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图书馆界关于文献传递的研究与实践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文献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文献传递服务成为美国图书馆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一方面,许多专家学者撰文介绍与评介文献传递服务;另一方面,许多图书馆纷纷开展引进文献传递服务的试验,形成了文献传递服务研究与应用的热潮。
1 研究概况
从已发表的有关文献传递服务研究的论著看,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在此之前,研究文献传递服务的论著数量极少,而且也未成为比较稳定独立的研究主题。具体表现在,此前出版的专业文献和参考工具书中,很难找到对文献传递服务的系统解释。一些大部头的参考工具书,如《ALA图书·情报百科全书》中, 也没有文献传递服务的独立词条,只在馆际互借有关的论述中附带提及图书馆所采用的文献复制与邮递业务。
进入9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有关文献传递服务的研究论著数量急剧增加,研究文献传递服务的论文在连续出版物中的分布日益广泛,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就有近20种, 其中包括Online 、 TheReference Librarian、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Computersin Libraries、Computerworld、Library Trends 等比较有名的连续出版物。尤其值得指出的是Journal of Interlibrary Loan &information supply,将自已的名称更改为Journal of interlibraryLoan,Documeut Delivery & information Supply。此外, computersin Libraries、Library Trends与The Reference Librarian这3种连续出版物分别于1994年、1997年和1999年出版了文献传递服务研究专集。
就研究者而言,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的玛丽·E ·杰克逊先后发表了“因特网上的文献传递”[1]、“文献传递服务的应用”[2]、“电子时代的资源共享管理”[3]、“以最低的代价获得最大限度的检索”[4]等一系列论著,成为公认的研究文献传递服务的权威。
笔者通过对已有研究资料的分析发现,文献传递服务并没有多少高深之处,只是一种按需提供文献的活动或服务方式。但是,通过美国图书馆界对文献传递的应用,可以看出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管理与服务观念和实践的变革,从而为我国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发展提供镜鉴。
2 文献传递服务的应用
美国图书馆界对文献传递服务的应用分为二个范畴。一是馆际互借范畴的文献传递服务;二是超越馆际互借范畴的商业文献传递服务。
2.1 馆际互借范畴的文献传递服务
馆际互借在美国图书馆界有悠久的历史,文献传递是实现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的具体手段。它的运作一般以各种馆际合作组织或图书馆之间签署有关的合作协议为基础。有合作关系的图书馆均可以按照协议,代表自己的用户向藏有用户所需文献的图书馆提出文献传递请求,由对方提供所需文献的原件或各种形式的复制品(包括印刷形式的复印件、传真件、缩微品、电子邮件等)。在此过程中,提供文献的图书馆会向对方收取一定的成本费用,如复制费、版税与传递费等,但费用的高低往往视所要求的传递时限、文献的长度、获得的难易程度等因素而变动。1993年,美国的研究图书馆组织与研究图书馆协会所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采用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传递一篇论文的平均费用为29.55 美元。[5]
长期以来,图书馆大多用专项资金支付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的费用,不向自己的用户收费,久而久之,这笔支出也相当可观,成为阻碍文献传递服务广泛开展的潜在因素之一。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制约,主要是时效性差和较低的回复率。其原因在于,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是一种中介性传递服务,要经历用户——图书馆A——图书馆B——图书馆A——用户的复杂过程,手续较为繁杂,加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往往无法满足用户便捷、准确获取文献的要求。
美国的文献传递公司——Dynamic information Corp的创始人兰德尔·韦恩·马森科曾以自己的现身说法指出了80年代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的通病。他做研究生论文期间,需要一篇印度科学家的论文,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传递服务需要花费3—6个月的时间,他没有耐心等待,最终通过自己与那位印度科学家联系,在5天之内获得了论文的复印件。正是这一经历,才使他萌发了创立商业文献传递公司,以较低的价格和更快的速度提供文献传递服务的念头。[6]
应当指出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当今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的费用、时效性和回复率等均有所改进,在资源共享环境中,馆际互借中的文献传递服务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商业文献传递服务
文献传递服务作为一种商业活动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7]。那时, 一些计算机数据库的建立,为人们提供了远程信息检索的途径,于是,一些缺乏馆藏的专门图书馆与公司成为商业文献传递服务的基本用户。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商业文献传递服务的规模和影响都十分有限,据统计,美国从事商业文献传递的公司不超过10家[8],而据1998 年统计,美国的商业文献传递公司已有25家[9]。 这些商业文献传递公司中,既有数据库生产商、目次表中间服务商、全文文献中间服务商,也有一些由图书馆合作组织起家的商业经营公司。比较著名的有:科罗拉多州研究图书馆联盟系统公司的Uncover 、 费克森研究服务公司的Faxon Finder与Faxon Express、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的Contents First 与Article First等。
美国的图书馆界对商业文献传递服务的认可与接纳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大规模的研究与应用始于90年代初。许多图书馆纷纷开展引进商业文献传递服务的试验项目。分析有关试验结果表明,商业文献传递服务在时效性、针对性等方面均较好地满足了用户的要求,此外,商业文献传递服务的平均费用往往低于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的费用,因此,许多图书馆也乐于为用户支付文献传递费用。据统计,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中的90个成员中,已有87%利用商业性公司为自己的用户提供文献传递服务。[10]
3 文献传递服务对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影响
3.1 确立新的收藏观与馆藏建设策略
长期以来,尽可能收藏用户所需要的文献一直被视为图书馆的最基本职能,引入文献传递服务的直接后果是,不依赖自身的收藏,依赖合作馆或商业公司来检索并获得所需文献。当文献传递服务的业务量较少时,它对传统的收藏观不会产生多大冲击。但是,随着文献传递规模与数量的增长,许多图书馆要将原用于购买原始文献的一部分经费用于支付文献传递费用,因而引发了一场检索还是收藏的大讨论。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在美国,将拥有检索外部信息资源获得文献传递服务能力视为一种新型收藏形式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建议,用于文献传递服务的费用最初要占整个预算的1/6,以后还要不断递增。[11]1995年春季对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成员所作的调查中发现,有半数图书馆将购买图书资料的经费用于文献传递服务[12]。
在制订新的馆藏建设策略方面,许多图书馆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各种载体类型、不同学科范围的文献统盘考虑,制订总体采购规划,在确保不浪费已有资源的情况下,将文献传递服务的成果推广到诸多电子出版物的收藏方面。
3.2 拓展了资源共享观念与实践
许多图书馆应用文献传递服务的初衷是弥补因期刊价格上涨而导致的停订对馆藏连续性的影响,并期望以馆际合作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尤其是商业性文献传递公司的加盟,使许多出版商、中间代理商与数据库服务商及生产商成为社会信息资源的提供者,扩大了对信息资源共享的认识,即:资源共享并不局限于馆际互借,应当呈多元化。最重要的是从外部获得多种用户所需的资源。借助于网络链接或共享技术,使用户有权以电子方式索取资料是信息资源共享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3]。观念的变化,导致了实践的变化,目前,许多图书馆都在引进商业文献传递服务的同时,改进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以多种途径实现资源共享。
3.3 图书馆管理实践的变化
快捷的文献传递服务需要建立在信息资源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传输设备的基础上,这导致了对新增设备、专业人员及原有业务部门划分予以调整的需求。许多图书馆纷纷以任务为中心,对人员及业务部门进行职能重组,组建集检索、期刊管理、馆际互借、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大参考咨询部,以强化自身的服务职能,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此外,许多有识之士还呼吁摒弃以藏书量为指标的评估体系,代之以可检索获得的文献数量为指标评价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
4 文献传递服务离我们有多远
我国图书馆界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进行馆际互借活动,但是,长期以来馆际互借多以提供图书为主,服务的范围和效率距广大用户的需求有很大差距。近年来,一些条件较好的科研机构与大学图书馆在积极开展馆际合作文献传递服务的同时,引进了国外一些商业文献传递服务项目。正在建设中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项目,也将文献传递列为“九五”期间的主要建设任务之中。然而,对大多数图书馆而言,由于管理观念和各种条件的制约,仍然对文献传递服务缺乏热情。
从美国图书馆界应用文献传递的经验看,尽管文献传递服务在图书馆服务中所占的比重有限,而且需要设备、人力及资金方面的支持,但是,它所代表的却是信息服务的新趋向,尤其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它已成为个人化的以最终用户为服务目标的新型服务手段,也是图书馆强化自我生存能力的举措。因此,我国图书馆界应审时度势,努力创造条件,推进文献传递服务,使资源共享在自身的服务中变为现实。
收稿日期:199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