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型后俄罗斯面临的新问题_农业论文

农业转型后俄罗斯面临的新问题_农业论文

俄罗斯农业转轨后面临的新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新问题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1年4月,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颁布了《俄罗斯联邦土地法典》。该法典除否定了过去单一的公有制农业形式外,还允许私人、集体、国有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同年12月,叶利钦总统又发布了《关于俄罗斯联邦实现土地改革的紧急措施命令》。按照法令的规定,所有集体农庄(1.31万个)和国营农场(1.24万个)必须在1992年底以前完成改革程序,那些本身资金短缺,无力支付职工工资和偿还贷款的农庄、农场,限期于1992年3月前解散或改组。若某些农庄、 农场的职工自愿保留原有的所有制形式,法律是允许的,但是也必须在同一期限内实行改组,随后,农业转轨工作即在全国展开,到1993年底,转轨的任务基本实现。

以农庄、农场为主的公有制农业在俄罗斯已存在半个多世纪了。从长期的实践看,这种体制并不能充分调动农业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虽然国家从其存在的一开始,就年复一年的投入大量资金(有些年份其投资额占全国总投资的30%左右,是世界上少有的),但农村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始终不显著,农副产品长期满足不了国内的需求。因此,对农业进行深刻的改革,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农业体制是完全必要的。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自农业转轨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急剧下降。转轨前,俄罗斯谷物年产量一般在1.25—1.30亿吨,到1996年竟下降到0.69亿吨。谷物的减产直接影响到饲料供应的不足,使牲畜和禽类饲养大幅下降。1990年大牲畜的保有量为5700万头,1997年初为3580万头〔1〕,即下降了38%。禽类的饲养量由1990年的6.6亿只下降到1995年的4.3亿只〔2〕,下降了35%。尽管俄罗斯近年来每年都进口大量食品,以弥补供应之不足,但居民生活水平仍呈下降趋势。转轨前,俄罗斯居民的食品消费量居世界第7位,1996年下降到第40 位。

目前俄罗斯舆论界对农业改革议论纷纷,毁誉参半。笔者认为,俄罗斯农业转轨后之所以会大幅减产,是由于出现了以下几个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关系

俄罗斯农业转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行农业私有化。在私有化过程中,除自来水、煤气、医疗保健、文教等公共设施划归村苏维埃所有外,土地和其他农业生产资料都在私有化范围之内。为了大力发展私有农业,政府还特意从农庄、农场中调拨2600万公顷土地,筹集1300万公顷土地基金用于分配给私人。对积极参与私有化的农民给与鼓励。例如,无偿将土地转让给农户和农庄、农场的职工;支持农民退出农庄、农场,规定凡退出农庄、农场的职工享有交换以及出租土地和财产份额的权利;银行可以向这些农民提供土地抵押贷款的优惠等等。显然,农业私有化的改革颇具吸引力,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于是,一场分田分物的私有化运动迅速在农村展开,并在两年时间内将几十年辛勤建立的以公有制为主的农业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农业转轨以后,全俄出现了约2000万个土地所有者,其中500 万人是非农业部门的职工(其余1500万人均系前农庄、农场的职工,每人分得了2—15公顷大小的土地,平均每人分得7—8公顷〔3〕)。这些分到土地的所有者,除少数人组建独立经营的家庭农场(俄称为农户经济)外,绝大多数因种种原因自己无力耕种。有的农庄成员以分得的土地作股金成立股份公司,有的另成立入股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俄将这些以私有制为基础建立的各类组织统一称为合作成分)。因此,如果考虑到仍有一部分保留原所有制形式但经改革的公有制农业(俄称为国有成分),目前俄罗斯已经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农业体制。无疑,这对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加强彼此间的竞争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但是,这种所有制关系的建立是在政策法令指导下以运动的方式在短期内完成的,因而没形成新的生产力。过去几十年形成的生产设施是根据农庄、农场的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在过去能发挥整体作用,基本能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可是在私有化过程中,那些配套的农机、运输工具和仓储设施等,能分割的都分割了,不能分割的(如厂房、库房等)则往往被拆光分尽。因此在现有新的生产组织中,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技术设备不配套、资金短缺、人才不足等困难,简言之,转轨后的俄罗斯农业暴露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也是近几年农业生产大幅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俄罗斯新成立的各类合作组织共有1.7万多个, 占有13 , 661万公顷土地,占全国农业用地的61.5%〔4〕,平均每个合作组织的面积为8035公顷,它们对全国农副产品产量的高低起着决定作用。但是由于规模巨大,成员复杂(有的合作社是由千名以上的土地私有者组成的),它们除了需要制定和完善生产、分配、销售等经营管理制度和监督措施外,还面临着由于物质技术设施残缺不全所带来的各种难题。据报道,由于它们无力耕种,不仅效率不高,而且有大量土地摞荒。俄罗斯经济学家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曾直言不讳地说:“在物质技术基础遇到破坏的情况下,股份公司、农业合作社、志同道合者组织和联合会等企业,在创建原始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取得贷款以及稳定再生产周期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甚至比过去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所碰到的困难还要多得多”〔5〕。

农业私有化中新成立的家庭农场,也由于其自身生产能力低下而困难重重。俄罗斯原先希望建立100万个这样的私营农户, 使其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但是众多的农民由于生产技术设施的低劣而对组建家庭农场望而却步。有些已经建立的家庭农场因经营困难而垮台(先后垮台的有6万多家),目前能够维持下来的28万个农户中, 经营效果显著的也为数不多。

家庭农场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有鉴于此,俄在农业私有化中希望有更多的农民采用这种经营方式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决定家庭农场能否顺利发展的条件,除去土地规模外,更重要的是技术装备水平。1996年俄罗斯家庭农场共拥有1100万公顷农业用地,平均每户拥有39.1公顷,大致相当于法国和德国家庭农场的平均土地规模,但是法、德两国家庭农场目前的规模是经过多年发展的结果(50年代它们的平均规模在10公顷以下),一般都具备配套而先进的物质技术设施,农场主不仅能熟练操作精巧的生产工具,而且有管理农场的丰富经验,因此他们的生产效率高,能为国家提供大量农产品。俄罗斯的农场主则做不到这一点,这是因为他们可以根据私有化的政策法令,在一夜之间分得较大面积的土地,但是国家无法向他们提供相应的农业生产设施。有些家庭农场因无力耕种而使大量土地荒芜。极低的农业有机构成不能发挥土地的规模效益,这也是俄农业转轨后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而要提高农业有机构成,使生产力水平适应家庭农场土地规模的要求,决非短期内所能解决的难题。据俄罗斯专家估计,其家庭农场要达到发达国家农场的现有水平,需要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方能实现。

至于在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基础上改组而成的公有制农业组织,由于受私有化的影响,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流失的现象也颇严重,同样存在着生产力与土地规模不相适应的矛盾。以梁赞斯卡地区为例,这里需要5000台联合收割机,但实际只有2000台,每台机器负担300—350公顷的收割任务(有的经济组织的每台机器甚至负担400—500公顷),远远超过规定的负荷量。

二、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迅速扩大

俄罗斯经济在转轨过程中,放弃了国家对价格的行政干预,主张价格应在市场中自由形成。这样政府未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抑制部门经济及行业对价格的垄断。实践表明,正是那些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形成的,并有根深蒂固影响的部门和行业,利用其垄断地位乘机涨价。由于农业部门地域辽阔、交通不发达、生产者分散、生产周期长以及市场不发达等原因,在利用其产品价格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方面,处于十分软弱的地位,蒙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在改革头3年中,电力、 石油加工业、机器制造业以及某些食品生产行业,利用其行业的垄断地位,成千倍地抬高物价,致使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迅速扩大,对农业生产产生极不利的影响。据俄有关部门综合计算资料,“改革以来至1996年的5 年中,农产品价格上涨了1733倍,工业品价格则上涨了8427倍。5 年前,农民买一台‘列瓦’牌联合收割机需支付32吨谷物,到1996年则要付出185吨谷物”。〔6〕显然,在价格改革中,农民吃了大亏。据俄罗斯报纸透露,“5年间农民因农产品价格过低总共损失了192万亿卢布”〔7 〕。结果,农业生产者普遍无力对土地进行改良(目前因浸蚀等原因而肥力下降的农业用地有1.17亿公顷,其中0.84亿公顷为已耕地)或购置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固定资产折旧率由1991年的9.6%, 迅速下降到1996年的0.9%。

农业生产者购置的农业生产资料及化肥施用量

1991 19951996

(预计数)

拖拉机购置量(千台) 131.4 9.7 8.5

载重汽车购置量(千辆)83.3 4.7 4.1

谷物联合收割机购置量(千台) 31.7 4.4 3.9

化肥施用量(每公顷公斤)79

12 11

资料来源:〔俄罗斯〕《农村生活报》1996年12月26日。

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换的另一后果是农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扩大了城乡差距。据报道,1990年农业工人的工资收入相当于工业工人工资的95%,至1996年只相当于28%;1990年农村中登记失业的人数只有6000多人,1996年猛增至78.5万人。农村的贫困化使农业人口的自然出生率下降,并呈负增长趋势,如1990年,每千人自然出生率为85.3 , 1995年为-211.7,1996年为-257。与此同时,农村人均寿命也由改革前夕1990年的68岁,下降到1996年的62岁。农村的贫困化还使社会治安状况不断恶化,犯罪率上升。与改革前相比,农村居民被犯罪分子杀害的人数增加了2.3倍,同时, 由于不堪忍受贫困和前途渺茫等原因而自杀的人数增加了2倍。这些消极现象自然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三、国家对农业支援的能力已降低到了极点

世界农业发展史告诉人们,任何一国的农业若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几乎是不可能顺利发展的,因为农业的发展同时需要改进农村的交通运输条件、增强文教卫生建设、采用先进技术、提供优质化肥农药、改良品种等,这都是农民个人无法解决的难题。而俄改革后,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支持能力,看来已经降低到了极点。

(一)对农业的财政拨款大幅度削减。由于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各经济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生产萎缩,国家财政收入减少,自然直接影响到对农业的财政支援。1996年对农业的财政支出只有30亿美元(同年美国对农业的财政支出是600美元),只相当于改革前1990年的1/ 8,实际上解决不了什么困难。

财政资金的微不足道,使俄罗斯农村的公路建设处于停顿状态。而俄农村交通很不发达,根据官方数字,目前俄全国有130 个区域中心、1688个农业企业中心城镇和25万个农村人口居住点没有硬面公路相联系。由于汽车到处乱跑,每年长在地里的饲料中的15%和谷物的5 %被车轮无端地压毁。

财政资金的短缺使农村某些最必需的公用设施难以存在下去,例如近年来关闭了7000个幼儿园,1200个医疗点和医院,约有500 所学校被关闭。

1996年国家对农业科研事业的财政拨款只有5年前的1/11,使农村科研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1986—1990年间,尽管农业科研经费也不甚宽裕,但由于科研人员的努力,仍有62%的科研成果得以在农业中推广运用,而且那时每投入1卢布的资金,能收回4.8个卢布的利润。目前科研成果在农业中的利用率不超过10—15%,对科学的回报率自然也就很低了。这对农业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二)为农业提供的机器设备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前苏联的解体也就意味着多年形成的统一的经济体系遭到严重破坏。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重要成员,必然要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也给农业机器制造业带来重重困难。例如,前苏联生产农业机器的工厂有350家之多,其中有一半的厂家分布于俄罗斯境外各加盟共和国, 因此,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生产成套农业机器设备方面遇到了困难,有许多零部件需要进口,而外汇又奇缺,从而使农业机器产量大减。如1994年前5个月,全国只生产了9763 台拖拉机,2766 台谷物联合收割机, 1857台中耕机,7313台马拉犁。

苏联解体初期,俄境内拖拉机保有量为146万多台, 其他农业机器也有较高水平的保有量,但是由于零部件供应困难和农业生产单位的资金短缺,有很大部分农业设施不能及时维修,致使在现有的农机保有量中,真正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还不到一半,有些类型的机器只有10%能够运转。农业机器生产和维修的这种困难状况,短期难以解决。据俄专家估计,俄罗斯要建成完整的农业机器生产和维修体系,需要17—20年的时间。这种情况也意味着俄罗斯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问题在短期内无法解决。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很低

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国农业顺利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像俄罗斯这样农业经营单位规模很大的国家里,它的作用尤为重要。过去在集中体制下,商品经济规律不发生作用,农业生产、分配、交换和销售等环节,都是在统一调拨的行政干预下进行的。因此,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很不发达,这是事实。但是也应该看到,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内部仍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为农业服务的设施。可惜随着农庄、农场的改组和土地私有化的实行,这些设施基本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不能很好的为转轨后的农业生产者服务。

这里还应该提一下俄农工联合体的改组带来的不良后果。农工联合体原是跨行业和跨地区的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组织,在全俄国民收入中,30%是由农工联合体创造的。在它生产的日用消费品中,有70%产品所需原材料来自农业。因此,农工联合体是俄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一条很重要的纽带。农工联合体下面设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技术服务企业、物资技术供应企业等等。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为农业服务的组织。在农业体制改革中,如何保存其生产设施的完整性,调整其服务方向,增加其为农业生产者服务的项目等问题,应该列为首先要考虑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改革后的新情况。可是,俄把农工联合体的公有制视为首先要改革的问题。按照1990—1994年俄政府和议会颁布的文件,对农工联合体的改革一般采用出售股票,或商业招标和投资招标等方式,出售其资产,使其转变为私有制、股份制或合作制形式。其结果是肢解了农工联合体设施的完整性,降低了为农业服务的功能。可以说,目前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是很低的,农业生产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不能解决,降低了农业产量。

俄罗斯农业中出现的难题对农业生产的下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过由于俄有着丰富的农业土地资源,科学技术也很发达,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困难是会逐步克服的,农业发展的前景还是看好的。但是在最终克服这些困难,并完善以私有制为主的农业体制进程中,俄仍将走很长一段路。这里我们用俄一位经济工作者的话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在消除这个部门(农业)生产能力半崩溃的后果中,即使在正常的发展条件下,也需要费时25—30年的时间,如果考虑到整个灾难的巨大规模,所费的时间还会更长。”〔8〕

注释:

〔1〕〔俄罗斯〕《经济学家》1997年第5期。

〔2〕〔俄罗斯〕《农村生活报》1996年6月25日。

〔3〕〔俄罗斯〕《经济杂志》1995年第5—6期。

〔4〕〔俄罗斯〕《社会与经济》1994年第9—10期。

〔5〕〔俄罗斯〕《俄罗斯经济杂志》1995年第5—6期合刊。

〔6〕〔7〕〔俄罗斯〕《农村生活报》1996年12月26日。

〔8〕〔俄罗斯〕《农村生活报》1997年1月6日。

标签:;  ;  ;  ;  ;  ;  ;  ;  

农业转型后俄罗斯面临的新问题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