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发展的结构性进步_经济增长论文

中国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发展的结构性进步_经济增长论文

中国经济增长与外贸发展中的结构进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增长论文,外贸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经济增长的回顾与总体状况

一、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为增强 首先是表现在经济增长的速度上。自1979年到1994年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以上; 全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5%和8.25%。1991 —1995年,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1.7%, 这个增长速度在亚太及全球居于领先地位。 其次是表现在经济增长的总量上。 据世界银行的材料, 中国1993年的GNP为5811亿美元,居世界第7位,占世界GNP 的比重亦由1990年的2.3%增加到3.2%。第三是表现在许多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前列。1996年中国钢产量为1003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其它不少重要产品也已跃居世界前列。

二、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进出口总额也由1979年的240亿美元上升到1994年的2367.3亿美元,增加了8.86倍, 年均增长率为16%。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1994年全球贸易排名榜,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已从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1993年的第11位。中国出口额占国内GDP的比重已由5%上升至20%左右,出口商品结构也有明显改善,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74.7 %上升到1994年的83.7%。其中机电产品的比重亦由1990年的17.9%上升到1994年的26.4%。

三、外国投资不断增长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外国投资不断增长。16年来,中国引进外资1900多亿美元,其中借用各种贷款近10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900多亿美元。截止1993年底, 在中国已投产运营的外商企业达8.3万家,他们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带动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经济结构与外贸结构分析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经济不是一般发展经济学家所说的二元经济三元经济,而应是多元经济。它是具有大国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和体制转型经济的混合物。它导致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巨大差异。中国经济结构的差异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

一、市场结构 中国经济是一种多层次的市场结构。在这个市场结构中,世界上最高档的消费品和最低档的消费品都有市场;从最先进的金融期货工具的供给到最原始的民间高利贷供给同样火爆。同许多国家相比,中国市场发展过程中更多不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演进,而是市场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扩展。正是由于这种多层次的市场结构,使中国经济可以保持持续不断的需求拉动,不同市场具有很大的互补性、替代性。

二、产业结构 中国的产业结构也是多层次的。从最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到最初级的家庭手工业,从第三产业到第一产业,在中国同时并存,都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尤其是那种以家庭工业发展起来的庞大的市场销售网络,在发达国家和今天的发展中国家都难以想象。而在中国部分地区这种以市场为龙头、以能大为先导、以户带村、以村带片,形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与结构扩散的独特景观。

三、区域结构 中国是一个大国,区域之间的差异也是多层次的。一是城乡之间巨大的结构反差十分明显,发达的大城市和贫穷的乡村并存;二是沿海和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有着巨大差距,东部与西部、北方和南方均呈现出明显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三是中心城市和边缘区域的经济结构差异;四是不同行政区划的封闭、分割引致的块状经济结构影响、牵制等等。这种多层次地区结构的典型特征,一方面决定了中国经济的空间区域具有较广泛的差异互补、分域扩散、相互替代激励的增长机制,保证了总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连续性转换;另一方面也诱致了中国地区间过渡攀比、结构雷同、互相封锁。

中国经济的高速度增长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也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商品结构 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初级产品在总贸易额中的比重下降,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上升, 从1980 年到1991年,初级产品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从50.3%下降到16.3%,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从34.8%下降到14.2%。同期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从49.1%上升到83.7%,进口比重从65.2%上升到85.8%。

2.贸易方式 “八五”期间中国出口贸易方式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一般贸易比重由1986年的81.1%下降到1995年的47.97%;加工贸易由1986年18.16%上升到1995年的49.54 %; 易货贸易由1986年的0.28%上升到1995年的1.1%,其他方式由1986年的0.46 %上升到1995年的1.39%。

3.国家地区 从中国的出口市场中可以看出,在中国最大的15个出口市场中,仅有4个是欧美日发达市场经济以外的国家或地区, 即香港、台湾、韩国和印尼。其中香港进口中的相当一部分商品是转口美国的。台湾和韩国是中国大陆近年发展起来的出口市场。这15个市场占中国出口总额的84.91%,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主要是在发达国家即第三国市场上,对亚太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产品构成竞争压力。

总之,中国经济结构是十分复杂的,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率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中国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差异性、复杂性,今后仍会支持中国经济在今后10—30年内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直到结构差异性达到均衡为止。

中国经济和外贸的发展趋势

1.战略转变 中国为了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从战略上关键在于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今后15年,中国将下大力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显著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使社会生产力有一个大的发展。

2.对外开放 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大的贸易和投资市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为外商企业对华贸易和投资创造平等竞争条件。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主要是与国际通行的法律规则接轨。中国已经制订和正在制订一系列法律规则,保持法律透明度,逐步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创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条件。

中国今后吸引外资主要靠优越的投资环境、健全的法制、高效率的管理和有吸引力的市场。中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所展示的大趋势,将为外商企业参与中国重点建设、国有企业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高科技产业,从沿海到中西部投资提供非常广阔的前景。到1996年底,中国共使用了1750亿美元的国外货款,其中一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5年里, 中国用于基建的投资将比世界银行报告中所提到的2800亿美元要多。

中国将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减少配额许可证的进口管理措施,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从现在起到2000年,中国的外贸目标是:2000年进出口总额达4000亿美元,2010年达8000亿美元,到2020年达到12000亿美元。在20世纪最后几年, 中国进出口总额将达到一万亿美元。

“九五”期间到2010年,中国出口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就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要完成由粗加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为主向深加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为主的转变,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换代。2000年中国外贸出口总额应到2000亿美元,2010年中国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

中国在继续扩大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的同时,除继续维持轻纺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支柱地位外,应当重点扶持和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如机电产品,特别是成套设备、钢铁、机械、化工等的出口,逐步形成中国的出口主导产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中国的出口发展战略拟分三步走:(1 )近期目标:继续以劳动密集型轻纺产品为出口支柱商品,着重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形成一批国际名牌产品。同时重点扶持中国机电产品,特别是成套设备出口,以及钢铁、化工、船舶、汽车出口,使其逐渐形成中国的重点出口产品。(2 )中期目标:继续扩大轻纺产品出口,努力提高其市场占有率。积极扶持中国钢铁、机械和化工产品出口,逐渐形成中国的重点出口产品。(3)长期目标: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特别是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扶持船舶、汽车及零部件和新一代重化工产品出口,使其成为中国的重点出口产业之一。同时,轻纺产品出口仍占有一定的比重。

3.综合国力 从中国“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订来看,中央提出:从现在到本世纪末,经济年增长率将在8%以上, 下个世纪前10年增长率将保持7 %以上。 到2000 年中国将实现人均GNP 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到2000年中国完成“九五”计划后,在21世纪的头10年,要求国民经济再翻一番。到2010年,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将进一步提高,并为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过比较富裕的生活打下重要的基础。

另据有关专家预测,根据实际汇率折算法,就目前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到2000年,中国的GDP为9200亿美元,由1991年占世界第10 位上升到第7位;2010年为19200亿美元,上升到第4位;2020年为36000亿美元,上升到第3位,但仍远远落后于美国的118000 亿美元和日本的110700亿美元。尽管这种折算方法的科学性、正确性有待探讨,但它却表明了中国经济总规模的迅速增长,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将走在世界的前列。

标签:;  ;  ;  ;  ;  

中国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发展的结构性进步_经济增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