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海峰 詹歆
(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上海20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行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的78例膝骨关节炎病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平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全部给予常规护理,其中仅实验组增加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率和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对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膝骨关节炎;疗效
膝骨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疾病,关节软骨退变是本病得以形成的基础原因,该病发病较缓慢,可引起膝关节疼痛和膝关节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威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得以产生,并成为医治膝骨关节炎的首选方法,临床疗效显著。但临床实践发现,术后护理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所以,护理工作应引起足够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的78例膝骨关节炎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53.23±3.66)岁,双膝8例,单膝31例;实验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龄(55.08±2.12)岁,双膝10例,单膝29例。经对比,两组病例基础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做常规护理,即提供优质治疗环境,给予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以及做好指标监测等。实验组在该基础上做早期康复护理,其内容包括:1)术前开展健康教育,并进行心理护理,借助图谱、现场演示或者是动态视频等方法介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要点和作用,耐心解答患方疑问。2)术后第1w内,冰敷患肢24h,然后做关节伸屈锻炼1h,并做适当的肌力训练、稳定训练以及主动伸屈膝训练,根据康复情况合理增加锻炼量[1]。3)术后第2w,指导恢复较好者拄拐下床运动(膝盖弯曲90°),同时进行适当的蹬腿、压腿和主动屈膝等锻炼,循序增加运动量。4)术后第2w至出院,结合患者康复情况给予耐力训练、平衡训练和扶物蹲起等训练指导,每日练习1~2h[2]。
1.3 评价指标
用美国特种外科医学院膝关节评分标准和本院自拟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全面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评分和护理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3.0分析文中数据,计数数据用χ2 检验,计量数据做t检验,两者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膝关节评分
实验组患者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目前是临床常见病,老年人群是该病的多发群体[3]。膝骨关节炎在症状上主要表现为膝盖红肿疼痛,起立、上下楼梯或者坐骑时膝部酸痛等,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膝关节畸形甚至残疾,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的威胁尤为显著。虽然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能够通过去除游离体来治疗膝骨关节炎,并且对于肢体疼痛的缓解作用尤为突出,但术后仍需采取必要的临床护理措施,以确保和促进预后。本研究显示,对照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评分为(82.3±6.8)分,护理满意率为74.4%,分别低于实验组的(93.0±7.5)分和92.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膝关节炎患者采用积极有效的术后早期康复护理,能进一步提膝关节炎患者的预后,改善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的实际临床疗效。经初步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本院采取的早期康复护理不但在术前就对膝关节炎患者进行了个况分析,同时还加大了对健康教育以及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方面的重视,然后在术后配合冰敷、康复锻炼等帮助膝关节炎患者逐步恢复其患肢的正常肢体功能。
总而言之,对拟行关节镜下微骨折术的膝关节炎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能缓解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所以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静, 鄂晓强. 早期康复护理在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17(22).
[2] 宋鲁燕, 李宁. 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19):154-155.
[3] 邱青青, 蔡珍芝, 卢春莲,等. 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J]. 中国医学创新, 2017(21):93-96.
论文作者:盛海峰,,詹歆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骨关节炎论文; 膝关节论文; 关节论文; 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镜下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8月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