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活动中寻找答案--“种子发芽实验”的活动思考_种子植物论文

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活动中寻找答案--“种子发芽实验”的活动思考_种子植物论文

让幼儿在自身活动中寻找答案——“种子发芽实验”的活动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种子论文,思路论文,幼儿论文,答案论文,活动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园的科学实验是幼儿亲自参与操作和观察的活动。通过幼儿积极地探索发现、寻找答案,使幼儿在动手动脑中获得知识。它是开发幼儿智力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但这种教育形式在幼儿教育中往往容易被忽视。以前的常识教学总是以教师讲为主,虽然也给幼儿一些观察和实验机会,可老师总喜欢多说,充当一个讲解员的角色,唯恐幼儿不知道。幼儿动手的机会很少,整个活动气氛严肃、沉闷。即使幼儿获得一些知识,也是“鹦鹉学舌”,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样长期下去,将不利于幼儿智力开发。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按照重过程、重自身活动的原则,让幼儿自己去动手、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教师只是适时地给予指导,使幼儿通过亲身的观察和探索获得知识,收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在“种子发芽实验”活动中,我是这样让幼儿通过自身探索去寻找答案的:

首先,指导幼儿观察种子的外形特征并亲手做实验。在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我只为幼儿准备好实验盘(每组四个),请幼儿自己带来种子(麦种),先让他们观察种子的形状和颜色,指导幼儿将麦种(适量)撒在实验盘里,再分别在盘上标上1、2、3、4。然后要求幼儿在1号盘里不放水,2号盘里放满水,并用塑料袋罩起来,3号、4号盘放适量水(水盖住种子一部分就行了)。

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并谈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征得幼儿同意,每组将实验盘放在阳台和窗台上。4号盘放在教室背阴处,我要求幼儿每天进行观察,看看自己实验盘里的种子有什么变化?把自己的发现画在纸上或告诉老师。幼儿对自己做的实验盘格外关心,照料得非常细心,值日生认真负责地按时给3、4号盘浇水。大家观察兴趣盎然,天天都去看盘里的种子有没有变化。到了第四天,有几个幼儿跑来告诉我:“3号、4号盘麦子发芽了,麦子的芽是白色的,细细长长的。”又过了两天,好多幼儿高兴地对我说:“麦子的芽长大了,老师,为什么麦子两边都发芽呢?”我及时地告诉他们:白色细长的芽是根,这嫩绿色的才是麦芽,长大一点就叫麦苗。幼儿的观察兴趣,随着麦芽长大而逐渐提高。又过了几天,幼儿兴奋地说:“老师,麦苗长高了,变成绿色的了。”每天早上、课间和游戏时,都有幼儿去观察,他们互相交谈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怎么有的盘里的种子发芽了,有的没有?为什么3号盘里的麦苗长得很绿,4号盘里麦苗长得又瘦又黄呢?至此,为下一步教学埋下了伏笔。

组织“种子发芽需要什么”的谈话,使幼儿解开“为什么”这个谜,系统地获得了有关知识。我把每个组的实验盘集中在一起按序号排列好,让幼儿比较观察各盘麦种的变化,观察的结论是:1号盘种子没有变化;2号盘的种子发黑烂了;3号盘麦苗长得最好;4号盘麦苗瘦黄。我问他们是怎样照料的,孩子们介绍了他们每天是如何照料种子的情况。我进一步启发他们分析原因、找出答案。由于孩子们亲自参加了实验和观察活动,有了自己的直接经验,感性知识较多,因此,发言踊跃,讨论热烈。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1号盘只有阳光、空气,没有水,所以不发芽;2号盘有水,有阳光、没有空气,种子烂了;3号盘有水,有阳光、空气,长得最好;4号盘有空气、水,但阳光较少,长得又黄又瘦。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最后让幼儿懂得:种子发芽和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其它植物也一样),缺少其中一个条件都生长不好的科学道理。

由于这一科学实验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整个活动大部分是由幼儿自己完成的,因而有效地培养了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激发了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同时还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培养了幼儿初步的劳动观点。活动结束后,不少幼儿主动在家里种花、种葱蒜、蚕豆等,做多种小实验。在幼儿园能自觉地去观察实验田里植物生长情况。通过这些活动,使他们进一步懂得了植物生长除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外,还需要土壤、肥料以及人工管理等知识。

标签:;  

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活动中寻找答案--“种子发芽实验”的活动思考_种子植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