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英都中心小学 36230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此我认识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必须从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转移到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个性、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就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而言,如何充分发挥评价对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乃重中之重。
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对于学生来说,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一旦得到老师的鼓励、肯定评价之后,内驱力往往成倍地激增。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从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进行适时、正面、积极的评价,对于思维方法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大力表扬;对于学困生要重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大胆肯定,及时表扬,并提出努力的方向。
比如,在“有趣的七巧板”实践活动中,我注意放手让学生参与利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在学生展示自己所拼的图形时,既注意让其他学生说说他是用几块板拼成的、拼成了什么图形,也注意让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拼的,对学生拼图的方法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加深了学生对于拼图方法的体会。对于一些平时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不强的学生,只要他们能按要求完成活动,我都会给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甚至被忽略的地位。新的评价观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参与,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一、师评生、生评师双向互动
对于学生来说,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都渴望得到老师鼓励、肯定的评价。在教学中要面向学生个体,有针对性地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动机、态度、自信心、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等方面进行适时、正面、积极的评价。
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生评师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评价老师,勇于向老师提问题,发表独特的见解。师生通过双向的活动,多向的交流评价,创设平等、民主、自由、融洽、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一开始让学生评价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大部分学生根本就不敢对老师做任何的评价。经过不断地鼓励,让一小部分同学先动起来,从而带动其他同学,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同学在课内外都能轻松自如地跟老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不少意想不到的亮点,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而又不失本色。
二、生生互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要求生生互评时要做到公平、公正,既要赞赏同学的优点,又要客气地指出不足,使学生在互评中不仅学会了认真倾听,而且学会了从各方面相互评价、相互欣赏、相互帮助。
如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评价,我选用了“我们都是小老师”的活动形式,让每个同学出题考同伴、评同伴,过把“老师瘾”。学生都很认真,精心设计了一道道试题,及时完成了指定任务。经过一个阶段的练习,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原来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基本铲除了,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三、学生自评
认知心理学对“元认知”的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是元认知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认真地总结各种学习方法,检查学习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反思性语言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评价,如:“谁能给大家提一个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搜集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定性评价。针对我班学生作业习惯不佳的情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互评,促进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在班级定期举行“书写之星”、“计算大王”、“智慧之星”等比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增强自信心。在交流的过程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的自身能力发展达到最大化。
大量的事实表明,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能力的形成。能力的发展只能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在课堂评价中渗透情感因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用评价介质,如“思考小博士”、“创意笑脸”、“质疑奖章”、“合作之星”等等,使学生明确评价目的,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进步。
总之,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教学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也是提高课堂实效的成功之所在。
论文作者:洪玉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5
标签:学生论文; 评价论文; 自己的论文; 老师论文; 能力论文; 数学论文; 方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