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参与社会建设的路径分析——以北京市怀柔区总工会社会建设的实践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怀柔区论文,社会论文,北京市论文,总工会论文,为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636(2009)03-0012-07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四大建设的主题之一,对其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关于社会建设方面的目标任务。并提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探索工会参与社会建设的思路,建立工会参与社会建设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形成,发挥工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当前工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履行各项职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北京市怀柔区总工会参与社会建设的实践为例,对工会,尤其是区县级工会参与社会建设的途径、方法进行了探索、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一、树立服务理念,明确工会参与社会建设的思路
(一)建设服务型工会是工会参与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工会是职工合法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的性质和职责决定了工会积极参与和推进社会建设的立足点是以职工为本,即以关注和解决广大职工群众的民生问题和社会利益问题为本。工会只有始终牢牢把握住这个立足点,才能引导、组织和凝聚广大职工在积极参与和推进社会建设中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因此,建设服务型工会,立足职工和企业的需求,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工会参与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健全服务型工会的体制机制是工会参与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工会参与社会建设要有符合社会建设发展要求的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作为基础和保障。在推进服务型工会建设中,工会要转变自身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不符合职工和企业需要的、不利于服务职工群众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扩大服务职工和企业的覆盖面,使职工随处都可以找到工会组织,工会组织随时可以找到职工、服务职工。因此,工会组织应着力加强适应本区域特点要求的服务体系建设。
(三)完善工会服务体系的功能是工会参与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工会参与社会建设要求工会服务体系能够成为向党和政府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成为政府向企业和职工提供社会服务的平台,成为工会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的载体。在推进服务型工会建设中,要求工会服务体系丰富活动载体、拓展服务渠道。
二、健全组织体系,夯实工会参与社会建设的基础
(一)立足实际,创新怀柔建会模式。
怀柔是远郊区县,作为首都的“生态涵养发展区”,其产业组成以旅游、餐饮等服务业以及都市型农业为主,小型非公企业较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少。针对这样的情况,怀柔区总工会积极创新建会模式,不断完善“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工会组建格局。一方面,怀柔区总工会依托乡镇、街道等建立区域性工会联合会。另一方面,加大行业工会组建力度,依托行业协会建立行业性工会联合会,这是怀柔建会模式的突出特点。
(二)重心下移,狠抓基层工会组建。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心在基层,街道、乡镇以及乡村和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加强基层工会建设是工会参与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怀柔区总工会一贯重视基层工会的组建工作,早在1998年,就在于家园村成立了北京市第一个村级工会联合会。近几年,围绕“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的要求,怀柔区成立了企业工会组建工作领导小组,抓住全区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契机,实施“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创新工程,抓好“两新”组织的工会组建工作。自2007年,在北京市总工会统一部署下,着手工会服务站的创建工作,坚持乡镇(街道)工会服务站与行业性工会服务站相结合的基本建站模式,抓好乡镇、开发区工会建站工作的同时,在依托行业协会建立工会联合会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建立行业工会服务站,使基层工会工作有了专门的载体,实现了上级工会对基层工会工作的近距离指导和服务,把工会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实处。
(三)整合资源,构建工会服务体系。
一是构建以区总工会为主导、各乡镇(街道)以及行业工会为骨干、工会服务站为主要业务载体、各村以及企业工会为重要力量、企业劳动争议信息员为重要补充的组织体系,搭建五级联动、逐层负责的服务平台,各层级都设有直接服务于职工的部门,实行敞开式办公,从各方面满足职工需求。二是把工会劳动争议调解纳入全区社会矛盾调处“五级网络”。成立由区总工会主席任组长的怀柔区劳动争议协调指导委员会;在镇乡、开发区和二级企业局(公司)以及在职工50人以上的企业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委会主任原则上由同级工会主席担任;在有条件的小型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50人以下),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或设立劳动争议调解信息员;建立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三是工会系统内部各机构之间进行业务整合,以区工会职工服务(帮扶)中心为依托,在怀柔镇和雁栖开发区建立职工服务(帮扶)工作站,作为工会服务站的一个组成部门,深入推进职工服务(帮扶)工作的开展。
(四)规范运作,重视人才与制度建设。
一是严把用人关,打造高素质、高绩效的工会服务团队。人才建设至关重要,区总工会始终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力争做到选好人、用好人和管好人,要求各级工会组织要一方面严把招聘关和考核关,另一方面,拓宽用人渠道,广纳贤才,力争把擅长和热爱工会工作的人才聚集到工会中来来。从表一可以看出,目前怀柔工会系统工作人员从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都是比较合理的。
二是在全区工会系统开展了以“提高工会干部执行力,扩大工会工作影响力”为主题的效能建设。突出“强化干部管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这个核心,在抓思想教育、制度完善、行为规范、强化服务和效能监察等关键环节上下工夫,狠抓工会干部能力建设、作风建设。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工会服务水平。怀柔区根据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一方面加强工会组织制度、宣传教育制度、劳动保护制度、工会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基层工会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另一方面也加强各级工会日常工作制度建设,例如,健全工会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制定工会工作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工会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等。
三、创新服务模式,拓宽工会参与社会建设的途径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既要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和谐,又要各阶层、各利益群体间的和谐,因此,需要整合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区(县)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也是社会建设的前沿。从区(县)这个层面看,社会建设是否成功,政治上主要是干群关系问题,经济上主要是协调发展问题,利益上主要是贫富悬殊问题,社会上主要是公平公正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前提在发展,重点在建设,关键在基层,力量在群众。作为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区(县)工会直接面对基层、面对职工群众,应创新服务模式,拓宽参与途径。
(一)围绕区域发展大局,落实和谐经济建设责任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职工切身利益才有保证,和谐社会的基础才能稳固。全区职工群众紧密围绕“文化新都、宜居名城、和谐怀柔”的奋斗目标,积极推动全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的有关精神和区委有关部署,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大讨论活动,把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区域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上来,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推进“文化新都、宜居名城、和谐怀柔”建设作出新贡献;
二是以提升怀柔区域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深入开展“创新当主力,建设新怀柔”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三是推动主流媒体打造“劳模品牌”:紧紧围绕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宣传时机,大规模、强声势、宽领域地宣传劳动模范的伟大功绩和社会作用。通过建“劳模荣誉室”、组织“劳模宣讲团”等方式让当代劳模精神在怀柔区发扬光大。
四是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以创建学习型组织带动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深化“创争”活动方案,从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和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出发,引导职工树立市场经济新观念,不断增强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二)突出职工权益维护,落实和谐劳动关系责任
劳动关系稳定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会作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必须承担起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责任。
一是建立源头参与机制:通过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会议制度等形式参与经济发展、企业改革、职工利益相关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及时准确反映职工群众的愿望与呼声,不断解决建立稳定协调劳动关系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是大力推进集体合同制度,要积极开展专项集体合同工作,加强平等协商。
三是抓好职工普法工作,全力推动《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规的贯彻落实:区总工会采取多种形式持续抓好学习宣传,推动用人单位和广大职工准确理解和运用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履行质量。
四是完善劳动关系预警、疏导机制和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将劳动关系调解工作融入区社会矛盾调解“五级网络”、“三调对接”的大机制中,建立了全市首个有多部门、全方位共同参与社会矛盾调节的网络体系。
五是进一步加大劳动安全工作的参与和监督力度,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强化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实施“安康企业”和“安康企业家”评价工程,由商业系统拓展到镇乡(街道)、工矿、加工制造业的中小和非公企业系统。完善维护职工安全健康权益工作机制,组织好职工疗休养。
六是以评促建,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实现创建标准公开化、评选结果监督化。
(三)推进基层民主进程,落实和谐民主政治责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在基层,区(县)级工会要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一系列民主管理制度,落实职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是抓好组织建设,打牢工作基础:建立健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机制,突出抓好“行政主体到位”。全区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下发了《怀柔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意见》,形成全区上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行政主体到位、工会主动配合、纪委监督检查、职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职代会的换届补选工作,健全职代会组织;加强职工代表的培训工作,提高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
二是抓好制度建设,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证:第一,明确“民主日”活动是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主要载体,形成良好氛围;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形成“抓领导、领导抓”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推进机制;建立“三优”评比制度,坚持每三年一次,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坚持检查指导、督察、考核制度,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全区政治文明工作的考核内容,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
三是抓好“行政主体到位”和“两书一查制度”的落实,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引向深入:坚持重大决策公开化,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基本能够经过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或决定;坚持大宗物资采购公开化;坚持重大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
四是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四步走计划:第一,在非公有制企业较多的镇乡、局公司及直属基层的工会干部进行民主管理专项培训活动。第二,由镇乡、局公司负责对所属基层的相关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活动。第三,由各单位对职工代表进行必要的培训活动。第四,抓好非公企业“民主日”活动的开展。
(四)提高职工生活水平,落实改善民生责任
民生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会作为广大职工利益的代表着和维护者,首先就必须“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关心职工的日常生活。怀柔区工会狠抓民生这一根本,从各方面入手,提升职工生活质量:
一是以区职工活动中心为主阵地,以基层活动站为依托,上下联动,为全区职工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娱乐、健身等服务,努力满足广大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以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龙头,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努力为职工群众解难事、做实事。在基层工会建立职工帮扶工作站,整合工会系统资源,全方位为困难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服务,针对不同群体的特殊困难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帮扶;协调资金80万元,建立了怀柔区“职工送温暖工程资金”;积极做好职工互助保险工作。
(五)发挥教育职工职能,落实提高职工素质责任。
一是全面落实《首都职工奥运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深化“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怀柔文明职工”活动。以职工文明拉拉队为载体,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文明引导行动。通过表率作用,倡导礼仪、培养职工的文明习惯;通过示范作用,在公共场所形成遵守秩序、文明礼让的良好习惯;通过影响和辐射,进一步在各行各业树立行业新风,从而提高职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水平。
二是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要将拉拉队激发出来的广大职工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热情引导到立足本职岗位上来。要以“品质铸就品牌、真情服务奥运”为主题,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竞赛活动,以一流质量完成奥运各项任务,以一流服务塑造窗口行业形象,以一流素质展示怀柔职工风貌。
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动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职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是把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与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相结合,形成学习、培训、练兵、比武、上岗、晋级的有机衔接。按照创建学习型怀柔要求,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根据企业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效能提高等要求,引导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积极开展员工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四、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参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怀柔地处北京东北郊区,山区占全区总面积的88.7%,有28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3%。针对怀柔区而言,社会建设的难点在农村,工作重点在村庄。为此,区委、区政府制订了《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导全区农村社会建设工作。怀柔区总工会作为怀柔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服从区党委领导,根据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工作。
(一)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村级工会组织建设。随着“乡村游”、“农家乐”以及“群众演员协会”等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多种用工形式的出现,农村利益群体逐渐多元化,农村劳动关系也日趋复杂化,越来越凸显出工会协调农村劳动关系中的作用。面临新的形势,怀柔区总工会突破重点围绕企业和职工开展工会工作的格局,逐渐把工作的范围和对象扩展到农村和农民,努力消除工会工作的盲点,形成“哪里有劳动关系、哪里就有工会的”工作格局。早在1999年,怀柔区于家园村就成立了北京市第一个村工会联合会,目前职工入会率100%,村工会一方面开展劳动关系的协调工作,一方面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促进于家园村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工会主席的领导下,于家园村高度重视开展“凝聚力”工程,通过企业和职工的培训学习,带动对村民的学习兴趣,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团队,带动创建学习型农村社区,提高职工和村民素质,增强村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另外,工会联合会带领职工在社区中开展了丰富的、寓教于乐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社区的文化品位。
(二)适应加强农村党的建设的要求,推动农村工会工作开展。目前,怀柔农村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农民自由度的提高、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变化以及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等,对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提供服务作为主要职能、把提高凝聚力作为中心环节,提高党在农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打破一贯的一村一支部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由按农村党员自然居住地设置党支部,改为按“产业链”、“区域链”设置党组织,做到党员走到哪里,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提高党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真正把村党支部建设成为上级党组织和政府与村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把过去以行政权为依托的领导方式转换到民主的、法治的、服务的、示范的方式和方法上来,要寓领导于民主政治的实践之中,要寓领导于服务之中,要寓领导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之中。①
工会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密切配合党组织工作的开展,首先建立健全农村工会网络,党组织建到哪里,工会就建到哪里,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保持同党组织的密切联系,切实开展各项工作,服从服务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夯实党的基层工作基础;其次,提高工会服务于农村社区的能力,可以在村里设一些工会服务点,作为乡镇工会服务站的派出机构,或者与政府、共青团、妇联等其他部门设的一些服务网点联合办公,为村民提供综合服务,让村民“跑一个点,办所有事”,最大限度的方便村民生产生活;再次,依托怀柔区社会矛盾调处网络,加强工会协调农村劳动关系矛盾以及各种利益冲突的能力,构建农村和谐稳定的局面,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村民闲暇时的生活,构建健康向上的乡村社区文化;最后,要发挥广大劳模的模范作用,为村民提供各种科技咨询和服务,满足村民的科技需求,通过开展各种培训班和各种知识竞赛,提高村民素质,创建学习型乡村社区。
五、关于工会参与社会建设的一些体会
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结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为职工群众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直接面对职工群众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工会参与社会建设工作刚刚起步,认识急需统一,机制急需建立,职责急需明确,工作急需规范。
(一)找准工作定位,明确工作职责
工会是以社会组织(人民团体)的身份参与社会建设,它处于首都社会建设新格局基本框架的五个体系(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社区管理体系、社会组织管理体系、社会工作运行体系、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之中。工会在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必须依据组织自身的性质及职责,从工作所处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的特点出发,以协调劳动关系和服务职工为参与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将协调劳动关系与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相结合,服务职工与服务社会相结合。
(二)加强自身建设,理顺工作体制
一是推进服务组织建设。健全的服务组织体系和工作队伍是工会参与社会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区总工会在率先实现街道、乡镇工会服务站全覆盖目标的基础上,准备进一步将建站工作推进到村级。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将各村的村官助理作为村级工会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负责工会服务站的工作。
二是整合各类资源,理顺工作体制。目前,在区县、乡镇、街道(村)有劳动行政部门设立的服务机构、民政部门设置的社区服务站、工会组织的工会服务站、以及妇联和共青团的服务网络,公共服务、社区管理以及社会组织的服务机构重叠,没有形成资源共享、工作合力的有效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根据《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以人民团体为骨干,确认一批‘枢纽型’社会组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授权其承担业务主管单位职责,对相关社会组织进行日常管理、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其枢纽作用,使之成为党和政府与社会各界群众广泛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将性质相同、业务相近的社会组织联合起来,进一步形成合力、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区总工会准备联合区内各相关部门,进一步整合资源,将社区服务站、工会服务站、以及妇联和共青团的服务网络有效整合,由区工会牵头,统一整合为“工会服务站”;并逐步形成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的工作体系、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三)争取政府资源,创新运行机制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支持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工会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强调,要完善广大职工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管理和企事业民主管理的制度,……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支持工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更多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工会组织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应抓住机遇,一要认真理清组织系统内有哪些资源和手段可开发利用;组织系统外有哪些资源和手段可以要求政府赋予;积极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二要将工会为职工服务的工作纳入到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大格局中,协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涉及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工作;根据社会群众团体的特点,积极承担政府以授权委托,或通过项目购买、项目补贴、项目奖励等方式交由社会组织管理的部分事务,把政府下放、工会能做、职工受益的权力运用好,推动形成政府与工会机制互联、功能互补、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
总之,社会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会组织如何在这个复杂系统工程中承担起社会责任,履行好基本职责,发挥好社会职能是各级工会组织面对的新课题。各级工会组织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应抓住机遇,认真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总结;通过扎实的工作,在首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格局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与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同样精彩的贡献。
注释:
①王友洛.《学习时报》,党的建设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