联成一体,在施工操作时还有一些特殊要求,因此施工质量是抗震加固工程的重中之重。

3 关于钢结构抗震稳定性注意问题

钢结构设计人员通过软件对荷载进行布置,结构稳定性计算、强度计算则交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在进行稳定性计算的时候,为简化计算,通常的做法是将结构的标高按一定规范转化成相应荷载进行设计,其余部分计算也是交由计算机完成。

3.1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钢结构稳定性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在网壳结构稳定性的研究中,用的最广泛的工具为梁―柱单元理论,但该理论难以表现轴力的大小跟弯矩的耦合效应。为此,有学者致力于该理论的修正工作。

3.2在进行大跨度结构设计时,通常采取的做法是把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统一考虑,取稳定安全系数。在这一做法中,没有反应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的内在联系。 设计者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这些影响钢结构稳定性的因素要搞清来源,要了解其分类。

3.3物理、几何不确定性。包括极限应力、材料的弹性模量、切变模量等;构件的长宽比、截面形状、受力状态、截面面积和尺寸。

3.4统计的不确定性。统计原理基于大量的数据支撑,从而建立相应的数据函数模型。由于工程中数据的获得存在一定难度,就会导致统计信息的缺乏,产生不确定性。

3.5模型的不确定性。在进行结构的分析之前,需要在相应的假设基础上,利用边界条件等条件建立数学模型。由于前提假设的缺陷和人类现阶段理论的不完整性,往往造成所建立的模型存在不确定性。以上所述都是影响钢结构稳定性的随机因素,钢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离不开我们对这些因素的研究。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结构中抗震技术的发展,从科学的角度简析了土木工程中抗震的程序、抗震的现状、抗震的问题、以及抗震的要求多方面、全方位的剖析土木工程结构中抗震技术的发展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土木工程结构中抗震技术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也就是为我国土木工程结构中抗震技术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随着教育的发展胧国也更加注重土木工程方面的人才培养,为土木工程结构中抗震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大的人才队伍。由此可见,我国土木工程结构中抗震技术的发展前景是极好的,在这样的发展事实面前,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土木工程结构中抗震技术的发展会在未来的几年中有着更加明显的突破,为我国的抗震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韩小虎,王丽霞.探讨建筑杭震设计中的建筑设计[J].内蒙古水利,2010(01).

[2]王勉,杜文.谈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杭震设计要求[J].山西建筑,2012(25).

论文作者:尹子涵,张嘉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  ;  ;  ;  ;  ;  ;  ;  

探析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技术论文_尹子涵,张嘉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