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分层教学的三个阶段--以阅读训练为例_英语论文

英语分层教学的三个阶段--以阅读训练为例_英语论文

英语分层教学的三个阶段——以阅读训练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为例论文,三个阶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层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等差异,以及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认知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层实施、分层评价。分层教学可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两极分化。本文以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一课Reading板块有关阅读策略训练的教学为例,探讨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准备阶段

      (一)学生分组

      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认知水平、能力优势等,按照本人自愿及教师调节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发展组、中间组和基础组。发展组学生的特点是:英语学习兴趣浓厚,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阅读积极性高,能在课外自觉阅读英语读物,英语成绩优秀。中间组学生的特点是:喜爱英语,学习态度端正,积极要求上进,能较好地完成浅显英语短文的阅读,但阅读速度较慢,难以理解文章中的复杂句式,英语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上。基础组学生的特点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上进心,畏难情绪较严重,对英语阅读缺乏兴趣,英语成绩偏差。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的分组结果仅由教师自己掌握,作为划分学习小组和安排座位的依据,并不公开,属于隐性分组。根据“同组异质、互助共进”的原则,每个学习小组按照发展组、中间组、基础组1:2:1的人数组成,开展小组合作。

      (二)目标分层

      根据基础组、中间组和发展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英语水平,笔者分别为各个组别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即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基础性目标为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必须达到的要求,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设置原则为“保底而不封顶”,是分别对学有余力、英语基础较好的中间组和发展组学生提出的较高要求及更高要求,从而保证每个学生的求知需要得到满足,使各个组别的学生向“最近发展区”靠近,最终达到全面进步。

      在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一课Reading板块有关阅读策略训练的教学中,笔者设置的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如下——

      基础性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语篇中的单词和短语,了解文章大意;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地震自救的基本知识。

      提高性目标:学生了解扫读和寻读的阅读策略;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掌握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自救的基本知识。

      发展性目标:学生掌握扫读和寻读的阅读策略并熟练运用;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掌握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自救的基本知识。

      二、实施阶段

      (一)阅读策略训练的设计步骤

      美国语言学家科瀚(Cohen)在《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略》一书中,提出了以策略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5个步骤:(1)教师对可能有用的策略进行描述、示范并举例说明。(2)基于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从而引出更多的使用策略的例子。(3)引导小组或全班学生对学习策略进行讨论。(4)鼓励学生练习、使用各种策略。(5)把策略与日常课堂材料结合一起,以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将策略融进语言任务,为学生提供语境化的策略练习。借鉴这一模式,结合学情,笔者将Unit 6 Natural Disaters一课阅读策略训练的步骤设计如下:

      1.激活已学阅读策略。

      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阅读策略——扫读(skimming),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汇报的形式,交流遗留的疑问。大多数小组对于生词“trapped(被困)”的理解,不能达成一致。

      2.接触新学阅读策略。

      为解决用已学阅读策略未能解决的问题,引入“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这一新的阅读策略,让学生根据上文推测生词“trapped”的释义为“被困住”。除“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外,本课还可传授的阅读策略有寻读(scanning)、预测(predicating)等,根据学生的阅读状况,适时讲解。

      3.结合新旧阅读策略完成阅读任务。

      再次阅读课文,尝试结合新旧阅读策略完成阅读任务,并记录所使用的策略。

      4.小组讨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组员阅读时所使用的阅读策略及阅读任务的答案。

      5.拓展练习。

      为进一步巩固阅读策略的教学成果,要求学生阅读一篇250~300词的短文,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教师适时指导,学习小组间讨论并校对答案。

      (二)阅读策略训练的分层实施

      为了使基础组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笔者根据学生分组和目标分层的具体情况,兼顾同步讲授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回答问题的机会。问题的设置注重引导发展组学生,激发中间组学生,带动基础组学生。

      问题l:Where was Timmy when the earthquake happened?

      问题2:Did Timmy try his best to help himself after the earthquake stopped?

      问题1的答案比较明显,学生可以运用已学过的扫读法了解大意,尤其是基础组的学生也能够回答。

      问题2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寻读这一新学的阅读策略,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基础组的学生虽然明白寻读的含义,但是因为单词及句式的困扰,阅读速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相比而言,发展组的学生由于词汇储备量大,能很快抓住重要信息,找到答案。因此,该问题请中间组的学生作答为宜。在校对完答案后,请学生口头汇报使用该策略的思维过程。

      在学了新的阅读策略后,要求学生结合新旧阅读策略,再次阅读课文。根据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阅读任务,分别请不同组别的学生回答,以检测学生掌握新学阅读策略的情况。

      任务1:阅读第1~2小节回答问题:When the earthquake happened,what did people hear/see/do? How did they feel?(基础组)

      任务2:阅读第3~4小节回答问题。(基础组和中间组)

      ①Did Timmy run out of the building?

      ②When Timmy found himself ________(living,not dead),he told himself to ________(stop being nervous or excited).

      任务3:阅读第5~6小节,在正确的表述前打勾。(中间组和发展组)

      ①He encouraged himself to stay alive.

      ②He shouted for help all the time.

      ③He didn't know what to do when he heard some noise above him.

      ④He ate the packet of chocolate little by little.

      ⑤He tried to find a way to get out.

      任务4:给以下内容排序。(中间组和基础组)

      ①I saw the daylight again.

      ②Help came.

      ③I heard a loud noise like thunder.

      ④I was trapped.

      ⑤The wall came down.

      任务5:小组讨论:What can we learn from Timmy?(发展组和中间组)

      三、巩固阶段

      (一)作业分层

      为更有针对性地巩固教学成果,不同组别的学生作业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分为三类:基础作业、提高作业和拔尖作业。

      基础作业以模仿性学习为主。为了帮助基础组学生强化新的阅读策略的成果,提高英语阅读的积极性,体验使用阅读策略给英语阅读带来的积极影响,笔者结合本课主题“Natural Disasters”,选取了关于日本海啸的文本,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

      提高作业和拔尖作业以创新性学习为主。文本篇幅与中考要求的篇幅相当,注重题材的多样性,包括记叙文、说明文等,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作业中尝试举一反三,以达到灵活自如地运用阅读策略开展阅读的效果。结合本课主题,笔者要求学生选取自然灾害的主题,查找搜索更多关于自救的信息,整理成文。

      (二)评价分层

      参照“不同标准、分层评价”的方法,不仅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把结果和过程综合起来进行分层评价:

      一是对参与课堂活动程度的评价。对学生在课堂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评价。例如,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回答的准确度、举手的次数、能否认真完成练习等。

      二是对参与小组合作交流的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包括是否积极主动与组员讨论、是否积极参与组内汇报与交流、是否有合作精神等。

      实践表明,为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英语课堂的组织形式必须有所转变,教师要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并对各个组别的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允许学生在完成既定的分层目标后,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弹性目标,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不断超越自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讲台上居高临下的“演讲者”——在安排小组活动时,是“引导员”,给出明确的指令,安排具体的活动任务;在学生活动时,是“辅导员”,可以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还是顾全大局的“督导员”,时刻关注各个小组的活动进展情况,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同时要鼓励参与活动不太积极的学生,保证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提高分层教学的实效。

标签:;  ;  ;  

英语分层教学的三个阶段--以阅读训练为例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