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实践力是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必不可少的素养,是21世纪的重要技能和探究工具。我国地理教学多偏重课本,学生缺少真实情景中的体验式学习,无法有效地培养地理实践力。因此,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理教学 地理实践力 基础点 结合点 落脚点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10-112-01
“地理核心素养” 作为新修订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主线,是当前地理教学研究的热点,其中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地理实践力"家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在点实情景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而现行的地理教学中形成“一切以考试为中心,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的局面,究其原因:首先是地理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问题、事件以及他们关心的问题在课程内容中得不到充分体现;其次是忽视实践和应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学生缺乏对地理学习的正确认识,认为学习地理只是为了升学考试;教师也过于重视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对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使中学地理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
一、高中地理教学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必要性
1.高中地理课的实用性
地理知识内容丰富,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每天的天气预报与人们外出、农业生产的安排、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假期的外出旅游等等方面都与地理知识有关。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地理环境,并面临着一系列不利局面。如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增长与粮食问题、资源的持续利用问题、生态平衡的破坏等紧迫的环境问题。在教学当中,如能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传授有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知识与人类环境相协调的环境意识,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爱护环境。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因素。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让学生由于兴趣而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中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由厌学转化为愿学,由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主动摄取知识,积极思考,并能意识到地理知识的有用性,改变一贯的“地理副科”的偏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培养学生思维
问题的讨论不仅使具体知识得以再现与理解,而且能锻炼知识的迁移性。这种讨论的主要特点首先是具有假设性和新颖性,因讨论的命题是当前现实生活里不存在的,所以学生会感到新奇、新鲜、有意思,容易被激起一种探讨的冲动。其次,教师要关注的是讨论与思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如直觉、形象思维、聚散思维、发散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正向思维、逆向思维。
二、联系生产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培养学生实践力
1.将热点,能源、环境、地球空间、国际合作教学溶入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全球热点问题。如能源开发技术、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的作用、地缘政治与文化旅游,并渗透地理研究的方法。高中阶可以比较及时关注国际上的重大时事,并将专业化的知识渗透政治、艺术、语言诸学科等内容。地理教师应该随时关注近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如一年前后至今发生的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化,中国外贸的机遇与挑战,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美国飓风灾害,红海沉船事件,禽流感等,南方雪灾等,并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评价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热点的背景、过程、发展的趋势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地理原理的掌握。除了课堂平时也可引导学生通过媒体、刊物、网络,对军事外交、文化艺术、建筑交通、宗教哲学等许多领域产生好奇和兴趣,增强学生的经济意识、环境意识、交往能力。
2.联系乡土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引用乡土地理,可以帮助学生由近及远,认识遥远、抽象、生疏的地理事物。例如:讲发展农业生产时,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把学生带出课堂,去野外进行实地观察、考察,然后回到课堂,用实地带回的资料、数据,根据本地林、竹、茶多的特点,让学生讨论,最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加以归纳、总结,得出本地发展生产的基本结论。即农业以林、茶为主,走林、茶、桑、果齐发展的道路;工业以木、竹粗加工为主,并建立起竹笋保鲜加工业。
3.生活中的现象对书本知识提出质疑
进入新世纪,我们发现周围的环境变化很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时与书本知识不相符。比如,地理教材中把旅游业称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而现在的学生们由于家庭生活水平高了,在假期里也经常举家外出旅游,见识也广了。家乡也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樱桃节 槐花节为品牌的农家乐生态游早已闻名省内外。学生们足不出户便亲身感受到旅游业为家乡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但同时也引发了他们的一些困惑,于是对课本知识提出了异议:景区的餐饮业繁荣了,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水多了;景区的私家车不够停了,二氧化碳排放也多了;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路边的塑料瓶、方便袋、废电池多了,对绿化、水质的破坏也加重了。
总之,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结合地理教育的实际特点,引领学生从生活中走进地理课程,从教材里走向生活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应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 要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教师必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信息, 及时将它转化为教学材料, 及时融人地理课堂中,同时也要关心学生需要,打破原有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 与课外、校外、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体验相结合,也就是“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论文作者:彭长才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地理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思维论文; 环境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