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形势努力提高中国零售业的竞争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零售业论文,中国论文,努力提高论文,竞争力论文,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国际零售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规模大型化。国际零售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由小企业构成的行业演变成由大企业或特大企业称雄的过程。据最新消息,2000年度沃尔玛的全球营业额达到2000亿美元,占据世界500强第一位。同时在股票市值方面也达到了很高水平,在这方面甚至超过了很多非常活跃的IT企业;而且还在继续扩张,这样会形成连接生产与流通的巨无霸,对于过去形成的生产与流通之间的传统关系会带来历史性的挑战。
二是信息化。零售业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行业。从最早的零售业态——适合家庭、夫妻共同经营的单体店铺,发展到现在的大型连锁企业,其规模发展呈几何级数增长。大型零售企业年销售都在几百亿元、上千亿元以上,店铺几千家,每天的货物采购、现金流量如同天文数字。如果没有高效、可靠的计算机系统支持,零售业几乎不可运转。沃尔玛的计算机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中心之一,其全球先进的采购中心、科学的配送系统、迅捷的运输系统及先进的数据传送系统,活生生地组成一个“沃尔玛神话”。没有IT的引入,没有计算机的深度应用,也就没有沃尔玛的今天。随着规模的增大,它把越来越多的资金用到IT方面,在2000亿美元的销售额中一年有二三十亿美元的资金用于信息。另外,信息化不能只讲传统的IT,互联网的兴起可以说为下一轮的零售业革命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互联网是有史以来在IT方面最大的革命之一,它最重要的特点是把原来非常复杂的计算机系统变得简单化,通讯变得非常容易,成本降得很低。其实零售业要解决的IT方面的核心问题是通讯,各地店铺与总部,零售商与供应商,甚至跨国的通讯。从这方面来说互联网的应用对零售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三是国际化。现代零售企业已突破国界限制,成为全球性的国际企业。1992年沃尔玛迈出关键性的一步,在墨西哥开出第一家店,虽然它花了几年时间才赢利,但国际化发展过程非常快。沃尔玛的做法是凭借它在资本市场的强劲表现,在世界范围内大举收购,且收购得很成功,能够很快吸收消化。国际化最早和最成功的还有家乐福,国际化成为零售业的主流趋势。这几个国际零售集团的发展趋势将对中国产生很大影响。
中国零售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零售业已形成一个巨大的存量,而且快速发展。199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万多亿元,2000年增长9.7%,为3.4万亿元,其发展速度已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第二,连锁商业异军突起,尤其是在大城市发展更为迅速;第三,计算机在零售业的应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零售业服务的IT产业蓬勃发展,将促进零售业的发展;第四,伴随着国企改革,商业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已成为零售企业的发展潮流;第五,中国零售业面临外资的巨大挑战。
2001年,对中国零售业来说,既是机遇,但更大的是挑战。为迎接入世,去年国家宣布允许外商有条件地控股商业企业,并将逐步取消对外资控股的限制;外资可以进驻中国各直辖市、省会成市和计划单列市,股权最高限制是65%。而国际零售巨头纷纷以大动作拉开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序幕。沃尔玛公司的CEO李斯阁先生去年10月份访华,接触中国高层、国家经贸委官员及各地方政府;其后,宣布在2001年将新开8家店,这个数字相当于它前几年进入中国所开店数的总和。世界第二大零售商家乐福在2001年也将新开张7~8家店。世界第三位零售商麦德龙亦宣布2001年在中国要新开8家店,这个数字恰恰也是它前几年进入中国所开店数的总和。而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百盛在2000年即宣布在今后5年内要在中国新开100家店,而它目前在中国总共只有19家店。
对外资进入中国,我们认识上有几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
外资进入中国能够带来资本。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外资进入中国并没有带来很多钱在中国投资。除了一定数量的初始投资之外,外资零售企业是用国内资金在流动,发展其在中国的项目。
第二个误区
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店会在中国大量增加采购。在中国采购不是因为在中国开店,而是在国际上进行比较以后,认为中国货价格比较低,能够满足其要求才在中国采购。而不是说到中国开了店它才有百十亿美元的采购,其实开店数和增加采购量并不挂钩。
第三个误区
外资零售商在中国占的比例并不高。为什么外资零售商在中国的经营不能按3万多亿元销售额来计算?外资零售商占的都是最活跃的一块,都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一块,外国人在中国经营主要就是集中在连锁超市,而且是大卖场。如果看看大卖场领域,欧洲资本,美国资本,再加上台资,我们算算中国资本到底占多少?微乎其微!但这是一个真正的增长点。
第四个误区
管理技术的转移。其实管理技术的转移只能通过在外企工作一段时间的人员从外资企业出来,从而实现把外企的一些管理技术带出来。如果指望外资企业向中国合作伙伴转移管理技术是行不通的。
只有打破这几个误区,才能使对外开放的政策建立在比较稳健的基础上。其实如果一些比较活跃的部门和领域完全敞开,中国零售业将占什么位置是要打问号的。因为市场一旦被抢占了,再拿回来就比较难了,有一个培育市场的问题。因此,应该是有控制的开放,这与WTO也不矛盾。比如法国市场对外是开放的,其实要在法国新开一个大卖场难上加难,国家没有任何书面的东西加以限制,但是实际上开不成,因为行业协会、专家要论证,其他的零售商也要发表意见。我想这方面要引起重视,现在国内的大卖场不具备与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集团竞争的实力。
汹涌而来的国际零售业巨头,既给国内的零售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外资企业巨大的企业规模、优秀的人才优势、成熟的商业模式、先进的管理方式、强大的技术支持、健全的运作体系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等等,无疑将给国内企业带来空前的压力。但是,随着国际先进企业进入中国,为民族零售企业提供了学习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国内企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一场零售企业的大战:外资与外资的竞争、外资与内资企业的竞争、内资与内资企业的竞争必将愈演愈烈。
对此要认清中国零售业的未来形势,选择自己的战略。在此对业内人士提两个建议:
第一,加快重组。面对中国零售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企业,如果我国企业继续单兵作战,不但难有作为,甚至难以生存。因此必须内部整合,广泛联合。通过企业间的多种合作方式,打破地域、行业和部门管理的条块分割,建立超大型零售集团,快速扩展销售网络的道路,以规模性整合达到规模性营销,从而形成规模经营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这是中国零售业应对国际零售巨头的惟一对策。
第二,重视IT的使用。当前中国的零售业现代化程度还很低,已严重影响了零售业的高速、大规模发展,尤其是对连锁企业,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不可能有连锁业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应该迅速加快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应用高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适时采用网络技术,互联网的应用,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会给中国零售企业提供新的腾飞的机遇。这种新的技术会创造一些跨越传统发展的机会,原因就是,以前IT费用很高,现在利用互联网比较便宜了,容易操作了。在这方面也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直接进入基于互联网的解决方案,从而为企业大规模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将是我国零售业迅速崛起的关键。
只有联合才能生存,只有联合才能发展,只有加速零售业现代化进程,我们才能与国际企业抗衡,这是中国零售产业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