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数量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加,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是最关键的环节,是工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工程造价的主要影响条件。所以在实际的施工环节中需要对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合理控制,做好前期准备、中期施工和后期优化,切实提升施工质量,延长建筑的使用周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1导言
虽然说混凝土建筑工程已经成为建筑工程中的主体,但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加深,对于混凝土建筑的功能、主题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此对于混凝土建筑施工的要求也将会进一步提升。混凝土浇筑技术作为整个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步骤,其施工质量对施工整体都会造成重要的影响。所以根据具体的混凝土建筑工程,制定出有效而合理的施工计划与方案,采用有效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并保证其质量,是整个工程施工的重点。
2控制材料质量
混凝土是以水泥和粗骨料为主,再加上很多其他的材料混合而成的,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特定的比例控制各材料的使用量,使用的材料数量不正确或者是质量不合格,那么就会影响到混凝土浇筑的质量,甚至导致无法配制出成品,所以,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其原料质量和投放比例,确保配制而成的混凝土质量合格,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2.1配料中对用水的控制
水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使用水的质量与混凝土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选用水的质量,特别是生产污水、海水等都不能用作拌制混凝土,同时还要检测水的酸碱性,酸碱度不合格的水也不能使用。用质量不合格的水拌制混凝土将对混凝土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无法成功做出成品。在实际混凝土拌合用水中需要遵循以下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水pH值为5.0,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用水pH值为4.5;钢筋混凝土用水中氯化物含量为1000mg/L等,要严格予以遵循。
2.2控制水泥的种类、性能
由于建筑市场很庞大,其中的利益也很大,因此吸引到了很多的原料厂家,单是提供水泥的商家都数不胜数,在面对不同种类的水泥时往往令人眼花缭乱。不同种类、不同商家提供的水泥,其质量和硬度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根据水泥的性能可以把水泥分为三大类,即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和特种水泥。顾名思义,通用水泥就是工地一般使用的水泥,也是使用量最大的一类。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中,要根据具体需要选用不同种类的水泥,并采用适合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注重保证水泥浇筑质量的同时,还要注意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节省水泥的使用量。在施工中,还要特别注意对水泥的运输和管理。对于已经输送到工地上且暂时不使用的水泥,要具体记录水泥的类型、生产批次和生产厂家,并根据这些记录把不同的水泥进行分类保存。因为水泥遇水会结块,影响使用的特点,所以要保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能使其接触到水,避免受潮,对于已经结块水泥要及时进行处理。水泥在使用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只有检查合格后才能允许使用。可以采用在储存室安放排风扇,确保储存室保持干燥的环境状态,可以有效的减少水泥受潮。
2.3保证骨料的质量
骨料是混凝土组成的主要原料之一,骨料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因此要严格控制砂石的质量,其中以含砂率在40%左右最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控制掺合料
掺合料也是配置混凝土过程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原料,这里的掺合料表示的是一定量的粉煤灰和添加剂。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对加入的掺合料的数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它的作用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还有利于减低水化热,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工作结束前能完全散发出内部的热量,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热峰现象。
3注重提升混凝土搅拌和运输中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搅拌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其浇筑的效果。在拌制混凝土前,工作人员应该详细检查相关的机械设备,防治其在使用中应出现故障而影响混凝土的搅拌质量。根据工程的要求和施工方案严格控制好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均匀。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以相关的施工规范为基础来设定,如果掺和了一些外加剂或粉煤灰,可适当延长搅拌时间(粉煤灰可延长10~30秒)。由于混凝土的和易性、保水性和粘聚性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的,所以在运输混凝土时应充分控制好时间,避免由于运输时间过长而影响混凝土的使用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始使用混凝土后,应保证混凝土搅拌和运输的连续性。切忌不能在施工现场使用完混凝土后在开始搅拌和运输来。混凝土搅拌的场地、运输的路程及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以及施工现场使用混凝土速度都是需要控制好并衔接好的。
4混凝土浇筑中期技术要点
混凝土的使用对于建筑整体性的要求有所提升,而混凝土常见的问题包括裂缝、孔隙等。所以为了提升施工质量就需要采用分层浇筑技术。这种浇筑技术通常应用于施工面积相对较小的场合,应该从较短边向较长边进行浇筑。需要注意的一点在于二次浇筑和一次浇筑的方式要相同,以此类推。针对于一些施工面积大、工期长的工程来说,通常会采用分段分层浇筑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的浇筑强度也会偏大,首先从混凝土的底部开始,然后再进行后续的浇筑过程。余面分层浇筑主要针对施工建筑距离厚度过大的情况,并且只需要进行一次混凝土浇筑。为了防止浇筑断裂,需要注意一些安全问题。例如原材料的抗裂能力需要进行一定的添加剂加入,或是注意到混凝土温度的测量等。
混凝土入模具时要采用集中倾倒的方式,并且二次浇筑的时间不能超过首次浇筑的4个小时,防止混凝土的水化过程受到影响,并且要配合振捣来进行。振捣要注意到紧密性,重点在于提升钢筋的密实程度减少孔隙等情况的产生。
5加强浇筑后的测温和养护工作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满足工程的要求,在浇筑工作完成后的12h以内,还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养护工作,在养护过程中,要确保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要加强对温度的控制,定期对其进行测温工作,确保养护过程中混凝土始终处于正常温度标准,避免由于散热而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混凝土表面由于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在浇筑之前,要保持模板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下,在浇筑工作完成后,还需要用物品覆盖混凝土表面,同时再洒水保持其表面湿润。保证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其表面温度最大温差不超过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得超过大气温度20℃。在冬季要注意混凝土的保温工作,防止冻裂,在夏季要覆盖草包,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昼夜。混凝土浇筑后的测温和养护工作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结束语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最重要的就是混凝土前期拌制和后期的养护工作。工作人员应加强对这两部分工作内容的关注,即为混凝土浇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效保持了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每一个施工环节都有其质量控制的要点和重点,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规范地流程操作,同时也要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金胜.关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实践分析[J].江西建材,2016,(24):84+86.
[2]高海渊.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6,(36):205-207.
[3]彭星光.小议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6,(05):72+75.
[4]王大志.浅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08):154-155.
论文作者:李彩霞1,李秋霞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混凝土论文; 质量论文; 水泥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作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