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阅读心理过程及各种心理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因素论文,过程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阅读是一种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的心理过程,它几乎涉及到一个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阅读心理过程是阅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认识阅读心理过程的结构以及各种心理要素及其内部联系,对于阅读者自觉地掌握和运用阅读规律,提高阅读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阅读心理过程及其各种心理因素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1.关于阅读心理过程的模式
我们认为,分析阅读心理过程,应该充分应用心理学、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这是因为,心理学关于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的理论,以及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用信息加工的原则与方法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理论,能够对阅读的心理过程进行多维的、不同层次的研究与阐释,有利于揭示复杂的阅读心理过程的规律以及阅读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因素的作用与关系。
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认知活动。根据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与研究成果,结合阅读活动的实际,我们认为阅读心理过程是由阅读的认知过程与阅读的调控过程两个方面所组成。这个阅读心理过程,可以用如下阅读心理过程的模式图来表示(见下图)。
阅读的调控过程
阅读的认知过程
在这个阅读心理过程模式图中,反映阅读心理过程的各种心理活动是相互制约、彼此促进的。读者在了解阅读心理机制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把阅读的认知过程与调控过程协调起来,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善于维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最佳心理状态,以达到在阅读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实现阅读目标的目的。
2.阅读的认知过程
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来看,阅读认知过程就是阅读者对文献信息的输入、检测、存贮、加工、输出和反馈的信息加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要求调动人的阅读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各种心理因素(心理学称之为智力因素),使它们处于高度紧张的、积极的状态,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智力活动,从文献中摄取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以至产生创造性阅读成果。在阅读认知过程中,各种心理活动处于不同的联系之中,它们各具特点,又各自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形成阅读认知过程中的心理结构。
阅读注意是对文献信息进行筛选和检测的心理活动,是使有用信息向存贮转化的重要心理条件。阅读注意在整个阅读心理过程中从始至终都起着组织和维持的作用,是进行阅读认知过程和调控过程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注意是“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的一切必须经过它进来。”由于阅读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使阅读过程一开始就能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到文献的内容上去。只有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才有可能使阅读的文字信息进入大脑,才有可能使阅读记忆、阅读思想等心理活动得以产生。阅读实践证明,在阅读过程中没有阅读注意的参与是不行的。有人曾做过一项实验,发现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只需要读7遍就能背诵的课文, 在注意力涣散时大约要读100多遍才能记住。可见阅读过程中注意力是否高度集中, 会直接影响到阅读效果的好坏。阅读注意还具有选择有用信息的功能,阅读者在高度注意的心理状态下,能及时地有选择专注于自己阅读的对象,而对其余的无关的信息,虽然被感知,却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阅读会达到如痴如迷的程度。
在阅读认知过程中,阅读记忆是人脑对有用的文献信息的存贮。它的基本过程是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或者说,是对文献信息的接收、编码、存贮和提取。这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几个阶段。如识记是保持的前提和基础,保持是对识记的进一步加强和巩固;识记和保持是再认(或再现)的前提,再认(或再现)是识记、保持的结果、证明和显现。记忆的基本过程是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在阅读中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运用遗忘规律,防止遗忘,是增强阅读记忆力的有效途径。古今中外的学者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总结、积累了多种多样的记忆方法,如:按记忆时的思维方式分,有形象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推理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归类记忆法、系统记忆法;按照感官对记忆的作用分,有眼、耳、口、手协同记忆法、朗读记忆法、笔记法;按组织材料的方式分,有提纲记忆法、网络记忆法、意义记忆法、分段记忆法、韵语记忆法、缩略记忆法;按记忆的时间控制划分,有及时复习记忆法、限时记忆法、人体钟规律记忆法等等。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特点选择和动用适合于自己的记忆方法。
阅读思维是阅读者运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方式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感知文献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理解、记忆、鉴赏、评价的一系列心理过程。阅读思维是阅读认知过程中最复杂的心理因素,它贯穿于阅读的基本过程,是影响和制约阅读效果的重要条件。在阅读认知过程中,阅读思想具有间接性、概括性、问题性、与语言不可分性、以及思维方式多样性的特点。阅读思维的间接性体现在阅读者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书本中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感知到的事物,以及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在阅读中对知识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都是间接的认识。从书本中间接的认识使我们可以了解历史、预测未来,确定目标与计划。阅读思维的概括性,具体体现在阅读者根据大量的已知材料,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舍去各个事物的个别特点,抽出它们的共同特性,从而认识某类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阅读思维的问题性体现在阅读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始终是围绕着问题进行的。阅读思维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问”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读书,也应当是带着问题读书,读书时多提问,才能多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是阅读思想的核心,它们在整个阅读认知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有价值的问题是阅读思维的产物。
综上所述,阅读注意、阅读记忆、阅读思维等基本心理活动,组成了阅读的认知过程。
3.阅读的调控过程
阅读的调控过程是指没有直接参加信息加工,但却决定着信息加工的策略和手段,对信息加工起调节控制作用的过程。它可以分为期望调控和执行调控两种。
阅读的期望调控主要是指阅读中的非认知心理因素,即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意志等心理因素(教育学称之为非智力因素)对阅读认识过程起影响作用的意向过程。它对阅读的认知过程起着调节和支配的作用,对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都会发挥其影响。期望调控过程的各种心理因素对认知过程的调节和支配作用,体现了整个心理过程的统一性和主体意识的能动性,它们是实现阅读认知过程的必要的心理条件。
阅读动机是在阅读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们进行阅读的动因,它是在阅读期望调控过程中对阅读的认知过程起重要的支配和调节作用的心理因素。阅读动机的主要作用是:引发和唤起人的阅读行为,启动阅读认知过程;推动阅读行为向某一目标进行;增加和维持阅读认知过程的动力,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阅读动机能直接影响阅读的最终效果,它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都能发挥作用,阅读动机越高尚,阅读目的越明确,阅读效果就越好。例如,郭沫若一生博览古今名著,他自认为读书目的有五种:①为学习而读书;②为研究而读书;③为创作而读书;④为愉乐而读书;⑤为教育而读书。由于郭沫若读书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和高尚的阅读动机,使他成为著名的文学家、考古学家、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阅读兴趣是指对文献和从事的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对文献和阅读活动的特别喜爱和积极的阅读态度。阅读兴趣对阅读过程起着定向作用与动力作用。阅读兴趣能激发人们进行阅读的推动力,促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孜孜不倦地、如饥似渴地去进行阅读和钻研,去努力实现自己的阅读目标。阅读实践证明,许多学者成功的奥秘在于他们有强烈的阅读兴趣。例如,钱仲联自述平生泛览群籍,总是围绕着他喜爱的诗学。他说读诗的乐趣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陶治性情之乐;②学会写诗之乐;③扩大知识之乐;④卧游山水之乐;⑤培养英才之乐;⑥以文会友之乐。由于他总是“其乐无穷”地读书,使得他在诗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著有《人境庐诗草笺注》等著作40余种。
阅读意志是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阅读目的的自觉坚持,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行动,从而实现阅读目的的心理过程。阅读意志过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与困难相联系,并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例如,被称为“轮椅上的英雄”的美国华侨青年张士柏就是一个有明确目的,与困难进行艰苦卓绝斗争,具有坚强意志的人。1987年13岁的张士柏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颈椎骨断裂了,形成高位截瘫。他的手只有三个手指有感觉,肺活量不到常人的70%,他全身瘫痪,唯大脑仍然聪慧而活跃,什么时候都很清醒。在父母、学校、社会的关怀、教育下,他懂得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里,而不能整天看着自己的缺陷灰心丧气,尤其是残疾人,只有肯定自己,创造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最高人生价值。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奋力拼搏,顺利通过了肯尼迪中学的初中毕业考试。1990年又以全校最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高中毕业,得到了布什总统亲笔签名的“学业成就奖”。他这个举手投足都困难的高位截瘫患者又进入斯坦福大学,他一年读完了两年的大学课程,通过了严格的考试,于1993年19岁时他又以特别优异的成绩越过硕士直接升入期坦福大学经济研究所的博士班,同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奖。
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阅读的认知过程与调控过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阅读认知过程与调控过程的主要区别是它们在阅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阅读认知过程对文献信息的处理、加工,即对知识的掌握起着直接的操作作用,可以使人们学习知识,掌握客观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而阅读的调控过程对文献信息加工、处理起间接的推动和调节作用,它使文献信息的加工、处理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主观能功性。阅读认知过程与调控过程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在整个阅读心理过程中,认知过程与调控过程协同作用,使阅读活动顺利地有效地进行。只有充分发挥这两个过程的作用,并让它们密切配合、协调,才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实现阅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