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与复苏的世界经济:新引擎、新风险、新常态:2016年世界经济分析与展望_世界经济论文

分化复苏的世界经济:新引擎、新风险、新常态——2016年世界经济分析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态论文,世界经济论文,经济分析论文,风险论文,引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2015年世界经济回顾

      2015年世界经济在跌宕起伏中曲折前行。受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和高债务的困扰,全球经济复苏仍然较为脆弱,呈现出四个鲜明的新特点,同时也凸显出五个方面的新问题。

      1.2015年世界经济运行的新特点

      (1)全球经济增长显著分化

      

      2014年世界经济出现见底企稳信号,但2015年并未顺势向上突破,仍在低位徘徊。当前的世界经济复苏依旧艰难,增速分化明显。一是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EMDE)之间分化加剧,前者出现回暖兆头,后者则连续放缓,二者的增速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如图1所示)。二是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内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如表1所示,主要发达国家整体呈现增长向好趋势;美国经济增长相对稳定,英国、德国的经济增速有待进一步稳固;日本、法国和意大利相较于2014年已有明显好转,仅加拿大增速下调较大且回暖形势不明。从表2来看,全球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整体增速出现下滑;印度、中国和印尼稳中有降,面临下行压力;俄罗斯、巴西不但增速大幅下滑,而且进入负增长。

      

      (2)各国结构调整表现不一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虽然经济增速下滑,但部分国家经济结构却在有序调整。中国提出以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更有效益地发展,尽快构建起一个大幅度增加创新驱动和消费拉动力的可持续增长新模式。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由2013年占GDP比重的46.9%上升至2015年上半年的49.5%①。印度尼西亚也显现出经济结构转型的迹象,其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服务业继续扩张,信息通信业增速高达9.81%②。印度服务业2014年重拾升势,2015年继续发力,以服务业为动力的增长结构有回归之势。但也有一些国家调整困难,如高度依赖能源的俄罗斯,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其经济结构调整在2015年步履维艰。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得到一定恢复,经济结构调整表现为原有结构的不断稳固。近三年来,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直仅维持在12%,而服务业却有企稳转好迹象,2015年前三季度美国的服务出口增速也高于商品出口③。欧盟经济结构调整分化加剧。德国、英国制造业强势回归,德国的进出口快速增长,贸易顺差在2014年创历史新高,在“工业4.0”的推进下,高科技产品出口额占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稳步增长,英国的制造业指数全年维持在95%以上④;而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调整进展缓慢,传统产业发展有衰减的趋势。

      

      (3)新型经贸规则雏形初现

      投资超越贸易正在成为世界经济运行的新趋向,这一趋势在2015年表现得尤为突出,而现有投资规则对于投资现实的不适应性也愈益凸显。2015年10月TPP基本协议的达成表明世界投资贸易规则正在寻求新突破。我国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制度实际同样也是对投资准入开放的新探索。2015年12月1日,IMF宣布人民币进入SDR篮子,权重超过日元和英镑为10.92%,这不仅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健全。这些重大事件将深度影响全球经贸规则走向。为适应发展新趋势,很多国家也签订了一系列的双边投资协定(BIT)以对冲TPP产生的负面影响。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TiSA(国际服务贸易协定)等也都在有序推进,但与达成协定还有一定距离。

      

      

      (4)全球就业市场稳中略升

      全球就业基本保持稳定且略有上升,为经济政策调整争取了空间。但是,在全球就业整体平稳的基础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发达国家就业情况相对良好,有增长向好的势头,而新兴经济体则保持平缓。由表3可知,2015年美国、日本、欧元区、英国的就业都保持了正增长;巴西、中国、南非虽有一定下滑,但总体较为稳定。

      2.2015年世界经济凸显的新问题

      (1)新旧动能衔接不力

      当前世界经济处在新旧动能转换和接续的阵痛期,全球都在合力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新动力虽在酝酿但并不稳定,导致新旧动力切换颇为艰难。一是“互联网+”刚刚起步。从德国的“工业4.0”到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再到中国的“互联网+”,新兴行业和领域的创业公司大量涌现。如表4所示,2003-2014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比重逐年攀升。“互联网+”已然成为全球企业寻求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与通过互联网全面激活传统产业发展尚有一定距离。2015年美国信息业对GDP的拉动还不到0.2个百分点⑤。二是新能源进展不明。2015年以锂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迅速,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都取得较大进展,但产业化仍有待提升。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在2014年爆发式增长后,2015年增长乏力。三是新材料方面有待突破。2015年石墨烯、纳米材料、高性能碳纤维与复合材料、光电材料等新材料领域发展迅速,但是还有待进一步的技术突破才能给新能源汽车、可穿戴设备、医疗等产业带来新增长。

      (2)通缩恐慌卷土重来

      2015年的国际油价并未能扭转疲软之势,长期在50美元/桶以下徘徊,导致全球通缩恐慌情绪再次卷土重来。在石油价格暴跌带动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也表现得异常低迷,并带来全球通货紧缩的风险。如图2所示,除俄罗斯、巴西之外,世界主要国家CPI均呈下滑趋势,并在底部不断徘徊。通缩压力加大对2015年的经济增长造成巨大滞涨压力。随着美国的历史性加息,全球通缩风险可能进一步加剧。另外,从大宗商品的价格来看,2015年全年表现不是保持低位就是不断下滑。根据LME的3个月期货合约,铅、铝和锌三种金属的价格走势一直在2000美元/吨的低位徘徊,而镍和铜的价格也在不断下降。如何破解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低迷成为拯救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3)金融市场巨幅波动

      2015年国际金融波动加剧,以中国A股为代表的全球股市在6月到8月出现了一次集体暴跌,道琼斯指数在一个月内从18000点跌到15300点;中国A股在6月升至5178的高点,但到了7月就大跌到2500点,跌幅超过50%;多伦多股票指数在短短7个工作日也跌失了3000多点,金融波动在全球范围内传递。如图3所示,2015年全球股票市场波动明显加大,A股在短期内的暴涨暴跌表现得尤其明显。此外,从全球货币市场来看,欧元、日元、人民币兑美元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并且相互间的汇率波动也较2014年更加剧烈。货币的大幅波动乃至竞相贬值也导致了金融风险加剧。

      (4)全球债务高位累积

      根据IMF的估计,全球债务出现了连续三年的增长,债务风险加剧。总体来看,发达经济体的债务率高于新兴经济体。如表5所示,2015年发达经济体债务占GDP比重高达105.4%,新兴经济体为43.9%。全球债务在2015年继续扩张,债务高企一定程度上是各国应对危机过程中加杠杆的必然结果,世界经济的复苏艰难也加剧了各国的债务风险。

      (5)恐怖主义阴霾再起

      各国的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尤其是恐怖主义在2015年再次抬头。欧洲难民问题增加了流入国的经济、社会负担和风险,巴黎暴恐袭击给全球稳定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反恐形势愈加严峻并再次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任务。

      

      

      

      二、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

      1.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与全球通缩预期加剧

      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走低以及由此形成的各国输入性通货紧缩将对2016年的世界经济形成重要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在2015年二季度略微稳定后,三、四季度又有所下降,原因可以归结为全球需求疲弱及供应高于预期。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走低不但会影响已有矿山、油田的正常经营和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而且将给大宗商品进口国带来严重的输入性通货紧缩,进而加重复苏过程中世界经济的悲观情绪。我们认为大宗商品价格的走低和通货紧缩将为本就处在弱复苏之中的世界经济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2.TPP经贸新规则与世界投资贸易新转移

      在短期内,以TPP为代表的高标准投资贸易协定将加剧世界经济复苏的复杂性和区域保护主义的抬头。高标准的投资贸易协定有助于推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但是在短期内也会形成区域投资贸易协定的碎片化,引发各国对碎片化倾向的担忧。这样的投资贸易协定有可能会引发新的贸易保护主义。TPP的高标准、高门槛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贸易将会带来新的复杂性,从而对世界经济的增长产生影响。

      3.新兴经济体资产负债失衡与主权债务危机

      主权债务危机一直是悬在高负债国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将直接影响各国经济增长率,进而通过贸易和投资等传导机制影响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很多投资者已经放弃其在新兴经济体的投资资产,高盛公司于2015年11月9日宣布取消其资产管理部的“金砖四国”基金。债务的迅速积累是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普遍存在的问题,若不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那么随着经济的下滑,这些债务随时存在违约的风险。与此同时,随着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金融政策回归正常化,一些高度依赖美元负债的新兴经济体也会变得更加脆弱。美国收紧宽松货币政策可能会引发全球性的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最有可能会传递到新兴经济体国家。加之希腊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我们认为主权债务危机仍然是影响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之一。

      4.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冲突与负面外溢效应

      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缺少合力将影响2016年世界经济的复苏步伐。加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性在当前世界经济分化发展的环境下尤为重要,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的充分协调是保障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之一。2015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分化式增长态势。各国经济增长的分化将导致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差异化,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形势的复杂性。2015年底美联储确定十年来首次加息,面临通货紧缩压力的欧洲央行却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也倾向于进一步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各国货币政策的不一致将会增加国际资本流动的无序性,进而对刚刚略有复苏的实体经济产生冲击。我们认为全球宏观政策的协调性将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新变量。

      

      5.跨国公司诚信危机与微观治理机制缺陷

      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其运营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世界经济的稳步增长。2015年以来,跨国公司的失信事件频频发生,德国大众的排放门事件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跨国公司的诚信危机将不仅影响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而且还会把负面效应传导到其供给端。德国中央合作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大众排放门事件可能导致德国汽车在美国的销量持续萎缩,让德国经济面临显著的风险。我们认为跨国公司如何处理好诚信危机或将是世界经济实现复苏的一个重要条件。

      6.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与世界经济创新发展

      中国经济无疑是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当前主动选择经济转型,从投资和出口带动型增长过渡到以需求为核心、以服务业为重点、以供给侧改革为基础的新型增长模式。这一增长模式的转变不但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中国持续引领世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当前全球经济中最重大的经济变量。2015年中国政府有力推动供给侧改革,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9%,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但随着中国GDP增速破7%,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推动效应开始放缓,主要表现为经济高度依赖中国的资源出口国(巴西、智利、南非、俄罗斯)增长开始放慢,它们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需求的影响。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将极大地影响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增长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7.互联网创新发展与网络安全的抑制效应

      互联网创新将成为2016年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变量之一。目前的世界经济增长已离不开互联网的创新,互联网已成为创新的引擎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互联网使得更多企业可以进入创新网络,分享各自发展成果,让更多科技成果变为现实,进而引领世界经济增长。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的安全性对于互联网创新至关重要。我们认为互联网创新与网络安全的保障或将是影响世界经济的新变量。

      8.国际恐怖主义与世界经济增长新阴影

      国际恐怖主义不但对地区局势乃至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且正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稳定和增长的一个新因素。国际恐怖主义对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都将带来不利的影响。重大的恐怖主义活动将影响投资者的信心,造成股市的剧烈波动。同时,国际恐怖活动的发生对国际旅游业、国际服务业和国际航空业的发展也会产生负面效应。我们判断,国际恐怖主义或将成为影响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因素。

      三、2016年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

      展望即将到来的2016年,全球经济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复苏依旧难言乐观,分化加剧成为趋势。其中,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大宗商品价格低位波动、地缘政治摩擦升级、暴恐袭击阴霾笼罩等都将成为制约经济企稳复苏的重要因素。

      

      1.世界经济:脆弱复苏,持续分化,风险上行

      全球经济仍旧处在徘徊动荡的调整状态,复苏缺乏强有力的动能支持。具体来看,各国(或地区)复苏进程仍将延续缓慢且非均衡的分化态势:美国经济增长向好,但复苏基础不牢固;欧元区经济复苏步伐或被外部因素干扰,增长缺乏有力支撑;日本经济增长前景黯淡,或现衰退;新兴市场增速普遍减慢,但仍是全球“引擎”。据图6可知,危机前(2000-2007年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高达4.48%,危机后则一直处于低位,增长放缓明显。我们预测,2015-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3.00%、3.24%和3.43%,相较去年均有所下调,这表明全球经济增长仍处于探寻可持续增长路径阶段,增长势头仍旧微弱。这与世行、IMF和OECD等研究机构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具体来看,各国(或地区)增长分化态势将进一步扩大:

      (1)发达经济体:增长不稳,谨慎乐观,各国应对政策分化妨碍复苏进程

      美国:温和复苏,缺乏稳定性。美国经济虽总体表现良好,但冲击经济增长的下行因素仍然存在,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支持作用逐渐消退,但结构性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复苏还未站稳脚跟。具体来看:一是企业投资回升、房地产市场稳步上行、就业增加等利好因素将继续带动家庭消费复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但作用有限;二是美元升值降低出口竞争力,主要贸易伙伴(如欧盟、日本及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需求降低,限制美国出口进一步回升;三是持续低油价将导致高成本的页岩油井丧失经济开采价值,削弱美国页岩气生产商的投资积极性,降低产量。因此,我们预计美国2016年增速仍有放缓的可能,但增长趋于健康,复苏前景谨慎乐观,2017年经济增长可能低于2016年,增长率分别为2.90%和2.74%(见表6)。

      

      

      欧元区:“内忧外患”,不确定性增加。在内、外因素双重制约下,欧元区经济复苏前景充满变数,经济增长仍不稳健。风险主要来自经济、政治及暴恐袭击三个方面:经济方面,欧元区经济减债压力、实体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失业率依然较高、结构改革步伐缓慢等多重因素仍将给经济增长带来很大压力;政治方面,俄、土间军事冲突不断发酵甚至恶化,“难民潮”问题导致区内政府与公众矛盾加深,暴恐袭击阴影仍将笼罩且成为重要变数。但增长有利因素也将支撑经济继续复苏:其一,欧洲宽松货币政策和低油价将有助于提升消费和投资;其二,欧元区高负债成员国开始重视削减财政赤字和债务,整体财政状况将不断改善;其三,得益于量化宽松政策和一系列财政支持计划,欧元区企业出口和投资规模仍将稳步增长,由此促使贸易顺差增加,进而带动制造业回暖。具体来看,各成员国的增长趋势依旧分化,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德国和希腊增长企稳,法国增长预期向下。我们预测欧元区2016年和2017年经济将分别增长1.90%和1.93%。

      日本:增长下行,或陷衰退。日本经济仍在同步收缩,复苏艰难,通缩风险并未解除,激进的货币政策效力将逐渐减弱,增长不具可持续性。“安倍经济学”的固有局限性使得政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本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费用增加、企业不断向海外转移带来的产业空心化等经济社会的结构性问题。具体来看:一是居民收入和就业条件的改善促使消费信心开始回升,但消费支出速度依旧缓慢,对经济增长支撑乏力;二是宽松货币政策的维持将导致日元贬值,对政府高负债形成重压,巨额债务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三是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导致其外部需求降低,恶化企业增长前景;四是企业的设备投资、库存投资、公共投资仍将下降,导致剩余库存难以消解,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主因。我们预计日本经济增长前景较为悲观,2016年和2017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34%和0.39%。

      (2)新兴经济体:短期下行,长期向好,复苏势头取决于结构性改革成效

      受结构性改革滞后、大宗商品价格走弱及政策不确定性等三重因素影响,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将呈现较为明显的放缓趋势,但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极,其增速依旧保持高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我们预测,2016年和2017年全球22个新兴经济体总体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4.14%和4.38%。

      增速下滑:俄罗斯、巴西、中东欧国家等。下滑严重的国家有巴西、俄罗斯。巴西大宗商品价格跌跌不休,将进一步削弱经济复苏基础;同时,国内紧缩货币政策仍将持续,高利率水平将大大限制其消费和投资,经济面临较大滞胀风险,尤其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下,资本流出压力不断增大;另外,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腐败调查和总统支持率下降可能引发政治风险,对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产生不利影响,经济可能陷入衰退。俄罗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能源出口,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制造业或将进一步走弱,同时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会严重拖累其经济增长,负增长格局短期之内将难以扭转,预计其经济放缓程度会超过预期。我们预计2016年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14%和-2.12%。轻微下滑的国家有波兰、匈牙利、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这些国家主要受到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暴恐袭击及俄、土等地缘政治影响。另外,出口疲软和私人经济领域负债比例较高已经成为中东欧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两个主要难题。我们预计2016年波兰、匈牙利、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77%、2.87%、1.93%、1.88%、2.42%、1.42%。

      稳定增长:南非、韩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南非经济增长相对平稳,但缺乏上涨动力,由于电力短缺问题的长期存在,基础设施短缺、制造业萎缩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共同制约了其经济大幅上涨势头。虽然韩国经济受疫情冲击的影响逐步消退,刺激政策发挥效力,内需向好,但外需疲弱仍无改善,增长略有回升。印尼推动燃油税改革之后再无新的举动;马来西亚政局动荡,改革基本停滞,给经济增长带来威胁。我们预计2016年南非、韩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90%、2.97%、4.97%、4.98%、2.25%、3.00%。

      增长向好:印度、墨西哥、阿根廷。印度经济形势较两年前稍好,凭借国内推行的投资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释放出巨大活力,通胀率也显著下降,增长明显回升,经济复苏平稳向好。随着美国经济好转以及石油价格暴跌,那些向美国出口大量制造业产品的经济体增长将会好转,如墨西哥、阿根廷等国。我们预计2016年印度、墨西哥和阿根廷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43%、2.60%、2.20%。

      (3)转型的中国:增长下探,改革加码,供需两侧发力助推经济长期向好

      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增长态势仍很严峻,或将进入一个平稳或小幅下滑的增长轨道。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地产库存、防范金融风险等四方面内容是困扰经济上涨的重要因素。我们预计2016年和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分别降至6.78%和6.51%。但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增多,稳增长政策的溢出效应将逐渐显现,长期增长的基本面较为乐观。

      

      需求端分析:出口稳定、投资转弱、消费稳步上涨。一是出口增长有望稳定但仍面临压力。虽然截至2015年10月中国出口金额同比仍下滑7%(见图8),但下滑趋势已经趋缓。2016年全球经济将延续缓慢和不均衡的增长格局,出口环境动荡复杂,外需分化将是影响我国出口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具体来看,受美国经济稳步复苏、个人消费快速增长的带动,中国对其出口将进一步上涨;受俄土动荡局势、暴恐阴霾影响及欧债危机等拖累,中国对欧洲出口的复苏将比较缓慢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新兴经济体中的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速下行,将减少对我国的进口。同时,中国国内要素条件发生变化,传统低成本优势削弱,出口快速复苏缺乏基础。预计我国出口将止跌回升,趋势向好但不确定性仍存在。

      二是投资增长难有起色,但积极变化正悄然发生。首先,购房峰值人口下降、住宅新开工面积减少等规律性因素决定房地产投资继续深度下滑。其次,基础设施投资有望在政策带动下保持稳步增长。再次,企业投资仍旧疲弱。但在新常态下,新亮点将在明年进一步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当中,服务业多个领域表现抢眼,克强指数代表的用电量等情况也逐渐好转,显示产能过剩行业正在经历去产能的调整,服务业已在产业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三是消费增长稳健并小幅上扬,升级趋势更加明显。随着住房、医疗和养老不确定性的降低,就业稳定,居民储蓄倾向逐渐降低,消费需求倾向增加。从图10可知,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2015年第一季度已高达60.2%,预计2016年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对比各行业来看(图11),其他服务业(主要包括代理业、咨询业、旅游业、仓储业、中介业等)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攀升,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其贡献率高达24.2%,这进一步说明我国民众消费不断从以衣、食为主的生存消费转向文化、娱乐、教育、健康等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尤其是新型消费业态增速迅猛,网络消费正逐渐成为推动消费扩张的重要动力。

      

      

      供给端分析:去产能严峻、增长显新亮点、制度红利释放。一是产能过剩行业形势依旧严峻,高成本时代到来“雪上加霜”。2016年面临破产重组、清理过剩产能的艰巨任务,短期内,企业仍处于释放和消化过剩产能的高峰阶段,重化工业和产能过剩主导的下行力量远高于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导的新兴上升力量。实体经济降杠杆、去库存、逐步释放风险与虚拟经济加杠杆、资金脱实入虚和金融风险积聚并存。二是新技术、新媒体和绿色低碳等经济发展新亮点日益突出。新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经济发展重心继续由前期主要依赖低端消费扩大的拉动逐步上移至依靠信息产业、高端装备、节能环保、健康医疗等供给端的升级改造,通过优化升级与创新转型再塑新的快速增长平台,并将对所有行业特别是传统行业(如商业、传媒、通信、出租车、金融等)带来颠覆性影响和冲击。三是制度建设带来新一轮改革红利,市场将发挥决定性作用。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金融制度方面的深化改革使土地、劳动力、资本这三大基本要素在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驱动下自由流动、优化组合,进而实现效率提升和创新激活。国企改革、降税减费和简政放权加大了对企业发展的支持,政府稳增长力度也在进一步加大,这些都将为今后两年的经济增长带来可观红利。

      2.国际金融:全球货币周期分化,可能触发新一轮金融风险

      (1)美国开启加息周期,新兴经济体爆发危机概率大增

      

      

      美国已正式宣布近十年来首次加息,随着美国加息周期的重启,“全球皆松,唯美独紧”的货币政策分化局面将成为威胁今后两年金融稳定的风险源,并与世界经济的“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和高负债”相互交织,促使全球资本流动急速流出。经济基本面脆弱的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那些对外资依赖较大、经常项目逆差严重、财政和外贸双赤字、海外债务规模高且资本市场开放度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信贷增长下降和偿债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金融市场将再次动荡,或将再次上演2013年时那种具有破坏性的“缩减恐慌”(Taper Tantrum),甚至爆发新一轮流动性危机。

      (2)全球汇率波动上升,新兴经济体货币或重现贬值潮

      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分化局面将促使国际外汇市场的价格发生巨幅震荡,各国央行维持汇率稳定的难度加大。预计美元、英镑等汇率将保持稳定上升,主要新兴经济体的汇率将现大幅波动格局,在金融市场压力下,这些国家的货币相对美元将重现大幅贬值潮。其中最有可能发生贬值的货币有人民币、印度卢比、泰铢、巴西雷亚尔、马来西亚林吉特等。

      (3)资本避险情绪陡增,“逃往安全”将成投资者首选

      2016年全球资本市场将开启震动模式,在全球风险来源不明的情况下,逃往美国等经济增长相对稳定的发达经济体将成首选,美元、美债将再次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和“安全资产”。这可能会引发部分新兴经济体股市及汇率巨幅波动。由VIX指数演变态势可知(见图14),2015年第二季度VIX指数大幅飙升,表明金融市场风险增加,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从年度数据来看,2015年⑥VIX指数出现高于2014年的上升趋势,且相较而言目前恐慌指数处在由低位向高位上升的态势。预期2016年恐慌指数仍将继续上升,全球避险情绪将继续高涨,首当其冲的将是高负债的新兴经济体。

      3.世界贸易: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挫,供需关系亟待修正

      (1)全球贸易低速增长,但有望超越全球经济增速

      全球经济增长疲弱、大宗商品价格跌跌不休、全球汇率宽幅震荡、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及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因素继续恶化贸易环境,制约全球贸易的企稳回升,但仍能维持低速增长。其中,美国贸易复苏势头强劲,但欧元区、日本及新兴经济体增长态势依旧不明朗。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全球贸易总额增长率有望在随后两年超越全球经济增长率,尤其是在2017年。我们预测2016年和2017年全球贸易增速将分别达到4.41%和5.05%,而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3.24%和3.43%(见图15)。整体来看,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贸易将会率先复苏,增长水平超过全球均值,而发达经济体贸易增长可能仍无起色(见图16)。

      

      

      (2)全球供需失衡加剧,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下挫

      大多数大宗商品进入供给大幅释放阶段,供给过剩导致“供求失衡”,短期内市场难以改变这一失衡格局,预计未来两年大宗商品仍将维持低位震荡走势。具体来看:一是石油供给增加,预期油价仍将下跌。然而,原油市场仍面临供给不确定性问题,尤其是中东、北非等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可能会中断石油开采步伐,降低石油供给量,引发国际油价短暂上调。二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减少了对金属及农产品等主要品种的需求。三是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可能引发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由于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计价,随着美元走强,计价货币升值势必对以美元为单位的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回调压力,国际投资者预期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低位震荡,金融资本逐渐流出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将加剧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陷入全线下挫通道。

      

      4.全球投资:投资增长总体趋缓,中国贡献日渐增多

      (1)全球投资增长趋缓,中国对外投资增长将成新亮点

      鉴于主要经济体增长的不均衡性、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全球对外投资趋缓态势难言好转,短期仍将维持震荡走势,但不会出现显著下滑。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平稳或略有增长,我们预测2016年全球FDI流量将升至1.4万亿美元,2017年将升至1.5万亿美元,且仍将维持大幅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趋势,发展中国家FDI流量占总流量比重将由2014年的55.48%升至2017年的65.44%(见图17)。在全球对外投资总体趋缓格局之下,中国对外投资的带动作用日渐突出。我们预测2017年全球OFDI流量将达到1.6万亿左右,其中中国OFDI规模上涨态势强劲,占全球OFDI比重将进一步攀升至11.83%(图18),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未来几年,中国将逐渐步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新阶段,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带动资源、资本全球化配置,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正成为带动全球对外投资上涨的重要因素。

      (2)产业投资重点转移,新产业和新业态正成为新方向

      随着欧美“再工业化”周期的重启,全球产业将进一步向高端制造、设计和研发等价值链高端演进。其一,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主的宽带、智能、网络增值服务等产业将异军突起,成为各国投资追逐的重要高地,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颠覆性重构。其二,全球制造业出现“制造业服务化”新趋向,服务业投资增长将逐步提高,全球跨国公司都在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进程,预计制造业服务化方向的投资将不断增多。

      5.杭州G20峰会展望: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和包容的世界经济

      2016年的杭州G20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将深入挖掘世界经济复苏增长的新动力。以下几方面的议题可能成为讨论的焦点:

      

      

      (1)建设全球金融体系改革及治理体系,建立更加稳定、安全、高效、兼容并包的国际金融稳定机制

      一是呼吁建立多币种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强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的国际协调行动和合作,反映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稳定诉求。二是在更加民主和广泛参与的前提下,探讨如何加强在国际银行体系、跨境资本流动、股票和债券市场等方面的金融监管,并通过设定相关法规或标准推动建立更符合各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金融监管体系。

      (2)探讨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及其投融资方式改革,建立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标准,寻找助力全球经济增长和方式转变的新方法

      一是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对世界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等至关重要,G20在全球携手推动互联互通中的领导作用,以及在推进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协调作用,通过G20推动建设具有更加公正、透明基础设施的投资市场。二是积极倡导关于政府和民间共同合作的投融资方式和标准,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多样融资方式,更广泛地吸引譬如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各类投融资主体加入基础设施建设中。同时,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及其他多边开发银行的跨区域合作,提升这些国际性机构的联手治理能力。

      (3)在推动国际贸易新规则设定、协助各国政府开放本国经济、融入全球贸易体系等方面展开探讨,推动建设自由开放、包容普惠、共赢可持续的全球贸易大市场

      一是推动贸易投资规则和标准的协调、统一,引导国际贸易向更高层次发展,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解决全球范围内经贸合作的碎片化倾向。二是推进有关“开放、透明、包容”的区域贸易谈判,采取相关措施推动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倡议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实现“联动式发展”。

      (4)倡导联合行动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在向低碳经济转型、适应气候变化方面提出新的应对措施和协议,探讨推动世界能源体系转型,培育有创造力且极富创新性的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

      一是继续督促发达国家落实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的融资标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南北合作”等。二是倡议各国在中长期内实现从能源密集型向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是加强各国对清洁技术、新能源开发等领域的投资与合作。

      四、中国经济新常态构建世界经济新格局

      1.三个新常态与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面对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叠加冲击,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为走出危机所实施的绿色新政已在某种程度上超越短期复苏,而放眼于培育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包容性增长将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逐步践行的新理念。

      (1)世界经济新常态:从再平衡走向新常态

      结构性问题、以经常项目严重失衡和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为突出表现的全球经济失衡被视为引爆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为应对危机所提出的“全球经济再平衡”概念意在使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减少出口、扩大内需,而以其为代表的具有消费型特征的发达经济体增加出口、提高储蓄,试图通过失衡条件下的结构性修复让世界经济恢复到原先的平衡状态。然而,危机后世界经济缓慢而痛苦的脆弱复苏表明,不但全球经济再平衡未能实现,而且结构性修复所采用的总量控制和需求管理的常规经济刺激政策效果有限,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已在某种程度上失去其应有的效应。这也意味着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动能已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⑦。一方面,世界经济告别上一轮增长周期,在旧有框架下达成全球经济再平衡几无可能;尤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贸易不平衡常态化通过再平衡恢复到原有平衡状态,将很可能导致世界经济又一危机周期的开始。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的真正复苏和持续发展已不是仅仅依靠旧有框架下的纠正失衡就可实现的再平衡问题,需要寻求新的增长动力构建新的增长结构。从这一角度讲,世界经济已进入下一个长周期的新阶段,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常态。我们认为,用“世界经济新常态”这一概念来概括世界经济开启下一个长周期的新阶段,显然要比通常意义上的“全球经济再平衡”更为准确,也更能反映世界经济从再平衡走向新常态的这一新变化。

      世界经济新常态既包含世界经济本身的新常态,也包含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更包含中美经济的新常态。新周期的经济复苏阶段并未完成,虽然尚需假以时日方可成规模,但就目前已显现的雏形而言,我们认为世界经济新常态基本具有六方面的核心内涵:新增长、新结构、新动力、新治理、新规则、新目标。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对实现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是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新增长是指在经历过金融危机前的持续高速和危机重创下的总体乏力之后,世界经济恢复到一个合理的增长区间,保持相对平稳而均衡的增长。新结构是指通过金融危机肆虐时期各国经济结构和全球经济格局的持续调整,世界经济所呈现的一种更为均衡的结构状态。它不仅包括世界各国内部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体系和经济结构的新变化,还包括世界各国经济实力此消彼长所带来的全球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新动力是指金融危机爆发后上一轮科技革命的动能几乎消耗殆尽以及原有增长动力受到破坏,常规经济刺激政策已从根本上失去效力,需要由方兴未艾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能源革命孕育出新的产业发展引擎,形成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它既包括创新这一驱动世界经济发展、使其得以最终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永恒动力源泉所催生的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新产业、新业态,也包括新兴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加,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逐步缩小,中美两国一起构成世界经济增长的双引擎。新治理是指金融危机使以发达经济体为绝对主导的既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受到冲击,应对危机和全球性问题需要发展中经济体的通力合作,新兴发展中大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提高,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形成相对更为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新治理。它既包括危机后成为全球经济治理重要平台的G20,也包括新兴经济体话语权的提升以及正在改革的IMF、世行等既有国际经济治理机构,更包括由新兴发展中大国发起构建的金砖五国、AIIB等新涌现的全球治理机制。美国通过推进TPP、TTIP国际经贸新规则更加努力地主导全球经济治理,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AIIB等更加深入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中美携手共担大国责任,一起推进全球经济新治理常态化。新规则是指金融危机后由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深度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以及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和脆弱性上升,贸易投资一体化和高标准规则以及全球金融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显现,国际经贸、货币金融规则必须进行变革,形成覆盖范围更广、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更高、更关注“下一代”贸易和投资议题、更多对边界后措施进行规范的国际经贸投资新规则和更具代表性、稳定性、合法性、协调性的国际货币金融新规则。它不仅包括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国际经济贸易投资新规则走向的TPP和TTIP,也包括发展中经济体相对主导的RCEP,还包括对WTO规则进行完善和补充的《贸易便利化协定》;人民币加入SDR表明新兴经济体国际货币金融话语权相应增强。新目标是指金融危机后面对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及贫富差距,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扩张,而是形成“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新目标⑧。

      (2)中国经济新常态:五大新亮点引领世界经济

      2015年,中国形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平稳的中高速度;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稳步推进,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展现出五大新亮点。第一,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持续向服务业主导优化,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2015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4%,高于第二产业10.8个百分点。第二,内需结构进一步改善,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2015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4%,同比提高9.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10.5%。第三,高技术产业增速快于整体工业,节能降耗、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逐步显现。2015年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4.2个百分点⑨。2014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8%,为近年来最大降幅。互联网经济等新业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渐增强,研发支出位列世界第二⑩。第四,引进外资结构优化、质量明显提升,对外投资进一步扩大。2015年前10个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总量的61.2%;高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57.5%、11.6%。2014年中国连续3年成为世界第3大对外投资国;2015年前10个月共对全球152个国家(地区)5553家境外企业进行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实现对外投资同比增长16.3%(11)。第五,就业表现良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吸纳的就业从2005年的80万人增至180万人(12)。2015年前三季度,新增就业超额完成全年计划。2014年以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超GDP。2011-2014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955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0个百分点(13)。

      中国坚持结构性改革,经济6.9%的中高速增长率依然处于全球最高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中国经济新常态初步成效所展现出的五大新亮点与世界经济新常态已显现的雏形高度契合,正在对世界经济做出不同于以往单纯经济增长的新贡献。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第一,中国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业持续发展,所吸引的外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服务贸易较快增长,为世界经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新机遇。《2015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中国仍被多数全球跨国公司视为2015-2017年最具投资前景的东道国。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2014年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力争到2020年超过1万亿美元(14)。第二,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消费型中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构建为世界经济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需求和增长新机遇。201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全球第二。除进口贸易外,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也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国人走出国门,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数字电视等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的经济增长点显现;“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零售市场。第三,中国对外投资不但规模扩大,而且目的地增多、领域拓展;全球性资源配置为世界经济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和投资新机遇。2015年前10个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上亿美元的国家(地区)有49个,其中不乏欧美发达经济体;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8个国家直接投资120.3亿美元,同比增长66.2%(15);产业园区建设、国际产能合作能够为彼此带来更为广阔的经济增长空间。第四,中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减少贫困,本身就是对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最为直接的新贡献。未来5年中国还将使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第五,中国正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治理体制机制的完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和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承担大国责任与义务,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例如,正式接受WTO《贸易便利化协定》;人民币将于2016年10月加入SDR;明确提出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加快自贸区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16),中国正在以自身的理念、倡议、主张和实践为世界经济新治理、新规则、新目标的逐步形成做出新贡献。

      (3)中美经济新常态:大国经贸合作亟待新思维

      随着中国的崛起,在愈加紧密的合作过程中时有不和谐的声音甚至看似相对紧张的冲突,摩擦不断、合作加强日益成为中美经济关系的主旋律。危机爆发后,以生产型为特征的中国经济和以消费型为特征的美国经济都在进行结构性改革和战略调整,分别通过经济服务化、“再工业化”努力实现自身经济的再平衡。

      美国致力于提高出口能力的高起点“再工业化”,努力培育和发展高端制造业,发布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推出2.0版振兴美国先进制造业行政措施,在能源革命和互联网、生物等技术创新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复苏,在发达经济体中一枝独秀。2015年上半年,美国超越中国重新成为全球最大的FDI流入国,一季度所吸引的2000亿美元FDI中有860亿美元投资于化工领域,810亿美元投资于其他制造行业(17)。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显示,其货物贸易出口已从2009年的10560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16205亿美元,年均增长9%,远超2008年的12874亿美元。中国则致力于扩大内需的经济服务化,努力减少对外部需求和国内投资的过度依赖。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已超过50%,高技术产业增速快于整体工业。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显示,其对美FDI、从美国的进口已分别由2009年的9亿美元、775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52亿美元、1590亿美元,年均增长42%、15%。美国已成为中国FDI的第三大目的地,对中国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至7.6%,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

      互补更甚、紧密更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合则多利、斗则多伤,中美经济同样呈现新常态。这一新常态也同样有别于危机前尽管各自内部严重失衡还是能够通过不断加深的相互依赖与互补形成的彼此间的“恐怖平衡”,而是在各自内部不断趋于平衡的基础上所达成的经济结构、经济质量均有所提升的相互间的新平衡。这种在各自再平衡基础上所达成的中美经济新常态是实现世界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因素(18)。中美依然是世界经济新增长至关重要的推动力量。尽管如此,中美双方还是需要以长远的眼光,按照中美经济新常态的思维,摒弃狭隘利益、零和博弈观念。美国要切实看到中国的不断崛起和贡献,中国应充分认识美国对国际经济规则的倡导和主导。双方都应以更为积极乐观的心态正视国际分工体系和经济格局新变化的现实,通过加快中美BIT谈判进程和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尽量减少政策上的误解和不必要的贸易摩擦,不断扩大新的合作空间和领域,切实推动互利、合作、共赢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更好地重塑和引导中美经贸关系。

      2.新常态下的世界经济新格局、新动力与新规则

      我们的总体判断是,重塑世界经济复苏增长的新格局开始浮现,驱动世界经济长期增长的新动力加快孕育,促进世界经济转型增长的新规则正在重构。无论从短期还是长远来看,它们都将会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复苏强度、增长高度和持续力度,对未来的世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引领性和指向性意义。

      (1)新常态需要新格局:“一带一路”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新格局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深刻调整,亚欧国家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我们认为,中国倡导并实施的“一带一路”是一个大战略、大构想,必将拓展世界经济增长新空间,对引领世界经济坚定复苏、推动全球经济结构性转型有着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构筑全球经济新增长点并引领世界经济坚定复苏。“一带一路”东牵活跃的亚太经济圈,西接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是世界跨度最大的经济走廊。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核心内容,有利于区域乃至全球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有利于扩大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规模,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和就业机会,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将构成全球经济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并引领世界经济坚定复苏和稳步增长。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激发全球市场活力。沿线各国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不仅会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和就业产生巨大拉动效应,而且对改善全球市场需求、激发全球市场活力具有显著带动作用。其二,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沿线诸国进一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把经济互补性转化为发展推动力(19)。也有利于推进区域内各国产业与产能方面的深度合作,形成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互补互动的新格局,从而全面系统地提升所有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成员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这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增长和结构转型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其三,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共建“一带一路”还将深化区域内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谈判与合作,探索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的可行性,从而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逐步形成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一带一路”区域内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的有效快速提升,对激发全球贸易和投资活力,促进现有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和升级创新意义重大,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战略环节。

      “一带一路”建设加速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亚洲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同时,亚洲也已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美国战略重心已在加快东移,欧洲国家也更加重视与亚洲国家的发展贸易关系(20)。但迄今美国仍是全球经济的“眼睛”,欧洲的地位短期之内亦很难撼动,世界权力和利益重心仍在西方。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与实施,将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向亚洲地区转移的进程,一个崭新的亚洲世纪的到来或许更为可期。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区域的不断崛起,在传统的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贸易轴心之外有望形成以亚欧为核心的全球第三大贸易轴心(21)。另一方面,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将实现亚洲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亚洲交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和经济规则一体化发展,推动整个亚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此外,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不但会进一步推动国际经济合作机制创新,而且会推动亚洲和世界经济实现包容性发展,进而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22)。亚洲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稳定作用将越来越不容忽视。

      “一带一路”倡议对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但这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与时俱进、改革完善”(23)。“一带一路”是促进全球发展合作的中国方案,是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有助于推动形成更加公平的世界经济秩序,从而改进全球经济治理。其一,“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改革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诉求。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通过互联互通为亚洲邻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致力发展亚洲价值、亚洲投资、亚洲市场,联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很好地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24)。其二,“一带一路”为推动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提供了发展平台。“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是对现有地区合作机制的替代,而是与现有机制互为助力、相互补充。“一带一路”倡议强调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容,尊重各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25),是实现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平台。其三,“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推动相关国家扩大市场开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有利于促进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是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也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当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稳步推进还存在不少挑战和风险,值得引起高度警惕并积极应对。一是存在较高政治风险;二是容易引发大国战略冲突;三是政策制度缺乏协调性;四是各国经济发展侧重点不同。放眼未来,“一带一路”区域内各国应致力于通过沟通交流,管控好历史遗留的矛盾和分歧,增进战略互信,消除贸易投资合作障碍,发挥各自优势,寻找共赢发展的最大公约数,筑牢和平发展的经济纽带,进而推动和谐、稳定、均衡、普惠国际秩序的重塑。

      (2)新常态需要新动力:科技创新孕育世界经济发展新动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带动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引发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革,改变了国际分工形态和竞争格局。全球进入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并日趋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坚定复苏和持续增长的内生性动力。

      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源自创新。虽然国际贸易与投资政策能够影响世界经济走向,但科技创新却能为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当前世界经济缺乏新的增长动力和来源的情况下,推动改革创新成为必然选择。通过改革创新催生新的产业和新的企业,释放活力与创造力,创造新的有效需求,进而带动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并持续增长,这是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的根本。

      世界经济迎来重要创新机遇期。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进入相对衰退期。事实证明,无论简单的货币政策刺激还是地缘政治冲突,都无法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动力。世界经济每次危机后走向长期复苏的关键,不在于采取了多少货币刺激政策,而取决于危机发生后能否出现重大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进而推动世界经济走向新的长周期的繁荣和发展。所谓世界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其实质是创新机遇期。目前处在相对衰退期的世界经济也处在创新机遇期。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而言,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无疑是一次历史性机遇。在全球经济疲软的现状下,“互联网+”、“3D打印”等新理念、新业态的出现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将会创造巨大的需求,并为实现经济复苏和促进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科技创新正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目前,世界正处在由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等所引领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之中。创新在全球范围内被赋予越来越重大的意义,科技创新对全球经济长期增长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引擎作用已开始显现并加速推进。现在看来,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催生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更发动了一场涉及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广泛领域的新的革命,也势必改变世界经济的增长轨迹和传统格局。我们认为,科技创新将是引领世界经济坚定复苏、结构转型乃至长期增长的关键内生动力。从全球来看,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寻找产业新动力、更新增长“发动机”。发达国家致力于改变过度依赖金融创新和信贷消费的状况,加快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兴起;新兴市场国家也纷纷选择重点、加快布局,都在努力形成新的战略性经济增长模式。我们认为,在未来的5~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势必成为驱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火车头”。

      (3)新常态需要新规则:TPP重构世界经济增长新规则

      TPP协定不单单是一个定义了“边境上”贸易投资行为的条款,而是在多边高度协调之下的“边境内”高标准合作机制。TPP协定重构了经贸投资新规则,开创了全球治理体制模式的先河,为更高标准的贸易投资区域多边合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板。

      深度广度多方延展,规则制定体现高标。美国主导推出的TPP旨在一种新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构建一套新的游戏规则,用以促进生产要素的跨境自由流动。与WTO、FTAs以及美式BIT等传统的全球贸易规则相比,以TPP为代表的新一代特惠贸易投资协定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延展,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十个特征:投资要求超越贸易要求;透明要求超越优惠要求;制度存在超越国内政策;服务贸易超越货物贸易;新兴产业超越传统产业;公平要求超越自由要求;环境可持续超越片面追求发展;国境内超越国境上;综合承诺超越单项开放;规则挑战超越市场互惠(见表8)。

      

      调整红利分配格局,冲击现有多边框架。在以TPP协定为代表的全新经贸投资规则下,未来的全球经济或许会受到以下方面的影响:第一,TPP协定为全面、平衡、高水平的FTAs提供了重要模板;第二,TPP协定将削减边境内壁垒与规则一体化的深层结构性问题真正提到了议程上,并强调跨政府部门之间的立法与决策的协调统一;第三,TPP协定为实现全球的公平竞争确立更严苛的约束标准;第四,TPP协定对WTO多哈回合谈判产生压力、动力以及借鉴;第五,将对类似于RCEP这样的区域合作谈判产生竞争性影响;第六,TPP协定在客观上会强化美国对于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力。美国正在以TPP和TTIP为两翼,意图构筑21世纪的国际贸易新格局。在这场新规则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TPP将对各国全球化红利分配格局带来一场深刻的调整。然而,由于其苛刻的标准,中国暂未列入其中。从短期看,TPP会对中国现有的所有制体系和产业政策造成一定冲击。其一,在所有制体系方面,TPP规则的出现会对国企的未来发展提出严峻的考验。其二,在产业政策方面,TPP倡导公平竞争、公平高于优惠,会对现有政策扶持下的出口产业形成压力。当这些影响加总到宏观增长层面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内经济的发展速度。

      倒逼中国推行改革,顺应全球发展趋势。若从更积极、更广阔的视角来看,TPP在很多领域制订了新的或者较高的标准,这与中国当前推动的改革目标大致相符。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的改革需要一定的外力推动,目前正在全面推进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正是运用高标准的投资贸易模式来进行试验,试验成功这种模式便可被推广,这正是中国积极顺应新规则、新方向、新趋势的态度与方法。同时也应看到,中国经济已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应大力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用好TPP规则,通过资本输出和对外投资来充分获取全球化红利。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对新的全球贸易规则构建发挥大国作用和影响力,创新政策工具,培养新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中国可用于应对TPP的具体战略举措如下:首先,积极参与和推动RCEP,加入制定新的国际规则,以顺应全球化发展的潮流;其次,加快完善国内自贸区发展建设,加快金融、海运、信息通信技术服务、电子商务、计算机相关服务、邮政与速递服务、自然人流动、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先行先试;再次,对接TPP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规则,在自贸区内建立专利连接及数据排他,提高对信息数据跨境传输的产权保护及便利化;最后,优化企业竞争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谋求顺应国际主流的发展合作趋势。

      本文是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分析组撰写的《2016年世界经济分析报告》基础上完成的。参与本报告撰写的有张天桂、盛垒、薛安伟、周琢、张广婷、刘芳、陈陶然、姚勤华、权衡等。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②人民网.上半年印度尼西亚经济增长4.7%.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806/e157278-27421873.html.

      ③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④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⑤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网站。

      ⑥由于此处VIX指数的年度数据为各月平均值,因此2015年数值为前10个月的均值。

      ⑦习近平.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人民日报,2015-11-16.

      ⑧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工作午宴上关于中国主办2016年峰会的发言.人民日报,2015-11-17.

      ⑨数据来源于国新办网站.国新办举行2015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http://www.sclo.gov.en/xwfbh/xwbflh/wqfbh/2015/33625/index.htm.

      ⑩张雪飞.中国研发支出升至全球第二.经济日报,2015-11-11.

      (11)数据来源于商务部.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2015年11月17日).http://www.mofcom.gov.cn/xwfbh/20151117.shtml.

      (12)新华网北京2015年3月6日电.辜胜阻.中国每百分点GDP增长创造就业十年增加100万。

      (13)中新网2015年10月16日电.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亿。

      (14)今年我国服务外贸额力争达6500亿美元.经济日报,2015-2-17.

      (15)中新社北京2015年10月15日电.中国对外投资进入快车道官方称“一带一路”作用突出。

      (16)习近平.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人民日报,2013-9-6.

      (17)数据来源于经合组织报告.新华网2015年10月29日电.经合组织.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继续增长。

      (18)参见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分析小组.砥砺前行中的世界经济:新常态、新动力、新趋势——2015年世界经济分析与展望.世界经济研究,2015(1):3-23.

      (19)权衡,干建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义与路径.联合时报,2015-10-20.

      (20)李长久.世界经济重心回归亚洲与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经济,2011(1):10-12.

      (21)张茉楠.“一带一路”重构全球经济增长格局.财经观察,2015-4-28.

      (22)权衡.亚洲经济崛起具有全球意义.人民日报,2015-7-17.

      (23)参见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9月22日在美国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发表的演讲。

      (24)毛艳华.“一带一路”对全球经济治理的价值与贡献.人民论坛,2015(9):31-33.

      (25)参见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3月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

标签:;  ;  ;  ;  ;  ;  ;  ;  ;  

分裂与复苏的世界经济:新引擎、新风险、新常态:2016年世界经济分析与展望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