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浮郁南供电局 广东云浮 527300)
摘要:随着现代智能技术的发展,配电网系统正朝着先进、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配电网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实现故障的自动定位、自动隔离和故障的及时恢复,从而减少了大规模停电的问题。供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配电系统直接面向用户,应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随着智能供电系统在配电网中的发展和应用,故障定位技术的应用也随之而来。故障定位技术能够及时发现配电网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及时维护,保证正常供电。它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故障;定位技术
引言
配电网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可以有效地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配电系统直接面向用户,是供电环节的最后一环。因此,有必要保证配电网自动化的相应技术水平,保证配电网供电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当发生供电故障时,必须保证自动配电网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以便及时处理自动配电网的故障,保证配电网供电的稳定性。
1.配电网自动化实施的目的和原则
配电网自动化是指在实现我国城乡电网自动化和实用化的前提下,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数据采集传输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配电网进行生产和管理。一个综合、全面的经营管理体系和其他方面的管理。它涉及面广,层次较高,在我国各地仍处于试点环节。其中,配电主站、配电电子站和馈线终端的三层结构已被广泛接受,并在主干网通信方面达成了共识。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馈线自动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智能分析管理系统、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和抄表计费管理系统。其中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开关控制保护和RTU;馈线自动化系统包括分段装置、FTU和中继器。为了有效提高配电自动化的实施水平,必须遵循安全、可靠、分散的原则:
(1)安全可靠性
在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过程中,至少要建立两个安全可靠的电源点,保证电网、自动化设备、控制器、通信、配电中心主站、FTU的结构。RTU和硬件设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强的稳定性。
(2)分散性
在配电网自动化实施过程中,受配电网范围广、地域分散的影响,必须最大限度地保证配电网功能的分散化,有利于配电网设备的实时、局部监测。如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可以及时、快速、准确地处理。
2.配网自动化中故障定位技术研究
2.1关于开关的故障定位
重合闸和分段开关是构成每个开关的两个重要器件。各种切换技术通过分析中继器和分段装置的动作特性来确定开关设备的动作次数以及时间。从而实现了配电网的故障定位。重合闸装置具有保护和控制功能,它是一种能够实现自动重合,根据期望的重合和启动顺序启动,进而实现自动锁定和复位的开关设备。该分段装置可与电源侧的前级开关配合,在无电流或电压损耗的情况下实现自动切换。如果配电网中的故障是永久性的,则对于分配器,通过预定次数进行拆分和关闭操作,并且关闭设备的开口。这样,配电网中的故障区域就被定位和隔离。如果拆分器操作未达到预定次数,则其他设备将消除故障,分段设备将保持关闭状态,并在恢复一段时间后才能实现原来的设置状态。为将来的配电网络故障做好准备。对于分段和中继器,馈线自动化的详细流程如图1所示。在设定了运行次数和运行时间后,分析了两台开关柜的特点,确定了配电网络中的故障区段,并对其进行了隔离。
图1 配电网
2.2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要求
在配电网建设中,必须建立一个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10kV配电网系统,保证合理的接线和稳定的网络结构,保证供电的供电点、供电半径和设备水平。导线的安装和导线的截面满足配电网自动化的技术要求。其次,它能满足正常电源的安全可靠供电、稳定运行、低功耗、高电能质量的要求。此外,在发生电源故障时,可以对故障进行定位和隔离,并可改变负载的供电路径。最后,它具有消除支线过载的功能,满足保证电压质量、平衡负载、降低损耗的运行要求。
2.3开关设备、系统分析和FTU故障定位技术
开关柜的故障定位技术本身就是一个故障定位分析的过程。在位置分析过程中,需要通过两种开关设备来完成,一种是分段装置,另一种是中继器。结合两者各自的特点,对配电网络中开关柜的动作时间和频率进行了故障定位分析。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母线接地信号异常,则调度方必须及时发出警告,并说明发生具体问题的变电站接地信号问题。这需要采取合理的方法来解决,目前比较适合的方法是系统分析方法,以便正确判断报警情况。在断路器上安装了一种自动重合闸装置,其设置时间与设定时间一致,动作后可自动复位和锁定,使单断路器具有保护和控制能力。在设备的设计和安装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所识别的因素,消除不必要的干扰。基于故障定位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可用于远程故障隔离、远程网络重构和供电的快速恢复。
2.4接地故障定位技术方法
为了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大多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在此操作模式下,当配电网络系统中发生接地故障时,不会形成明显的故障回路,也就是说,在此操作模式下,故障信号将不会太明显。此外,在选线过程中,故障定位装置的准确可靠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此外,配电网系统在多分支复杂结构的方向上逐渐发展,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也较小,给故障定位带来很大的困难。目前,对于非有效的接地配电网,更实用的故障选线方法是"C行波法"。在故障位置,"C型行波法"在故障时不受行波信号强度的影响,可以通过多次信号采集来全面分析和判断,也就是说,当系统接收到的信号不清晰或信息不完整时,系统故障可以通过再次重传脉冲信号来准确定位。
当"C型行波法"被用于定位配电网络系统的接地故障时,当通过每个分支节点和连接点时,行波的幅度将减弱到一定程度。也就是说,当整个配电网络系统中存在更多的分支线路或较大的接地电阻时,由于行波在传输过程中大大减弱,所以由行波返回的行波可能不会被检测装置检测到。这导致不准确的故障位置或行波检测的故障。因此,在实际工程中,经常采用相互结合的综合检测技术,实现配电网接地故障的准确定位。
3.结束语
配电网自动化管理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实时性好、管理功能强等特点。不仅提高了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而且提高了对用户的服务,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做好配电网综合工作中的工作。通过全面的分析,给出了系统运行状态的整体图像和评价,并对电网的预期运行模式和事故进行了仿真。通过这些分析,提出了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决策依据,提高了电力质量。
参考文献:
[1] 永端,徐丙垠,李天友,等. 配网自动化系统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定位技术[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33(12).
[2] 马俊,何兴昊. 配电网故障自动定位技术中通信技术的分析与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3(5).
[3] 林 利. 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及其应用研 究 [D]. 山 东 大 学,2013.
论文作者:叶超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故障论文; 配电网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可靠性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装置论文; 《河南电力》2018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