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大教育“双周期”运行机制的建立_电大论文

论建立电大教育的“双循环”运行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双循环论文,电大论文,运行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大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之一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提出了广泛的人才需求;机遇之二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机遇之三是电大教育经过十五年的发展,以她远距离、大面积、高质量、高效益的办学特点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挑战也来自于三个方面,其一是全面的严峻的多种教育形式办学竞争的挑战;其二是适应职业双向选择的形势,学生求知欲的全面觉醒和成才意识对电大教学、管理、办学条件提出更高要求的挑战;其三是专职教师部分流失,兼职教师难于聘请对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的挑战。为迎接挑战,把握机遇,电大教育应建立良性的“双循环”运行机制,即“外循环机制”和“内循环机制”。

一、建立外循环机制

“外循环机制”指电大与社会之间生源输入与人才输出的良性循环机制,其循环过程是社会人才需求——生源输入——人才(毕业生)输出——人才需求……。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电大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这种循环实质上是电大“小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电大在这种循环中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社会在这种循环中获得人才和智力支持(电大不是唯一渠道)。可见,电大与社会之间的这种循环能否正常(尤其是在多渠道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情况下),就直接关系着电大的发展方向和电大的命运,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那么,如何建立电大的外循环机制呢?我认为,电大的“外循环机制”应该包括按需办学机制、竞争机制和公关机制三个方面,建立和完善这三方面机制的过程就是建立和完善电大“外循环机制”的过程。

1.建立按需办学机制。电大教育作为一种人才产业,其产业起点必须是社会的人才需求。为此,“按需办学”正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对电大来讲,“按需办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办学层次符合需要。现在电大系统开设有学历教育(大专,中专)和非学历教育,事实说明了这几个层次的人才需求潜力很大,要坚持办好。另外,与职称考评、工资套改等政策导向相适应,积累多年、数量庞大的专科学历的毕业生中许多人需要修学本科,而通过远距离教育满足这一层次的求学需要是现实可行的。电大应抓紧专科升本科教育的工作,这于电大、于社会都是具有建设性的。二是开办专业符合需要。每一个办学层次都可开出好多专业,如电大大专层次在全国范围内已前后开出三百多个专业。但地区之间很不平衡,究竟开办什么专业,要紧密结合当地的人才需求状况,或合并、或分化、或新设专业,使之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动态的适应性。三是建立动态的教学计划,中央电大只制订大科类的教学计划,各地方电大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在大科类教学计划中派生出具体的专业教学计划。四是学习形式符合需要。要根据招生对象和招生专业的不同,分别选择脱产、半脱产、业余等不同的学习形式,最大限度地解决工学矛盾。五是入学把关符合实际。近年来,参加全国成人高考(或普通高考)并被录取是进电大的唯一途径,把许多毕业时间较长、年龄较大的求学者拒之门外,这在一定意义上与成人教育的初衷不相一致。

仅仅有按需办学的思想,不具备按需办学的机制,往往还只是纸上谈兵,不能落到实处。所谓按需办学机制就是指实现按需办学的机构、制度、措施等所构成的体系。其基本内容一是设立专门的办学调研机构,并把办学调研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制度化;二是进行人才需求分析,在搞好办学调研(如系统调研、地区调研、预报名调研等)的基础上确定招生专业,使之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三是开办成人高考补习班,提高录取比例,既保证招生规模,也可增强电大的吸引力;四是加强研究,增强招生工作的针对性和艺术性。总之,建立按需办学机制就是把准社会人才需求之脉,在这方面的投入是事半功倍的,也是必须的。

2.建立竞争机制。现实告诉我们,电大仅仅研究按需办学是不够的,因为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来讲,电大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按需办学已是人们的共识,据《一九九三年教育统计公报》公布的数字显示(如下表):

一九九三年全国成人高等学校基本情况 (单位:万人)

成人教育领域中的办学竞争已很激烈。面对这样一个事实,电大只有建立竞争机制,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一是电大领导必须强化竞争意识,树立教育营销观念,要研究生源,研究竞争对手,研究电大自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是充分发挥电大的优势,确立竞争战略:第一,纵向延伸即稳定专科教育,开展中专教育、非学历教育、燎原教育和专科升本科教育,看准就干,莫失良机。第二,横向拓展即根据社会需求稳定热门专业,开办新的适销对路的专业和其它成人高校无力开办的专业,领先一步,并要永葆这样一种活力。第三,联合办学即电大应继续发扬利用社会力量联合办学的光荣传统,如与系统、与部门、与单位联合办学、与人才交流中心联合办学等。这样做不但缓解了电大物质条件不足的矛盾,而且学用结合,便于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电大应与普通高校联合:或者联合办班,优势互补;或者利用普通高校的假期举办“假期学校”,集中作一些大型的实验,实行有偿服务;或者由电大办基础班,基础课结束后,转到普通高校学习专业课,最后由电大和普通高校联合签发毕业证。多种方式,都可采用。电大与普通高校的联合前景是十分乐观的,由于电大点多面广,可以发挥前沿作战的优势;由于普通高校基础雄厚,可以成为坚实的大后方。

3.建立公关机制。一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那就是一个求学者是否选择电大要受到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政府因素等多种公众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越来越激烈的办学竞争中,电大能否树立起良好的自身形象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这除了继续保持开放性办学的特点和优势之外,建立公关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根据电大的特点,其公关工作应由校长统筹,由各部门来完成。学校领导应协同办公室调适学校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兄弟单位、新闻机构、社区等方面的关系;学生处、教务处、教学处、教研室、团委应调适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学处、教研室应调适学校与外聘教师之间的关系等等。总之,电大应树立公关意识,把公关工作渗透到平时的工作中去。同时,可以利用各种机会进行丰富多彩的公关活动,如校庆公关活动,社区公益公关活动,利用新闻媒介宣传电大的公关活动等,这些活动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一句话,建立公关机制,旨在“让社会更多地了解电大,让电大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是电大开放性办学的基本要求,在这方面,我们的工作还欠深度和力度。

建立电大“外循环机制”的根本目的就是深入研究和预测电大办学的外部环境,使电大办学与外部环境保持较好的适应性并在二者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部,较好地解决电大“干什么”的问题。但要解决“怎么干”和“怎么干好”的问题,还要建立电大的“内循环机制”,这是电大办学的动力机制。

二、内循环机制

电大教育的“内循环机制”指电大教育内部以电大培养目标为起点,通过严格的教育过程,以实现电大培养目标为终点的循环机制,包括教育行为协同机制、教学过程优化机制和职工队伍建设机制。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不断优化电大内部资源,充分发挥电大的系统优势,培养合格人才,为最终实现电大与社会的“外循环”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

(一)教育行为协同机制。电大实行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地(盟)市级电大和县级电大四级办学体制,与其他高校相比有“天下电大是一家”的优势,但这也给电大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各级电大在教育行为上必须正确并协同一致,否则,任何一级电大,任何一个办学实体教育行为的不端正和扭曲都必然给整个电大事业带来不利的影响,可见,建立教育行为协同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其基本内容如下:第一,统一思想、统筹规划。中央电大负责规范全国电大的培养目标,应加强宣传统一全国电大人的思想,使各级电大都树立目标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确保电大培养目标的落实。第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中央电大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各省级电大的工作,省级电大负责指导检查监督地(盟)市级电大的工作,地(盟)市级电大负责监督检查县(旗)级电大的工作,适时进行评比,奖励先进,鞭策后进,通过加强管理使电大系统形成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为。第三,及时反馈,及时调控。教育教学是一个过程,要使这个过程优质高效,必须及时地反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判断教育教学过程是否偏离目标,从而决定是否需要调控和从哪些方面、采取哪些手段进行调控,这对于上级对下级教育行为的调控和每一个教育实体对自身教育行为的调控,从而保证教育行为围绕教育目标协同一致都是适用的。第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天下电大是一家”。因此各级电大、各电大办学实体、应确立“一家人”观念,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如赤峰电大探索实施的“市、县电大一体化办学”的模式,实行了“音像教材录制、使用一体化”,“教师配备,利用一体化”,“生源预测,使用一体化”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它所焕发的电大人的“一体化”观念将给电大系统注入极强的生命力。第五,教育行为协同机制还表现在每一个教学实体内部,教师队伍、管理队伍、服务队伍教育行为的协调一致,即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标,获得1+1>2的系统整体效益。

(二)教学过程优化机制。电大的教育目标不仅需要电大系统各方面教育行为的协调一致,还需要电大教学过程完整有效,因为只有各方面教育行为作用于或服务于教学过程时,教、学双方的教和学行为才能成为现实,教育目标才能在持续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成。为此,教学过程的优化对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就显得至关重要。第一,教、学目的的优化。教学过程主要是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显然,教师教的目的和学生学的目的决定了教学过程的方向和动力。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育人”,学生学的目的是为了“自育”,且这种“育人”和“自育”的目的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的,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而“教”而“学”的,这应该是电大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二,教学媒体的优化。电大远距离教学的最终实现主要是通过教学媒体来进行的。电大的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辅导课、实践课等,文字教材是主导媒体。电大多媒体的整体优化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首先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除具备系统性、科学性的特点之外,文字教材要突出可自学性的特点(适合成人教育以自学为主的特点),音像教材要突出讲解性、可感性、直观性的特点;辅导课则强调针对性、答疑解难、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等;实践课着眼理论的运用,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样就实现了电大教学多媒体的整体优化,文字教材适合于自学,音像教材弥补了文字教材的不足,辅导教学又弥补文字和音像教材缺乏双向交流和因材施教,只能“一视同仁”的缺陷。如此多媒体共同作用于学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第三,教学环节的优化。电大实行多媒体、多环节教学,多媒体优化是多环节优化的前提条件,多媒体优化主要强调“教”的方面,而多环节优化则更多地强调“学”的方面。因为,再好的媒体如果不能通过前后相连的教学环节为学生所认识所接受,知识的传授就还只是一句空话。实现教学环节优化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一是要根据不同的课程设置科学的教学环节,如自习——音像课——辅导课——复习——作业——实习实验——考试的模式(这是基本模式);如自习——面授——复习——作业——实习实验——考试的模式等。这一工作要实事求是,保证教学质量。二是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其中,关键是做好对学生的教学指导和服务工作。如要向学生介绍每一个教学环节的作用以及多环节的共振作用;要向学生介绍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学习方法使之会学乐学;要组织管理好学生出勤和考勤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总之,教学环节优化是教学过程优化的核心内容,必须抓好。第四,考试组织优化。具体地讲,要实现考试标准达标化、考试组织严密化和考风考纪严肃化的要求,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质量的控制作用,这是实现电大教学过程优化的最后一环,也是关键一环。

3.职工队伍建设机制。电大教师队伍、管理队伍、技术队伍共同组成了电大职工队伍的整体,电大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共同构成了电大育人的合力。显然,电大毕业生质量的优劣,电大事业声誉的高低,以至电大长久发展后劲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此,加强电大职工队伍的建设应是电大教育战略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建立电大内循环机制的重要内容。

第一,完善择优机制。电大自建校之初,就制定了选聘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的一些制度和办法,并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主讲教师在全国是一流的,辅导教师在所在地区也是一流的,提高了电大的声誉,保证了电大的质量。随着电大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择优机制应进一步完善,一是根据新形势制定电大用人择优的规范化文件,使用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便于执行和检查;二是进人要把好入门关,从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等方面严格考核,唯贤是用;三是外聘要把好质量关,从品德、学识、教学艺术、口音等方面优中选优,择优而用,确保一流。

第二,建立培训机制。可以说目前电大的工作水平尤其是基层电大还没有完全实现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电大系统“三支队伍”的素质较长期地处于一种“维持”状态,主动地、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状态从而使电大职工队伍的素质“更上一层楼”以适应和推动电大事业的发展的做法还不常见。为此,建立培训机制已势在必行。一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包括在职短期培训、离职进修、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职业修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二是加强管理队伍的培训,其主要任务应是提高现有各层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操作能力和调控能力,使管理有序而高效。三是加强技术队伍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对电教硬件的安装、使用、维护的技术水平以及对电教软件的开发、利用、存贮的工艺水平,使电大技术队伍的建设适应远距离教育的客观要求。除此之外,加强电大教师、签证和技术人员远距离教学和教学管理,多媒体汉字、教学管理和编制技术的培训,更是当前的急需和长远的需要。

第三,实行激励机制。根据行为科学的理论,人的合理要求如能得到满足,就能给人们以强大的激励作用,进而引导人们的行为趋向合理,这就是实行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根据电大的实际情况,激励机制的运行主要包括:认真落实《教师法》,妥善解决职工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建立教学、科研等奖励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实行优胜劣汰的职称评聘制度,使千舟竞发,人才倍出。

中国电大教育“内循环机制”的建立,体现了电大教育的目的性、方向性和科学性,其基本运行过程(教育目标→教育过程→目标实现)由于办学的层次性和招生的连续性又表现出立体性和滚动性的特点。电大“内循环机制”的运行,统筹了电大内部的各种资源并使其不断优化,共同作用于教育过程,从而有利于保证电大教育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建立电大教育的“外循环机制”和“内循环机制”是实现电大教育整体正常高效运行的客观要求。这两个机制就象是一部自行车的前后轮,“外循环机制”把握“方向”,选择“道路”,找到与客观环境统一和协调的最佳结合部;“内循环机制”提供动力,掌握节奏,追求目标的实现和优化,体现出强烈的系统性。电大教育的“外循环机制”和“内循环机制”缺一不可、互相制约、相辅相承。我们既要眼睛向外,了解外面的世界,适应外面的世界,服务外面的世界——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建立“外循环机制”;又要眼睛向内,优化电大的资源,利用电大的资源——以“教育目标”为导向,建立“内循环机制”。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不仅要建立起电大教育的“双循环”运行机制,而且要使之同步运行,协调发展,这乃是实现电大事业再度辉煌的战略抉择。

标签:;  ;  ;  ;  ;  

论电大教育“双周期”运行机制的建立_电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