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中心卫生院,643208
摘要:目的: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稳定期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中药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存质量等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COPD患者共计14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稳定期并不进行额外的干预护理活动,观察组患者则添加服用中药进行治疗,1a为一个疗程。结果: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同治疗前TMS、F1S、F2S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3S、F4S较之于治疗前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5)。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同治疗前TMS、F1S、F3S、F4S较之于治疗前显著升高(P<0.5),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观察组患者也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FEV1,FEV1、FEV1%的差值的对比方面,两组患者的差异也存在着显著性(P<0.05)。结论:在对稳定期的COPD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补肺益肾法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帮助患者保持稳定的生存质量,并对其肺部体征与临床症状进行改变,值得在临床中对其进行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补肺益肾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症状;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慢性阻塞性疾病是一种具有着气流受限的特征的疾病,患者气流的受限并不完全的可逆,呈现为进行性的发展,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胸闷、咳嗽、喘息等症状,是一种多发性疾病。我院通过对14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组治疗,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研究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COPD患者共计140例,其中有28例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失访,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2例未失访患者中有46例为男性患者,6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57岁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26±5.12)岁,观察组60例未失访患者中有52例为男性患者,8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59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10±4.9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有着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病情进入了稳定阶段后并不对其进行干预性的护理与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添加服用中药进行治疗,主要包括:霍香、黄芪、党参、山茱萸、川贝、桔梗、山药、知母、丹参等,并使用煎服法,首先将中药放在容器之中并用冷水浸润20-30分钟左右,而后依次使用武火与文火进行煎煮,煎煮过程中应适当地进行搅拌,但不易频繁地将锅盖打开,避免药效的散失,在使用文火进行10-15分钟的煎煮后,第一次对药液进行浸润,而后适当地加入热水并进行煎煮,取得第二次的药液,两次药液250 ml分三次服用。1a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在临床的护理期间若出现急性发作的情况应选择药物治疗的方式,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并对其临床的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对其生存质量、肺功能以及临床症状与体征等情况进行测评,对数据进行整合并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次研究的数据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与处理,对于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的方式,并使用x±s的形式进行表示,当P<0.05时可认定组间的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生存质量方面的对比
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同治疗前TMS、F1S、F2S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3S、F4S较之于治疗前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5)。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同治疗前TMS、F1S、F3S、F4S较之于治疗前显著升高(P<0.5),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生存质量方面的对比
组别例数观察前观察后Pdp
TMS对照组521.62±0.111.66±0.090.001-0.04±0.050.002
观察组601.63±0.831.61±0.110.1840.02±0.07
F1S对照组521.46±0.081.49±0.080.030-0.03±0.070.005
观察组601.47±0.071.46±0.060.0980.01±0.04
F2S对照组521.78±0.221.80±0.230.371-0.02±0.110.318
观察组601.86±0.321.85±0.290.6050.01±0.12
F3C对照组521.37±0.111.42±0.090.015-0.05±0.090.000
观察组601.39±0.111.31±0.110.0000.07±0.09
F4S对照组521.46±0.111.50±0.100.017-0.04±0.090.000
观察组601.47±0.131.37±0.130.0000.10±0.08
2.2两组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对比
在FEV1,FEV1、FEV1%的差值的对比方面,两组患者的差异也存在着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对比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PdP
FEV1对照组521.30±0.361.24±0.330.0050.02±0.030.025
观察组601.28±0.361.26±0.360.0010.06±0.08
FEV1%对照组5275.60±17.5773.10±16.850.0002.49±2.680.021
观察组6075.09±18.2474.53±18.690.3550.56±3.28
2.3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其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均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改善(P<0.01),对照组患者则并无明显的差异(P>0.05),经过1a的治疗后。组间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
3讨论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在对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补肺益肾法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帮助患者保持稳定的生存质量,并对其肺部体征与临床症状进行改变,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对其进行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 李建生,李素云,王明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功能状态和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变化[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1):19-22.
[3] 蔡柏蔷,朱元珏,徐凌,等.化痰咳喘片(814)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治疗作用(312例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研究通讯,2002,31(4):14-18.
[4] 王东,张东岳.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8 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23(6):665-668.
[5] 张葵,张培琴,陈昱江,等.参芪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213-216.
论文作者:赖启洪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8/6
标签: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质量论文; 对其论文; 疾病论文; 差异论文; 两组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