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会成立20周年大会综述_政治论文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会成立20周年大会综述_政治论文

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学校论文,研究会论文,周年纪念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大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11月6-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2004年年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院校系统的15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兼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会长周远清,四川省副省长柯尊平,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靳诺、副司长冯刚,以及唐小武、周光富、徐文良、张再兴、王文生、张国学、陆钦仪、郑永廷、胡树祥、邹寿彬等同志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徐文良主持。

会上,周远清同志对研究会成立2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成绩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就研究会今后的发展思路,加强自身建设的举措,以及下一步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阐述。

袁贵仁同志代表教育部向研究会历届领导和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就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发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的作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新台阶提出了系统、深入的要求。

会议认为,研究会成立以来的20年,是各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在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凝聚队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积极发挥助手作用的20年,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20年。20年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之所以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发展,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经验。

一是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0年来,研究会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始终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有力抵制淡化党的领导和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潮;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决贯彻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和精神;旗帜鲜明地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积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探索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不断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应用性,积极配合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学科依据和理论支持。

二是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高校改革发展的现实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主客观要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年来,研究会以发布“课题指南”、征集年会和各种研讨会的主题和论文,以及评选优秀研究成果等方式,引导不同阶段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导向和保证作用。研究内容以最具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为主体,同时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大力倡导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大力倡导“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的良好会风。

三是始终坚持在党政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研究会的团结、协调功能,努力当好教育主管部门的助手。20年来,研究会的工作和活动是在党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的,也是在各省市自治区党政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完成的。研究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供参与学术交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相互学习的机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成长提供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发现和培养有潜能的年轻德育工作者;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积极组织联合攻关,广泛团结不同研究风格和学术观点的专家学者;研究会的工作和活动为党政教育部门发挥了重要的助手作用。

会议认为,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高校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不仅关系到教育的成败,而且关系到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高校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切实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帮助和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基本观念。一是祖国观念,使大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认清祖国的美好未来,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二是人民观念,使大学生懂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人民最可亲最可敬,树立为人民服务是最高的价值追求和道德追求的思想。三是党的观念,使广大学生了解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历史和现状,懂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深刻道理,树立听党的话、跟党走的思想。四是社会主义观念,使广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好准备。

会议认为,一定要深刻领会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文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全面部署,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学习贯彻《意见》是教育战线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首先,要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上来,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统筹安排,系统推进,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问题、高校校园网信息建设和管理问题、家庭贫困学生问题、师德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教学骨干的培训等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三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教育观念、体系、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开拓创新,适应新形势,针对新问题,制定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会议认为,研究会要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多出有深度、有分量、对实际工作有切实推动作用的研究成果。一是围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这个任务,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推进,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如何进一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批判、抵御西方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如何进一步弘扬主旋律,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如何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把普遍性和先进性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深入把握社会思想发展变化的趋势,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样一个重大问题。

二是围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这个任务,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问题。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大学生中广泛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大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的重大课题。要深入研究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经验,深入研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要深入研究如何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从而赋予爱国主义教育新的时代内涵,突出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要围绕“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这个任务,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体系建设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驱动机制作用明显,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受到冲击。如何根据形势的需要,建立大学生思想道德体系,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要深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深入研究和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深入研究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内容、形式、途径和方法,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四是要围绕“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个任务,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问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这几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保证。在各种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要深入研究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研究如何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的问题;要深入研究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问题;要深入研究如何使教师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影响的问题;要深入研究如何使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的问题。要通过我们的研究工作和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与会代表一致表示,《意见》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文件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明确提出“各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等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要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工作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是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工作的极大鼓舞和鞭策。

(执笔人:张再兴 向波涛 张红峻)

标签:;  ;  ;  ;  ;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会成立20周年大会综述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