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兼论新时期我区爱国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兼论新时期我区爱国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兼论新时期在我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主义教育论文,条件下论文,新时期论文,我区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知道,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爱国主义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阶段和历史条件的不同,爱国主义也有其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是要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爱国主义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这一历史性的过渡中,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有助于克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价值观念的失衡而产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爱国主义的新要求

1.坚持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致性。

爱国主义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国家民族具体的历史要求相联系,与一个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景相联系,与特定历史时期广大人民的现实追求相联系。在当前,坚持爱国主义必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其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坚持爱国主义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相一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为这一体制构建了宏伟的框架,这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们搞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十几年的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建立,将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生历史性的巨变。所以,只有能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不计个人利益得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伟大事业中的仁人志士,才堪称当今社会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其次,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相一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本质和判断是非的标准问题上,为我们破除了对社会主义的种种扭曲和错误的理解,确认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相应地把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内存在的“左”倾思想严重地束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爱国主义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只有那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励精图治,发奋图强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不言而喻,只有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只有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空前提高,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才能与真正爱国主义者的愿望相一致。

再次,坚持爱国主义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主题相一致。在当今历史条件下,改革开放的奋发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是贯通和统一的,它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的现实追求和中华民族的深远前景得以实现的唯一可能性。因而只有改革开放才堪称为当代的爱国主义。改革开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民族前途的命脉所系,是中华民族进步发展的历史意志、历史要求的体现。改革开放是中国参与世界文明进程的唯一途径,从而对人类文明做出新的贡献。如果说战争年代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而献身到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之中,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改革者们,也是真正的当之无愧的爱国主义者。因此,改革开放是当代爱国主义的最高主题。

2、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力发展西藏地方经济。

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正确理论是制定正确路线的前提,路线是理论的体现。党的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全面掌握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才能深刻理解基本路线的实质,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辨别各种思潮,清醒的对待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所以新时期的爱国主义者,必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忠实捍卫者,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决拥护者和坚定的执行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藏各族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长期封闭的局面已被打破,自然经济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供给型经济开始转变,国民经济摆脱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大多数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社会、经济、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差距所决定,我区现在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民生活水平较低,部分人口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因此,我们每个热爱西藏、热爱家乡的人都应该有加快西藏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先后三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从战略全局的高度看待西藏工作,深入细致地研究西藏问题,为加快西藏发展确立了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西藏发展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对促进西藏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只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把中央的大政方针同西藏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根据中央确定的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努力完成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10%的增长速度。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有大的提高,在1993年基础上翻一翻,基本实现粮食自给,基本完成脱贫任务,大多数群众达到小康水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我区各族人民一定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解决西藏的困难和问题,实现西藏的伟大振兴,归根到底要靠西藏各族人民。我们要把中央的关怀,全国的支援化作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发各族干部群众建设新西藏的热情,进一步增强建设西藏、振兴西藏的责任感。发扬“老西藏”精神,树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意识。我们有一支经过考验、立场坚定、有艰苦奋斗传统的干部队伍,有热爱西藏、热爱家乡,渴望尽快改变落后面貌,建设团结、富裕、文明新西藏的各族人民。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团结奋斗,就一定会加快西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坚持“一国两制”政策,实现祖国统一,反对地方分裂主义。

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时,明确使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个概念,作为收回香港主权的方案。1983年6月,他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进一步把“一国两制”作为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构想的提出,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的历史和现状,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根本利益,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统一祖国的共同心愿。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种解决领土分裂与国家统一的思想主张,它求实、科学、符合时代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典范,它生动地体现了以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思想方法。

但是,邓小平同志也充分考虑了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在发达国家在经济上政治上干预和插手发展中国家的内政的情况下,国家主权对于中国来说依然十分重要。在和英国谈到香港问题时,他特别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②在谈到台湾问题时,他指出:“大陆和台湾双方谈判解决,但万万不能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③没有了国权,就不能谈一个国家的政治存在,更不能谈一个国家的发展。

自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一直把西藏作为分裂中国的突破口,在他们的支持下,境内外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多次从事“西藏独立”的罪恶活动,企图最终把西藏从中国领土上分裂出去,从而达到从战略上搞乱中国的目的。因此,我们今天开展的反分裂斗争,实质上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分裂中国的图谋进行斗争的继续。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与达赖集团的分歧,不是信教与不信教,自治与不自治的问题,而是维护祖国统一与反对分裂的问题。”④对达赖喇嘛,我们的政策是,只要他放弃西藏独立的生张,停止分裂祖国的活动,随时欢迎他回来。但搞独立不行,搞变相独立也不行。只要达赖集团继续坚持西藏独立的主张,我们就要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直至最后胜利。在维护祖国统一这个根本问题上,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藏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西藏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西藏的稳定与发展涉及到全国的稳定与发展。我们应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任何人只要他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就应该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祖国的统一,维护西藏的稳定。为西藏的社会变革、政局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经济发展、人民幸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把爱国之情化为建设祖国、振兴西藏之行。

爱国之情是献身祖国的巨大动力和感情基础,报国之志作为爱国之情的一种凝聚点。爱国之情只有转化为报国之志,才能践行赤子之情。报国之行就是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实践自己的爱国理想和志向,为祖国的繁荣强盛做出贡献。只有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化作报国之行,真正做到言行一致,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只把爱国主义停留在口头上,空谈爱国之志,而不付诸实践的人,只能称做口头爱国者,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要把爱国之情化作建设祖国、振兴西藏之行,就要发扬献身精神、实干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这些精神是广大爱国主义者在爱国主义伟大实践中爱国精神的重要体现。

献身精神是人类在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最宝贵的高贵品质,它体现着为正义、为真理、为祖国的进步事业或理想而忍受艰难困苦、不计个人得失,甚至不惜献出生命的自我牺牲精神。实干精神是全国人民在为祖国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中,所表现出的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避艰险、任劳任怨的劳动态度,是每个爱国者履行对祖国的职责所必须具备的思想作风。牺牲精神是指为祖国安全和人民利益甘愿舍弃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的高尚精神,牺牲精神是一种无私的表现,是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勇于承担义务的高尚行为,其特点是勇于舍弃自己。在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中,藏汉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友爱协作,塑起了一座座时代丰碑。解放西藏、平叛改革、青藏和川藏公路的修建、无数次抗灾抢险、无数个守卫祖国高原的将士、无数个志在边疆的热血青年、知识分子、科技人员,无数汉族及内地其他兄弟民族人民把生命奉献给了西藏。这里凝结着他们对祖国、对西藏的挚爱和对藏族人民的深情厚意。他们真正实现了把爱国之情化为建设祖国、振兴西藏之行,他们是爱国主义思想的伟大实践者。

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为:第一,在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中发扬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第二,为改变祖国、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发扬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精神。第三,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事业中,发扬勇于探索,大胆革新的精神。

二、爱国主义教育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保证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是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和伟大创造。但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由于我们对如何处理好计划和市场关系的经验不足,宏观调控一度滞后,加之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等各种原因,一些地方和部门产生了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等腐败现象;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平均主义、脑体倒挂等分配不公现象长期得不到解决;一部分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生产存在着不顾质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等现象。这一切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矛盾的。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保证新旧体制的顺利过渡。这是因为:

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旧体制的转换,使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物质利益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和调整,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必然导致人们的心理失衡,产生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如地域不平衡、行业不平衡、收入不平衡、通货膨胀、腐败现象等因素发展到一定程度,都有可能形成不稳定因素,给我们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带来阻力。因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人们从全局利益、国家利益出发,维护社会稳定,艰苦奋斗、发奋图强,与祖国、与民族共渡难关,创造辉煌。

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实践证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对于社会的进步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往往也有明显的消极效应。例如,作为市场经济价值观主要内容的效益、功利、实利、本位互利、自主等价值取向,按其本性它们会自发地向功利主义、金钱主义、实惠主义和利已主义这类消极的价值观方面倾斜。出现为了个人利益,采取投机、诈骗等不正当手段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等消极现象。因此,必须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应以人民群众为本位,主张人民的利益,祖国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应关心每个成员的个人利益,做到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正确结合;当个人同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当各个群体的眼前的局部的利益同整个社会即国家的长远的整体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前者应服从后者。

在当前改革、开放,转变体制的新形势下,更要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倡导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强大的政治思想优势,这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反腐倡廉转变社会风气的需要,是培养一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需要。

三、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精神文明为之服务,提供思想动力、知识保证和智力支持。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的爱国主义教育只有适应这种客观需要,才能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社会层面和社会群体会对同一社会事物作出不同的判断和取舍。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势必导致社会心理上的失衡状态和离心倾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在正确把握和积极引导新的社会心理、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上发挥作用。因此,只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才能使各种社会心理、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找到一个社会各个层面都能接受的落脚点、凝聚点。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社会舆论面前,清醒的认识到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要顺应那些符合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有进步意义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的社会心理阻力,保证改革和建设的顺利发展。

第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引起社会生活的变革。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经和正在打破原有的生活模式,一方面使生活内容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有了提高,另一方面使生活方式多样化。与此同时,伴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一些唯利是图,尔虞我诈,损公肥私,敲诈勒索等不良现象也会有所增多;社会不同层面间、不同宗教间及邻里间的纷争和矛盾,会由于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而产生以至蔓延;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陈规陋习和愚昧落后现象,会由于教育水平落后、人口素质低下而沉渣泛起,死灰复燃。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构造新的生活方式上发挥作用。因此,只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自觉抵制不文明、不健康、愚昧落后的丑恶现象。通过积极的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获得高尚情趣,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处理好工作与生活、劳动与享受、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引起社会规范、制约方式的变化。在目前经济体制转轨变型的时期,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造成一些人职业道德的削弱和社会责任感,社会义务感的淡漠。一些人为一己之利无视法律铤而走险,扰乱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风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强以法制、职业道德为重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来保证。市场取向以竞争为特征,而要使竞争公平、公开、公正,就要求参与竞争者在竞争中讲究职业道德;就要求竞争过程中有法律的保护;就要求用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社会环境等社会文明为竞争提供条件。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上发挥作用。因此,只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人们的法制意识,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强化人们的守法行为。与此同时,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行有力的配合,进而创造出依法行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社会氛围,为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秩序。

第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冲击人们原有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在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残留在人们头脑中的原有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体系所形成的旧观念,会成为深化改革的阻力。要想使直接调控人们行为的认知因素的观念起到推动改革顺利进行的作用,就必须学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理论以及科学技术知识,更新知识,破除旧观念,接受和确立新观念。“只有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才能获得做好新时期经济工作的主动权。”⑤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在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相关知识上发挥作用。因此,只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提高我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爱国主义觉悟,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了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祖国美好未来,努力学习,勇敢拼搏,为建设祖国,做好知识和才能上的准备。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就是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当前,必须大力加强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建立符合世界通例和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为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知识保证。要树立市场观念、商品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掌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适应市场经济的知识体系,真正增强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主、自立、自强意识,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四、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克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必然要发生变化。有人认为,市场经济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必然联系。这是仅凭直观而未经科学分析之言。实际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乃是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反市场经济的行为所必然具有的思想,它们恰恰是破坏市场经济的。

拜金主义是把金钱当作圣物来崇拜的一种社会思潮。它主张一切向钱看,排斥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拜金主义不懂得个人利益是多元的,个人利益除包括物质利益之外,还包括一系列必不可少的精神利益。拜金主义无法健全个人利益,它对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乃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广泛的负面影响。享乐主义是没落阶级和人格消极沉沦的腐朽生活方式。在今天,它主要表现为吸毒、卖淫、嫖娼、纳妾、挥霍无度、腐化堕落等。它严重败坏着社会风气,毒化着人们的身心,阻挠着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进程。因而它实质上是对于个人利益的扭曲和对正当个人利益的褒渎和反叛。极端个人主义主张置集体利益、社会利益于不顾,一味追求个人利益,一切以自我为转移。极端个人主义是典型的剥削阶级腐朽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表现,它不仅会导致自私自利思想的恶性膨胀,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不正之风、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而且将构成严重的社会威胁,造成社会无政府状态,从而阻碍社会前进。

要有效地克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既是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又是迄今为止人类最科学、最进步的世界观、人生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在利益关系问题上明确强调:个人、集体、社会三者利益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同时,个人、集体、社会三者利益又不是等价的,而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和集体利益,社会利益无论在数量、质量及能量上均具有至高无上性。这也是由人类的最大价值效益取向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不仅为个人利益的健康发展创设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个人利益的正确导向指明了最佳方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成员应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成为社会主义时代的新型利益主体。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首先,爱国主义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要求人们把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把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看作应尽的道德义务。把坚守民族气节、维护祖国尊严作为重要责任。“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最精辟的概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有机地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⑥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潮,是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与爱国主义道德规范要求格格不入的。只要我们大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大力加强爱国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在人们的行为中真正崇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爱国道德情操,那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潮就会得到抑制、克服,就会没有它们的市场,就会受到人们的唾弃。

其次,爱国主义教育的着重点应放在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7] 中华民族素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著称于世。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发扬光大。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华民族克勤克俭、淡泊生活的美德,而且是他们在困难面前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坚强意志和优秀品质。任何理想的实现,幸福的获得,事业的成功,都不能企望于侥幸的命运,而必须经过艰苦的劳动和创造才能实现。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民族文明进步的巨大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根基。因此,要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消除、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思潮。要在全社会形成以艰苦、勤俭为荣,奢侈、腐败可耻的风气。艰苦奋斗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艰苦奋斗的传统不仅不能丢,不仅过去讲、现在讲,而且要作为一项重要方针长期坚持下去。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8]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于加快西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面对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路子。

收稿日期 1994年9月24日

注释:

①②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12、31页。

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保持稳定》──四论学习贯彻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在《西藏日报》1994年8月12日第一版。

⑤参见江泽民《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书序言。

⑥⑦⑧《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人民日报》1994年9月6日第三版

标签:;  ;  ;  ;  ;  ;  ;  ;  ;  ;  ;  ;  ;  ;  ;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兼论新时期我区爱国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