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200)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术后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本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焦虑及抑制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既可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又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心理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心理情绪;生活质量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一种病症;脑出血前期无预感,通常属于突然发作,起病较急,可在数分钟内发展到高峰,临床表现视出血部位、机体反应、出血范围及全身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会出现头痛剧烈、频繁呕吐等,好发于中老年人,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手术作为应激源,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及负面心理,直接影响治疗及预后效果。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分析心理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1],并符合手术治疗标准,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对照组男36例、女19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5±10.1)岁,高血压病程1.5-8.9年,平均病程(5.2±3.0)年;观察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6.7±10.9)岁,高血压病程1.7-9.0年,平均病程(5.3±3.3)年。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实施饮食控制、为其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给予相应的用药及饮食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本上增加心理护理:①认知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时,向其介绍治疗环境、主治医生、护理人员及邻床患者,使其身心处于舒适状态下进行治疗,鼓励患者之间多沟通、交流;指导患者家属与患者交流、沟通方法,多关心、爱护患者,最大程度的发挥亲情作用,使其感受到被关心、被尊重,从而提高治疗信心。②深入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积极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实际病情,合理评估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将其实施于实际工作中;向患者讲解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卫生保健知识、康复知识等相关注意事项,鼓励、安慰患者,消除其负面心理,缓解心理压力;同时积极指导患者勿过悲过喜,从而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不利因素。③沟通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针对患者实际心理,通过沟通或讲座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同时定时定量进行用药指导,将治疗及保健结合,有效控制病情尽快好转,针对不良心理状态的患者,应用友善、温和的语言对其进行心理安抚,进一步提高治疗决心及信心[2]。④出院护理护理:待患者符合出院要求后,强化卫生健康宣教、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态度,待其出院后,多与患者联系,了解其实际病情及心理状态,引导家属多鼓励患者,使其保持平稳、健康的心理状态。
1.3检测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通过SAS、SDS量表进行评价[2],分数越高证明负面心理越严重。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价[3],包括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精力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6个维度,每项1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表示计量资料(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行t检验;采用%表示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术后心理状态
观察组焦虑及抑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1.8%(1/55);对照组出现肺部感染3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应激性溃疡2例,并发症发生率10.9%(6/5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3.960,P<0.05。
3.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直接增加了高血压发病率,而脑出血又是高血压最常见的急症,此症状发病较急,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发病原因较多,主要以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为主[4]。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清除术治疗,由于术后并发症较多,直接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因此,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心理护理是整个护理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其是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的一种护理服务,对患者负面心理进行指导,缓解焦虑及抑郁心理[5]。通过认识心理护理,消除患者陌生感,使其处于身心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深入了解,针对性给予心理指导,使其保持平稳、健康的心态,促进病情尽快好转;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疏导其负面心理,使患者感受到被关爱,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强化出院后心理指导,同时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其生活质量[6]。本研究发现,焦虑及抑制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综上,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对改善其心理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穆艳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2):272+276.
[2]黄凤霞,胡彩容,陈丽坚.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遵医行为、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和预后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3):221.
[3]朱燕珍,赵晶.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161-164.
[4]孙艳秋.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9):159-160.
[5]张春花,赫承慧.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1):14-15.
[6]张林琼.心理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并发静脉血栓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8):151+153.
论文作者:王胜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心理论文; 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脑出血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状态论文; 并发症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