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目标到学习结果论文_刘静波

广东省深圳市平冈中学 518116

摘 要:学习结果是基于学习带来的个体内在心理变化,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着力点。科学认知、区分和把握学习结果的不同类型,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行为的专业性,帮助教师依据不同的学习结果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也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内驱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一线教师应重视和树立学习结果意识,厘清学习结果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增强教学活动的导向性和专业性。

关键词:学习目标 学习结果 知识 能力 素养

学习目标的本质是什么?学习目标的本质就是预设的学习结果。那什么是学习结果?通俗来讲,学生学习获得的东西就是学习结果。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结果下了一个定义:因学习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可迁移的变化。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都是学习结果。

不同的学习结果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教法和学法,因此,区分不同的学习结果,对教师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基本功。

一、学习结果的基本类型

从学习结果的定义可知,掌握某个知识、形成某种能力、产生某种情感等都可称之为学习结果。学习结果的类型是丰富多样的,知识、技能、策略、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经验、习惯、能力、品格、素养、核心素养、智慧等等,皆可称之为学习结果。

1.知识。

这里是狭义的知识,主要指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即能描述、能言说的知识,用于说明事物的状况、特点、关系,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术语、事实、概念类、规则、原理等都属于陈述性知识。

2.技能。

能自动化的事,称之为技能。自动化指的是做一件事不需要怎么动脑就可以完成的事。写字、四则运算、实验技能等都是技能。

3.方法。

方法是指需要动脑才能做的事,比如归纳、演绎、抽象等思考问题的方法。

4.情感、态度、价值观。

上面所说的四种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三维目标。

5.经验。

经验指的是我们在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中反思总结出的个性化的知识。

6.能力。

能力指的是运用知识、技能、方法解决问题的程度,比如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

7.品格。

在解决问题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成品格。

8.素养。

素养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

9.核心素养。

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重要的、关键的素养。

二、学习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结果的种类繁多,我们不仅要把握学习结果的类别,还要弄清楚不同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只有厘清了学习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真正地辨别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理解基于不同类型学习结果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果。从学习结果的形成逻辑出发,形成学习结果关系图。

学习结果关系图

在上图中,除了“问题”这个词外,其他都是学习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学习结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实际上是“三维目标”。

第二层次是能力和品格。

第三层次是素养。

这三个层次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在知识、技能、方法的基础上形成能力,没有知识、技能、方法就谈不上能力;同样,知识技能没有整合成能力,也只是“高分低能”。能力和品格整合成素养。

三、基于学习结果实现的复杂程度的分类

学习结果的类型不同,决定了学习结果实现的复杂程度也是不同的。基于这一视角,我们可以将众多的学习结果分为三类,即要素型学习结果、体验型学习结果、融合型学习结果。

1.要素型学习结果:

也称为达成型学习结果,意思是在一个短时间内是可以达成的。要素型学习结果的特点:

其一,要素型学习结果是可以在一节课、一个单元形成的,可以强调效率的。

其二,要素型学习结果总体上来说是强调输入。

2.体验型学习结果:

特点表现为三个方面:

其一,体验性学习结果是难以检测的,分为感受水平、认同水平和内化水平三个层次,我们很难真正测出学生的认同水平和内化水平。

其二,体验性学习结果通过教学是很难达到内化水平的,因此,体验型学习结果的重点是在感受水平。

其三,体验型学习结果达到内化水平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不能强调效率。

3.融合型学习结果:

也称为养成型学习结果,呈现如下特点:

其一,融合型学习结果不是在短时间就可以形成的,融合型学习需要时间的积淀、过程的历练。

其二,融合型学习结果是在解决问题中、创造作品过程中进行学习,强调的是输出。

不难看出,要取得高质量的融合型学习结果,离不开要素型学习结果和体验型学习结果的支持,没有要素型学习结果和体验型学习结果,融合型学习结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不要有了核心素养就忽略了“三维目标”。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应该弄清三个基本问题,即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么教。学习结果的分类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它不仅让我们明确了哪些是可教的、哪些不易教的、哪些是不能教的,还使我们明白了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教与学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学习内容认知的粗放状态,提高了教学研究的精细度和精准度。

参考文献

[1][美]奥苏伯尔 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7。

[2][美]戴维·珀金斯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8。

[3]赵婀娜 赵婷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N].人民日报,2016,09,14。

论文作者:刘静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  ;  ;  ;  ;  ;  ;  ;  

从学习目标到学习结果论文_刘静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