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政府外交政策述评_军事论文

布什政府外交政策述评_军事论文

布什政府外交政策评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交政策论文,布什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11”事件是自冷战结束以来对美国的国家总体战略和外交战略的最为严峻的挑战 和考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事件的阴影正在慢慢离去,人们也从事发后短期内的震悚 中渐渐清醒过来,对事件的起源、背景和影响加以冷静的思考。现在,对经受了这场“ 国难”打击的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作一较为全面、深入和客观的评估恰当其时。这种评 估对我们宏观把握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动向,并据此作出相应的战略和策略决择具有重 要意义。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统治集团和知识精英对美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家战略等进行了 激烈和充分的讨论、分析、评估,这个进程至今尚在继续。不过,从老布什、克林顿, 小布什等几届政府所表现出的言行来看,美国的总体战略已经确定,战略意图和战略目 标也很清晰。这一战略超越了党派和集团利益,基本上形成为社会政治主流,达成了本 质上的一致性。它以保持美国“至高无上的军事、经济和政治优势”,(注:Benjamin Schwarz and Christopher Layne,“A New Grand Strategy,”the Atlantic Monthly ,Jan.2002,pp36—37.)即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以及对世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秩序的 主导地位为宗旨,大致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以强大的军事、经济、技术优势为后盾 ,发挥“对世界事务的领导作用”;(2)依靠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的“盟友关系”, 保持对全球、地区事务的控制权和主导权,促进西方民主自由价值观;(3)防范和遏止 对美国全球地位的新“竞争者”的崛起和地区秩序“挑战者”的出现,“规制”转型国 家;(4)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导弹技术扩散。开发和部署新的军事技术,对付国际 恐怖主义等“不对称威胁”;(5)占据全球信息、生物、空间技术和产业的高端位置;( 6)谋求获得“贸易促进授权”,即“快车道授权”,推动全球贸易一体化和自由化进程 ,促进全球金融、经济安全,保障美国经济稳定发展和国内就业。

布什政府执政后,基本上遵循了上述战略,体现了较强的政策沿续性和长期稳定性。 这一战略不会因发生“9·11”突发事件而作根本性的改变。但是,由于战略分析依据 的不同,对世界事务看法的不同,加上外部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国内各利益集团的斗争 、妥协和利益分配、调和的需要,不同的当政者,在不同的阶段,会就实现上述战略的 手段、方法、途径以及轻重缓急和它们间的关联程度等作出必要调整。与克林顿政府相 比,布什政府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就外交思想而言,布什政府融合了共和党的保守主义和民主党的理想主义,更加注 重将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等“有形力”与意识形态等“无形力”相结合,把发挥国家实 力地位作用和推进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两手结合起来,以确保美国的单极地位。布什政 府将意识形态的考虑渗入了贸易、投资和外援等许多政策领域,强调要“重申美国在制 订贸易政策和建立基于自由、民主价值、开放贸易、自由市场以及安全基础上的冷战后 世界的领导能力”。

2.美国强调以同欧、亚盟国的传统联盟关系作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基石,在欧洲美国强 调北约作为欧洲安全结构的核心地位。在亚洲美国看重日本的价值,今年3月,布什访 问日、韩时,特意强调和显示它们作为“核心盟国关系的价值”,称美日关系具有增强 的潜力,“不仅要为加强亚太地区稳定,而且要为一系列国际问题作出重大贡献”。美 国国防部已计划在2005财政年度,与日本共同进行导弹拦截试验。

3.布什政府处理国际事务时,更倾向于使用实力和采用单边主义,态度也更为强硬。 美国不顾国际社会在治理全球环境问题上多年来作出的艰苦努力,拒绝签署限制温室气 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2001年7月25日,美国以禁止生物武器国际协议草案的核查 规定可能导致美国商业和军事机密泄露为由,拒绝接受该协议;同年12月13日,布什无 视国际社会的反对,宣布退出1972年美苏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

布什政府的强硬态度最突出地反映在与所谓“无赖国家”的关系上。克林顿政府执政 时,美国主动改善美古关系、美朝关系,而布什政府则侧重“以压促变”的一面,行为 上更加咄咄逼人。他任命反卡斯特罗的鹰派人物奥托·里奇为国务院拉美事务负责人。 尽管2001年11月“米歇尔”飓风后,美国货船向古巴运送食品等救援物资,但布什政府 并没有放松封锁和禁运政策;布什虽然支持金大中的“阳光政策”,提出要与日、韩协 调对朝鲜政策,但声称朝鲜是一个“专制政府”,美国“不抱幻想”,要求就朝鲜禁止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导弹技术扩散的监控和核查机制“展开严肃谈判”,要求朝鲜作出 实施减少国防开支、削减非军事区外围军事力量等具体步骤;美国加强对伊拉克的制裁 和封锁,筹划将伊拉克作为其反恐第二阶段战争行动的打击目标。今年1月30日布什向 国会两院联席会议所作的国情咨文中,明确将朝鲜、伊朗和伊拉克列为“威胁世界和平 ”的“罪恶轴心”,表达了反恐战争扩大化的意图。

4.在对华政策上,布什政府继续执行“遏制接触”(contained engagement)战略。所 谓“遏制”,就是要避免和防止正在崛起的中国成为美国及西方国家所主导的国际秩序 的挑战者;所谓“接触”就是要通过多边或双边的对话、交流和合作,规劝、利诱或迫 使中国走向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制度体系,并利用中国的影响解决某些全球性和地区性 问题。布什两次访华与江主席会晤,美国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邀请胡锦涛副主 席访美等,显示了其“接触”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小布什政府采取了对中美关系产生严 重不利影响的政策调整:(1)公开地放弃了中美两国政府和领导人经过长期磨合、共同 协商的“战略伙伴关系”,虽对“战略竞争者”作了改口,但仍将中国定性为“非敌非 友”地位。(2)在手段或策略上,采取“直率、清楚和坚定的对华政策”,奉行“在能 与中国合作时就合作,在必须与中国竞争或反对中国时就竞争与反对”的双重政策,对 两国关系的分歧点不加妥协和退让。(3)在“一个中国”政策框架下,做了违背三个公 报原则,有害中美关系的举动:提高向台湾提供先进武器系统的质量;允许吕秀莲过境 纽约和洛杉矶;允许汤曜明等赴美参加“台美军事高峰会”,并与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伍 尔福威茨会晤;积极支持台湾扩展国际社会存在空间。(4)在人权问题上,采取所谓“ 进取性人权政策”,在国际会议和双边谈判中多次提出人权问题。根据PNTR附加的莱维 —贝鲁特修正案,美国组建中国问题国会—行政委员会,以“监视中国人权”。

一年半来,布什政府出台了一些带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政策,其执行可能对国际格局或 地区格局带来深刻影响。这里仅就以下3个方面加以说明:

1.布什政府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大力推进国家导弹防御计划(NMD)的研发,改变 发展核武器政策和国防战略,企图建立“适应21世纪战争和威胁的新的军事力量结构” 。

布什执政后,一直主张加快国家导弹防御计划的研制,已多次进行导弹拦截试验。美 国国防部副部长保罗·沃尔福威茨今年2月27日在参议院拨款委员会作证时称,计划在2 004年9月前部署完成NMD第一批导弹拦截武器。到2015年前,整个NMD计划花费230亿到6 40亿美元。美国政府声称,该计划将为美国及其盟友提供对付“来自恐怖主义、暴君、 无赖国家”威胁的保护伞。如果计划得以实施且获得成功,国际社会维系了半个世纪的 战略核均势将被打破,美国将拥有世界上唯一的战略防御系统,也就具备了干预国际事 务的更强大的实力后盾。

与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相配合,美国在削减现有核库规模的同时,致力于核武器的 小型化和战区、战役适用性,以便拥有“全范围威慑力”(fullspectrum deterennce),用于“反击、遏制任何军事挑战”。据今年3月9日《洛杉矶时报》披露,小布什政府完 成的《核态势评估》——《单一联合行动计划》中,设想“瞄准扬言使用或使用化学、 核子、生物武器进攻美国及其盟国的国家”,用于诸如“伊拉克攻击以色列”、“朝鲜 攻击韩国”及“为台湾地位的军事对抗”而爆发的“偶发事件”,将朝鲜、伊拉克、伊 朗、叙利亚、利比亚、中国、俄罗斯等7国作为其核武器可能打击的目标。如果这种核 武器“攻击性遏阻力”制度得以实施,美国将正式结束只针对若干固定目标的作法,将 会引起相关国家和地区激烈的军事和外交对抗。

相应地,布什政府的国防战略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2001年10月1日公布的《四年 防务评估报告》(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中,将国防战略的目标定为保卫本土、 保护盟友安全,以及对付挑战和未来崛起的大国。美国不仅要有同时打赢两场大规模地 区性战争的能力,而且要保证击败“任何威胁”。其国防战略支柱从“基于威胁”改为 “基于能力”。(注:详参周建明:从塑造、反应和准备到阻止、威慑和击败——美国1 997年与2001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的比较,《国际问题研究》2002—1,第26—30 页。)这种防务战略的实施,也将加强美国的海外机动干预能力,单边性的“武力干涉 主义”将进一步抬头。

2.美俄关系的发展将改变国际社会力量格局,影响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利益配置。

尽管发生了2001年3月罗伯特·汉森间谍案及美国驱逐50名俄外交官事件,尽管美俄在 两伊政策、中东政策等方面存有分歧,但布什政府执政后,对俄罗斯的政策发生了重要 变化。表现在:(1)以前美国将俄罗斯定位为既“不是敌人或者潜在的仇人”,“暂时 也不是战略伙伴”,只是需“积极谨慎”予以对待的“正在转型的国家”。而现在,布 什政府将俄罗斯定位为“好朋友”,说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是“伙伴关系”。(2)2001 年以来,布什与普京已举行4次首脑会晤。2001年11月中旬普京访美时,布什特意安排 在克劳福特农场招待他,显示了不同寻常的私人关系。2002年5月,布什将出访俄罗斯 ,与普京分别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举行会晤,并签署有关削弱战略核武器的新协议。(3 )美国支持北约与俄罗斯作出制度安排,就欧洲安全举行磋商,并称“创建一个联合的 欧洲是北约—俄罗斯合作的基点”。这为北约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奠定了基调。(4)布 什政府在发展对俄经济关系上采取了实质性行动,要求国会停止《杰克逊—瓦尼克修正 案》,帮助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美国计划扩大欧洲司令部的职责范围,将俄 罗斯纳入其辖区,以便调节与俄罗斯军队关系,并设想朝着美国与其他欧洲国家关系的 模式方向发展,促进双边军事交流和联合演习。

3.美国军事力量楔入中亚,取得地缘政治和能源保障的双重优势。

1997年7月,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就通过决议,宣布中亚是对美国有切身利益地区, 是阻止伊斯兰渗透、制约俄罗斯影响和控制石油资源的关键。但是,美国在该地区一直 未取得实质性进展。“9·11”事件发生后,对本·拉登“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里班 政权的反恐战争,给布什政府提供了最佳的历史性机遇。借此,美国与格鲁吉亚达成了 防务合作协议,并为格鲁吉亚国防部培训特种部队。美国在乌兹别克斯坦驻扎了3000美 军,在吉尔吉斯建立了空军基地和人道主义援助行动基地。美国与塔吉克斯坦也达成了 建立基地协议,并与亚美尼亚举行秘密军事会谈。美国的势力全面进入中亚地区,使其 首次实际拥有了战略据点,这将对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产生深刻影响。

美国制订的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外交政策目标的实现,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制约和影 响。布什政府同样回避不了几对固有的矛盾:(1)维持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的意向与全球 化和多极化发展的趋向的矛盾;(2)推行实力外交、加强海外干涉的意向与国内外制肘 因素间的矛盾;(3)追求绝对安全和绝对利益的意愿与相对安全和相对利益现实间的矛 盾。

1.仅依靠强大的军事、经济力量就能维持唯一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只是美国统治集 团的一厢情愿。应该承认,美国是目前唯一一个既拥有洲际核武器,又拥有大量最先进 海陆空力量并有进行全球部署能力的国家,其军费开支大于排列其后的8个国家的总和 。就军事而言,它构成单极。但是,正如著名国际关系专家约瑟夫·内所说,“在全球 信息时代,国家间的力量分配模式就像一个复杂的三维棋局”,顶端棋盘是军事,美国 是单极。在中间棋盘上,经济力量呈多极格局,美国、欧洲和日本占世界生产的2/3, 中国很可能成为第四大力量。因而“美国不是霸主”。而“底层棋盘是跨国界关系的地 盘,在政府可控的边界之外”,“在这个棋盘上,力量十分分散,说单极、多极或霸权 之类的话没有意义”。“玩三维棋局,如果只关注顶端棋盘,而不注意其他棋盘以及它 们间的垂直联系,就会失败”。(注:Joseph Nye,“The new Rome meets the new bar barians,”The Economist March 23[rd]2002,p24.)

国际力量格局的演化不会完全依照美国所设想的轨道前进。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 国就一直追求地缘政治统治权即“单极”战略,不仅遏制苏联,也通过为西欧、日本等 盟国提供安全保障、保卫它们获得经济和自然资源等方法阻止它们发展自己的独立力量 ,将它们纳入美国的外交军事政策轨道,实行所谓的“成年人监护战略”(adult super vision strategy)。但是,冷战结束后,发展自身的自主政治、经济实力,已成为各国 的共同企求。“美国阻挡不住新的大国的崛起,即使是自己阵营的德国、日本、欧盟, 还是阵营外的中国以及复兴的俄罗斯”。(注:Benjamin schwang and Christopher la yne,“A New Grand Strategy”,the Atlantic Monthly January 2002,pp36—38.)

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也决定不了两伊、巴尔干、中东、朝鲜半岛等地区和平问 题的最终解决。这些地区问题的解决,将主要取决于相关国家的双边关系因素和国内因 素。

2.国际政治是复杂的,各国利益结构存在重合性,但更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性,这对美 国的单边主义构成了强大的制约因素。“9·11”事件发生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表 达了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憎恶。欧盟为支持美国对“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里班政权的军 事打击,甚至第一次动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第5款即集体安全条款。一些阿拉伯 国家也加入了反恐阵营。但是,对美国反恐事业的支持不是无条件和无限制的。当布什 提出“罪恶轴心”(axis of evil)论时,其欧洲盟友表达了不同声音。法国外长休伯特 ·范德林称这种说法“过分简单化”,忽视了恐怖产生的根源。欧盟外交专员彭定康则 称美国人陷于“过度的单边主义”。德国也批评“罪恶轴心”说。而当美国设想将反恐 战争第二阶段目标定向伊拉克时,受到欧洲盟国和广大阿拉伯国家的普遍反对。欧洲国 家担心扩大反恐,推翻萨达姆政权引起中东政治进一步动荡,而埃及、叙利亚、约旦、 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则面临由于美国扩大反恐战线而引起的民众反美情绪激烈化,导致国 内政治、经济的无秩序和极端势力对世俗政权统治的挑战。美国想组建的反恐统一战线 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共同的现实威胁基础。

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造成国家经济、金融、政治等领域更为密切 的相互依存关系和更明显的互动趋向。而处理诸如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全球金 融稳定、全球气候变暖、跨国界犯罪、毒品走私等全球问题时,需要国际社会的通力合 作。美国不可能单靠自己的能力达成这些目标,也不可能依靠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求 得绝对安全和绝对利益。

4.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一国在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中的安排和位置将对该国的国 家发展战略以及经济安全、社会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布什政府在这方面也受到巨大压 力:(1)欧盟和日本在争夺对全球经济领导权的斗争中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现存150个国 际自由贸易和关税协定中,欧盟参加了31个,而美国仅参加了3个。2000年欧盟与美国 的近邻和重要贸易伙伴墨西哥达成了自由贸易协议,并正与南锥体共同市场国家及海湾 合作委员会谈判自由贸易协定;日本也不再一味依赖全球贸易安排,正在与新加坡、韩 国、墨西哥、智利谈判订立双边贸易协定。亚洲国家正努力订立自由贸易协定和建立亚 洲货币基金(AMF),东盟和日、中、韩(ASEAN + 3)将完成双边交换安排网络(Network o f Bilateral Swap Arrangements),实现相互间的货币支持,最初规模为500亿美元, 最终将达1000亿。东亚地区还在谋划建立协调汇率机制。(2)美国与欧洲国家在全球贸 易政策上存在明显分歧,如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谈判是否应包括竞争政策和投资问题, 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能源和环境政策等。美国与欧盟在整个农产品贸易上的争端也将于20 03年再度爆发,届时,双方关于暂停农业新申诉的“和解条款”(peace clause)将失效 。(注:C.Fred Bergsten,“America's Two-Front Economic Conflict”,Foreign Aff airs March/April,2001,pp16—27.)这些都为美国主导世界经济贸易新秩序的设想设置 障碍。(3)由于美国国会两党及国内政治、经济集团在劳工、环境等问题上产生争端, 国内反全球化势力的影响也不可小看,从众议院以215∶214票通过“快车道”授权法案 就可见一斑。

5.外交和防务政策同样受国内两党政治和利益集团斗争的影响和制约。就美国在国际 上发挥什么作用、是采取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是更多进行“人道主义干涉”还是奉 行“现实主义政策”,美国国内辩论没有终结;副总统、国家安全班子、国务院、国家 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等就职责分工、战略选择、政策重点等存有分歧;在国家导弹防御 计划及其他防务开支的分配计划上,国会、国务院、国防部、军工利益集团等也存在严 重分歧。民主党特拉华州参议员约瑟夫·拜登、外交委员会主席多数党领导人汤姆·达 施勒等认为,NMD除浪费资金外,“只能将世界置于更危险的境地”。他们认为,提供 美军作战能力机动性和效率比发展NMD更为紧迫;2002年的中期选举中,如果民主党获 得对众议院的控制权,国会对布什政府内外政策的牵制将更大。

布什政府的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会对国际社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需要作出及时的、 符合客观现实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应时刻关注美国社会主流思想的发展与变化,注意美 国国家战略利益的确立与调整;我们也应寻求确定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国家根本利益和国 家发展大战略,摆脱分析国际问题的旧的框框和模式,从理性出发,坚持原则,策略灵 活,重视中美关系发展的互动作用,积极寻求中美战略对话的途径与方式,开创处理中 美关系的新思维。

标签:;  ;  ;  ;  ;  ;  ;  ;  

布什政府外交政策述评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