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疗法治疗弥漫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选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弥漫性外耳道炎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19例,有效10例,治疗显效率为6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中,显效12例,有效7例,治疗显效率为40%,治疗总有效率为63.3%。可见观察组治疗显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弥漫性外耳道炎,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弥漫性外耳道炎;治疗;综合疗法
外耳道炎分局限性外耳道炎和弥漫性外耳道炎。弥漫性外耳道炎是指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所致的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常因皮肤受损、浸渍等引起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继发细菌生长。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为主,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1]。现抽选我院收治的60例弥漫性外耳道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综合疗法治疗弥漫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弥漫性外耳道炎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3±1.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5±1.2)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1.2临床表现
(1)急性:症状轻重不一,耳内灼、痒,继而疼痛;先后可有浆液性、浆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肿胀重者堵塞耳道致耳闷、耳鸣或耳聋;可伴全身不适、发热。检查见外耳道皮肤弥漫性充血、肿胀,可有糜烂,表面覆腐臭而黏稠的分泌物或碎屑,重者全皮溃烂,覆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甚至耳道发生丘疹或死骨,耳郭周围也可水肿;因分泌物刺激,屏间切迹或耳垂可受累;鼓膜可充血、混浊;耳周淋巴结可肿大、压痛;重者外耳道狭窄或闭塞致传导性聋。
(2)慢性:耳部不适、痒,常有少量分泌物,听力稍减退。检查见外耳道及耳郭皮肤弥漫充血或增厚,管腔变窄。可覆有痂皮,痂皮下有少量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可致出血[2]。外耳道深处常积存干的脱落碎屑有味臭的灰褐色或绿色分泌物;鼓膜可混浊、增厚、标志不清,或鼓膜上皮受损,表面少量肉芽形成;听力检查:病程长者,可因软组织增厚,外耳道狭窄致传导性耳聋。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综合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控制感染、清洁局部、清理脓痂、促使干燥。
1.2.2急性期治疗
(1)全身可根据脓液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控制感染;疼痛剧烈者可适当服用止痛剂。
(2)局部可用抗生素(由菌种及药敏试验结果而定)的水溶液,或抗生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合成的溶液;若为铜绿假单胞菌致病者,可用具有收敛作用的2%醋酸液或13%醋酸铝溶液棉条塞入外耳道内,8~12小时后滴入药液再次使其浸湿,每日更换棉条一次;彻底清除所有炎性产物,有死骨形成者,切开清理[3]。还可行理疗。
1.2.3慢性期治疗
(1)用高渗盐水冲洗外耳道积存的分泌物及碎屑,拭干后,用有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合剂的棉条紧塞外耳道,用醋酸泼尼松软膏涂布[4]。
(2)积极治疗感染病灶,如化脓性中耳炎。
(3)加强全身某些有关疾病的诊治,如贫血、维生素缺乏症、内分泌紊乱、糖尿病等。
1.2.4局部用药治疗
注意彻底清除脓液及脱落上皮,尽量减少局部机械摩擦,以免损伤皮肤,外耳道明显肿胀者忌冲洗;用药物性质尽量温和,可先用最低有效浓度,并观察皮肤耐受情况,注意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每日或隔日换药l次。每次换药时需彻底清洁外耳道。
2观察指标与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弥漫性外耳道炎的诱发因素包括:(1)创伤:水液浸渍或药物刺激;(2)皮脂移除:皮脂具有保护皮肤不受浸渍,并具有杀菌及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若去之过多(如外耳道冲洗挖耳的影响)或分泌过少,均可降低外耳道皮肤的抵抗力;(3)解剖结构:外耳道深窄,深部碎屑难以排出或清除,则易受感染;(4)耵聍缺乏:外耳道的耵聍微量酸性,具有抗感染的作用,当耵聍缺乏时,外耳道即失去其抗菌的“酸性外表”,则易导致发病;(5)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性湿疹患者易伴发外耳道炎;(6)内分泌紊乱、糖尿病、慢性便秘等全身性疾病[5]。
本研究中两组弥漫性外耳道炎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19例,有效10例,治疗显效率为6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中,显效12例,有效7例,治疗显效率为40%,治疗总有效率为63.3%。可见观察组治疗显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弥漫性外耳道炎,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管骅,慈军,王昌阳,宝庆付,周怀恩.外耳道炎患者感染真菌分布与临床治疗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8).
[2]刘晶娜.66例弥漫性外耳道炎临床诊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0).
[3]李强,江红群.急性外耳道炎的临床诊疗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14):1164-1167.
[4]张珂.外耳道炎的局部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2,(5):91-92.
[5]程远侠.外耳道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3,(4):177-178.
论文作者:李国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外耳道论文; 弥漫性论文; 患者论文; 分泌物论文; 率为论文; 碎屑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