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身份证号码:45220119841228XXXX
摘要:工程测量变形测绘探讨主要是围绕对沉降、位移监测点布局设计、实施等相关内容进行,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变形监测具体的操作流程,以此更好、更有效地掌握工程测量变形测绘方法,希望可以为变形测绘工作者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工程测量;变形测量
近年来,变形测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变形测量作为测量某个工程及其建筑物是否产生了变形的重要方式,其测量内容包括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裂缝观测、倾斜观测、挠度观测和振动观测等。当前,建(构)筑物以及基坑的变形测量主要是从沉降观测与水平位移观测来展开。沉降观测主要是利用精密水准仪采取周期性观测,以此种方式定期获取建筑物的沉降数据,第一时间了解建(构)筑工程的沉降情况,分析判断是否发生异常现象以便采取合理的补救方法防止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水平位移观测是指用观测仪器和设备对建(构)筑物及地基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的水平方向位移量的量测,目的是了解建(构)筑物在内、外荷载和地基变形等因素作用下的状态是否正常,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依据。
本文主要以南宁市某高层住宅楼基坑变形监测项目中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的内容进行阐述。
1 监测方案
1.1监测方案设计要求
监测方案设计应根据变形体的特点、变形类型、监测目的、任务要求以及测区条件等进行监测方案设计,确定变形监测的精度等级、监测方法、监测基准网的精度估算和布设,观测周期、项目预警值、使用的仪器设备等内容。
1.2 基准点布设要求
(1)沉降观测基准点
1沉降观测基准点应布设在建(构)筑物压力影响范围以外,基准点与被监控观测点不能同在一个刚体上,并且要求稳定牢靠,不易被破坏,利于联测与监控。
2可利用附近原有稳定可靠的基准点或在附近已有稳定建筑结构柱上埋设墙式水准基点。
(2)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
1在建(构)筑影响范围之外,既稳固且不受到震动源影响的位置,布设3个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点(相邻两点间互相通视)。
2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点可按国家三等测量控制点的标石埋设,并将基准点的金属标志安置在钢筋混凝土桩的上端中心部位的方法设置。
1.3 监测点布设及观测周期要求
(1)按设计图纸要求在基坑边坡坡顶上设置规定数量的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基坑施工的前期阶段,观测点受施工影响大,易损坏,并且该阶段基坑边坡位移量极小,甚至没有,所以在最上层护坡桩、锚杆和圈梁完成并稳定、牢固后,再用电钻打孔,安置膨胀螺钉作观测点标志。
(2)监测周期:监测周期应依据基坑施工进度及规范要求制定,基坑开挖期间一般每七天观测一次,如位移异常则加密监测,遇天气或基坑施工进度的影响需要调整观测周期。
(3)计算:以第一次观测数据为基准。利用各时间段观测得到的数据计算出各时间段水平位移观测点之间相互位置关系(主要是距离)变化量,即可得到各时间段的水平位移观测点的位移量及位移速率;计算出各时间段垂直位移观测点的沉降量及沉降速率。
1.4预警要求
每期观测结束后,当数据处理结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时刻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相应措施:1变形量达到预警值或接近允许值2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
2 变形观测方法
2.1采用相同的观测线路
变形监测点的位置是依据图纸设计的变形观测点进行布设的,观测线路应该在基准点与变形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保证各次观测均沿同一路线进行。
2.2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
监测点的沉降位移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测定基坑垂直位移观测点的相对高程;水平位移观测一般使用精密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项目监测期内每期观测采用相同的方法同一仪器和设备,固定的的观测人员进行施测。
2.3垂直位移(沉降)观测方法
垂直位移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方式,基准高程从水准基点或者布置的工作基点引出,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进行观测,历次竖向位移监测是通过工作基点间联测一条二等水准闭合或附合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基坑开挖前,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取两次平均值作为观测点高程初始值,某观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垂直位移,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垂直位移。
2.4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在工作基点安置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或小角法测定观测点的初始值。基坑开挖前独立观测两次,取两次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某监测点本次值与初始值的差值即为该点累计水平位移。
3 变形监测实施
3.1建立垂直位移基准网
垂直位移基准网布设成闭合环和水平位移基准网结合沿基坑四周布设,基准点设在基坑变形区以外,根据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按变形测量二级水准的要求施测,采用DINI12水准仪(标称精度:±0.4mm/km)及配套的铟钢尺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精度满足以下要求:
3.2 建立水平位移基准网
水平位移基准网布设可在基坑深度的2/3倍距离之处设置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监测基准点,以便组成监测控制网。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利用施工控制点作为监测基准点,采用钢筋砼桩埋设。根据设计要求水平位移精度应小于1.0mm,以及《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按国家三等三角测量的要求进行布网观测,仪器采用经过签定的2〃级全站仪,精度满足如下要求:
3.3 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依据设计图纸及《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要求,本次高层住宅项目基坑顶部支冠梁上每隔15-20m布置水平位移观测点,共计34个。
观测点埋设时,预先用全站仪定位,埋设钢筋标(全站仪器专用棱镜转接头),为保证标志点稳定性,工程冲击钻或电锤在冠梁上钻孔,埋深不小于15cm,并采用工程钢筋胶黏贴牢固。标志点统一编号,点名分别用红油漆在点位附近的地面或侧墙上标记。观测点埋设完成后,应根据点位埋设的实际位置绘制监测点位布置图。点位应稳固,测点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同一测点兼作沉降位移观测点使用。
我们的观测点放于何处,直接会影响到测量精准性,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分析观测点和被观测对象之间牢固等实际难题,让观测点变化真实反衬出被观测对象自身内的相关变化。关于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等位置的布设,需要在基坑支护围护架构最上层边线上,观测标志则是利用直径为16mm膨胀螺栓固定,安装于基坑支护围护架构最上层,构成半球形状的物体。这些操作的实现均是要由工程场地具体状况及勘测设计所要求。
此外,用于建筑物变形观测埋设的基准点、工作基点、沉降、水平观测点等测量标志,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保护,确保其在整个变形观测期间不受损坏,以免影响观测精度和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在工程测绘中,我们将变形测量以基础性工作来抓,时间长、责任重大,一定要重视、重视、再重视。作为一名变形监测实施者,需要秉承科学精神把握好测量精准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从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式、项目工程构成情况极其设计施工对策掌握相关要求,从而达到最大效益的技术施测预案编制,更能满足测量要求。对基坑顶面的沉降、水平位移测量必须采取合理方式并结合具体情况来决定,必须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进行测量。在变形量趋于稳定后,需要能预测滞后沉降量,编制出一套在运营阶段高操作性的长时间有效的变形观测措施,真正实现某项目工程运行正常化。
4 结束语
变形监测是一项长期、艰巨而细致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在较快时期,大型工程项目发展速度也是处于较高水平,为真实将工程建(构)筑物及场地的变形度或变形走向反映出,得到最初始的数据信息,预测未来变形趋势从而保障施工与运行时期的安全性,变形监测必不可少,因此,有必要从项目实践中对变形监测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奇峰.浅析变形观测在建筑工程中的实施应用[J].企业导报,2011,(12).
[2] 王钧.浅谈实际测量中对变形观测的理解[J].科技创新导报,2010,(32).
论文作者:李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6
标签:位移论文; 基坑论文; 基准点论文; 测量论文; 水平论文; 观测点论文; 高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