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根本,在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以及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深入,教育事业的发展应实现均衡发展,在培养学生知识体系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素质化教育,尽可能的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小学生的教育发展过程是比较注重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美术学科的教育就是实现形象思维教育的发展过程,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中说:"艺术是增加感知能力最强有力的手段,没有一门学科能像美术这样直接有效地作用于儿童创造力和潜能的激发。"因此,培养学生想象力是美术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一线的美术教学工作中组织学生开展教育工作,就学生的所见所闻用以独特的形式展现出来,积极鼓励学生开拓和发展思维能力。除此由于社会教学制度、家长教育方式、教师教学水平等的不平衡和差异问题扼杀了现代学生的想象力,因此一线的美术教师同时有责任对学生想象力进行保护,让学生在进行美术教育的同时可以将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得以延续,让自身的综合能力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思维活跃,学生的想法以及美术技术尚且不够成熟,但是所创造出来的事物都是生动的、有趣的、独特的,并且带有创造性的,所谓童年无惧,这就是小学生的发展优势,对此教师应给出合理化的意见并给予评价和分析,鼓励学生发现周围美的事物。现就如何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整理出具体可行的教育措施。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施展需要建立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没有兴趣的学习就好比是一餐索然无味的食物,对此学生如何进一步的消化课堂教学内容是十分重要的,首先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展开需要以现实中的生活模式作为主要依据,对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因素,在课堂的引入环节需要与现实中的生活相联系起来,想象力的展开都是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贺卡、简笔漫画、小人书等展示给学生们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讨论,借以这种引入式的教学方式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热闹起来,在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教师相关问题的同时就会使其自发的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而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角色上需要加以调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地表现自己,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让学生将自身的想象力得以激发,以免使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发生退化。
二、营造生动、积极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要想实现学生想象力的进一步提高,要善于创设或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想象。创设教学情境可以综合的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可以通过"音乐的渲染",适度的采取音乐播放、诗朗读等形式,使孩子们能够在这样一个富有美感诗意、又充满和谐愉悦的美术课堂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发自内心积极主动投入我们的梦幻般课堂中去;教师又可以通过"丰富的文化"来创设教学情境,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美术影子,如室内设计、家居摆设、公园小景、生活产品包装,这些都与我们的美术有着必然的联系,通过这种美术学习,我们可以培养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认识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既开阔学生思维又及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术的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合理利用教学工具也可以实现教学环境的创设,例如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借助相关的立体雕塑模型和优秀美术作品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起到拓展学生视野的作用。在相关的教学工作中还应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吸取生活中的绘画素材,适当的提供一些杂志和画报让学生自由的翻阅,让学生可以在这类刊物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收集来实现艺术形式的留存,从而激发出学生想象力。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种舒适的环境中感受生活和艺术,进而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那些具有表现力和趣味性的事物,让学生可以拥有一双寻找美、发现美以及创造美的眼睛。
三、引导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一)引导学生作画奇思妙想
小学生眼中的世界与成人看到的有所不同,是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要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会使学生的失去最根本的童真,小学生的世界拥有更为广阔的天地可以任其自由的翱翔其中,在艺术的殿堂里拥有更加广泛的想象空间,学生所展现出来的美术作品是对学生想象力的一种展现,因此在绘画专业技巧上应适度的放宽,利用学生的心理以及年龄等因素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同时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出来。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绘画的构思环节是十分重要的,构思环节一般是在创作前开展起来的一种想象思维活动,教师就在这个环节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想象,例如《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的教学中,学生在设计民族服装上的纹样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回忆这些民族生活地理环境,生活地理环境不同产生的图案不同,生活在山里的引导学生用花、鸟、生活在海边的引导学生用贝壳、鱼,还有色彩等等,并适当地利用连环画以及多场景切换的方式将其展现出来。利用这种情节的再现形式使其对身边的事物加以深刻的感受同时在作画的构思上一定要尽可能的新颖,并与相关的教学主题相衔接。
(二)引导学生作画题材的创新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美术教学工作也已经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丰富信息量的目的,在众多的素材里教师需要保护学生思路上的变幻,用以更加新颖的方式实现创新和发展,并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让教学的题材更加的生动有趣。例如《创意中国龙》一课教学中,传统的龙图腾是用多种动物肢体组合成形,教师可打破传统引导学生改变作画素材,采用玩具、武器、蔬菜、五金工具、文具等不同的题材来创作龙,
改变作画素材积极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生活中的各类事物都有变成龙图腾的可能性,同时也使学生的作品更加新颖化。在美术教学工作中题材上的创新可以让学生的创作环节更加生动,同时使学生的艺术水平得以进一步的发展,使自身的审美能力实现稳步增长。
结束语:
就学生的发展水平来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远比知识体系的学习更为重要,知识的学习是有限的但是对于艺术创新的追求确是无止境的,因此要积极的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以保护和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实施相应的保护工作,同时还应注意学生视野上的进一步拓展,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教师不但要实施各类的教学活动同时还需要激发出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断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让美术教育工作成为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中的点睛之笔。
参考文献:
[1]蒋玲稚.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想象力培养[J].艺术科技,2019(03).
[2]邱伟哲.试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10).
[3]王换群.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02).
[4]曾晓梅.试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25).
论文作者:邝思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学生论文; 想象力论文; 美术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工作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