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管理研究的新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问题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56(2003)02-0095-04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和推动当代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已经走过了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近百年历程。经济全球化下,各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碰撞;科技、人才和资本、信息要素空前而广泛地在全球范围内跨国流动;新的理论、理念、知识的创生和发展,都日益推动着人类新的管理实践行为走向新空间,呼唤着管理理论探索要从新的视野和新的方式来审视面临的新世界,从新的思维来把握管理的新内涵和新内容。
一、经济全球化与政府改革及管理战略调整
经济全球化是资源跨国界空前的横向流动,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在新的地区和经济领域的新配置。经济全球化影响和制约着各国对全球资源利用的方式和程度。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并逐步消除本国资源跨国流动的障碍和阻力,才能抓住历史机遇,获取发展的新潜力。这就要求管理者们要以全球经济空间发展为视野,进而结合国家经济利益和管理改革进行决策。这是因为,资本、人才、知识、技术、文化等资源在各国之间横向的和空前的大规模流动,几乎使各国经济都卷入新的国际分工中。新的国际分工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展开的。跨国公司通过投资和产业开发行为,将自身的产业链横向展开和延伸到许多国家,并把更多的国家纳入其全球投资、生产、服务的网络体系中。跨国公司的投资、融资、生产、销售、采购、服务等行为的国际化,使经济活动已深入到东道国经济中,成为其整体经济的组成部分。这就给政府改革与管理的实践提出了新课题。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面临的首先是政府管理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在入世以前,国家经济发展可利用的资源主要是立足于国内,形成了政府管理——市场(国内)——企业(本国)——资源(本国)之间的基本关系。这是界定和研究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内,为保障国家经济利益和经济发展,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国内市场的保护、国内资源的调动和优化配置是国家经济管理的主要出发点。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经济发展和管理战略,必然从以主要利用国内资源,支持本国企业发展为主,转向既要利用国内资源,又要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思路上来。政府管理改革必然要将降低交易费用、创造公平而有效率的投资环境、吸引国际投资、参与国际竞争作为重要目标。政府的作用和定位必然要有新的调整,世界贸易组织的章程和条款的主要基础是为各国企业竞争和发展创造平等、规范的市场环境。在开放的世界中,资源在国内与国际市场上是双向流动的,国际资源有可能流入,国内资源也有可能流出,怎样加强国家经济的管理就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管理”研究
1.在经济全球化下,信息、技术、知识、资本等要素在世界的广泛流动,推动了人类新的科技革命,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创造了新的知识经济体系,产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知识经济大趋势的出现,要求加强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探索管理理论的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需要对既有的管理思想和理念进行重新审视,相对于传统的管理理论而言,要求管理理念要重新确立“人的价值主体”地位。管理核心问题是分析和研究管理的主体与客体。管理的主客体都是人,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讲,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研究人,只有真正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价值取向,管理才有坚实的基础,才会对知识经济——人的新实践,具有普遍的意义。回顾人类管理思想史的历程,不难看到管理内涵始终是围绕着人的行为、对个人和组织(群体的人)的激励和约束展开的。自工业革命以来,以工业文明为代表的现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管理理论对人的研究。管理研究对象的主体,经过了由“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价值人”到“资源人”、“资本人”、“知识人”的转变过程。“知识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充实和满足人的需要,确立人的发展目标。这种着力于人本身发展的管理理论是当代管理理论创新的核心问题。
2.“知识管理”是人类管理思想和实践的新发展。
综观人类管理思想和实践的历史,工业革命以来有几种新形态的经济文化观念和力量,对工业化时代发展给予了重大推动,同时也带来了人的解放和管理理论的发展:(1)工业革命后一百年左右,“工厂制度”作为新生产方式,工厂管理成为管理思想的新内容,支撑这种管理模式的经济文化观一是新教伦理,二是自由意志伦理,三是市场伦理。(2)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管理思想进入“科学管理”时代。这个时代管理理论以寻求人的工作效率和加强系统化管理为特点。(3)二战以后,技术进步和信息的交流管理思想更加活跃。其中有影响的“行为科学”把管理研究进一步放在人及其需要上。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威廉·大内进一步提出了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的“Z理论”,并认为新的伦理道德观对建立企业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研究知识管理就是要探索怎样发挥知识经济主体人的作用来推动新经济的发展。
3.“知识管理”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发展。
判断和研究管理理论与实践是否科学,关键是要从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入手,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经历了20多年改革开放和管理理论的探索,其成就举世瞩目,从弱化和减少经济的计划管理成份,到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管理理论创新。市场经济的生命力和优势,就在于高度重视和构架了对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而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走向世界的中国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怎样进一步发挥人的能动性,调动人的创造性,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需要管理改革。这就需要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政府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各经济主体的关系,管理理论和体制创新要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劳动者的活力及整个经济的生命力。
三、经济全球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新的历史因素是多样而复杂的,其中,以下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发展,跨国投资和跨国公司大规模出现,直接触发了各类企业之间的大规模兼并、收购狂澜。其次,在国际金融活动中,以资本市场发展拉动的金融经济,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同时,金融资产和金融交易与产业经济、服务经济互动演进。再次,新的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了现代企业发展新环境和新条件的形成,企业可利用的资源已从“物理的空间转向知识的空间”。最后,在人类新的现代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浪潮中,人文思想、新的经济伦理观以及社会责任、持续发展观等,已成为企业活动中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新理念。在上述诸种新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企业管理的创新和理论及实践探索必然需要拓展视野,研究新问题。
1.企业战略管理必须研究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新理论
从企业战略理论演变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战略理论是一种静态的战略观,其特点是依赖于客观的可把握的物质条件和要素(目标市场、市场容量、消费群体、竞争对手等),战略者研究的环境是既定的熟悉的环境。然而,今天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和诸种世界市场不确定因素中发展,必须面对动态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企业战略理论必须重视以下诸方面:一是强调发挥企业管理者主观能动性。由于企业新的市场环境的动态性,传统理性逻辑与规范化分析将由于技术工具局限而很难准确预测企业发展的未来,而快速反映和非理性选择必然进入企业战略选择决策中,对企业战略决策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二是企业战略管理要研究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机制。三是要研究企业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力之源,这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前沿问题。
2.企业管理要加强企业发展模式的探索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成长和发展主要有内生和扩张两种形式。全球化的资本市场为企业大规模兼并、收购提供了条件,企业横向扩张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纵向扩张有利于一体化经营以减少交易费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融合是当前企业重组中的新动向;而在全球性的企业并购中,资本市场动荡、新的经济碰撞、管理文化冲突、并购企业的内部整合、管理成本等诸多不确定性,给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任务。
3.加强对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
企业管理创新实质上就是打破原有的制约企业发展的生产要素的旧组合。实现企业创新需要以人为中心,要通过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现代化建设,营造出创新的环境,要以企业价值观来引导和激励员工共同从事创新活动。因此,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不仅涉及到物,也涉及到人;管理不仅是理性的、规范的、量化的、标准化的管理,也包含一系列非理性因素,管理需要企业文化建设。
四、经济全球化下城市与区域的现代管理
事实上,经济全球化抬升了城市和区域经济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在现实中,一些国家的中心城市和重点经济区(经济特区、自由贸易港、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技术园区、企业开发区等),由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其他有利条件,对世界市场信息的资源流动具有吸引力,在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的跨国公司眼中,成为考虑投资和产业布局的重点。因此,应重视研究经济全球化下城市与区域的管理。
1.城市管理要确立经营城市理念,加强城市经营管理。经营城市就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的载体以及相关资本及各种资源进行营运,实现城市有形和无形资本的保值、增值。经营城市在实践中,是城市发展和管理的新形式,也是政府管理城市职能转换的新方向,应在城市管理中加强研究。
2.城市管理要确立可持续发展观,处理和协调城市发展中的诸种矛盾和问题。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的城市人口膨胀,加剧了城市人口与环境的矛盾问题;二是城市建设、土地开发与城市规划管理问题;三是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问题,特别是供水、供电、交通、文化教育等设施问题;四是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和就业问题。城市管理研究要着力于综合协调解决以上矛盾和问题,促进城市各方面协调发展。
3.加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城市管理体制要适应城市现代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实际,要通过管理机制和机构的调整、管理权限和管理方式的变革等方面来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制度的创新和具体城市管理制度改革两大部分。具体城市管理制度改革主要包括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投融资制度等等。
4.加强区域管理研究。现代区域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自然、生态、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关联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主体的现代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区域管理要求按市场经济空间发展规律,建立起区域经济运行和管理机制,应突破行政体系和行政区划限制来研究区域管理。其中亟待研究的问题:一是怎样构造和形成有利各经济主体和经济单元公开竞争、优胜劣汰的区域管理机制,并与国外区域(流域)管理接轨;二是培育和完善区域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区域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金融、劳动力、技术和产权等区域市场建设和管理;三是建立区域整体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管理体制,加强对区域经济文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四是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构架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跨行政区界线的区域经济运行调控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