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着重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中钢筋下料优化问题,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影响钢筋下料的利用率的因素,为水利工程施工节约成本提供了一些方案。
关键词:水利工程;钢筋下料;优化问题;成本
在现在的水利工程施工中,即使工程设计合理,也无法避免钢筋下料浪费的现象。在工程设计中,预算定额规定的钢筋损耗率一般为2%~3%,而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损耗率远大于定额的规定,钢筋浪费较为严重。每一个施工企业都在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如何提高钢筋利用率,降低钢筋损耗率,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能力与考验其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点之一。因此,工程项目总承包方不仅要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要下大力气对项目成本进行优化控制。其中,钢筋下料的优化问题尤为重要。
1钢筋下料方案优化的必要性
1.1市场竞争促使企业增强发展力
当前,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尤其是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许多建筑企业对市场空间争夺越来越剧烈,业主对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工程项目“三项制度”的实施,以及工程投标方对成本压缩空间的加大,许多承包企业想方设法提高科学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内部管理途径。企业为了生存,加大对项目成本的优化与控制,在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环节严格控制,每一个过程每一环节都不敢疏忽,要想实现企业增效,降低成本目标,又不降低工程质量标准,必须把握好合理的接头钢筋方式、现场减少钢筋损耗量、选用科学的配置钢筋方式等措施。
1.2现场施工要求企业提高生产力
钢筋作为建筑三大主材之一,在水利工程实体中用量多、投资巨大,所以,合理配置钢筋,提高钢筋利用率就显得非常重要,其重要抓手就是降低钢筋的废料量,具体方法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其一是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进行优化比选,充分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减少施工中钢筋废料的产生,其实这种空间很有限;其二是抓好施工阶段钢筋废料产生的机率,并加以应用归类,充分提高废料的利用率。
1.3工艺要求施工人员提高判断力
现场钢筋下料方案是多种的,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是根据经验和试验,然后对确定的方案进行优化决定,从中确定出最优裁断方案。然而这种裁法依靠于人员试验素质及试验次数的多少,还决定于技术人员从事该项工作的经验丰富与否,钢筋裁法有时缺少全面分析,加之理论根据缺少必要的论证,偶然性机率的发生是很大的,钢筋的废料也就多少不一了。在钢筋的切断方案选择中,钢筋配料单中的规格、型号、长度、截面积等关键数据选择应把好关口,要依据钢筋划线配料依次切断,做到优化选材。要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钢筋废料最少,就须充分做好钢筋下料方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尽量让下料方案满足:一是让设计图纸满足对钢筋施工切断所需;二是让所有钢筋和钢筋量得到充分利用;三是让截断的废料余量达到最少,根据施工工艺选择在其它工序中得到充分利用。
2水利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的瓶颈问题
2.1缺乏完善的勘查技术准备
以往的水利勘探在许多领域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包括勘探区域的地质和水文情况,有时还有气象因素。除了这些要考虑的物理和地理问题外,在勘探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同条件也会导致勘探工作不能顺利完成。例如,准备不充分、资金分配不明确、人员不配合造成的管理体制漏洞等都会影响最终的调查结果。早期勘探工作是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如果上述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勘探成果将在今后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2.2水利工程施工组织和技术设施存在漏洞
水利施工组织及技术措施包括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安全防护、文明施工和环境污染保护等措施。目前,在一些水利工程中,工程质量达不到标准,施工进度缓慢,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做得不好,不能实现文明施工,缺乏及时的环境污染保护。ER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样,在施工队伍中往往会出现责任不明确、惩罚和激励制度模糊等问题,造成施工人员在施工中的被动怠工现象。
2.3水利施工设备老化及设备维护不足
水力施工是野外作业,施工周期紧,强度大,环境条件恶劣,造成设备使用量大,维护量小,造成设备机械性能低,使用寿命缩短。不注意仪器的维护,特别是设备的综合性能恢复性维修的程序被简化和忽视。处理差异的简单措施经常发生。同时,还有非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维修技术落后导致设备维护质量得不到保证,最终设备就建立起来了。直到达到指定的使用寿命,效用函数仍未实现。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水利建设的发展。
3水利工程中钢筋优化配置的基本策略
3.1钢筋优化下料的内容
熟悉图纸是下料的首要工作,钢筋工要充分了解,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重点部位钢筋布置情况,了解钢筋应力分布图状况,详细的钢筋下料组合以及钢筋的排列图等内容。尤其是对图纸的说明要求,标准图规程、规范要求及抗震等级,各部位混凝土强度级别,以及构筑物的隐蔽工程,施工部署及合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按照现场施工工艺、工序要求,以及施工人员的工作习惯进行下料,便于对钢筋进行优化设计。现场施工中绑扎、焊接及机械连接是常用的钢筋接头形式。每种方式选用不同的接头形式,成本也不尽相同。一般在工程中优先采用焊接连接和机械连接。对于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的非轴心受拉构件、非小偏心受拉构件、非承受震动荷载的接头,也可用绑扎接头。
3.2现场钢筋损耗的控制
作为钢筋混凝土组成的一种主材,钢筋有其不可替代性。尤其是其在隐蔽验收后无法观测的特殊性,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安全及今后的运用,如果设计施工不合理不仅带给工程无法弥补的损失,而且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威胁。因此,对钢筋进行优化配置的关键,还是要根据设计图纸来核算钢筋实际长度与数量,这也是减少钢筋短料接头产生的有效措施。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工人为了施工方便以及容易通过质检,断料时往往比规范或图纸要求长几公分。对于钢筋工程量较大的工程,由此造成钢筋的无形损耗也极大。因此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钢筋下料及加工过程的审查监督制度,下料过程中在要求的范围内严格控制钢筋下料长度,减少钢筋的损耗。钢筋在下料、断料过程中的单根钢筋损耗往往只有几公分,对于用钢量巨大的水利工程来说,若能降低这些不必要的损耗,其综合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3.3钢筋的回收与再次利用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工人通常需要使用少量钢筋进行模板加固以及一些临时辅助设施的加工制作,施工完成后往往将少数钢筋随手丢弃,任其锈蚀,由此造成的浪费不可小觑。针对上述情况,可由项目管理部门制定钢筋回收制度,定期对施工区域内的散落钢筋以及现场加工厂内的剩余钢筋进行回收,回收后的钢筋根据钢筋直径及长度分类摆放并登记上册,在钢筋下料时充分利用回收后的钢筋。因为剩余的钢筋头将无法制作结构钢筋,若将该部分短钢筋头进行二次利用,制作成帮条及拉模插筋,也可节省大量的钢筋。
结束语
钢筋下料优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内控水平,由于钢筋已成为水利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高价原材料,各施工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分析不同条件下下料的合理配置,让钢筋的浪费尽可能地降低。一般情况下钢筋损耗率均能控制在1.0%~2%以内,直接经济效益将是非常可观的。与此同时,建立与健全钢筋管理制度,明确钢筋人员职责与激励奖惩制度相结合,增强其现场人员责任感与主人翁荣誉意识,人的主观能动意识也可提高钢筋利用率,这也不失为提高钢筋下料优化技术的另一种途径,最终实现建筑企业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胡连峰.水利工程施工中钢筋下料优化技术[J].内蒙古水利,2018(01):51-53.
[2]刘艺平.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不足及优化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9,10(04):124-125.
[3]吴建良.关于水利工程建设及施工技术的探讨[J].居业,2019(02):101-102.
论文作者:吴振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8
标签:钢筋论文; 水利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废料论文; 损耗率论文; 方案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