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探究论文_任富强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探究论文_任富强

任富强

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摘要:在建筑市场中,出现了一种新型建模标志,即装配式建筑,文章结合实践经验,先对装配式建筑优势进行了论述,然后对施工技术和工艺流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质量管理措施,希望可以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技术,质量

引言

建筑市场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建筑行业中出现了装配式技术,装配式建筑处于转型发展时期,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为了促进发展,对抗震受力体系进行研究,能够为业主提供安全可靠的建筑产品。与传统结构相比,更体现出了设计、施工等的重要作用。通过提升装配式建筑结构水平,促进建筑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1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分析

1.1节约资源

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需消耗非常多的基材和燃油,而且很多施工仍是粗放式生产模式,不符合节能要求。矿石、水泥等建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拆除后的废弃物难以形成循环利用。而装配式建筑采取的是工厂加工模式,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建材损耗。另外,与现场作业方式相比,工厂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水、电等的消耗。在对建筑拆除以后,装配式建筑能够再进行重组与拼装,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

1.2工期短

装配式建筑采取的是预制外墙板等构件,而且还会预留卡槽,等结构封顶以后,能够实现封闭式防护,与传统防护支架外搭相比,有效缩短了时间。另外,装配式建筑是工厂化生产模式,其构件都有固定车间进行生产加工,而且工序井然有序,可快速对构件进行各项工作,在提高质量的同时,缩短了施工时间。而在组装阶段,通过大型吊机现场进行组装,1~2周即可实现建筑的拔地而起,降低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成本低

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工厂内生产,在提高员工熟练程度的同时,强化管理能够提升预制阶段成本,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大大提升了预制构件生产率,另外,标准化预制施工能够控制材料的使用数量,避免损耗,降低成本。在施工阶段,所需工人不多,且工期短。总体来说,装配式建筑费用要远远低于传统建筑施工。

1.4保证质量

装配式建筑大都采用的是集约化生产,相关构件都严格控制在范围内,确保了标准化质量生产。在设计阶段,对各类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提升了工程质量。由熟练技术人员进行组装,有效提升了整体质量。

1.5降低环境影响

装配式建筑从生产到组装,每一个环节都由熟练人员进行操作,特别是在现场组织时,无需大规模混凝土拌合等过程,减小了噪音污染,风尘和废水基本没有,由于所需时间短,也不会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

2施工技术

2.1重难点和措施

1)在浇筑预制板的时候,连接钢筋数量与位置需保持一致,在不同预制版进行拼接的时候,要保证对接的准确性。完成钢筋连接以后,再把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交底。

2)在对具体构件位置进行固定的时候,综合考虑机电管线的排布情况,避免对机电管线造成损伤,在对构件固定的时候,要参照设计图纸进行。

3)由于构件采取的是工厂集约化生产模式,对尺寸要求非常高,在进行施工时,做好精细化施工。操作人员要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对于现场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重点进行考虑。

4)在吊装时,做好包装防护,避免在运输与吊装的时候,破坏到构件,另外,操作人员也要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在吊装过程中,要与构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按照施工要求,上岗人员须配备上岗证。

2.2施工技术和工艺

在上世纪末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投入使用,但是,由于安全稳定性差、生产粗糙等问题,影响到它的推广。当前,投入生产的都按相应标准要求,对于其技术和工艺还需进一步探究。外挂板与内墙板大都采取的是工厂生产模式,在进行搭接时,可通过水平与竖向方式进行固定。内墙板的楼板和暗梁可采取折叠方式,在工厂即可提前对暗梁钢筋的绑扎固定工序进行处理。楼板底部钢筋通过预制、现场浇筑的形式,缓解存在的抗震等级较低等问题,另外,还要对施工工艺提前考虑,以降低消耗。

3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

3.1装配式建筑构件对操作人员具有极高的要求,需相关单位进行培训,其技术难点是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素养,降低由于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

3.2在构件出厂过程中,施工单位须做好技术认定,检验合格以后方可出厂。在运输时,要选择适合的运输方案。对于易磨损边角的构件来说,要做好防护措施。在运输到指定位置后,在存储过程中也要做好管理。

3.3对于现场组装工作来说,结合多种环节进行优化设计,在减少工序的情况下,保证构件结构的安全性,并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以提升验收技术。

3.4由于装配式建筑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在管理过程中,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进行综合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技术。

3.5装配式建筑不合格配件的质量管理。若检测出不合格的配件,就要及时进行处理,对于存在的一般质量问题,原生产单位要按方案做出处理,并重新检查与验收。不合格配件禁止在工程中使用,要及时退货或更换,并做好记录,坚决杜绝不合格配件入场。对于质量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也要进行处理,并要及时做出整改。待整改完成以后,需再次进行验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装配式建筑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其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建筑市场的革新,而质量控制是装配式建筑的基础,先进的设计与组装是发展的可靠保障,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能够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杨月,赵锦锴,徐友全,等.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11):43-48.

[2]叶浩文.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思考与对策[J].工程管理学报,2016,30(2):1-6.

[3]齐宝库,朱娅,马博,等.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分析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16,45(4):39-43.

[4]曹江红,纪凡荣,解本政,武志军.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34(3):108-113.

论文作者:任富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探究论文_任富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