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复数”一章的问答教学_复数论文

高三数学“复数”章教学问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复数论文,问答论文,数学论文,高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复数”“虚数”这两个名词的来历是怎样的

答:“复数”“虚数”这两个名词,都是人们在解方程时引入的.为了用公式求一元二次、三次方程的根,就会遇到求负数的平方根的问题.1545年,意大利数学家卡丹诺(Girolamo Cardano,1501年~1576年)在《大术》一书中,首先研究了虚数,并进行了一些计算.1572年,意大利数学家邦别利(Rafael Bombelli,1526年~1572年)用缩写字母表示虚数,并探讨了它的运算法则.1637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年~1650年)正式开始使用“实数”“虚数”这两个名词.此后,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1716年)、瑞士数学家欧拉(Leonhard Euler,1707年~1783年)和法国数学家棣莫弗(Abraham de Moivre,1667年~1754年)等又研究了虚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除解方程以外还把它用于微积分等方面,得出很多有价值的结果,使某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而易于处理,大约在1777年,欧拉第一次用i来表示-1的平方根.1832年,德国数学家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1777年~1855年)第一次引入复数概念,一个复数可以用a+bi来表示,其中a、b是实数,i代表虚数单位,这样就把虚数与实数统一起来了.高斯还把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起来,给出了复数的一种几何解释.不久人们又将复数与平面向量联系起来,并使其在电工学、流体力学、振动理论、机翼理论中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然后,又建立了以复数为变数的“复变函数”的理论,这是一个崭新而强有力的分支,所以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虚数不虚”的道理.

二、怎样让学生理解两个复数“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答:学生已经知道,实数集R中的大小关系具有以下性质:

(1)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b来说,a<b,a=b,a>b这三种情况有且只有一种成立;

(2)如果a<b,b<c,那么a<c;

(3)如果a<b,那么a+c<b+c;

(4)如果a<b,c>0,那么ac<bc.

然而在复数集C中,不论我们如何规定大小关系,都无法同时满足上面四个性质.我们用反证法证明这一结论.假设在复数集C中能规定一种大小关系,使它同时满足上述四个性质.我们看0与i这两个复数,由于性质(1)及i≠0,可知0<i,i<0这两种情况有且只有一种成立.下面证明,这一由性质(1)导出的结论,偏偏又会与性质(1)矛盾.

先看0<i的情况.这时由性质(4),可得

0·i<i[2]0<-1.

再由性质(4),可得0·(-1)<(-1)[2]0<1.

另一方面,由0<-1,根据性质(3),可得

0+1<-1+11<0.

这样,0<1与1<0同时成立,这与性质(1)矛盾.

再看i<0的情况.这时由性质(3),可得i+(-i)<0+(-i)0<-i.于是由性质(4),可得

0·(-i)<(-i)[2]0<-1.

由此,可以和上面一样,推得0<1与1<0同时成立,与性质(1)矛盾.

这样,我们证明了,在复数集C中,对任何两个数a、b都适用的大小关系是不存在的.

三、扩充数集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答:这些原则可以大致归纳为:

(1)为了解决原有数集中运算遇到阻碍的矛盾,在原有数集的基础上,增加一种新的数,把原有数集扩充为一个更大的,并以原有数集作为子集的新数集;

(2)引进新数后,规定新数与原数,新数与新数之间的运算法则;

(3)在新的数集中,原数与原数,新数与原数之间仍满足原有的运算律;

(4)新的数集解决了原有数集所不能解决的一部分运算上的矛盾.

四、为什么0既是实数,又是纯虚数?

答:把0表示在复平面内,它对应于原点.我们知道,原点是两条坐标轴的公共点,所以从几何上来说,复数0表示的点是实轴与虚轴的公共点,即0既是实数又是纯虚数.

数轴是有向直线,不能有间断点,若把原点排除在虚轴之外,虚轴就被“打断”了.

把0既看成实数又看成纯虚数,使得复平面与解析几何学中的直角坐标平面统一起来,便于利用复数知识去解决平面解析几何中的问题.

五、计算时,应要求学生注意些什么

答:(1)这道题可以训练学生对复数乘法运算、乘方运算及乘法公式的操作,要求学生做到熟练和准确.其中乘法公式(a-b)[3]=a[3]-3a[2]b+3ab[2]-b[3]可看作二项式定理的一种特殊情形.

(2)从这道题的运算结果,应该看出,1/2-

对于一道题的解决过程的反思,看起来并不难,但对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十分重要.它可以有效地锻炼逆向思维,拓宽和加深知识,使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

六、怎样安排研究性学习课题“复数的几种不同表示及运算”

答:教育部于2002年4月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19页上把“复数的几种不同表示及运算(包括向量表示)”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参考课题”之一.对于这一课题,可以给每位学生印发以下材料.

我们已经知道怎样用代数形式表示复数.通过观察可以发现,a+bi与过去学过的直角坐标系中的平面向量ai+bj十分类似.这就启发我们去研究如何用向量表示复数a+bi.

1.复数的向量表示

如图1,设复平面内的点Z(a,b)表示复数z=a+bi,连结,请你考虑以下问题:

①向量由点Z惟一确定吗?点Z由向量惟一确定吗?

就是复数a=a+bi的向量表示.我们规定:相等的向量表示同一个复数.

②复数0用什么向量表示?

回忆直角坐标系中平面向量的加法与减法,有(ai+bj)±(ci+dj)=(a±c)i+(b±d)j,

这使我们理解了前面所学的复数代数形式按多项式加、减法则进行加法、减法运算的合理性.

试一试,补全下面表格中的文字、式子和图形:

对于向量来说,复数z=a+bi的实部a、虚部b就是在x轴、y轴上的坐标.可由有序实数对(a,b)唯一确定.除此以外,还可由什么有序实数对唯一确定呢?这使我们想到了可以利用的长度r及与x轴的夹角θ组成有序实数对(r,θ).

③如图1,用向量的长度(模)r来表示复数z=a+bi的“绝对值”的大小,称为复数z=a+bi的模,记作|z|或|a+bi|或r,那么

|z|=|a+bi|=||=r=______,

显然r≥0,r∈R.

④用向量与x轴的夹角(以x轴的非负半轴Ox为始边)来表示复数z=a+bi的方向,那么

cosθ=______,sinθ=______,tanθ=______,其中θ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由此可看出,复数与三角函数也有紧密的联系.

2.复数的三角表示

现在来研究怎样利用三角函数表示复数a+bi.

由图1可以看出,除了复数0以外,有

我们把复平面内以x轴的非负半轴为始边,向量所在的射线(起点是O)为终边的角θ(它有无限多个值),叫做非零复数z=a+bi的辐角,并把表达式r(cosθ+i sinθ)叫做复数z的三角形式.

在复数的三角形式中,辐角θ常取[0,2π)的值.复数0的辐角是任意的.

请你研究以下问题:

①如何把复数+i、1-i、实数-1分别表示成三角形式?

②根据复数的乘法法则及正弦、余弦的和角公式,可得z=z[,1]·z[,2]

由此可知:两个复数相乘,积的模等于各复数的模的积,积的辐角等于各复数的辐角的和.

请你在图2中把各向量所表示的复数的模与辐角注上去.此图显示了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

③根据复数相除的定义,z[,1]÷z[,2]即

的模等于什么?辐角等于什么?表述你的研究结果.

④当n为正整数时,z[n]即[r(cosθ+i sinθ)][n]的模等于什么?辐角等于什么?表述你研究所得到的公式.这一公式是由法国数学家棣莫弗发现并证明的,因此被数学界命名为棣莫弗公式.

由于利用复数的三角形式将复数开平方十分方便,我们可用复数的三角形式来研究复数的平方根.

3.复数的开平方

我们先假定任一复数有平方根,再找出这些根.

请你研究以下问题:

①怎样根据复数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将ρ[2]、2,用r、θ表示出来?

②z=r(cosθ+i sinθ)的平方根有几个?它们的三角形式分别是什么?

③上述“复数的开平方”可以推广成“复数的开n次方”吗?不妨一试,并表述研究结果.这一结果表明复数集C具有怎样的优良的运算通性?

思考题

1.怎样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了解数系的扩充过程,体会实际需求与数学内部的矛盾(数的运算规则、方程理论)在数系扩充过程中的作用,感受人类理性思维的作用以及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怎样遵照新颁布的教学大纲安排本章的教学?

标签:;  ;  ;  ;  ;  ;  

高三数学“复数”一章的问答教学_复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