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思考论文

新形势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思考论文

新形势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思考

王彪,龚慧娥,湛佳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岳阳)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而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是有效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探索该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与方法,并对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实践提出了相关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一 课程体系改革的意义

(一) 国家开展职业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重大发展的实施,党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把实行现代学徒制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国务院、教育部教育厅等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系列政策,明确鼓励学校、企业和各级机构“开展现代学徒制等试点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实效性。”

(二) 企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

石化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石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能源战略的重大调整,石化产业的结构优化、化工新能源的科学布局、化工新材料的加力发展、传统化工产业调整升级的加快,产业发展形势给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对接产业办专业,对接岗位设课程,不仅是职业院校的历史使命,也是石化行业企业应尽的责任。企业以办学主体参与教学过程,既可解决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用脱节问题,也能克服企业参与教学的动力不足问题。

(三)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保证

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要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且综合素质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就要不断改革和优化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构建“以企业用工需求与工作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教学模式改革为纽带,以校企深度合作为支撑”基于岗位技能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1],这对现代学徒制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 当前课程体系的主要问题

当前,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面临着“企业冷、学生冷、学校热”等诸多困难,从而导致了当前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设置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 课程目标与岗位标准针对性不够

2015年以来,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实施,全国职业院校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部分职业院校更多的建立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各种方案、制度及管理方法,而往往忽视了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目标定位偏离甚至脱离岗位标准,从而导致现代学徒制课程目标的设置缺乏岗位针对性[2]

(二) 课程内容与岗位内容符合度不强

学院现代学徒制班教学采取“工学交替”的形式完成“四阶段”培养过程。即学生第1、2个学期入学便进企业进行学徒岗位认知教育,在校学习公共文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第3、4学期基于岗位技能的专业能力训练,校企双导师共同培养;第5学期进行企业师傅指导学徒实践,主要是学校、企业交替运行;第六学期在企岗位实践。整个人才培养要完成四个阶段的学习,双向运行,各尽其责,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责任,这正是“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核心内涵的体现。

3.3.3 应用儿茶酚胺类药物可使动静脉张力升高,导致中心静脉压值升高。而静脉或吸入麻醉药,以及扩血管药物可使周围血管扩张,导致中心静脉压值下降。

(三) 课堂评价与岗位考核指标不符

组建村必须要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坚持“试点先行、逐步铺开”原则,在盈余分配上宜采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按股分红”的方式,尽量规避因方便组建而采取“保底分红”的分配方式,将亏损风险转嫁到合作社。

三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与方法

(1)教学体系创新。在教学内容上,打破过于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结构,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重构课程体系,实现课岗直通;在教学组织上,由学校主体、企业参与向由企业主导、学校指导转变,确保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稳定性;在教学场所上,由学校教室和实训场模拟训练向典型工作环境中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企业车间转变;在质量评价上,由学校考、教师评向校企“双导师”共考评转变。“车间课堂”突破了制约培养目标直接对接岗位需要的瓶颈,解决了现代学徒制教学中聚焦点和核心问题。

(2)校企专家共同开展工作任务分析,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依据湖南省技能抽查和毕业设计的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整合,归纳出相应的行动领域,再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从而确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梗死区域VEGF、VEGFR2、NO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诃子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第一阶段(第1、2学期)岗位认知,基础学习。在校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实操基础学习阶段。根据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教学,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企业生产、产品制造、生产流程等相关课程由企业主讲,如企业文化及素养课程由企业经理授课,电气安装的规划与实施实训等专业基础由企业师傅到校传授。

第二阶段(第3、4学期)岗位训练,工学结合。按照实际岗位要求,校企双导师共同实施“课岗交融”任务训练。在这一阶段,学员在学院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学习活动;在企业以“学徒”的身份参加岗位相关联的实际工作任务。

四 现代学徒制课程教学实践

(一) 校企融合,双向运行

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内容不仅要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同时也应符合企业岗位要求。课程内容的开发应以企业岗位工作内容为依据,充分把岗位内容融入课程内容中,使企业真正体现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然而,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内容在人才培养上脱离了企业岗位的实践需要,导致课程内容与岗位内容不相符。

(二) 工学结合,双向培养

(3)课程团队教师共同实施课程教学;

(4)校企双方组织专家对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相关标准进行合理性评价,并及时反馈与修改。

目前大多数学校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为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虽然是以过程考核为主,但是往往忽视了企业参与教学的这一主角,现代学徒制的课程评价应是由学生本人、企业师傅和指导老师对学生轮岗岗位考核要求进行逐一评价,适时进行反馈、沟通,保证学习过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当前课程评价与企业真实工作岗位的考核指标不符。

第三阶段(第5学期)学徒实践,工学交替。由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签定人才培养协议,师傅“一对一”帮带徒弟学习,学徒时间不少于6个月。此阶段徒弟的考核由师傅负责,学校则派出教师协助企业全程跟踪与管理,师傅的考核由校企共同评价绩效。学生在企业做学徒期间,根据专业选择2个工作岗位,分别由企业师傅带领实践学习,每天工作时间不超8小时。

第四阶段(第6学期)岗位实践,考核入职。由企业制定相应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对学徒进行综合考核,学生考核通过后,由学生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双方签订就业协议,结束学徒,成为企业正式员工。

五 现代学徒制课程改革思考与建议

(一) 课程体系设置建议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建立在学徒面向的实际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再分解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点与技能点,从而设置岗位素质课程、岗位基础课程、岗位核心课程、岗位拓展课程,明确校内课堂与企业课堂的主要分工,制定出“老师易教、师傅易传、学生易学”的教学内容,创新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二) 教学模式创新建议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模式的创新。职业院校要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校内课堂与企业课堂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合作共享机制。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总结与探索,构建了适应现代学徒制的“共享车间课堂”。

(1)课程开发团队教师对企业行业充分调研,从学徒工作岗位(群)出发,确定该专业的学徒职业能力要求,得出典型工作任务;

(2)教学方法创新。利用“共享车间课堂”平台,克服学校实训环境模拟型的不足,在“老师讲解→师傅示范→师生协同→学生模拟→巩固强化”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岗位技能训练,由企业师傅“手把手、手牵手、手拉手、放开手”传授,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掌握操作要领,不断熟悉岗位生产过程,共同完成生产任务。实施“五步法”教学,学生在体验真实的生产现场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当前我国反腐败过程中存在的法制不协调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立法跟不上国内外反腐的实际客观需要。二是执法困难与执法不严成为反腐法制建设不相协调的又一症结所在,如刑法中的有关反腐法条规定往往偏松偏宽,未能充分发挥出刑法的应有反腐效用。三是一方面反腐立法上难以满足反腐司法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司法领域又未能用足已有的立法资源,长期存在立法难、执法难、督法松等操作性的法制不协调问题。对此,有必要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四是国内反腐法律与国际先进的法治反腐理论不相协调。

她微微地侧面向我说着,跨前一步走了,没有再回转头来。我站在中路,看她的后形,旋即消失在黄昏里。我呆立着,直到一个人力车夫来向我兜揽生意。

(3)校企共建共享机制创新。一是强化主体意识唤醒企业育人责任。企业作为育人主体参与教学平台构建的全过程,让企业参与制订教学目标,构建培训课堂,培训自己未来的员工,实现了育人用人一体贯通,明确和强化了企业的育人责任。二是强化效益意识催生企业育人热情。效益是企业追求的永恒主题,企业不仅从“课堂”的共建中共享到了员工队伍素质提升的效益,也共享了因开放“课堂”功能带来的效益,使“课堂”成为完整的“共享车间课堂”。

(三) 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建议

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检验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模式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准之一。一是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专业岗位要求为内容,从而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并定期进行评价;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且应以企业师傅为主体,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具体来讲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傅评价、导师评价及第三方评价等;三是评价过程以岗位标准为主,评价内容应是学徒岗位技能的掌握程度、操作是否规范、工艺是否符合标准等;四是评价结果应利于反馈与激励,根据结果和反馈的意见及时进行修订和调整课程体系。

机构人员的任免,国外同类机构的做法有四种情况:一是由国会和国家元首任免,二是由行政首脑任免,三是由政府的部门首长任免,四是由反贪机构的首长任免其成员。鉴于我国廉政总署的隶属关系,机构人员的任免应由人大和国家主席任免。

参考文献

[1] 孟鑫沛.基于“校中厂”平台的高职现代学徒制教学探索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 (3 ):152-154.

[2] 徐春梅.我国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现状与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4):8-9.

[3] 单文周,李忠,刘玉红.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设置与实践——以云南Y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8(06):50-56.

[4] 付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8):21-22.

[5] 陈保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8(14):157.

[6] 李岩,王泗卷.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融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3):34-38.

[7] 柳娜.校企合作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7(21):392.

本文引用格式: 王彪,等.新形势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思考[J]. 教育现代化,2019,6(71):39-41.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1.011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6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ZJGB2016270。

作者简介: 王彪,男,湖南省岳阳人,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硕士,讲师/工程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运行与管理。

标签:;  ;  ;  ;  ;  

新形势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