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邓家军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邓家军

邓家军

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310053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因其技术含量高、资金消耗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中。现阶段,我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外观以及构造方面都显示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从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入手进行分析,深入探究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常见的质量问题以及防护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1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优势特征

1.1施工工序简便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多采用质量轻便的钢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整体建筑结构的自重。在工程建设初期,可将完整的预制构件直接应用到建筑结构拼接上,降低施工难度系数,确保施工工序的有序衔接。通过高效运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不仅可以增强建筑施工形式的灵活多变性,还能节约各类资源成本,保障经济效益。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人员有限,这进一步降低了施工质量控制难度。且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所使用的诸多产品都是提前集中加工制作的,可直接运输到指定装配场地即可,简约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流程。又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工厂化制作有特定的模具,因此,可确保建筑产品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1.2工程质量安全等级高

当下,在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下,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而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不仅可减小施工现场工作量,还有助于保障现场的整洁,增大安全系数,并控制建筑垃圾,避免污染生态环境。另外,采用高强度的混凝土可减小噪音污染与灰尘污染,满足绿色施工的基本要求。

2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2.1标准规范支撑不够

目前,虽然大量的装配式新技术已在使用当中,但由于缺少全国性行业内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很难形成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各地方对预制装配式工作构件制作、现场勘查、运输材料等环节标准均不大相同,所以标准规范问题是建筑工业化大范围推广之前必须解决的关键所在。

2.2施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与传统施工模式相比,预制装配式施工需要更为专业的构件预制工厂、技术人员、运输团队以及与之配套的机械安装等,需要有关部门有较高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水平,更需要部门之间有较高的连接度,这才能保证装配式建筑完成的质量。而我国企业甚至建筑行业已经习惯以现场施工为主,普遍缺乏对装配式结构基础性的讨论和研究,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与技术体系,所以不论是技术方面还是管理水平,装配式施工对于企业来说都是需要克服的难题。

2.3建筑成本居高不下

在生产中,构件制造技术种类繁多,施工操作差异大,指标体系复杂,而且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所有沟通协作过程都必须经由各方反复商议才能完成,这期间协调周期过长,就会产生较多偏差与损耗 ;而且就目前来讲,我国装配式建筑应用规模相对来说较小,直接导致其固定成本占比较大,这是建筑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由于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这些问题不满足要求,使装配式建筑生产成本过高,这也是很多建筑企业不愿意选择装配式建筑的原因之一。

2.4 企业观念尚未转变

虽然装配式施工优势种种,但由于其需要企业进行大量一次性投资,并且国家对于建筑业有较高的增值税,因此施工企业在没有完善的工具设备和技术管理条件下,还是会偏向于采用传统施工方式,特别是中小型建筑企业,所以在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涨之前,传统现场施工方式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另外,我国建筑行业对装配式施工有关政策尚未完善,所以不少开发商对预制装配式施工方式仍处于观望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3.1恰当应用辅助工具

为了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提升预制装配式施工操作的流畅性,确保施工任务定期进行,施工周期符合预期,就需要借助相应的辅助工具来进行质量把关。通过辅助工具的应用,不仅能够使得预制装配式构件安装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能够对构件进行有效保护。现阶段,最常见的辅助工具有转角板“L 型”吊具,通过对其进行应用,能够提升转角板的安装效果,并有效避免安装过程中对转角板造成的磨损和破坏。在进行平板制作以及安装时,通过“护角”这一辅助工具的应用,也能够提升平板运输以及吊装的稳定性,降低了平板四角可能出现的破损以及缺陷问题。

3.2严格控制叠合板应用流程

在传统的预制桩支配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叠合板断裂,

从而影响后续施工的正常进行。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叠合板的跨度距离进行控制,缓解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应力性损伤。在对叠合板进行跨度控制时,通过对应用板的挠度进行分析,选择恰当的角度进行安装布置,能够有效避免后续吊装过程中叠合板的损坏,从而达到提升整体吊装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目的。

3.3有效固定预埋构件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操作中出现的另一质量问题便是错位问题,针对这个现象,可以通过预埋构件的固定来加以解决。对预埋构件进行有效固定,能够方便施工人员实现后续构件的连接处理,确保预埋构件在预期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其整体稳定性提升的目的。通过对预埋构件进行有效固定,能够避免后续振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位缺陷,从而规避预制装配式结构的质量缺陷问题。

3.4预制构件节点

在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预制构件节点的设计是一项重难点问题。预制构件节点主要影响着建筑的功能和结构抗震性能等。通常在预制构件节点的连接方面,都是采用的钢筋、套筒或者预埋件等。在预制构件节点的设计中,应当先对现浇混凝土结构与预制构件之间的节点连接进行优化,再对预制构件互相之间的节点连接进行优化,同时控制好成本问题。

4针对问题的建议及解决方案

4.1建立行业内统一标准

传统现浇混凝土施工方式虽然比较灵活,却无法形成统一标准,所以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还是可观的,那么若想突破瓶颈,就要完善装配式施工的生产标准化,完善装配式建筑配套的技术标准等。通过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使预制构件生产、运输、现场施工都形成紧密的建筑产业化生产链。

4.2完善管理体系

首先对于预制工厂来说,要建立完善的构件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预制构件的质量管理,这就需要在装配式建筑原有制度基础上进行补充并不断改善、优化管理机构的组成,同时也需要施工单位深入前往到 PC 工厂,并充分考虑构件运输进场时的交通布置等问题,要积极适应当下市场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另外,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管理力度,辅助装配式工程有序进行工作。

4.3控制成本,注重性价比

为更好推动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对预制构件的制造技术、运输成本、施工安装水平等方面都要有所改善。对于预制构件制作方面,要继续开发新型结构样式,设计不同结构,研发新型建筑材料,加速开发建筑设计软件,要运用先进技术并且突破关键性技术,协调质量、环境、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另外要特别重视规模效益,随着装配式建筑规模的增加,单位成本会逐渐降低,并且要提高构件重复使用率,减少其折旧费,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成本。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建筑工业化已成为新时期背景下建筑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采取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不仅可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还能降低材料损耗,控制污染,节约成本,最终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瑶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研究[J].居舍,2017(36):69-70.

[2]韩芳,周庆杰.装配式建筑发展与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24):3-4.

论文作者:邓家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邓家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