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建[1]2004年在《几种盐生植物对盐胁迫反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 L.)、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 Pall.Moq.)、高碱蓬(Suaeda altissima L.Pall.)和镰叶碱蓬(Suaeda crassifolia Pall.)是藜科肉质化真盐生植物。本文采用不同盐浓度(NaCl, mmol/L)营养液培养的方法,从形态显微结构和生理生化指标两方面对四种植物的抗盐性进行了研究。为建立植物耐盐性评价指标体系、筛选新疆耐盐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盐碱地提供一些资料。四种盐生植物茎叶结构有以下特征:盐角草和盐爪爪茎叶肉质化,高碱蓬和镰叶碱蓬叶肉质化。盐角草表皮细胞角质层厚,有利于减少蒸腾。其它叁种植物角质层薄。除盐角草外,其它叁种植物茎叶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整齐。四种植物薄壁细胞体积大,随盐浓度升高薄壁细胞体积增大,除盐爪爪叶外,其余叁种植物栅栏组织细胞液泡很大,有利于水分的吸收与保持。不同盐浓度胁迫下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加,四种植物的膜透性增大,Na+、Cl-、脯氨酸(Pro)、可溶性总糖(SS)、蔗糖和丙二醛(MDA)含量都呈增大的趋势,高碱蓬和镰叶碱蓬的Pro含量增加迅速,明显比盐角草和盐爪爪高,盐角草Na+、Cl-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叁种植物,K+、Ca2+、Mg2+、叶绿素(CHl)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K+/ Na+都呈下降的趋势。高碱蓬和镰叶碱蓬的CAT活性先升后降,50mmol/L NaCl处最大,高碱蓬CAT活性一直明显高于其它叁种材料。CHl a/CHl b始终平稳,变化不大。四种植物肉质性变化为先升后降,在生长最适范围内,肉质性较大。过氧化物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盐浓度变
宋杰[2]2005年在《内陆干旱区几种盐生植物种子和幼苗抗盐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了盐分对真盐生植物和旱生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盐生植物种子萌发阶段适应新疆极端盐渍和干旱环境的策略;在野外和室内条件下对真盐生植物和旱生植物渗透调节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NaCl对盐生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囊果碱蓬Suaeda physophora)和旱生植物(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种子萌发既有离子伤害又有渗透胁迫。NaCl诱导盐生植物和旱生植物种子K~+外渗、膜完整性破坏和膜脂过氧化反应表现不同。但700 mmol·L~(-1) NaCl预处理对这些植物种子恢复率和总萌发率的影响却表现出相似的效应。 2.盐生植物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间需要较低的土壤盐分含量。 3.盐生植物种子萌发期间适应盐渍和干旱环境的策略表现在:(1) 高盐和高温诱导种子休眠。700 mmol·L~(-1) NaCl浸泡后,与白梭梭相比,梭梭和囊果碱蓬有更多的未萌发的种子能够保持活力,在清水中快速萌发。叁种真盐生植物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盐爪爪(Kalidiumfoliatum)和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种子在高盐和高温时不萌发,只有当温度和盐分适宦时种子才萌发,有利于幼苗的成活,是这叁种植物适应新疆极端生境的策略。(2) 形态适应性。梭梭和囊果碱蓬种子将大量Na~+区隔化在种皮中,在种子形成过程中有利于保护胚不受离子伤害。梭梭和囊果碱蓬种子子叶中含有叶绿素,只要种子萌发,子叶就能进行光合作用,使其在环境条件有利的情况下迅速完成幼苗的建成。(3) 对淹水低氧条件和干湿交替的适应性。与囊果碱蓬和梭梭相比,自梭梭种子在700 mmol·L~(-1) NaCl浸泡后种子萌发率、恢复率和总萌发率都很低,尤其是未萌发种子风干后的恢复率和总萌发率更低。然而,700 mmol·L~(-1) NaCl浸泡并通气处理后,白梭梭种子的萌发率、未萌发种子直接转移到去离子水以及未萌发种子风干后的恢复率和总萌发率都明显增加,这与叁种植物的生存环境有关。 4.对盐生植物而言,NO_3~--N不但具有营养功能,而且具有重要的渗透调节功能。野外情况下,NO_3~-对囊果碱蓬和白梭梭的渗透调节的贡献都很小;室内高盐(300mmol·L~(-1) NaCl)培养条件下,与白梭梭相比,囊果碱蓬叶片中有更多的NO3_~-进行渗透调节以及有机N的生物合成,并且囊果碱蓬比白梭梭对NO_3~--N反应更敏感。两种植物对盐和氮素反应的差别可能影响它们在盐渍或干旱环境中的分布。
陈阳[3]2002年在《新疆盐生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及硅提高植物抗盐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单子叶植物水稻和双子叶植物黄瓜为材料,对硅元素的分布及相应的POD酶活性进行定位,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加硅培养的植物叶片硅含量及过氧化物酶含量均高于不加硅处理,并且硅含量与过氧化物酶随着叶龄增加而增加。在两种植物中,水稻表现出老叶硅分布比嫩叶密集,从叶尖-叶中部-叶基部表现出硅分布密集程度逐渐降低的趋势;加硅处理的黄瓜老叶硅的分布较明显,但嫩叶和未加硅处理的叶片未见明显的硅的染色。通过扫描电镜及硅的x能谱分析显示,水稻硅呈纺锤体及扇形硅质体。黄瓜叶片有明显的表皮毛分布,茎中也有类似于叶片的表皮毛分布。表皮毛可检测到微量的硅元素分布。硅的定位结果显示水稻叶片切面有清晰的扇形体,柱形体;在此POD活性定位结果与硅分布一致。黄瓜表皮毛基部细胞因叶龄不同发育程度不—,即叶龄长,硅分布高,其表皮毛细胞组成数量多,在此硅的分布与表皮毛的位置一致,而同时POD活性与硅分布图吻合。体外模拟结果显示POD是硅沉积的一个必需的催化物质,而硅酸在0mM 0.5mM,2mM,浓度下,对POD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在5,10mM浓度下,抑制POD活性。因此尽管黄瓜与水稻硅的形态不同,但硅元素的分布与POD活性定位和定量结果有着很好一致性,说明POD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硅的沉积数量,部位及形态。
万文[4]2010年在《杂交构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抗盐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优良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品种——杂交构树茎段为外植体,从外植体消毒灭菌、芽增殖的最佳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及生根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初步建立了杂交构树茎段的再生体系。同时,通过杂交构树和野生构树盐胁迫下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确定了杂交构树与野生构树抗盐性的高低。本文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灭菌剂与不同灭菌时间的处理组合对灭菌效果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别。说明杂交构树外植体灭菌应综合考虑灭菌的时间和灭菌的药剂才有助于提高外植体成活率。本试验条件下灭菌效果最好的处理是3号即0.1%HgCl2灭菌12 min,其外植体成活率达44%。(2)组培苗茎段在植物激素的诱导下能再生形成不定芽,最佳的启动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1 mg/L),分化率达94.4%,分化系数为1.61,苗生长状态好,苗绿,叶展,苗高。(3)在试管苗的增值和生长过程中,NAA浓度对杂交构树各处理间愈伤分化差异影响极显着,愈伤分化随着NA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6-BA浓度对芽苗增殖影响最大,而GA的浓度对苗的高度差异影响极为显着。综合考虑,在MS培养基中附加6-BA,G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促进试管苗的增殖和生长,其中以MS+6-BA1.0mg/L+GA0.2 mg/L最合适,不定芽平均分化系数为3.3,平均苗高2.83cm。(4)从生根时间,生根率和根生长状况考虑,在壮苗生根过程中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0.3mg/L)+IBA(0.5mg/L)+6-BA(0.01mg/L),1/2MS+NAA(0.5mg/L) +IBA(0.1mg/L)+6-BA(0.01mg/L),生根率均高达100%。(5)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两个树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盐害症状,盐胁迫下植物幼苗叶片受害症状能反应出树种耐盐差异。盐胁迫对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同时期表现形式不同。盐胁迫下叶绿素分解加速,叶绿素a,b和叶绿素总量不呈单一的变化趋势,而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b比值有升有降。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增长,两种植物叶片脯氨酸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呈现不单一变化。杂交构树丙二醛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而野生构树丙二醛的含量变化不明显,说明不同植物对盐胁迫反应呈现差异。(6)通过模糊评判模型对两种植物在盐胁迫条件下的幼苗生理生化参数综合评判表明,两种植物耐盐能力大小的顺序为:野生构树>杂交构树。
陈柯罕[5]2017年在《盐地碱蓬对Cd及Cd,Pb复合污染的提取修复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受灌溉方式和施肥因素的影响,许多盐渍土壤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Cd、Pb具有较强生物毒性,对此类污染土壤的修复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选取草木樨、盐地碱蓬、大叶补血草、野榆钱菠菜四种盐生植物为实验材料,采用温室砂培盆栽方式种植,设置不同盐分(0、2‰、4‰、6‰)及Cd(0、1.2、2.4 mg?kg~(-1))、Pb(0、80、160 mg?kg~(-1))处理浓度,运用富集系数、转运系数、根净吸收能力、根净转运能力、植物提取率及修复年限等指标,比较四种盐生植物在不同盐分条件下对重金属Cd、Pb提取修复效果,旨在筛选出对Cd、Pb污染盐渍土壤有修复潜力的植物。本研究进一步选取优势修复植物盐地碱蓬为实验材料,设置了单一Cd污染和Cd、Pb复合污染两种实验条件,探究盐地碱蓬对单一Cd污染盐土提取修复潜力的同时,分析了两种污染类型下盐地碱蓬体内Na、K、Ca、Mg、Mn、Zn、Fe的含量差异,旨在研究盐分及重金属Cd胁迫与盐地碱蓬体内无机离子累积的关系及其机理,为盐地碱蓬修复重金属污染盐土实践中的无机离子调控和水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低浓度盐分(2‰)不仅促进四种盐生植物的生长,而且对Cd的累积有促进作用。四中盐生植物在Cd、Pb处理下均能正常完成生理周期,但地上部Pb的含量均较低,表明四中盐生植物对Cd、Pb有一定耐性但对Pb并不累积。四种盐生植物对Cd的吸收和转运存在较大差异,在盐分(4‰)及Cd(2.4mg?kg~(-1))、Pb(160 mg?kg~(-1))复合处理下,盐地碱蓬茎叶Cd含量最高达97.04mg?kg~(-1),其Cd、Pb吸收与转运能力均显着高于其它叁种盐生植物。在4‰盐分及2.4 mg?kg~(-1)Cd,160 mg?kg~-11 Pb处理条件下,盐地碱蓬Cd提取率最大可达31.80%,Cd提取量达938.20μg·pot~(-1),Cd修复年限仅为3.14年,在盐渍化与Cd、Pb复合污染土壤修复实践中盐地碱蓬具有作为Cd修复植物的应用潜力与价值。(2)在不同盐分及单一Cd处理下,盐地碱蓬茎叶Cd含量最高达132.12mg?kg~(-1),Cd富集系数可达64.32,转运系数最大为1.10。在6‰盐分和1.2 mg?kg~(-1)Cd处理条件下,盐地碱蓬Cd提取率最高达70.12%,修复年限为1.91年,表明单一Cd胁迫下,盐地碱蓬表现出较Cd、Pb复合污染胁迫条件下更好的Cd富集与转运能力,在修复单一Cd污染盐渍土壤实践中盐地碱蓬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潜力。(3)随着盐分处理浓度的增加,盐地碱蓬体内Na离子含量显着上升,而茎叶部分Ca和K离子含量呈下降趋势,表明盐分对Ca离子向地上部的转运有阻碍作用,Na离子与K离子在吸收过程中存在竞争关系。(4)随着盐分浓度的升高盐地碱蓬体内Mg离子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表明盐分对盐地碱蓬吸收Mg离子过程中表现出抑制作用。盐地碱蓬茎叶部Mg离子的浓度显着高于其根部含量,表明盐地碱蓬对Mg离子有较好的转运能力。(5)单一Cd处理条件下,高浓度Cd促进Zn离子在盐地碱蓬体内的富集,复合处理下,盐地碱蓬对Zn、Mn离子的转运能力较好,对Fe离子的转运能力有限。综上所述,在单一Cd污染及Cd、Pb复合污染两种不同条件下,盐地碱蓬均有较好的Cd污染盐土修复能力,盐分与Cd的协同作用是盐地碱蓬能在盐渍环境下大量富集Cd的重要原因。在盐分及重金属Cd胁迫下,盐地碱蓬体内Na、K、Mg、Fe、Mn、Zn等离子的含量及吸收转运受到影响,因此,对上述无机离子的合理调控及相应水肥管理对缓解盐分及Cd对盐地碱蓬修复实践中的的胁迫有指导意义。
闫永庆[6]2009年在《松嫩平原盐碱胁迫对目的园林植物生理生态学影响》文中指出本研究针对松嫩平原盐碱地上树种单一,尤其是层间植物缺乏的实际,选择乔木(青山杨、中黑防、小黑14)、灌木(白刺、紫穗槐)、和层间藤本(掌裂草葡萄和五叶地锦)等几种在盐碱地区绿化种植中表现较好或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园林乔、灌木和藤本植物,对其进行不同的盐碱胁迫处理,研究其生理生态学反应,探讨这些目的植物对盐碱胁迫的适应能力,为盐碱地区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植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得出如下实验结果:1、叁种杂交杨树的野外试验结果表明。在野外不同盐碱度试验地的长期种植条件下,高盐地块上各杂交杨的生长量受到明显抑制,根系活力和根呼吸增强,叶绿素含量稍有降低,叶绿素a/b的比值增大,相比青山杨对盐碱胁迫反应较轻。在同一盐碱地上青山杨的光合能力强于小黑14和中黑防。青山杨在盐碱地上的光合速率要略低于对照地,但盐碱胁迫使青山杨的水分利用率高于对照地36.18%、叶绿素使用效率高于对照地29.33%,青山杨能够通过合理高效的利用水分和叶绿素来适应盐碱和干旱的环境,从而保证较高的生长量。2、室内模拟盐碱胁迫下的试验首先采用300mmol/L的混合盐对叁种杂交杨进行胁迫处理,结果表明,青山杨的耐盐碱能力明显高于中黑防和小黑14。进一步对青山杨的混合盐碱胁迫试验表明,在低盐浓度时随碱度的增大或低碱度时随盐浓度增大,青山杨的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幅度不大,但随盐浓度和碱度的增加,各项指标的变化明显,尤其在pH高于8.99时,200mmol/L以上的盐浓度对青山杨的影响较大,严重抑制了叶绿素的合成及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根系活力受到明显抑制,SOD活性明显下降,电解质外渗及膜脂过氧化显着增大,由此可知,盐与碱的协同作用会给植物造成更大的伤害。通过统计学分析,建立关于pH、盐浓度、[C032-]和[HC03-]四胁迫因素的线性回归方程,四因素中,对青山杨生理影响大小依次为:盐浓度、[C032-]、pH和[HC03-]。通过上述野外和室内模拟实验,确定叁种杨树中,青山杨对盐碱胁迫的适应性更强,更适应松嫩平原种植,特别是大庆等盐碱地区的园林绿化。3、白刺和紫穗槐作为二种耐盐性极强和观赏性、经济价值很高的灌木,在许多盐碱和干旱地区得到普遍应用,本论文用复合盐和NaCl、NaHCO3二种单盐分别对白刺和紫穗槐进行胁迫处理,对二种灌木在不同盐胁迫下的生理指标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刺的混合盐碱胁迫试验表明,白刺在受到盐碱胁迫后,渗透调节物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质来减轻盐碱胁迫的伤害。在盐碱胁迫下白刺的叶绿素含量除碱组合下基本稳定外,其它盐组合下,即使在400mmol/L的高盐处理下,叶绿素含量也高于对照,表明盐碱胁迫促进了白刺叶绿素含量的上升。盐浓度大于300mmol/L、pH>10.59的盐碱条件不适于白刺的生长。4、紫穗槐幼苗随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及盐浓度的增加,其细胞膜透性增大,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叶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但紫穗槐能通过积极的积累大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来调节体内的渗透平衡,减轻盐分的伤害。相同浓度下的碱性盐(NaHCO3)较中性盐(NaCl)对紫穗槐的伤害较大。在盐浓度0.8%的两种盐胁迫下,处理第9周紫穗槐仍能生长,虽然这对细胞膜的透性较大,但体内积累的较多的渗透调节物质还能较好的维持细胞的渗透平衡,但当含盐量高达1.1%时,紫穗槐不能正常生长,处理第6周叶片即完全脱落。5、掌裂草葡萄和五叶地锦都是观赏性很高,抗性很强的园林藤本植物,在盐碱地城市垂直绿化中应用潜力很大。本论文采用NaCl和NaHCO3二种单盐对掌裂草葡萄和五叶地锦进行胁迫处理,对二种藤本植物对单盐胁迫的生理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掌裂草葡萄通过迅速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和提高保护酶的活性来抵御盐胁迫造成的伤害。掌裂草葡萄难以适应浓度很高的盐胁迫,碱性盐胁迫对掌裂草葡萄的伤害较中性盐胁迫更重。NaCl浓度在300mmol/L以上,NaHCO3浓度在200mmol/L以上时,处理12d后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即明显下降,所以大于300mmol/L的NaCl胁迫和大于200mmol/L的NaHCO3胁迫不利于掌裂草葡萄的生长。6、五叶地锦随盐浓度的增大及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其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大,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五叶地锦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具有较大的局限性,NaCl和NaHCO3两种盐的浓度低于60mmol/L时,五叶地锦的生长没有受到明显抑制,但当盐浓度达到90mmol/L以上时,两种盐胁迫显着抑制了五叶地锦的生长,且碱性盐对其的抑制作用更大。90 mmol/L的盐浓度是五叶地锦耐受盐胁迫的阈值。7、在松嫩盐碱地区进行园林绿化过程中,要依照当地土壤主要盐碱成分进行混合盐碱胁迫下的生理生态与生物量生态学研究,确认不同植物的耐受阈值,进而为重度盐碱地困难生境下选择适宜乔木、灌木和藤本植物,并通过这些植物的合理配植,做到适地适树,构建不同的生态群落,为盐碱地区的生态园林建设服务。
陈炳东[7]2009年在《油用向日葵对Na~+盐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农艺性状表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从盐胁迫对油用向日葵种子萌发、农艺性状、生物量的影响及生理生化响应等方面入手,初步明确了油用向日葵耐盐适应性范围和部分耐盐机理。1 NaCl、NaHCO_3、NaHCO_3+NaCl与温度对发芽势、发芽率的胁迫与协同作用:随温度升高油用向日葵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显着升高,随盐浓度增加发芽势和发芽率明显降低。NaCl盐浓度达到15.5g/kg,温度在15℃、25℃和35℃时,发芽势分别较对照降低86.1%、75.0%、33.3%;不同温度油用向日葵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受盐胁迫的降幅表现为15℃>25℃>35℃;高盐和高温互作加剧了对油用向日葵胚根和子叶的伤害。盐分对油用向日葵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依次为NaCl>NaHCO_3+NaCl>NaHCO_3。盐胁迫对油用向日葵种子萌发的伤害主要是离子毒害。油用向日葵种子在盐环境中适宜的高温可有效增强种子的发芽势,以此可选择适宜播期,通过缩短种子萌发时间,有效减轻盐胁迫。2盐胁迫下不同时期不同器官及农艺性状表现:盐胁迫延长了生育期,对生育过程的影响表现为营养生长阶段大于生育生长阶段,成株期对地上部分的影响大于地下部分。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大,油用向日葵的株高、叶面积、茎粗、盘径和粒重显着下降。当盐浓度大于5.5g/kg时根冠比、根系活力急剧下降,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总吸收面积减小。高盐胁迫改变了油用向日葵的库源关系,最终表现为对经济产量的影响程度大于生物产量;对干物质积累影响为灌浆期>成熟期>开花期>现蕾期>苗期;当盐浓度超过6.0g/kg时,油用向日葵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严重抑制,脱盐效果无经济意义。3不同NaCl+NaHCO_3浓度和生育阶段的生理生化响应:细胞膜透性苗期高于现蕾期和花期;在盐浓度大于6.0g/kg时膜透性显着增强。幼苗叶片本身的SOD活性很强,在盐浓度7.5g/kg时达最大值。幼苗根系POD酶活性在11.5g/kg时达到最大值,叶片在盐浓度9.5g/kg时达最大值。在盐胁迫下叶绿素含量表现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在含盐量为6.5g/kg时达到峰值。脯氨酸含量表现为现蕾期>苗期>开花期。现蕾期当盐浓度达到8.5g/kg时,脯氨酸的含量从不到100μg/g猛增到1000μg/g,是苗期和花期的十倍。苗期丙二醛的含量在在盐浓度为6.5g/kg时出现最小值后显着升高;现蕾期和花期丙二醛含量在盐浓度为6.0g/kg时出现最小值后显着升高。综合不同盐分区间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的出现的最大值和对应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出现的最小值,可以初步确认:供试油用向日葵品种生理生化指标响应最敏感的土壤盐含量在6.5g/kg左右。4盐胁迫对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盐胁迫显着抑制了子实和籽仁油份积累,对籽仁含油率的影响大于子实含油率。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抑制油酸的生成,促进亚油酸的生成;含盐量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表现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亚麻酸。5生理生化响应与抗盐机制:随盐浓度的增加细胞膜透性显着增强,半透性功能受损,造成叶绿素外渗,植株中Na~+含量增加、K~+含量减少、K~+/Na~+值降低、离子毒害加重,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显着增加,相关正常代谢平衡与生理生化功能被破坏,产生盐分的各种次生伤害。油用向日葵在盐胁迫下受活性氧伤害后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强,这主要是油用向日葵本身含有能消除盐胁迫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氧自由基、从而对细胞起保护作用、增强油用向日葵抗盐功能的SOD和POD酶活性比较强,特别是各时期SOD的酶活性强是提高供试油用向日葵品种抗盐能力的关键。6粗灰分含量与脱盐效果:植株中Na~+含量是根系Na~+含量的2-6倍,而且这种差值随盐浓度的增加进一步在拉大,说明油葵对土壤盐分的携出主要是通过植株带走的。不同生育期植株中粗灰分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灌浆期。当盐浓度超过6.0g/kg时,油用向日葵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严重抑制,脱盐效果无经济意义。所以,要想有一个好的脱盐效果就必须保证其地上部有一定的生物量。
李岩岩[8]2010年在《GABA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及GABA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 GABA)是一种以自由态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四碳非蛋白质氨基酸,在逆境胁迫下GABA的含量会显着增加,从而对植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聊大01号”为材料,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用0 mmol/L NaCl、100mmol/L NaCl、200mmol/L NaCl、300mmol/L NaCl、400mmol/L NaCl等5种浓度水平进行盐胁迫处理,筛选出适合GABA处理试验的盐浓度。在NaCl浓度一定的盐胁迫条件下,对“两叶一心”期小麦幼苗外施0 mmol/L、0.2mmol/L、0.5mmol/L、1mmol/L等4种浓度水平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 GABA)进行处理。通过测定小麦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状况、保护酶活性、脯氨酸含量、最大光合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及膜透性等耐盐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试图揭示外源GABA浓度处理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并对小麦GABA转运蛋白基因进行克隆,从分子水平揭示GABA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小麦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逐渐降低,为使盐胁迫对小麦不造成严重的伤害,选择200mmol/L的盐浓度为最适条件,在一定的盐胁迫下外施GABA处理小麦种子,和对照相比,施GABA的小麦种子发芽率比较高,且在GABA浓度为0.5mmol/L发芽率、鲜重、干重及相对含水力量效果最显着。根长随着GABA浓度的升高而增长,胚芽随着GABA浓度的增加越来越敏感,说明GABA对小麦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敏感程度不一样。2.盐胁迫下,小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过氧化氢酶( CAT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GABA浓度为0.5mmol/L时含量最高,超过0.5mmol/L其酶活性开始降低。叶绿素荧光最大光合效率(Fv/Fm)值和对照相比明显提高,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也相对的增加,脯氨酸的含量开始降低后升高又降低,在GABA浓度为0.5mmol/L时含量最高,施加GABA后MDA的积累和电导率的含量明显降低了,说明GABA有效缓解盐胁迫引起的小麦幼苗叶片细胞的膜脂过氧化。3.通过分析GABA对小麦生长状况及其生理生化产生的影响,推断出GABA能提高小麦的耐盐性。对小麦GABA转运蛋白基因进行克隆,获得GABA转运蛋白基因的中间片段+3′片段,为GABA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刘行[9]2009年在《金露梅耐盐生理特性研究》文中提出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 L.),蔷薇科委陵菜属落叶小灌木,是极具开发价值的野生花卉资源。土壤盐渍化正威胁着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种植适应盐碱地生长的植物是治理盐碱地、改善盐碱地区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发掘和研究具有抗盐性的野生花灌木,对于盐碱地区的城市绿化及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研究以野生花卉金露梅为试材,在NaCl和Na_2SO_4胁迫下,对金露梅的耐盐机理及其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NaCl、Na_2SO_4胁迫下,金露梅苗木高生长受到抑制。苗木高生长增量随盐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金露梅叶片的肉质化程度随盐胁迫时间的延长有所变化,但变化不一致,而在同一胁迫时间下,叶片肉质化程度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明显高于对照。2、NaCl、Na_2SO_4胁迫下,金露梅叶片的细胞膜透性随盐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相同盐浓度下,Na_2SO_4胁迫下的金露梅叶片细胞膜透性比NaCl胁迫下膜透性大,伤害率也较高。3、NaCl、Na_2SO_4胁迫下,供试金露梅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膜脂过氧化产物增多。MDA含量与膜脂过氧化程度具有正相关性,MDA含量越高,膜脂过氧化程度越重,耐盐性越弱。4、NaCl、Na_2SO_4胁迫下,金露梅叶片中过氧化氢酶(POD)自由基清除酶活性均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5、NaCl、Na_2SO_4胁迫下,金露梅叶片内的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迅速上升,随盐处理时间的延长,金露梅叶片中的Pro含量成倍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但随盐处理时间的延长有所下降。6、NaCl、Na_2SO_4胁迫下,金露梅叶片中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总量(Chl(a+b))均随盐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Chlb对盐渍最敏感,Chla次之,但叶片中Chla/b比值与对照比没有显着差异。方差分析表明各盐处理的金露梅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与对照差异达显着水平。7、NaCl、Na_2SO_4胁迫下,金露梅叶片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说明盐胁迫的整个过程中,各生理生化指标在不同胁迫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8、本研究认为,Na_2SO_4对金露梅的盐害超过NaCl。综合各项测试指标,认为膜透性、Pro、MDA含量和Chl(a、b、a+b)含量可作为金露梅耐盐性鉴定的重要指标。高生长量、SOD、POD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Chla/b含量可作为衡量金露梅耐盐性大小的参考指标。
蔺娟[10]2007年在《新疆盐渍化区土壤盐分、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及盐生植物的元素化学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疆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壤盐渍化现象普遍存在,其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并且伴随着养分流失严重等问题。盐渍化土地作为潜在土地资源仍受到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重视。本文以新疆典型盐渍化区—塔里木河北缘的渭干河流域为对象,研究了盐渍化区土壤盐分离子和养分元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土壤—植物体系中主要盐生植物的元素化学特征。在面积约200km2采样区采用GPS定位布设了土壤取样点70个,测定了土壤表层(0~30cm)盐分及其组成离子(Ca~(2+)、Mg~(2+)、K~+、Na~+、SO_4~(2-)、Cl~-、HCO_3~-)和土壤养分元素(全量氮、磷、钾,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的含量以及pH值。然后利用地统计学,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了它们的空间变异性规律。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对未测点的盐分离子和养分元素进行最优估计,绘制含量分布图,从而更直观的反映了研究区土壤盐分离子、pH值和养分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盐分离子的空间变异性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为弱变异性,Ca~(2+)HCO_3~-为中等变异性,总盐分及其余的离子为强变异性,反应出研究区盐分所受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得出总盐分符合球状模型,Mg~(2+)、K~+、Na~+、Cl~-、SO_4~(2-)和pH值符合指数模型,Ca~(2+)符合高斯模型,而HCO3-则是纯块金效应;盐分离子的变程在143m~641m之间,均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但程度有所差异。Kriging插值图反映出,除K~+和HCO_3~-,盐分离子的含量空间分布结构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连续性。养分元素的空间变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养分元素的变异强度均为中等变异性,变异系数在17.0%~93.9%之间,相对比较稳定。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盐分与碱解氮、速效磷呈极显着的负相关,与速效钾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各养分元素的半方差函数模型为:全氮、全磷、速效钾符合指数模型,碱解氮、速效磷、全钾符合球状模型,有机质符合高斯模型。氮和碱解氮的系统空间相关性很弱,而其余养分元素均表现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它们的变程在143m~670m之间,反映了各变量空间自相关范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是结构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Kriging插值图直观的反映出:研究区内氮素、磷素、有机质的含量低,全区氮素处于极低的水平;磷素和有机质含量为低到中级水平分别占80%和50%;速效钾含量全区为高级水平。植物的元素化学成分是反映植物在一定生境条件下从土壤中吸收或积累的盐分、养分,同时还能反映它们的耐盐程度。研究区生长的几种主要盐生植物(骆驼刺、柽柳、芦苇、盐穗木、盐节木、白刺)的化学元素含量的差异与植物耐盐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几种重要的盐分离子(K~+、Na~+、Ca~(2+)、Mg~(2+)、Cl~-、SO_4~(2-))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含量特征为:阳离子在植物的叶和茎中有不同程度的累积现象;Cl-在植物体内不存在累积现象;植物体内的S含量是随着土壤中SO_4~(2-)含量的增加而减少,说明可能过高的SO_4~(2-)会抑制植物对S元素的吸收。养分元素含量特征为:氮元素在植物体内不存在累积现象;土壤中磷含量相对于植物体内的磷含量要高,植物对磷元素吸收困难。有机酸在几种有机溶质中含量最高,说明是这几种盐生植物体内重要的渗透调节剂。芦苇是合成了大量除脯氨酸外的其它氨基酸,其它几种植物合成的游离氨基酸中大部分是脯氨酸。不同植物的耐盐机理不同,骆驼刺、盐穗木、盐节木、白刺可能是通过稀盐,柽柳是通过泌盐,而芦苇主要是通过拒盐来适应盐渍化环境。本文通过化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使用有限的采样数据获得土壤有害盐分和养分的准确变异,并且就该区几种盐生植物中盐分离子和养分元素含量的差异与植物耐盐性的关系及耐盐机理进行了探讨,这些对制定合理盐渍化土壤改良与培肥措施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几种盐生植物对盐胁迫反应的研究[D]. 马东建. 新疆大学. 2004
[2]. 内陆干旱区几种盐生植物种子和幼苗抗盐性的研究[D]. 宋杰. 中国农业大学. 2005
[3]. 新疆盐生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及硅提高植物抗盐作用机制的研究[D]. 陈阳. 甘肃农业大学. 2002
[4]. 杂交构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抗盐性研究[D]. 万文. 北京林业大学. 2010
[5]. 盐地碱蓬对Cd及Cd,Pb复合污染的提取修复效果研究[D]. 陈柯罕. 暨南大学. 2017
[6]. 松嫩平原盐碱胁迫对目的园林植物生理生态学影响[D]. 闫永庆. 东北林业大学. 2009
[7]. 油用向日葵对Na~+盐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农艺性状表现研究[D]. 陈炳东. 甘肃农业大学. 2009
[8]. GABA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及GABA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D]. 李岩岩. 甘肃农业大学. 2010
[9]. 金露梅耐盐生理特性研究[D]. 刘行. 河北农业大学. 2009
[10]. 新疆盐渍化区土壤盐分、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及盐生植物的元素化学特征研究[D]. 蔺娟. 新疆大学. 2007
标签:生物学论文; 植物论文; 种子植物论文; 土壤改良论文; 土壤结构论文; 土壤检测论文; 土壤消毒论文; 碱蓬论文; gaba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