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广播电视大学莱西分校 266600
一、2018年山东高考新材料作文及特点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文: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纵观2018年山东高考新材料作文主要特点是立德树人,扬帆新时代,化育新一代。
1.融会新思想,增强“四个自信”。作文既选取新世纪以来中国在科技、民生以及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成就作为材料,又选取“2020”“2035”这两个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作为材料,充分发挥作文题的积极导向功能。通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这样饱含启迪、指明方向的引导语,启发考生强化自己的代际身份感、集体认同感,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引导考生从历史的纵深与未来的愿景中,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不断增强自身与同代人的获得感、荣誉感、责任感,使考生更切实地感受到“四个自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2.讲好改革故事,定位历史坐标。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3.唤起青春理想,奋起追梦圆梦。2018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主要出生于2000年前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文直接面向考生发声,直接点明他们的独特身份,直接揭示他们与国家、时代之间的紧密关系,直接激发他们的青春梦想与奋斗豪情,引导考生深刻思考他们这一代人所面临的共同际遇与机缘,把追梦、圆梦的时代主潮落到实处。
二、三个方面过好审题关
1.整体把握,抓住材料重点。写好新材料作文,一定要认真去分析材料写了什么,有什么结果或现象,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注意材料的显性和隐性信息,抓住材料能够揭示内容的关键词句,认真推敲,这样才能找出材料的最佳立意。
2.抓准角度,强化思维训练。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是“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前提下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就意味着一则材料可写的角度很多,最佳立意不止一个。立论的角度多了,在确定观点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材料,既要考虑最佳角度,也要考虑最适合自己展开的角度。
3.精选材料,强化审题训练。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材料的多样性、典型性,让自己对常见题型心中有数,知道如何去准确审题,找准最佳立意。
三、五步写好新材料作文
1.定向剪裁,概述材料。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1)要有针对性。(2)要概括。
2.分析材料,突出感悟点。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3.提出论点,纲举目张。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 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因此,中心(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4.联想联系,论证论点。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尽量正反结合。表述观点(分论点)的角度:原因: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结果:从结果会怎么样的角度思考;态度:从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的角度;方法:从如何去做的角度思考。
5.重申材料,深化论点。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四、五忌应注意的问题
1.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
2.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
3.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原文照搬。
4.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既然要求根据材料来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来联想生发,不能置材料于不顾,而天马行空,脱缰狂奔。材料作文要求若即若离,不即不离。
5.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性。
论文作者:于振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材料论文; 论点论文; 角度论文; 代人论文; 考生论文; 新材料论文; 中国论文; 《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