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管理的人际情报网络构建的方法与流程研究信息资源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知识管理论文,人际论文,情报论文,流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G350
知识管理起源于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组织机构知识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从知识管理角度分析竞争情报活动的目标、对象和流程,可以发现竞争情报过程的实质就是信息、知识与情报相互交流与转换的过程[1],人际情报网络是人际资源和人际交流的载体和平台[2],是支撑竞争情报过程中知识交流与转换的主要形式。导入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不仅可以使企业科学而有效地构建人际情报网络平台,而且可以促进企业实施隐性知识管理。
1 知识管理导入人际情报网络构建中的思路与支撑方法
构建企业人际情报网络的目的就是要将企业所需的各种知识或情报与来源(专家、竞争者、合作伙伴、员工)建立起联系和交流的渠道,使企业在发现隐性知识、实现知识转化的过程中增强竞争实力。所以,支撑知识共享与转换的知识管理方法与技术,是人际情报网络构建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工具。
1.1 知识管理导入人际情报网络构建中的思路
在人际情报网络构建中可以从3个角度导入知识管理。
(1)从隐性知识的挖掘与转换角度
知识管理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管理,从而达到知识转换、共享基础上的知识创新,并最终实现知识应用价值。而人际情报网络既是一种重要战略资源,又是资源获取的平台,网络中的成员所拥有的技能、经验等很难描述,同时利用各种联系解决问题的情景不易重现。与信息网络相比,如果对人际情报网络进行划分的话,可以将其归入到隐性知识一类中。将隐性知识挖掘与转换的知识管理思想和机制导入,通过科学地构建与管理人际情报网络,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和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氛围,从而实现知识管理基础的目标之一——知识共享。通过有效地激活内部人际情报网络,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定期的小组会议),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小组内的激励措施等),将有助于充分挖掘企业员工的潜力,更好地实现知识创新。通过恰当地建立与及时地维持外部人际情报网络,将有助于企业员工在需要的时候,很方便地选择合适的人员去解决相应问题。
(2)从知识交流角度
由于任何一个机构都无法雇用其发展需要的所有人员,而且员工的智慧和能力有时候也不能很好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就产生了对知识的需求,并进一步产生了与其他主体进行的知识交流。知识型组织的一个特点是机构内的“双向交流”,即上下级之间毫无保留地就工作问题交换意见,使机构的潜能通过交流被挖掘出来。所以,从知识交流角度构建人际情报网络,将使企业的人际情报网络平台发挥重要的作用。
(3)从组织知识元矩阵角度
元矩阵(MetaMatrix)是将组织的知识集中成一种形式,用标准的网络方法来分析。Carley归纳了这种方法并且将其延伸到知识网络的领域,以便研究人员通过元矩阵检验网络中人、知识与任务之间对应关联及共同变化(见表1)[3]。从组织知识元矩阵角度构建人际情报网络,可以有效地检验分析变化的组织网络中人际网络节点积极从事的实际任务,以及在一个具体水平上网络中的变化如何影响行为上的变化。
表1 组织知识的元矩阵
人 知识任务
人
结构知识:命令和控制结 知识分布:谁在组织中能 任务分配:针对组织目标,
构,信息路径以及组织成 够获得什么知识。谁完成了什么任务。
员间的关系。
知识 知识优先:先采用哪种类 技术需要:需要什么技术
型的技术。 来完成一个特殊任务。
任务 任务优先:在战术水平上,
目标组织能够完成的任务
的顺序和优先级。
从知识管理角度构建人际情报网络,可以从上述某一个方面入手,也可以考虑两种或3种的结合,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构建的目的进行恰当的选择。
1.2知识管理的方法——人际情报网络构建的支撑
将知识管理应用到人际情报网络构建中,主要的支撑方法是知识表达与知识分析的方法,包括知识流、知识地图、知识库、Ontology等。
(1)知识流
知识流是知识在人们之间流动的过程或知识处理的机制,它有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方向、内容和载体,分别决定了发送者和接收者、分享的知识内容及传递内容的载体[4]。从知识流传递的对象出发,可以将知识流分为显性知识流和隐性知识流,以反映知识流动过程中知识的性质与分布规律。知识流网络由知识节点(Knowledge Node,KN)及节点间的流动方向构成,每个知识节点包含除自身的“点”之外,还包含节点的输入和输出。
将知识流分析的方法导入到人际情报网络构建中,根据知识流动的方向、内容与载体及网络节点的输入与输出,确定人际情报网络构建的方法与模式。
(2)知识库
知识库是指组织中各种形式的知识按照一定的知识表示方法集中存放的数据库,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知识集成、分类、存储、发布、决策支持等功能。知识库有利于知识的交流、积累、互动、增值、利用和保存,从而实现知识共享。知识库的设计开发过程涉及到很多方法和技术,其中以知识表示、知识利用和知识获取尤为重要。
(3)知识地图
知识地图是对组织知识资源总体分布情况的可视化描述,链接组织机构中可分享的各种知识资源,包括人员、程序、内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知识地图对组织知识起到定位和导航的作用,以显示组织中知识是如何流动的[5]。究其实质,知识地图可以被视为利用现代技术制作的组织知识目录及其关系的综合体,主要解决“知道谁”和“谁知道什么”的问题[6]。
按照所指示的知识类型可将知识地图分为显性知识地图和隐性知识地图。显性知识地图的构建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工作流程构建,另一种是按照研发项目进行构建。隐性生知识地图构建方法不像显性知识地图构建那般有章可循,由于隐性知识本身存储的隐蔽性和不易外化性,因此得到并绘制出来的仅仅是隐性知识的线索,包括隐性知识的拥有者、知识的状态和知识的范围等。
(4)Ontology
目前,Ontology(本体)已经成为知识管理中知识表示、知识共享等的主流技术之一。Ontology是适用于描述或表达某一领域知识的一组概念或术语,它可以用来组织知识库较高层次的知识抽象,也可以用来描述特定领域的知识。Ontology是一种结构化的描述符和己知事实的模型,可使得知识表示实现3个功能:分类、推理与共享。Ontology由5部分构成:类(Class,一般用于描述领域内具有相同属性或行为的一类对象的概念)、关系(Relation,领域中类与类、实例与实例之间的联系)、实例(Instance,领域内某一特定的对象)、函数(Function,一种特殊的关系)和公理(Axiom,领域内一些常识性知识的描述)。
2 人际情报网络构建的原则与方法
2.1 人际情报网络构建的原则
构建人际情报网络的主要目标是将组织内外部人员联系起来,为人们查找所需情报提供线索,从而更好地为组织竞争情报活动服务。其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内容的针对性与客观性
人际情报网络是以知识库的形式出现的,这在客观上要求网络的构建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特定的需求。如果包含太多的冗余信息,势必造成网络的超负荷,影响网络作用的有效发挥;通过人际情报网络获取的情报或知识主要用于机构的战略规划、决策管理和实际运作,采集到的信息内容一定要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
(2)网络自身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人际情报网络是一个动态的网络,网络中的节点、联系以及交流的信息、情报或知识时刻处于变化之中。所以,人际情报网络需要及时调整与增加新的来源,删除过时的无效信息,这在客观上要求人际情报网络必须具有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3)要适应竞争情报工作流程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际情报网络是运用知识库和知识地图的方法,通过整合组织机构的人际情报网络资源,服务于竞争情报的整个流程——规划与定向、公开信息收集与组织存储、初始信息收集与组织存储、分析和产生情报、报告和传递,通过减少反应时间来获得情报优势以识别威胁和机会、避免仓促应对,从而动态调整组织的战略规划,使机构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为机构开展竞争情报提供平台支持是开发人际情报网络的出发点,即人际情报网络的功能应该满足竞争情报工作流程的需求。
2.2人际情报网络的构建方法与主要的内容结构
如何构建人际情报网络,网络中的主要内容结构包括哪些,这些问题都是在构建前必须要解决的。笔者认为以人际情报网络中知识流的分布规律为基点,可以提炼出构建的方法与主要的内容结构。
(1)人际情报网络中知识流的分布规律
当以需求者为中心驱动竞争情报活动时,根据知识流的分析方法,人际情报网络中的知识流可历经如图1所示的过程与机制。
需求者指需要某方面知识来解决问题的网络成员;中心联结者指在本地与其他人频繁接触的人,是需求者和专家之间的联系人;专家是知识的来源,他们在某个领域内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门护指控制情报进入或者离开一个网络的人;边界跨越者指同属于在几个子网络中的成员;桥梁是子网络与子网络之间的“联系人”[7,8]。
图1中的人际情报网络由4个子网络构成,分别表示为a、b、c和d;角色之间的箭头方向表示竞争情报知识流的方向;箭头的粗细表示知识流的强弱度。从子网络中每个角色所处的位置与知识流的方向来看,知识流的过程中涉及到3个方面:内部人际情报网络,外部人际情报网络和竞争情报,所以,构建的方法和内容结构应以这3部分为基础。
图1 人际情报网络中竞争情报知识流动规律
(2)人际情报网络构建的方法
一个成功的人际情报网络,其操作性和实用性都要比较强,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紧密性。借助于知识流分析的方法,人际情报网络的具体构建方法可描述为:首先,梳理组织成员的内部人际关系,构建内部人际情报网络,通过内部人际情报网络将各部门串联起来;其次,与外部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即向外拓展人际情报网络;最后,将内外网络节点与其所拥有的竞争情报进行映射,如图2所示:
图2人际情报网络构建方法
图3人际情报网络的一般内容结构示意图
(3)人际情报网络的主要内容结构
根据上述提出的构建方法,可以描述的人际情报网络的一般内容结构(见图3),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同的机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网络结构的扩充或删减。
其中,机构内部人际网络即内部员工形成的人际网络,是一个重要的知识交流与转化平台和情报源,可以通过知识社区、实践社群、网络论坛等方式建立;外部人际关系网络是一种松散、分散的人际网络,网络的节点可以是各行各业的人,包括所属行业的行业组织、供应商、经销商、外部咨询机构、用户、大众传媒等。通过外部人际网络,可以获取本机构所处环境、竞争对手、宏观政策等重要信息、知识或情报。可以通过面谈、电话、参加会议、鼓励组织成员参与社会活动、分析组织成员的对外人际关系、建立外部人际关系档案和共享外部人际资源等方式建立;竞争情报是指内部网络节点拥有的竞争情报和可以从外部网络节点获得的竞争情报,具体包括内部竞争环境情报、外部竞争环境情报和竞争策略。
3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际情报网络构建的流程
根据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以及提出的人际情报网络构建原则和构建方法,本文设计的基于知识管理的人际情报网络构建流程为5步流程,即:人际情报网络模型的确定、知识组织、知识获取、知识利用、管理与优化,如图4所示。其中,知识管理的思想贯穿于始终。
图4基于知识管理的人际情报网络构建流程
在上述流程中,为了构建和检索的便利,人际情报网络中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联系是以能外化为可见的形式来描述的,也就是“显性”的人际情报网络。人际情报网络的本质是隐性的,但是其构建过程与应用的实际是隐性知识外化的过程。人际关系的处理是一门艺术,在具体的操作中,远非构建和维护知识库那么简单,其中有许多值得探索与研究的问题。鉴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论述流程中前3个环节。
3.1 人际情报网络模型的确定[2]
(1)需求分析
由于不同的机构、不同的业务对人际情报网络的需要不同,这就要求在构建时充分考虑到实际的具体需求。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定义人际情报网络的目标,确定一组机构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人际情报网络的范围,绘制关联图;编写需求文档,分析可行性;确定需求优先级,建立需求模型。
(2)选择网络模式
研究表明:紧密型和松散型的网络模式是人际情报网络的两大主要模式,而将紧密型和松散型网络相结合,建立内紧外松的人际情报网络,将产生最高水平的绩效。在实际应用时,可考虑3种类型:
①小核心大范围的两层结构,小核心是指以个人或团体小核心,大范围是泛指核心以外的联系;
②以竞争情报组织为核心构成的内部人际关系、本机构其它职能部门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机构外部社会实体之间的人际关系三层结构;
③基于业务需求的若干子网络集成的人际情报网络。
(3)识别网络成员和关键联系并加以界定
在确定的人际情报网络模式架构中填充内容,也就是确定网络节点和关键联系。对于一个具体机构来讲,就是将被列入到人际情报网络的参与成员以及成员之间的联系识别出来。本课题在研究时,以一份比较详尽和完善的通用企业职位说明书为例进行了提取和分析,得出了较详细的网络成员节点以及成员之间的联系。由于人际情报网络中的节点和节点之间传递的内容错综复杂,因此有必要对此网络中节点及获取的内容加以界定。节点不仅仅是企业内员工,也应该包括与之联系的企业外人员。因此,所有的节点和节点信息界定完毕之后,还应该通过节点的外部联系项来设置与本企业相关的外部节点。
(4)建立联系并形成人际情报网络的一般模型
在识别人际情报网络的成员和联系后,将面临建立联系的任务。本课题在研究时采取的网络模式是基于企业业务需求的,所以在建立联系时要充分考虑到节点的业务职能以及节点与节点之间的业务联系,并以这两个基本点来建立网络的初始联系。然后界定所有必要的节点和可获取的信息,且建立外部节点,从而形成整个机构的人际情报网络的一般模型。
3.2人际情报网络的知识组织
人际情报网络中的知识组织是指对获取的信息、知识或情报从知识加工的角度进行表示与序化,其主要任务是确定适当的知识表示方法,将知识存储在知识库中,实现对知识的组织。
(1)知识组织方法的确定
以人际情报网络需求为出发点选择知识的表示方法和序化方法。经过比较和前面的研究,本课题选择以Ontology和知识地图的方法与技术来表示与序化节点、联系和可获取的信息。
(2)Ontology中类、属性和联系的确定流程
本课题采用的方法与流程为:根据一般网络模型分业务职能部门制作调查问卷——选择企业部门负责人以上的各级管理人员进行一次调研(调查时只要求被试者填写自己熟知领域的子网络,目的是考察被试者是否认为这些节点间存在联系,并且在多大程度上有所联系)——将问卷的填写结果进行聚类统计,得到联系次数矩阵、关系比率矩阵和关联强度矩阵——对关系比率和关联强度进行聚类分析,以找出哪些节点属于组织中的联系紧密节点,哪些属于疏松节点。
(3)定义类及类的等级关系
确定了初始网络节点后,对这些节点按照知识地图的设计思想进行组织,首先确定核心大类(概念层次),然后在核心大类基础上进行扩展(给出概念图解)。基于知识地图的类及类的等级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类的等级体系
其中,一级概念为人际情报网络,二级概念是人际网络和竞争情报,三级概念包括内部人际网络、外部人际网络、竞争环境和竞争策略,四级概念的定义见表2所示:
表2 人际情报网络的节点
内部节点外部节点
竞争情报
决策层 ●总经理(总裁)
供应商 ●设备和工具供应商 宏观 ●人口统计信息
●助理 ●原材料供应商 环境 ●经济环境信息
●人力资源总监 ●中间件供应商 信息 ●技术环境信息
●财务总监 ●技术供应商 ●自然环境信息
●市场总监
金融
●银行●政治环境信息
●生产总监
机构
●证券●法律环境信息
●运营总监
人员
●保险●市场环境信息
●技术总监 ●外汇管理局 ●社会文化信息
人事部 ●人力资源经理
咨询
●法律咨询人员
●业务人员
机构人员
(缺内容)
(4)定义类的属性
人际情报网络Ontology中类的属性并不多,但网络中节点和节点的联系、联系的强度、节点到竞争情报的映射、用户通过使用人际情报网络所能获得的知识等最重要的内容都存储在这里。它是人际情报网络本体的核心,属性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属性的主要来源是知识地图中对专家属性的描述,在初步定义后请领域专家斟酌,在属性特征确定后对网上一百多篇相关文献进行属性提取,所定义的属性已基本可以反映节点的主要特征。
如:节点(人)的属性如下:姓名、性别、所属行业、公司名称、所在部门、联系方式(电话,E-mail)、研究领域、主要成就(参与的项目,资格证书,发表作品)、认识的同领域专家、个人特长、认识的关系。
竞争策略的属性定义如下:策略名称、策略对象、策略目标、策略任务、策略实施、策略评估。
在Ontology中,类具有的属性可以从它的父类中继承得来,也可以是自己特有的属性。依据Ontology的设计思想,本课题的核心顶层大类是人际情报网络,人际网络是其子类,内部人际网络是人际网络的子类,部门是内部人际网络的子类,职位(职能)是部门的子类,而具体的人是职位(职能)的实例化。人具有的属性应该从职位(职能)中获得。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对属性的解析可以获得人际网络对象之间的联系及其强度、人际网络对象到竞争情报对象的映射及其强度,这是人际情报网络的核心内容。本课题把它取名为“认识”,因为相互“认识”,才有了内部节点之间的联系、内部节点与外部节点之间的联系、内部节点到竞争情报的映射、内部节点通过外部节点到竞争情报的映射。所以,“认识”是人际网络(内部和外部)中普遍蕴含的属性,在此,可作为人际网络的属性。
(5)定义关系
关系可分为两大类:等级关系和非等级关系。等级关系是以树状结构对某一大类内在的体系结构的揭示,非等级关系则是以网状结构反映各大类及各实例间的联系。等级关系包括种属关系(Subclass-of)和整体-部分关系(Part-of)。种属关系的下位类的定义选用人际网络某一适合的分类标准,比如人际网络分为外部人际网络和内部人际网络。整体-部分关系的下位类描述了人际网络的构成,比如内部人际网络由决策子网络、人事子网络、生产子网络等9个子网络构成;非等级关系指的是人际网络和其他一级概念之间、实例与实例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事物间固有的内在联系,包括人际网络对象之间的关系(联系,联系强度,人际网络对象与竞争情报对象的关系(拥有(have)))。
3.3人际情报网络的知识获取
(1)知识获取方法
知识获取指的是从知识源获得知识来建造知识库的工作,是将知识从外部知识源转移到计算机内部的过程。对于知识库而言,知识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从外界直接进入知识库的原始知识,另一种是由推理机生成后追加到知识库中的中间知识。人际情报网络中的知识获取主要针对的是从外界直接进入知识库的原始知识,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专家头脑中和书本中现有的知识提取、归纳、总结、编码并存储到计算机中,并为计算机能够完成领域专家所能完成的工作奠定基础。目前,原始知识(网络节点)收集的方法有:完全网络方法(即收集组织中每个成员和其他成员的联系),滚雪球方法(以一个焦点人物或者一系列成员为开始,然后按照递归方式要求他们提供所有的联系,直到没有新成员),以自己为中心的方法(以一系列焦点成员为中心,要求他们写明与其他成员的所有联系)[9]。
本课题考虑到调研的可行性以及调查结果的可信性,采用“以自己为中心的方法”。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职能范围和关联任务最熟悉,可以在调查时比较准确地填写自己与其他成员的所有联系及联系强度。
(2)内部人际情报网络的知识获取
个人人际关系是组织内部网络的构成要素,所以在构建内部网络时,需要梳理组织成员的内部人际关系。通常从个人所掌握的内部人际资源开始,重在发现组织成员认识了哪些人,还有哪些人不认识。
基于上述的理解,本课题采取的内部人际情报网络获取知识的方法为:
①选定目标企业进行二次调研,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让被调查者(类似专家)按照给定的框架主动提交自己的知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与其他人的联系、所能获取的竞争情报等);
②研究人员对被调查者的知识进行分析、抽象,通过使用知识编译器等工具,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将知识存入到知识库中。如果不符合实际情况,则采取进一步交谈法,获取更准确的知识。通过该方法,可以把专家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以显性的形式存储在知识库中;
③对二次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符合机构实际需求的人际情报网络。
(3)外部人际情报网络的知识获取
由于外部人际情报网络建立的随机性与复杂性,本课题认为采取建立人际关系档案库的方式来管理机构外部人际资源更合理一些。这就要求机构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提供激励,使组织成员在日常工作中有目的地参加社会活动,并细心领会与外部社会成员交流所获取的信息。回来后,及时将所获得信息按照工作需要写成文档,然后将资源连同提供人的档案一并入库。
4 结语
本文将知识管理理念融入人际情报网络的构建过程中,以知识流、知识地图、Ontology等为方法基础,研究了构建人际情报网络的原则、方法、流程及实现的主要功能和体系结构。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知识管理的竞争情报活动中人际网络构建研究”(项目编号:05JA870006)和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预研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标签:隐性知识论文; 知识地图论文; 知识管理论文; 人际关系理论论文; 网络节点论文; 信息资源管理论文; 机构知识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