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瓜生育期果腐病的危害与防治

哈密​​瓜生育期果腐病的危害与防治

一、哈密瓜生长期果实腐烂病危害与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麦麦提艾则孜·穆合塔尔[1](2021)在《伽师瓜病毒病分析及苦豆子对伽师瓜的化感作用》文中认为伽师瓜(Cucumis melo)属于葫芦科作物,主要种植于新疆南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已有1500余年的栽培历史,是新疆瓜果中的珍品。伽师瓜作为南疆特色瓜类农作物,对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持续增收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在伽师瓜生产中,肥料和病毒病是制约伽师瓜产量和品质的两个重要因素。本研究根据伽师瓜大田生产需求,对南疆喀什地区伽师县伽师瓜病毒病进行初步调研采样并对侵染伽师瓜的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进行分子变异分析,对瓜类病毒病的重要传毒介体—瓜蚜(Aphis gossypii)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此外,研究了苦豆子等多种豆科植物对伽师瓜的化感作用,以期为伽师瓜病毒病防控、苦豆子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伽师瓜绿肥开发提供依据。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于2019年在南疆喀什地区伽师县伽师瓜种植面积较大的4个乡镇,即卧里托格拉克乡、古勒鲁克乡、克孜勒苏乡以及克孜勒博依乡进行伽师瓜病毒病的调研和采样,共采集57份伽师瓜病毒病样品。结果表明,病毒病在喀什地区伽师县主要伽师瓜种植区广泛分布,症状表现较为多样,病毒病已成为生产上危害伽师瓜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田间,伽师瓜病毒病主要表现花叶、疱斑、畸形和叶片黄化等症状。病毒病严重影响伽师瓜的正常生长发育,使伽师瓜风味减弱、糖含量降低,严重影响伽师瓜的产量和品质。2.采用两步法RT-PCR从采集的伽师瓜病毒病样品中扩增获得WM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通过基因克隆测序获得WMV全长cp基因序列并进行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获得的WMV分离物位于进化枝A上。相似性比对结果表明,本文获得的WMV分离物cp基因序列与来自新疆的两个WMV分离物WCJ-2和WCJ-8的序列相似性最高,分别达到了98.3%和98.0%。3.为探明南疆喀什地区瓜蚜(Aphis gossypii)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在室内条件下光照对南疆瓜蚜繁殖以及瓜蚜对金瓜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时间为5 d时,光照具有刺激瓜蚜繁殖的作用;光照超过5 d以后,光照具有抑制瓜蚜繁殖的作用。南疆瓜蚜对金瓜植株的生长具有一定影响,对照组金瓜植株总高度的增量达到了11.00 cm,而处理组1~5号盆金瓜植株总高度的增量均小于对照组,分别为:1号盆为10.0 cm、2号盆为10.50 cm、3号盆为6.50 cm。4号盆为8.30 cm、5号盆为9.90 cm。因此,光照能够影响南疆瓜蚜的繁殖,此外,南疆瓜蚜能够影响金瓜植株的生长。4.为探讨苦豆子对伽师瓜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盆栽法,通过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分析了苦豆子不同器官对伽师瓜种子萌发及幼苗和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为伽师瓜种植和苦豆子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苦豆子叶片、茎秆、豆荚和种子浸提液对伽师瓜种子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豆荚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强,叶片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弱。苦豆子叶片、茎秆、豆荚和种子浸提液对伽师瓜幼苗的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茎秆浸提液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此外,苦豆子叶片、茎秆、豆荚和种子干粉对伽师瓜植株高度、粗度、叶片总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干重)以及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种子干粉的促进作用最强。5.通过比较在室外盆栽条件下几种豆科植物种子干粉拌种处理对伽师瓜种子发芽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筛选出对伽师瓜种子发芽抑制作用较小,且对伽师瓜植株生长具有较好促进作用的豆科植物,从而为苦豆子绿肥开发提供依据。本研究以伽师瓜为供试作物,选取苦豆子、三叶草、苜蓿、豌豆、豇豆和绿豆等6种豆科植物为试材,研究不同豆科植物种子干粉对伽师瓜种子发芽、伽师瓜植株形态以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种豆科植物种子干粉对伽师瓜种子发芽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三叶草种子的抑制作用最强,绿豆种子的抑制作用最弱。苦豆子种子干粉对伽师瓜植株高度、叶片面积、干重以及叶绿素含量的促进作用均高于其他豆科植物种子。因此,在开发伽师瓜绿肥时,苦豆子种子可以作为优先选择对象。

KPADONOU ESSEDOLO NARCISSE(纳希斯)[2](2021)在《单宁酸对苹果黑霉病防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苹果是中国培育最广的水果之一,营养丰富,味道甘甜且富含抗氧化剂,深受人们喜爱。但苹果的货架期却因苹果果实采后腐烂病的发生而缩短,且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寻求一种高效、安全的防治手段,用于水果采后腐烂病的防治,正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单宁酸是从植物中提取一种多元酚类物质,以单宁酸为研究对象,链格孢菌为病原菌。一方面,探究单宁酸对该病原菌的抑菌机理;另一方面,探究单宁酸对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理化性质及其能否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性,抵御病原菌的入侵。为单宁酸能否用于苹果采后腐烂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开发一种环境友好的新型生物防腐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探究单宁酸对链格孢菌的抑菌机理。一方面,单宁酸显着抑制链格孢菌的生长速率,破坏菌丝原本形态,对链格孢菌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并确定5.0mg/m L为最适单宁酸抑菌浓度,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另一方面,单宁酸处理通过抑制己糖激酶(HK)、果糖-6-磷酸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活性,使其反应物葡萄糖含量升高,终产物丙酮酸含量降低,进而影响糖酵解途径的正常运行。2.探究单宁酸对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理化性质及其能否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性。单宁酸对苹果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单宁酸处理的苹果,其防治效果为60%左右,并确定5.0 mg/m L为最适单宁酸防治浓度,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单宁酸对苹果本身理化性质影响结果表明,经单宁酸处理的苹果,其硬度品质提高,糖度并无显着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苹果本身的品质。诱导抗性实验结果表明,单宁酸处理会提高苹果总酚、类黄酮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促进机体苯丙烷代谢途径的运行;经单宁酸处理后,苹果果实的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等病程相关蛋白的含量显着提高了。以上结果表明,单宁酸处理能够诱导苹果产生抗病性,延缓苹果采后因病原菌侵染而引起的腐烂变质,对苹果黑斑病起到防治效果。综上,单宁酸处理不仅抑制了链格孢菌的生长,而且提高了苹果果实抵抗链格孢菌入侵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果实品质。该研究结果为苹果采后黑斑病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程勋辉[3](2020)在《甜瓜细菌性果腐病的病原鉴定及有效药剂筛选》文中认为甜瓜是我省重要的蔬菜之一,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地域广阔,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随着栽培技术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提高,甜瓜种植面积的增加也使得病害的发生变得更加严重。由于地域的不同,病害的发生情况也大不相同。本研究在2017年安徽淮南甜瓜种植区开展了田间病害调查,其中在白皮甜瓜果实表面发生了具有典型果实腐烂症状的疑似病害。该病害的发生严重损害了甜瓜的产量,导致瓜农经济受损。为了寻找引起甜瓜果实腐烂病的病原,本文开展了甜瓜果实腐烂病的病原鉴定、常规药剂的室内筛选以及病原菌对不同甜瓜品种致病力测定,从而为甜瓜果腐病的流行预测及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从淮南甜瓜种植区采集代表性的田间发病果实,通过平板稀释分离方法从甜瓜果实病组织分离细菌,获得到了菌落形态特征相似的细菌菌落。选取3株代表性细菌进行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和gyrB基因的序列分析,以及在甜瓜果实上的致病性测定,确定了引起该病害的病原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2)从市场上选取常规的7种细菌性杀菌剂,对甜瓜果腐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最小抑制浓度测定。结果表明,琥胶肥酸酮、波尔多液和中生菌素对该病原菌抑菌效果较好,春雷霉素和氢氧化铜抑菌效果较差。农用硫酸链霉素和噻菌铜在含药浓度为240 mg/L时,不能有效抑制病菌的生长,这表明该病菌对这2种杀菌剂已产生明显的抗药性。琥胶肥酸酮对短小芽孢杆菌有着较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为4.7950 mg/L,最小抑菌浓度在6-10 mg/L范围内。(3)通过对不同甜瓜品种的苗期接种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28个甜瓜品种中,中抗(MR)材料有11个品种,中感(MS)材料有5个品种,感病(S)材料有3个品种,免疫(Ⅰ)材料有9个品种。研究结果可为甜瓜细菌性果腐病的防治,以及抗果腐病甜瓜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徐彦刚[4](2020)在《瓜类蔓枯病菌的分离鉴定和西瓜抗病资源的筛选及群体结构分析》文中认为蔓枯病(Gummy stem blight)是一种典型的真菌性土传病害,可危害西瓜(Citrullus lanatus)、甜瓜(Cucumis melon)、黄瓜(Cucumis satirus)、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节瓜(Benincasa hispida)、冬瓜(Benincasae hispida)等至少12个属,23 种葫芦科作物,造成瓜类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从而严重影响到我国乃至世界瓜类产业的持续发展。目前在我国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瓜类主要产区蔓枯病菌的种群特性和病原菌分类研究报道甚少,本文主要对该地区不同地理区域的蔓枯病菌群体进行形态观察,并利用分子生物学进行种群的分析及发育关系研究,为瓜类生产中蔓枯病害的检疫、预防及控制提供参考;目前该病害主要以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抗性育种进行防控,其中抗性育种是该病害最经济、有效、安全的防治途径,然而具有抗病及优良农艺性状的西瓜遗传种质材料是西瓜品种改良的基础材料,明确其抗病特征和遗传基础特性,能够有效指导亲本间杂交组合的配置。1瓜类蔓枯病菌生物学鉴定和特性分析研究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进行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首次完成鉴定影响我国江苏、安徽、浙江和江西地区瓜类蔓枯病病原类型和多样性,其中亚隔孢壳属Stagonosporopsis citrulli是引发该地区瓜类蔓枯病害的病原菌,且不同地理区域的蔓枯病菌群体在形态特征、生长属性、致病性等方面具有显着差异。对其进行rDNA-ITS序列、微管蛋白基因(BTUB)、钙调蛋白基因(CAL)序列经BLAST同源性比对显示,该地区瓜类蔓枯病分离菌株的rDNA-ITS、BTUB和CAL序列与亚隔孢壳属Stagonosporopsis相似度达到达99%以上,且BTUB和CAL序列的聚类分析与S.citrulli的同源性最高,能够有效区分引起瓜类蔓枯病害的病原菌S.cucurbitacearum、S.citrulli和S.caricae。2西瓜品种(品系)对蔓枯病抗性鉴定与筛选根据聚类分析法对不同西瓜种质资源的抗病性进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了供试西瓜品种资源对S.citrulli的抗病性,其中筛选出PI189225、PI482276高抗材料2份,平均受害指数分别为7.03和8.01;抗性材料19份,平均受害指数在23.04~40.10之间;中抗材料21份,平均受害指数在41.56~57.74之间;感病材料24份,平均受害指数为59.14~72.33之间;高感材料14份,平均受害指数在75.03~84.46之间,根据欧式距离进行品种材料的受害指数聚类分析,揭示了不同西瓜品种资源对蔓枯病害的抗性特征差异,将供试西瓜材料依据蔓枯病抗性分为高抗、抗、中抗、感病和高感病5个类型,其表现为高抗(HR)0<DI≤10;抗病(R)10<DI≤40;中抗(MR)40<DI≤60;感病(S)60<DI≤75;高感(HS)DI>75。3西瓜种质资源不同蔓枯病抗性群体的结构分析采用45个多态性的SSR标记共检测到175个位点,其中具有多态性位点数为165个,多态性比率达95.41%,每对引物平均检测到等位基因位点为3.67个,PIC大小范围在0.049~0.781之间,平均值为0.415,其中有效等位基因数(Ne)、期望杂合度(He)、观测杂合度(Ho)、多样性指数(Ⅰ)及Nei’s基因的多样性指数(H)在该资源群体水平上分别为2.258、0.479、0.521、0.850和0.476。供试西瓜资源群体不同抗性材料划分为4个亚群,具有相似农艺性状及抗病性的材料其同源性存在着显着性差异,同时具有相似农艺性状且具有较高同源性的种质材料但抗病性却具有显着差异,且各亚群SM、亚群SG、亚群SW、亚群SR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基因交流。

姚甜甜[5](2020)在《山药贮藏期青霉腐烂病病原鉴定及不同防治措施》文中指出山药营养丰富,有很高的滋补和药用价值,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特色蔬菜,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山药的收获季节比较集中,为保证周年供应及提高经济效益,需进行贮藏。山药皮薄质脆,易受损伤,贮藏过程中伤口处极易被腐烂微生物感染,造成大量损失,严重制约了山药的贮藏周期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本试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了引起山药腐烂相关的微生物,研究了防治腐烂微生物的不同措施,旨在为腐烂微生物的防治提供技术基础,对指导生产中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防治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山药贮藏期的腐烂损失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对水山药和铁棍山药中导致腐烂的病原物进行分离,根据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结合ITS序列测序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的方法,确定2个山药品种上的真菌为同一种类型,并将引起山药腐烂相关的微生物鉴定为产核青霉(Penicillium sclerotigenum)。2.对10个山药品种接种P.sclerotigenum后,观察不同时期腐烂变化趋势和腐烂长度,发现随着山药贮藏时间的延长,山药腐烂的长度逐渐增加。贮藏30 d时,不同品种的腐烂长度差别明显,其中西施山药>米山药>大和长芋>怀山药>麻山药>紫药>长山细毛山药>小白嘴>鸡皮糙>铁棍山药,表明不同品种对产核青霉引起的腐烂病有抗性差异。3.分析了10种常见的化学药剂对青霉菌的抑制活性和冷库贮藏试验,发现室内接种测定和冷库试验的结果基本相符。其中,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400 g/l氟硅唑乳油、10%抑霉唑硫酸盐水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 g/l丙环唑乳油对腐烂微生物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戊唑醇1000-2000倍、嘧菌酯200-400倍、咪鲜胺200-300倍、氟硅唑2000-4000倍、抑霉唑硫酸盐200-500倍、苯醚甲环唑200-400倍、丙环唑100-400倍时的效果最好,室内接种测定和冷库试验的防治效果均为100%。考虑到农药残留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建议用来贮藏山药种茎。4.为减少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食品安全,选用石灰与黏土的9个不同配比对青霉菌的抑制活性和冷库贮藏效果进行筛选评价,结果表明:熟石灰和深层黏土按照2:5比例处理山药切口的效果最好。5.对筛选出的石灰泥最佳配比进行了冷库贮藏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贮藏3个月后山药没有生霉腐烂的情况,但是山药切口处需切掉2-3厘米的厚度才会出现白色的新鲜切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山药的浪费。

薛娟娟[6](2018)在《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免疫层析分析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Aac)和甜瓜细菌性角斑病菌(P.syringae pv.lachrymas)是危害甜瓜(Cucumismelo)作物的两种重要的细菌性病害,对全球的瓜类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两种病害通常混合发生,且发病症状相似,不易区分,给田间防治带来了很多不便。为了高效准确的在田间对这两种病害进行区分,本论文以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为对象,制备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组建了基于双抗体夹心原理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建立了一种高效、简便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方法(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ICA),实现了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田间快速检测。与传统的分子检测方法相比,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更加快速高效的优势,本文主要介绍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开发以及检测效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1)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成功制备了两株能够稳定分泌抗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同时,通过兔免疫获得了多克隆抗体抗血清。通过抗体纯化获得了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为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材料。(2)以胶体金标记单克隆抗体5A3为识别抗体,以多克隆抗体9154为捕获抗体,建立了一种基于双抗体夹心原理的免疫层析分析(ICA)方法,实现了对细菌性果斑病菌的田间快速检测。针对制备的免疫层析试纸条,进行了试纸条参数及工作条件的优化。在定性检测中,通过裸眼观察,ICA对果斑病菌的检测限为1×105CFU/mL,且与细菌性角斑病菌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因此,本研究研制的ICA试纸条不仅实现了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快速、特异性检测,而且在田间检测中能与细菌性角斑病菌进行有效区分。(3)我们以双热点模式表面增强拉曼(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分析方法为理论依据,构建了一个快速高效检测甜瓜果斑病菌的新的检测方法,并初步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陈爱松[7](2017)在《吐鲁番设施蔬菜农药残留分析及氟啶虫胺腈消解动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系统调查了新疆吐鲁番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种类和农药使用现状,分析设施蔬菜农药残留类型、分布及来源。同时,以氟啶虫胺腈为代表农药,研究其在蔬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为吐鲁番市设施蔬菜农药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吐鲁番市设施蔬菜主要病害为番茄灰霉病、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主要害虫(螨)为烟粉虱、斑潜蝇、甜菜夜蛾、萝卜蚜和二斑叶螨等。烟粉虱依然是设施蔬菜的优势害虫种群。(2)通过对吐鲁番市4个乡101户农户的农药使用情况调查表明:春秋两季,杀虫剂与杀菌剂使用比例不同。春季杀菌剂使用较多,达53.47%,有约占1.9%的农户不进行化学防治。秋季杀虫剂占比最大,达79.20%。农药使用次数普遍为46次,占调查比例的52.48%。农药使用间隔期为710 d的农户占78.21%,大于10 d的占20.79%。春秋两季,蔬菜中农药残留种类不同。春季杀菌剂使用率高,但均未检测出,仅4月、5月检测出霜霉威盐酸盐残留,分别为0.03 mg/kg和0.07 mg/kg。秋季啶虫脒的残留居多,11月在两个乡镇检测出啶虫脒残留,分别为1.54 mg/kg和2.18 mg/kg。(3)以农药施用记录与残留检测数据为基础,评价了吐鲁番市五个调查点的设施蔬菜种植区定点温室的8种农药的土壤环境生态风险值,吡虫啉、啶虫脒、辛硫磷、嘧霉胺、百菌清等农药在施用后具有较高的土壤生态风险,其中吡虫啉的风险值最高,为113.89。(4)验证了GB/T20769-2008及QuEChERS法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对哈密瓜、茄子及土壤样品中氟啶虫胺腈检测的适用性,并优化了检测方法。使用基质标准曲线定量,在500μg/L、200μg/L和50μg/L三个加标浓度下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7.76%107.76%,RSD为2.56%6.44%,方法检出限在哈密瓜与茄子中分别为(LOD)为0.72μg/kg与0.62μg/kg。(5)以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的300g/hm2用量对温室内的哈密瓜、茄子、土壤各施药一次,经检测其在哈密瓜果皮、果肉和叶部的初始沉积量分别为:0.11 mg/kg、0.02 mg/kg和2.58 mg/kg;茄子果实和叶部初始沉积量为0.10 mg/kg和4.04 mg/kg;土壤的初始沉积量为0.01 mg/kg。该药剂在哈密瓜、茄子的全果、叶部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哈密瓜果皮、果肉及叶片的半衰期为9.46 d、7.41 d和19.86 d;在茄子果实与茄子叶片中的半衰期为5.67 d和13.54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9.23 d。

陈好娟[8](2014)在《Pichia anomala 0732-1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其抑菌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哈密瓜生产中一种毁灭性病害,也是国内外重大检疫性植物病害。本试验研究对象P. anomala0732-1能代谢产生对哈密瓜果斑病病原菌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avenae subsp. citrulli)有较好抑制作用的物质,简称ABS。目的:通过对P. anomala0732-1产ABS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抑细菌物质(ABS)成分分析、ABS诱导寄主抗性测定、添加佐剂对P. anomala0732-1抑菌效果影响4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P.anomala0732-1有效防治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筛选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产ABS的发酵培养基;利用核磁共振(NMR)、气相色谱-质谱连用(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ABS成分及抑菌活性;通过哈密瓜叶片喷雾接种P. anomola0732-1的发酵液,分时段连续测定叶片组织内SOD、POD、PPO和PAL酶活变化,验证P. anomola0732-1诱导寄主抗性的生防类型;分别利用平板抑菌圈法和幼果活体试验测定氯化钙、2-脱氧-D-葡萄糖和茉莉酮酸甲酯对P. anomola0732-1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采用单因子、PB和响应面试验设计获得P. anomala0732-1产ABS最优培养基:蔗糖为41.2g、酵母浸膏1.39g、MgSO41.59g、蛋白胨5g、KH2PO41.25g和H2O1000mL。通过对ABS成分分析,ABS含有1.1±0.1%乙酸、0.043±0.003%琥珀酸、0.033±0.003%柠檬酸、0.033±0.003%苹果酸、0.031±0.004%乳酸和0.011±0.001%丙酸。乙酸含量最多,抑菌作用较强。添加佐剂2.5%(w/v)氯化钙(CaCl2)、36mM2-脱氧-D-葡萄糖(2DOG)、200μM茉莉酮酸甲酯(MeJA)能显着增强P. anomala0732-1对病原菌Aac的抑制效果,其中CaCl2和MeJA对P. anomala0732-1生长无影响。在幼果活体试验中,2.5%(w/v)的CaCl2和200μM的MeJA与P. anomala0732-1共同作用时显着抑制了细菌性果斑病病斑的扩展。喷布P. anomola0732-1发酵液在156h内均能不同程度诱导哈密瓜叶片抗性酶的增强,其中POD酶活表达最强,在接种发酵液60h达到酶活峰值为432.86(U/g)是对照组的1.8倍。结论: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P. anomola0732-1发酵培养基,代谢ABS抑细菌活性提高45.29%。采用不同物质分析检测结果确定出ABS的主要成分为有机酸类物质,是抑制病原细菌生长的主要物质。接种P. anomola0732-1发酵液在一定接种时间内相比CK和Aac能诱导哈密瓜幼苗抗性相关酶PAL、SOD、PPO、POD活性的提高,证明了P. anomola0732-1在诱导哈密瓜苗抗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向P. anomala0732-1发酵液中添加佐剂CaCl2、2DOG和MeJA能显着增强抑制Aac作用。利用P. anomola0732-1发酵液处理哈密瓜带菌种子能有效减轻BFB发病率。说明P. anomola0732-1在防治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具有良好的生防潜质。

王静,李学文,廖新福,杨军,王正琴[9](2013)在《热处理结合壳聚糖对哈密瓜生理活性的影响》文中提出以"西州蜜25号"哈密瓜为试验材料,试验设计四个处理:不经任何处理(CK)、55℃热水浸泡3 min、2%壳聚糖涂膜处理、55℃热水浸泡3 min+2%壳聚糖涂膜处理(简称结合处理);放置3℃5℃冷库中贮藏,对哈密瓜在冷藏中腐烂率、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及抗病性酶活性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处理可明显降低腐烂率,抑制呼吸强度上升,减少乙烯释放量,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苯丙胺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GLU)、几丁质酶(CHT)的活性,对保护膜的稳定性效果较好。

王坚[10](2013)在《哈密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及其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软腐病、黑斑病、白霉病、绿霉病是哈密瓜贮藏期间的主要侵染性病害,是造成腐烂损失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防治果实采后病害停留在传统的化学杀菌剂方面,使用化学杀菌剂会导致药物残留,长期使用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最终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危害。由于人类日益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迫切需要新的更安全的保鲜方法来取代化学杀菌剂。微生物防治是选择对果实以及人体不造成危害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达到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目的。本研究分离哈密瓜贮藏期间主要病原菌P4、P5和P7,并分离筛选出拮抗菌株J2、J5,将拮抗菌、壳聚糖和贮藏温度进行正交试验,优选出一种复合生物保鲜剂,并验证了其在哈密瓜上的保鲜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哈密瓜病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最终得到5株哈密瓜的主要病原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实验及显微镜观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初步确定P4为扩张青霉,属于曲霉科青霉属(Penicillium);P5属于镰孢属(Fusarium);P6属于曲霉科曲霉属(Aspergillus);P7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P8属于毛霉属(Mucor)。2、通过稀释平板法,实验共分离出115菌株,其中酵母菌20株,细菌95株。通过离体筛选(平板对峙法)和活体筛选,最终获得2株拮抗性能优良的酵母菌株,编号为J2和J5。经形态、生理生化及分子综合鉴定确定J2为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J5为罗伦隐球酵母变种(Cryptococcus splaurentii)。3、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确定J2的最佳活化条件为培养时间48h,培养基浓度10Brix,装液量100mL;通过对拮抗菌接种时间间隔和不同处理液抑菌实验,初步推测空间竞争可能是拮抗菌J2的主要抑菌机理之一。4、5℃条件下,通过比浊法测定了拮抗菌J2的生长曲线,获得了低温逆境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蔗糖、蛋白胨,添加0.1mol/L Ca2+和2%海藻糖均显着提高拮抗酵母J2的抑菌能力。5、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最终确定拮抗菌J2,菌悬液浓度108cfu/mL,壳聚糖浓度0.5%,5℃贮藏处理组为最佳保鲜剂配方。6、保鲜剂的效果验证:采用保鲜剂处理哈密瓜果实后,可显着地抑制贮藏期间果实呼吸强度,延缓其呼吸跃变高峰的出现,抑制保护酶SOD、POD活性的下降和PPO酶活性的上升,保持果实的硬度、糖度和Vc的含量,延缓了哈密瓜的后熟,降低哈密瓜的腐烂率,对于延缓哈密瓜果实的衰老起到一定的作用,较好地保持哈密瓜果实的品质。

二、哈密瓜生长期果实腐烂病危害与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哈密瓜生长期果实腐烂病危害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伽师瓜病毒病分析及苦豆子对伽师瓜的化感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南疆特色瓜类—伽师瓜概述
    1.2 伽师瓜病毒病概述
    1.3 传毒介体—瓜蚜和棉蚜概述
    1.4 苦豆子化感作用研究现状与分析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伽师瓜病毒病的调研及样品采集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调研采样地区
        2.1.2 调研采样方法
        2.1.3 样品保存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采集的样品数量及症状表现
        2.2.2 不同采样地区伽师瓜病毒病症状表现
    2.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侵染伽师瓜的WMV分子变异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伽师瓜病毒病样品
        3.1.2 载体与菌株
        3.1.3 酶及化学试剂
        3.1.4 培养基与抗生素的配制
    3.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总RNA的提取
        3.3.2 cDNA的合成与cDNA质量检测
        3.3.3 目的片段的PCR扩增
        3.3.4 PCR产物与克隆载体的连接
        3.3.5 连接产物的转化和阳性单克隆的检测
        3.3.6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质粒PCR扩增及检测
        3.3.7 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构建系统进化树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病样总RNA的提取与cDNA的合成
        3.4.2 目的序列的克隆
        3.4.3 菌落PCR阳性单克隆的检测
        3.4.4 重组质粒PCR的鉴定
        3.4.5 用于分子变异分析的WMV分离物
        3.4.6 全长cp基因序列最适核苷酸替代模型
        3.4.7 WMV伽师瓜分离物的系统进化分析
    3.5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瓜类病毒传毒介体—瓜蚜生物学特性初步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3 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光照对南疆瓜蚜繁殖的影响
        4.2.2 南疆瓜蚜对金瓜植株生长的影响
    4.3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苦豆子不同器官浸提液及干粉对伽师瓜种子萌发及幼苗和植株生长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苦豆子干粉以及浸提液的制备
        5.1.3 伽师瓜和比斜克其种子萌发试验以及测定指标
        5.1.4 伽师瓜和比斜克其幼苗生长试验以及测定指标
        5.1.5 伽师瓜植株生长试验以及测定指标
        5.1.6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苦豆子浸提液对伽师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5.2.2 苦豆子浸提液对伽师瓜和比斜克其幼苗生长的影响
        5.2.3 苦豆子干粉对伽师瓜植株生长的影响
    5.3 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豆科植物种子干粉拌种处理对伽师瓜种子发芽及植株生长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1.3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豆科植物种子干粉拌种处理对伽师瓜种子发芽的影响
        6.2.2 豆科植物种子干粉拌种处理对伽师瓜植株生长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2)单宁酸对苹果黑霉病防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概述
    0.2 果蔬病害概述
    0.3 果蔬病害防治
        0.3.1 采前防治
        0.3.2 采后防治
    0.4 影响水果贮藏性的主要因素
        0.4.1 理化因素
        0.4.2 生理病害
    0.5 水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0.6 单宁酸及抑菌机理概述
        0.6.1 单宁酸简介
        0.6.2 单宁酸主要的化学作用
        0.6.3 单宁酸的生物活性
        0.6.4 单宁酸的抑菌机理
    0.7 诱导抗性概述
        0.7.1 苯丙烷途径
        0.7.2 病程相关蛋白
    0.8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1章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试剂
        1.2.1 常用试剂
        1.2.2 常用试剂盒
    1.3 常用培养基及缓冲液的配制
    1.4 常用仪器设备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前言
    2.2 果实预处理
    2.3 病原菌菌液与单宁酸溶液的配制
    2.4 单宁酸对链格孢菌的抑菌机理
        2.4.1 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
        2.4.2 对链格孢菌菌丝形态的影响
        2.4.3 对链格孢菌糖酵解途径的影响
    2.5 单宁酸对苹果果实自然发病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2.5.1 单宁酸对苹果发病率的影响
        2.5.2 硬度的测定
        2.5.3 糖度的测定
    2.6 单宁酸对苹果抗性诱导实验
        2.6.1 对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影响
        2.6.2 对病程相关蛋白含量的影响
    2.7 数据处理
第3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单宁酸对链格孢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
    3.2 单宁酸对链格孢菌丝形态的影响
    3.3 单宁酸对链格孢糖酵解途径的影响
        3.3.1 链格孢菌内葡萄糖含量变化
        3.3.2 链格孢菌内丙酮酸含量变化
        3.3.3 链格孢菌内己糖激酶活性变化
        3.3.4 链格孢菌内果糖-6-磷酸激酶活性变化
        3.3.5 链格孢菌内丙酮酸激酶活性变化
    3.4 单宁酸对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效果
    3.5 单宁酸对苹果硬度和糖度的影响
    3.6 单宁酸对苹果体内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影响
        3.6.1 对总酚含量的影响
        3.6.2 对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3.6.3 对苯丙氨酸解胺酶(PAL)酶活的影响
    3.7 单宁酸对苹果体内病程相关蛋白含量的影响
        3.7.1 对几丁质酶含量的影响
        3.7.2 对β-1,3-葡聚糖酶的影响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甜瓜细菌性果腐病的病原鉴定及有效药剂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注喊
文献综述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培养基
        2.1.2 供试品种
        2.1.3 供试药剂
        2.1.4 实验仪器设备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病样采集及病菌的分离
        2.2.2 烟草过敏性坏死反应
        2.2.3 致病性测定
        2.2.4 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2.2.4.1 16S rRNA的PCR扩增和测序
        2.2.4.2 gyrB基因的PCR扩增和测序
        2.2.5 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2.2.6 生理生化性状测定
        2.2.7 室内药剂筛选
        2.2.7.1 药剂的毒力测定
        2.2.7.2 最低抑菌浓度测定
        2.2.8 致病力测定
        2.2.8.1 调查方法及标准
        2.2.8.2 计算公式及标准
3 结果与分析
    3.1 甜瓜细菌性果腐病的分离与鉴定
        3.1.1 甜瓜果实危害症状
        3.1.2 致病性测定结果
        3.1.3 病原菌分子鉴定
        3.1.4 生理生化性状测定结果
    3.2 甜瓜细菌性果腐病的室内药剂筛选
        3.2.1 7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
        3.2.2 7种药剂的最小抑制浓度
    3.3 甜瓜苗期的抗性鉴定
4 讨论
    4.1 甜瓜细菌性果腐病的分离与鉴定
    4.2 室内有效药剂的筛选
    4.3 不同甜瓜品种对细菌性果腐病菌的抗性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瓜类蔓枯病菌的分离鉴定和西瓜抗病资源的筛选及群体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瓜类蔓枯病研究进展
        1.1 病原菌的分类
        1.2 蔓枯病的危害症状
        1.3 发病环境及侵染规律
        1.4 蔓枯病菌致病性研究
        1.5 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
    2 西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2.1 形态标记技术
        2.2 细胞学标记技术
        2.3 生物化学标记技术
        2.4 分子标记技术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瓜类蔓枯病菌生物学鉴定和特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田间样品采集
        1.2 试验试剂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致病菌的分离及回接试验
        2.2 病原菌形态学特征描述
        2.3 病原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
    3 讨论
第三章 西瓜品种(品系)对蔓枯病抗性鉴定与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瓜种质对蔓枯病的抗性表现
        2.2 西瓜种质对蔓枯病的抗性水平差异
        2.3 西瓜种质资源抗蔓枯病聚类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西瓜种质资源不同蔓枯病抗性群体的结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SSR标记的多态性
        2.2 群体遗传构成分析
        2.3 遗传多样性及亚群间遗传关系的分析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山药贮藏期青霉腐烂病病原鉴定及不同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我国山药的品种分布
    1.2 山药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1.2.1 山药的食用价值
        1.2.2 山药的药用价值
    1.3 山药的采收与贮藏
        1.3.1 山药的采收
        1.3.1.1 零余子的采收
        1.3.1.2 山药地下块茎的采收
        1.3.2 山药冬季贮藏
        1.3.2.1 零余子的贮藏
        1.3.2.2 山药的贮藏
    1.4 影响山药贮藏的因素
    1.5 果蔬贮藏期间常用杀菌剂的介绍及应用
    1.6 山药贮藏方面的研究现状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山药品种
        2.1.2 供试药剂
    2.2 试验设计和方法
        2.2.1 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2.2.2 不同品种山药腐烂情况的比较
        2.2.3 培养箱中不同药剂处理山药腐烂情况的调查比较
        2.2.4 培养箱中不同比例石灰泥处理山药腐烂情况的调查比较
        2.2.5 冷库中不同药剂处理山药腐烂情况的调查比较
        2.2.6 冷库中不同比例石灰泥处理山药腐烂情况的调查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山药腐烂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3.1.1 山药切口处腐烂情况及其形态学鉴定
        3.1.2 山药腐烂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3.2 山药贮藏病害的防治试验
        3.2.1 不同品种山药腐烂情况的比较分析
        3.2.2 山药贮藏病害的室内药剂筛选
        3.2.2.1 不同杀菌剂处理山药腐烂情况的比较分析
        3.2.2.2 不同比例石灰泥处理山药腐烂情况的比较分析
        3.2.3 山药冷库贮藏的药剂筛选
        3.2.3.1 不同杀菌剂处理山药腐烂情况的比较分析
        3.2.3.2 不同比例石灰泥处理山药腐烂情况的比较分析
    3.3 石灰泥处理山药的冷库中试试验
4 讨论
    4.1 山药贮藏病害的分离鉴定
    4.2 山药贮藏病害的药剂筛选
    4.3 山药贮藏中试试验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免疫层析分析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研究进展
    1 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研究现状
        1.1 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及危害
        1.2 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危害症状
    2 植物病原细菌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1 传统检测方法
        2.2 免疫检测技术
        2.3 分子生物学技术
    3 细菌性果斑病菌免疫学检测研究进展
        3.1 抗体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3.2 免疫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4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细菌性果斑病菌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融合小鼠的选择
        2.2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2.3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2.4 单克隆抗体亚型的鉴定
        2.5 单克隆抗体稳定性测定
    3 讨论
第三章 细菌性果斑病菌免疫层析分析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1 实验材料
        1.1.2 主要仪器
        1.1.3 抗体和待检测菌悬液的制备
        1.1.4 纳米金(AuNPs)的制备
        1.1.5 胶体金标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1.5.1 AuNPs标记McAb最适pH值的确定
        1.1.5.2 AuNPs标记McAb最适量的确定
        1.1.5.3 胶体金大量标记抗体
        1.1.5.4 SERS检测探针(MarR-4MBA-AuNPs)的制备
        1.1.6 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
        1.1.7 试纸条操作方法及原理
        1.1.8 ICA的可行性验证
        1.1.9 免疫层析分析的优化
        1.1.10 免疫层析分析的评价
    2. 结果与讨论
        2.1 纳米金(AuNPs)的制备
        2.2 ICA的可行性验证
        2.3 免疫层析分析优化
        2.4 免疫层析分析评价
    3 讨论
    4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吐鲁番设施蔬菜农药残留分析及氟啶虫胺腈消解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农药残留及其危害
    1.2 设施栽培条件下农药的降解特征与危害
    1.3 国内外蔬菜农药污染现状
    1.4 新烟碱类杀虫剂及残留检测技术
    1.5 氟啶虫胺腈及其残留检测技术
    1.6 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2章 吐鲁番设施蔬菜病虫害情况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吐鲁番设施蔬菜农药使用情况及农药残留检测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吐鲁番设施蔬菜农药施用的土壤环境生态风险评估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氟啶虫胺腈残留量的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氟啶虫胺腈在甜瓜、茄子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小结与讨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谢辞
作者简历

(8)Pichia anomala 0732-1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其抑菌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概述
    2 Pichia anomala 在生防中的应用
        2.1 P. anomala 生防机理研究概况
        2.1.1 营养和空间的竞争
        2.1.2 寄生作用
        2.1.3 诱导寄主抗性
        2.1.4 抗生作用
        2.2 P. anomala 抑菌效果的优化
    3 微生物发酵工艺优化策略概述
        3.1 培养基营养成分的优化
        3.2 培养条件的优化
        3.3 微生物发酵工艺优化方法
        3.3.1 单因素设计
        3.3.2 Plackett-Burmam 设计
        3.3.3 最陡爬坡法
        3.3.4 响应面设计(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Pichia anomala 0732-1 产 ABS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及上清液的制备
        1.2 供试培养基
        1.3 供试主要仪器设备
        1.4 抗菌物质抑菌效果的测定
        1.5 P. anomala 0732-1 产 ABS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1.5.1 P. anomala 0732-1 生长曲线与抑菌活性的关系
        1.5.2 单因素试验设计
        1.5.3 PB 试验设计
        1.5.4 最陡爬坡试验及响应面分析因素水平的选取
        1.5.5 验证试验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P. anomala 0732-1 菌株的生长与抑菌活性的关系
        2.2 蔗糖对 P. anomala 0732-1 产 ABS 的影响
        2.3 蛋白胨对 P. anomala 0732-1 产 ABS 的影响
        2.4 酵母浸膏对 P. anomala 0732-1 产 ABS 的影响
        2.5 MgSO_4对 P. anomala 0732-1 产 ABS 的影响
        2.6 KH_2P_O4对 P. anomala 0732-1 产 ABS 的影响
        2.7 P. anomala 0732-1 产 ABS 培养基中主效因子的筛选
        2.8 最陡爬坡试验
        2.9 响应面分析因素水平的选取及试验结果
        2.10 响应面方程的建立
        2.11 最佳培养基成分确定
        2.12 优化结果验证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ichia anomala 0732-1 产 ABS 属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1.2 病原菌 Aac 及上清液的制备
        1.3 供试病种
        1.4 不同有机酸对 Aac 抑菌活性测定
        1.5 P. anomala 0732-1 ABS 分泌类型测定
        1.6 P. anomla 0732-1 上清液对 Aac 生长的抑制作用
        1.6.1 上清液不同时间处理对 Aac 生长的影响
        1.6.2 上清液不同稀释倍数对 Aac 生长的影响
        1.7 P. anomala 0732-1 对哈密瓜带菌种子处理的效果
        1.8 有机酸对 Aac 的抑菌效果
        1.8.1 不同浓度的有机酸对 Aac 的抑菌效果
        1.8.2 不同 pH 的有机酸对 Aac 的抑菌效果
        1.9 P. anomala 0732-1 抑菌成分的检测
        1.10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P. anomala 0732-1 ABS 分泌类型测定
        2.2 P. anomala 0732-1 上清液对 Aac 生长的抑制作用
        2.2.1 不同时间处理对 Aac 的生长影响
        2.2.2 不同稀释倍数对 Aac 生长的影响
        2.3 P. anomala 0732-1 对哈密瓜带菌种子处理的效果
        2.4 有机酸对 Aac 的抑菌效果
        2.4.1 不同浓度的有机酸对 Aac 的抑菌效果
        2.4.2 不同 pH 有机酸对 Aac 的抑菌效果
        2.5 核磁共振(NMR)确定 ABS 各组分的名称及含量
        2.6 GC-MS 确定 ABS 中各组分的名称及含量
        2.7 ABS 各组分的分子离子峰(M-1)质谱图
        2.8 高效液相色谱(HPLC)确定 ABS 中各组分的名称和含量
        2.8.1 丙酮酸上清液中的含量
        2.8.2 苹果酸和乳酸在上清液中的含量
        2.8.3 乙酸在上清液中的含量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ichia anomala 0732-1 抑菌效果优化的初探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培养基
        1.2 菌株及上清液的制备
        1.3 供试哈密瓜幼果
        1.4 抑菌活性测定
        1.5 添加剂对 P. anomala 0732-1 生长的影响
        1.6 添加剂对 P. anomala 0732-1 抑菌效果的影响
        1.6.1 添加剂在离体条件下对 P. anomala 0732-1 抑菌效果的影响
        1.6.2 添加剂在幼果活体试验中对 P. anomala 0732-1 防效的影响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氯化钙对 P. anomala 0732-1 生长及抑菌效果的影响
        2.2 2-脱氧-D-葡萄糖对 P. anomala 0732-1 生长及抑菌效果的影响
        2.3 茉莉酮酸甲酯对 P. anomala 0732-1 生长及抑菌效果的影响
        2.4 氯化钙在幼果活体试验中对 P. anomala 0732-1 防效的影响
        2.5 2-脱氧-D-葡萄糖在幼果活体试验中对 P. anomala 0732-1 防效的影响
        2.6 茉莉酮酸甲酯在幼果活体试验中对 P. anomala 0732-1 防效的影响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ichia anomala 0732-1 处理哈密瓜苗后对其抗病性相关酶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培养基
        1.2 菌种的制备
        1.3 供试植物
        1.4 P. anomala 0732-1 对哈密瓜幼苗接种处理
        1.5 哈密瓜幼苗抗性相关酶的测定
        1.5.1 粗酶液的提取
        1.5.2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1.5.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1.5.4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
        1.5.5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接种 P. anomala 0732-1 后对哈密瓜苗叶片组织 PAL 活性的影响
        2.2 接种 P. anomala 0732-1 后对哈密瓜苗叶片组织 SOD 活性的影响
        2.3 接种 P. anomala 0732-1 后对哈密瓜苗叶片组织 PPO 活性的影响
        2.4 接种 P. anomala 0732-1 后对哈密瓜苗叶片组织 POD 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主要研究项目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9)热处理结合壳聚糖对哈密瓜生理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处理方法
    1.3 测定方法
        1.3.1 腐烂指数的测定
        1.3.2 呼吸强度测定
        1.3.3 乙烯测定
        1.3.4 其他指标的测定
2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热处理结合壳聚糖涂膜处理对冷藏哈密瓜腐烂指数的影响
    3.2 热处理结合壳聚糖涂膜处理对冷藏哈密瓜腐烂率的影响
    3.3 热处理结合壳聚糖涂膜处理对冷藏哈密瓜呼吸强度的影响
    3.4 热处理结合壳聚糖涂膜处理对冷藏哈密瓜乙稀释放量的影响
    3.5 热处理结合壳聚糖涂膜处理对冷藏哈密瓜中POD活性的影响
    3.6 热处理结合壳聚糖涂膜处理对冷藏哈密瓜中PAL活性的影响
    3.7 热处理结合壳聚糖涂膜处理对冷藏哈密瓜中GLU活性的影响
    3.8 热处理结合壳聚糖涂膜处理对冷藏哈密瓜中CHT活性的影响
4 结论和讨论

(10)哈密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及其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哈密瓜概述
    1.2 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意义
    1.3 哈密瓜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1.4 壳聚糖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1.5 拮抗菌的抑菌机理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哈密瓜致腐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哈密瓜拮抗菌的筛选和鉴定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拮抗酵母菌对病原菌抑制机理的初步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低温逆境下提高酵母菌 J2 拮抗效果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哈密瓜保鲜剂的研制
    6.1 试验材料
    6.2 试验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保鲜剂的保鲜效果实验
    7.1 材料与设备
    7.2 试验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四、哈密瓜生长期果实腐烂病危害与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伽师瓜病毒病分析及苦豆子对伽师瓜的化感作用[D]. 麦麦提艾则孜·穆合塔尔. 喀什大学, 2021(07)
  • [2]单宁酸对苹果黑霉病防治的研究[D]. KPADONOU ESSEDOLO NARCISSE(纳希斯). 辽宁大学, 2021(12)
  • [3]甜瓜细菌性果腐病的病原鉴定及有效药剂筛选[D]. 程勋辉.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4]瓜类蔓枯病菌的分离鉴定和西瓜抗病资源的筛选及群体结构分析[D]. 徐彦刚. 扬州大学, 2020(05)
  • [5]山药贮藏期青霉腐烂病病原鉴定及不同防治措施[D]. 姚甜甜. 山东农业大学, 2020
  • [6]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免疫层析分析方法的建立[D]. 薛娟娟.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7]吐鲁番设施蔬菜农药残留分析及氟啶虫胺腈消解动态研究[D]. 陈爱松.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8]Pichia anomala 0732-1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其抑菌成分的研究[D]. 陈好娟. 石河子大学, 2014(03)
  • [9]热处理结合壳聚糖对哈密瓜生理活性的影响[J]. 王静,李学文,廖新福,杨军,王正琴.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3(16)
  • [10]哈密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及其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D]. 王坚. 石河子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哈密​​瓜生育期果腐病的危害与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