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目的:研究生化检验项目应用于肝硬化疾病临床诊断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100例肝硬化患者,设为研究组,另外选择相同时间段内10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针对两组患者的检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HA指标、IV型胶原指标、III型前胶原以及层黏连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要高(P<0.05);研究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r一谷氨酞转肤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临床检测指标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胆碱酯酶检测水平以及总蛋白检测水平、白蛋白检测水平上大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肝脏不同生化指标进行科学检测,有利于提高肝硬化临床诊断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肝硬化;诊断;生化检验;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100例肝硬化患者,设为研究组,另外选择相同时间段内10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研究组男60例,女40例,本组研究对象年龄最小的有40岁,年龄最大的有66岁,患者平均年龄55.5±12.3岁,研究组患者病程均在4个月至5年范围内,平均病程2.4±0.4年;对照组男56例,其余44例为女性,本组研究对象中年龄下限39岁,年龄上限68岁,患者平均年龄55.3±13.2岁。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年龄上下限以及性别比例等基础资料的对比上不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研究对比价值。
1.2方法
针对全部受检者实施相关生化检验,同时针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相关检测结果开展统计学分析和对比。本次研究选择深圳迈瑞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S-390 对受检者进行生化检验,该仪器药(械)准字: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3280087号。受检查在清晨时段于空腹状态下接受静脉抽血,抽血量为5毫升,按照每分钟3000r针对血液进行为期三分钟的离心处理,顺利完成血清分离,同时针对IV-C(IV型胶原)、LN(层黏连蛋白)、PC-III(III型前胶原)、HA(血清透明质酸)进行科学检测,同时针对患者TP(总蛋白)以及ALB(白蛋白)等临床指标开展相应检测,之后针对相关检测结果实施统计学分析和处理[1-2]。
1.3数据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择SPSS22.0数据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组和对照组IV-C(IV型胶原)等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通过均数和标准差表示研究中的计量数据,实施t检验,经例数和%表示研究中的计数资料,给予X2检验,若P<0.05,则证明两组研究对象在相关研究数据对比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纤维化指标检测
研究组HA指标为507.1±45.2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0.3ng/ml(P<0.05);研究组IV型胶原指标为275.7±328.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76±10.2ng/ml(P<0.05);研究组III型前胶原以及层黏连蛋白分别为257.25±34.4ng/ml和301.4±65.3ng/ml,与对照组的67.2±3.7ng/ml和76.35±9.3ng/ml相比明显要高(P<0.05),详情如表1所示。
2.2研究组和对照组生化指标检测分析
研究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96.2±13.4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 2.8U/L(P<0.05);研究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57.1±10.2U/L,高于对照组的5.3±2.7U/L(P<0.05);此外,研究组在r一谷氨酞转肤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临床检测指标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胆碱酯酶检测水平以及总蛋白检测水平、白蛋白检测水平上大大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肝硬化属于临床多发慢性肝病,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相关疾病,近年来,肝硬化在我国的病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40岁至50岁的男性群体多见肝炎后肝硬化。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属于肝细胞中的重要转移酶,如果肝细胞发生坏死,很容易导致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大规模侵入患者血液,造成血清中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大量增加,而其增加很可能会导致肝细胞损伤[3]。针对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生化检验项目进行检测能够为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4]。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HA指标、IV型胶原指标、III型前胶原以及层黏连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要高(P<0.05);研究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r一谷氨酞转肤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临床检测指标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胆碱酯酶检测水平以及总蛋白检测水平、白蛋白检测水平上大大低于对照组(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孙若东关于肝硬化诊断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5]。由此可见,针对肝脏不同生化指标进行科学检测,有利于提高肝硬化临床诊断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今后的肝硬化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天淑.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现代养生,2014,06:62.
[2]王永红.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价值分析[J].现代养生,2014,18:48.
[3]李宝昌.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0:16-17.
[4]代红卫.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指标的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29:153-154.
[5]孙若东.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0,23:45-46.
论文作者:苑艺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肝硬化论文; 对照组论文; 氨基论文; 生化论文; 指标论文; 统计学论文; 胶原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